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8549阅读:52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容器管理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属于信息管理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常见的压力容器,如液化石油气钢瓶、氧气罐等,一般都会在这些容器表面贴附或喷涂标签以表明其来源、期限、充装介质等内容。以液化石油气钢瓶为例,江苏省目前就超过1000万只,且这个数字还在增长。对于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管理,目前普遍在液化石油气钢瓶上使用陶瓷条码,此陶瓷条码是固定保存产品信息,不可多次擦写,用户通过扫描条码来获取液化石油气钢瓶的相关产品信息。但由于液化石油气钢瓶可以多次回收再充装利用,假如没有回到原来的灌装石油气的厂家去充装,而是到了其他仿冒品牌的厂家充装,陶瓷条码里内容并不是最新充装的厂家产品信息,仍是初始条码中存储的钢瓶信息,而用户无法获取到真实的钢瓶内的产品信息,导致无法实现液化石油气钢瓶的产品溯源,无法控制管理液化石油气的违规销售,政府无法进行全面监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用户通过二维码了解压力容器的实时产品信息并基于此实时产品信息决定是否付款买单,有用户的参与可以倒逼企业进行合法销售,有利于政府进行全面监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与压力容器一一对应的二维码、设置在用户端的可读取二维码内容的读设备终端以及设置在管理端供企业登录使用的后台管理平台,每个二维码具有唯一的编码,后台管理平台建有对应每个二维码编码的数据库,读设备终端与后台管理平台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压力容器充装环节中,企业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将压力容器的产品信息存入对应二维码编码的数据库中,二维码包含有连接到对应数据库的链接信息,将此二维码固定在压力容器上;

步骤二,在压力容器消费环节中,通过读设备终端读取二维码,读设备终端根据二维码中链接信息连接到后台管理平台中对应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获得压力容器的产品信息供用户查看,并提供支付交易选项供用户选择;

步骤三,当用户选择购买时,通过读设备终端完成支付交易,同时读设备终端将支付记录上传至后台管理平台存入对应此二维码的数据库中。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信息包括压力容器的制造日期、年检、生产厂家、充装时间、充装厂家、充装介质、充装重量和单价。

进一步的,所述产品信息中还包括是否被购买标记。

进一步的,所述读设备终端为内置扫描二维码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户通过二维码既可以解压力容器本身的制造、年检等安全信息;也可以了解容器内充装的实时产品信息,并基于此实时产品信息决定是否付款买单,有最终用户的参与可以倒逼企业自发进行合法销售,极大地限制了液化石油气的违规销售,有利于政府进行全面监管。本发明通过二维码,实现可回收再充装的压力容器的产品溯源和在线支付功能,方法简单,适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二维码的压力容器管理方法,包括与压力容器一一对应的二维码、设置在用户端的可读取二维码内容的读设备终端以及设置在管理端供企业登录使用的后台管理平台,每个二维码具有唯一的编码,后台管理平台建有对应每个二维码编码的数据库,读设备终端与后台管理平台之间通过网络相互通信;其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压力容器充装环节中,企业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将压力容器的产品信息存入对应二维码编码的数据库中,二维码中包含有连接到对应数据库的链接信息,将此二维码固定在压力容器上。

后台管理平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远程服务器,建有用于保存压力容器产品信息的数据库,数据库的关键key可以为二维码的编码,同时后台管理平台还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户账户管理功能,每个合规企业在后台管理平台中有自己的账户,通过账户即可登录到后台管理平台中对数据库进行更新,政府也可以通过相应的账户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对压力容器的充装、销售进行监管。

在压力容器充装环节中,企业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将压力容器的产品信息存入对应二维码编码的数据库中,二维码编码与压力容器一一对应,即一个压力容器绑定一个二维码,产品信息包括压力容器的制造日期、年检、生产厂家、充装时间、充装厂家、充装介质、充装重量和单价。其中年检是指压力容器年检的日期,年检信息表明此压力容器可再使用时间,年检不通过的压力容器是不可以在继续使用的。

二维码中仅包含有连接对应数据库的链接信息,可重复利用,节省能源。第一次充装时,可利用现有技术生成二维码,将二维码印刷在压力容器上陶瓷片上。后续回收再充装时,此二维码不需要更改或替换,只需登录后台管理平台将最新的产品信息更新到相应的数据库中。

步骤二,在压力容器消费环节中,用户通过读设备终端读取二维码,读设备终端根据二维码中链接信息连接到后台管理平台中对应数据库,从数据库中获得压力容器的产品信息供用户查看,并提供支付交易选项供用户选择。

