一种新型发电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94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发电鼠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配件,尤其是一种新型发电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计算机配套的一种产品,其主要进行选取和确认等信息的输入,由于其采用光学器件进行图像的采集和分析,因此会在此过程中产生电磁波,从而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特别针对那些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电脑工作者;同时,为了避免限制鼠标的使用距离,市场上出现了无线鼠标,其不再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相连,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其需要用电池来提供电能,因此需要一款能够减少辐射和自主产电的鼠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所述,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发电鼠标,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发电鼠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发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拆卸式地安装在一起,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构成放置腔,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面向放置腔的一面设有卡槽;所述发电装置包括晃动发电机、压电材料和蓄电池,所述晃动发电机位于放置腔中,所述压电材料位于卡槽中,所述晃动发电机和压电材料通过导线连接着蓄电池的正负极,由此,在鼠标晃动的过程中,晃动发电机工作对蓄电池充电;在通过按键板点击鼠标时,压电材料受力对蓄电池充电。

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防滑皮革,由此,能够增大手掌与第一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手掌握住鼠标。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左侧厚度大于右侧的厚度,鼠标放立时,第一壳体呈倾斜状,由此,其倾斜的构造更加符合人体力学,解决了使用鼠标过长后导致手腕疼痛的问题。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底端面设有四个耐磨凸起,由此,减少了底端面与接触面之间的接触面积,方便鼠标晃动。

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上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处设置有竹炭,所述竹炭设有一组或多组,由此,其不仅能够避免空气中的灰尘通过透气孔进入第二壳体中,而且还能阻挡电磁波产生的辐射并在放射性物质的刺激下释放负氧离子。

本发明合理利用了鼠标使用过程中的晃动和点击,在鼠标晃动的过程中,通过晃动发电机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在鼠标点击的过程中,通过压电材料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在第二壳体中设有竹炭,能够吸收有害物质、阻隔电磁波和释放负氧离子的特性,减少了辐射对人体危害。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底面示意图。

图3为发明后视图。

图4为按键板和鼠标按键的工作示意图。

图5为发明电路框图。

图中,1-第一壳体、2-防滑皮革、3-第二壳体、4-透气孔、5-按键板、6-耐磨凸起、7-压电材料、8-鼠标按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发电鼠标的结构。

如图1-5所示,一种新型发电鼠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发电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设有配套的插销和销孔,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通过插销和销孔拆卸式地连接在一起,此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其还可通过卡合或者铆钉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内部构成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用来放置鼠标的元器件、晃动发电机和蓄电池等,本申请虽未对鼠标原本的构造进行描述,但其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

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按键板,所述按键板面向放置腔的一面设有卡槽;所述发电装置包括晃动发电机、压电材料和蓄电池,所述晃动发电机位于放置腔中,所述压电材料为压电陶瓷片,其位于卡槽中,所述晃动发电机和压电陶瓷片通过导线连接着蓄电池的正负极,由此,在鼠标晃动的过程中,晃动发电机工作对蓄电池充电;在通过按键板点击鼠标时,压电陶瓷片受力对蓄电池充电。

在鼠标使用过程中,通过左右移动鼠标改变光标位置时,晃动发电机会在其左右移动的过程中晃动,由于晃动发电机内部设有线圈和永磁铁,永磁铁会在线圈中转动,从而促使线圈切割磁感线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同时,在通过按键板点击鼠标的左、右键时,鼠标的左、右键会对卡槽中的压电陶瓷片施加一定的力,当压电陶瓷片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时,晶胞中正负离子的相对位移使正负电荷中心不再重合,导致晶体发生宏观极化,而晶体表面电荷面密度等于极化强度在表面法向上的投影,所以压电材料受压力作用形变时两端面会出现异号电荷,从而对蓄电池进行充电。

本实施例中,晃动发电机和压电材料均为现有成熟的产品,因此未对其构造和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所使用的竹炭是用老龄竹(3-5年以上)和竹材加工剩余物高温无氧干馏而成的。竹炭炭质致密,比重大,孔隙多,矿物质含量丰富,比表面积达每克500㎡以上,竹炭是纯天然制品,无毒、无味、无副作用,其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净化空气、消除异味、吸湿防霉、抑菌驱虫。与人体接触能去湿吸汗,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缓解疲劳。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进行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