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59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用户通过手机APP向租车系统输入起始租车点、目的地和途经点;

②系统依据用户输入的信息规划路径,并估算里程数和所需的电量;

③系统在手机APP上显示可预约车辆清单,可预约车辆清单包括车辆型号、已行驶的里程数和链接到车辆图片的超链接;

④用户从可预约车辆清单中选择车辆进行预约;

⑤系统收到预约请求;

⑥系统计算起始租车点的历史热度,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延时时长;

⑦系统在延时时长结束后确定预约成功的用户,然后通过短信和手机APP消息发送预约成功的通知给预约的用户,并通过短信和手机APP消息发送预约失败的通知给预约失败的用户;

⑧针对预约失败的用户,系统通过手机APP消息给出是否重新预约的选择,如果选择否,则预约结束,如果选择是,则跳转到步骤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⑥中,起始租车点的历史热度由该租车点的历史租赁频率乘以该时段的租赁热度得到,历史租赁频率为最近10天该租车点所有充电桩的租赁频率的平均值乘以历年同天该站点的租赁频率的平均值得到的积的正平方根,所述历年同天该站点的租赁频率的平均值为公历历年同天该站点的租赁频率的平均值和阴历历年同天该站点的租赁频率的平均值的平均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⑥中,延时时长由查表法确定,输入值为起始租车点的历史热度和当前租车点的剩余可租车辆数,输出值为延时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辆车的延时时长从第一个选择此车辆的用户开始计时,后续每增加一个选择此车辆的用户则延时时长增加,增加幅度逐步减小直至为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同一辆车被第m个用户选择时,延时时长增加量Tm由以下公式确定:

<mrow> <msub> <mi>T</mi> <mi>m</mi> </msub> <mo>=</mo> <mfenced open = "{" close = ""> <mtable> <mtr> <mtd> <mrow> <mfrac> <mi>T</mi> <msup> <mn>2</mn> <mrow> <mi>m</mi> <mo>-</mo> <mn>1</mn> </mrow> </msup> </mfrac> <mo>,</mo> <mn>1</mn> <mo>&le;</mo> <mi>m</mi> <mo>&le;</mo> <mn>4</mn> </mrow> </mtd> </mtr> <mtr> <mtd> <mrow> <mn>0</mn> <mo>,</mo> <mi>m</mi> <mo>&gt;</mo> <mn>4</mn> </mrow> </mtd> </mtr> </mtable> </mfenced> </mrow>

T为查表法得到的延时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⑦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预约成功的用户:

将延时时段内所有选择此车辆的用户按照用户等级进行排序,选择用户等级最高的用户确定为预约成功的用户;如果用户等级最高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则将用户等级最高的用户按照预约转单率进行排序,从中选择预约转单率最低的用户确定为预约成功的用户;如果用户等级最高并且预约转单率最低的用户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则从中选择最早进行预约的用户确定为预约成功的用户。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②中,车辆所需的电量C按照以下算法确定:

C=(L-B)×W/Q

式中,L为车辆要行驶的里程数,Q为电池放电速度的比例系数,W为车辆平均每公里耗电量,B为电池保留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预约租车里程和频率的手机APP预约租车方法,其特征在于,车辆要行驶的里程数由以下步骤进行修正:

A1、获取路上的拥堵指数,如果拥堵指数为0-2,则将拥堵因子取为1;如果拥堵指数为3-4,则将拥堵因子取为1.02;如果拥堵指数为5-6,则将拥堵因子取为1.05;如果拥堵指数为7-8,则将拥堵因子取为1.08;如果拥堵指数为9-10,则将拥堵因子取为1.1;

A2、获取行车时段的气温条件,如果气温高于30摄氏度或者低于5摄氏度,则将气温因子取为1.1;如果气温在5摄氏度到30摄氏度之间,则将气温因子取为1;

A3、获取用户历史行车数据,将个人因子取为用户历史行车平均耗电量与标准耗电量之比;

A4、将从规划路径测量得到的里程数依次乘以拥堵因子、气温因子和个人因子,所得值即为修正后的车辆需要行驶的里程数L。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