此读设备终端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内置扫描二维码功能的个人智能设备,如智能手机、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读设备终端主要包括读取模块、支付模块、通信模块和显示模块;如图2所示,

读取模块,用于读取二维码中的链接信息;

支付模块,用于与后台管理平台处理支付交易;

通信模块,用于与后台管理平台交互通信;

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获取的产品信息和与后台管理平台交互的信息。 其中支付模块可以包括银联支付,或支付宝、微信的第三方支付方式。通信模块可以采用2G、3G、4G或WIFI通讯方式。

在压力容器消费环节中,读设备终端的读取模块读取二维码内的链接信息,通信模块通过此链接信息链接到后台管理平台对应的数据库中,从数据库中获取与此二维码对应的压力容器产品信息,将产品信息传送给显示模块进行显示,以供用户查看,支付模块提供支付交易选项以及可以选择的支付方式供用户选择。如果用户对产品信息满意可以选择购买,通过支付模块完成支付交易。

读设备终端还可以包括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用户账户的管理,充值,消费历史记录,积分,安全报修记录,投诉记录,优惠活动,政府公告通知功能。

步骤三,当用户选择购买时,通过读设备终端完成支付交易,同时读设备终端将支付记录上传至后台管理平台存入对应此二维码的数据库中。

用户查看了与此压力容器对应的产品信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购买或者不购买,当用户选择购买此压力容器时,读设备终端的支付模块根据用户选择的支付方式完成支付交易,通过银联、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多赘述。完成支付交易后,读设备终端将支付记录(如包括支付时间、支付帐号)上传至后台管理平台,后台管理平台将此支付记录写入与二维码对应的数据库中。当后续其他用户读取二维码查询到有支付记录则判断此压力容器 “已被购买”。也可以在产品信息中包括是否被购买标记,在充装环节中,此标记内容为“0”表示为新出厂,未被购买,当支付交易完成后,后台管理平台收到支付记录后,将此标记内容更新为“1”表示已被购买,当读取二维码查询到是否被购买信息为“1”则判断此压力容器 “已被购买”。

企业正常回收此压力容器进行再次充装时,将最新的产品信息更新至后台管理平台对应此二维码的数据库,再次销售时,用户通过二维码获取最新的产品信息并基于此产品信息判断是否支付购买,可以实现产品溯源和在线支付,给用户和企业提供了方便,适用范围广。

假如没有回到原来的灌装石油气的厂家去充装,而是到了其他仿冒品牌的厂家充装满后,由于仿冒品牌厂家无法登录后台管理平台更新二维码对应数据库,所以再销售时,因为数据库中存储的是上一次原来厂家的充装产品信息和上一次支付记录,而没有重新充装的记录。所以再次销售时,用户通过二维码去读取记录会提示此产品已支付完成,例如显示:“该商品已经于某某时间销售完成了,现在属于假冒原厂的销售,请用户拒绝付费”。则用户可以判断出此压力容器是不合规回收再利用,可以拒绝购买此压力容器。此方法极大地限制了液化石油气的违规销售,将会严格按照国家法律,“禁止充装非自有产权钢瓶” 这一条去执行,而这不是政府强制,是用户倒逼企业自觉遵守。

最终付费用户如果开始接受此新方法读取信息并且付款,将会从最终层面去改变各种逃避监管的方法。目前虽然政府方面想了各种方法来监管,但是因为最终用户没有参与进来,因此所有的液化石油气公司基本都是抵触的,比如不更新现有条码强行充装等等,目前最终用户无信息可看,所以现状是只要钢瓶里面有石油气,就只能付费,用户既无法知道钢瓶是否检验合格,也不清楚产品是真正由哪家公司提供,更不清楚产品的真实品质,而企业更可以鱼目混珠,因为最终付费用户无法鉴别。因此给政府监管带来很大的投入力度,还效果不佳。而假如采用本方法,最终用户因为要付费,当然愿意在付费之前可以了解压力容器和产品的一切安全信息,了解产品的品质,了解企业的诚信与形象。用户无形中就参与进来管理,这也将倒逼所有的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充装,以方便用户付费时候可以看见正确的安全合格信息。 因此政府的监管也变得迎刃而解。

本发明通过二维码,实现压力容器的溯源,让用户及时了解购买的真实产品信息,直接参与管理商品,更给管理部门和企业带来无限方便和优势,极大方便政府管理责任认定,解决小商小贩的中间违规操作环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