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632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等)使用越来越普及,用户对移动终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需要较高的处理速度,还要求便于携带,因而,柔性屏在移动终端的革新浪潮中颇受欢迎。现有技术中,柔性屏通常设计成卷绕状,并应用于移动终端,因此,该卷绕状虽然可在完全展开的情况下,进行显示,但是,卷绕式的柔性屏在卷绕状态下或者部分卷绕状态下,显示效果不佳,因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以期提供一种应用可折叠柔性屏的移动终端,在该折叠状态下进行显示,提升显示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包括:

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若是,利用所述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包括:

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识别单元,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的检测结果为是,利用所述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中的代码或指令以执行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的部分或者全部步骤。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该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若是,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若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若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从而,可折叠柔性屏可在折叠状态下,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控制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如此,显示效果更佳贴近用户习惯,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正视图;

图1e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1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a所描述的移动终端的识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展示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如Android手机、iOS手机、Windows Phone手机等)、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或穿戴式设备等,上述仅是举例,而非穷举,包含但不限于上述移动终端。

请参见图1a-图1b,图1a-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其中,该移动终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该可折叠柔性屏可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如图1a为该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如图1b,为该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下的正视图,其中,第一分屏设置有摄像头。其中,第一分屏可用于显示,第二分屏也可以用于显示,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均可单独显示,当然,移动终端的柔性屏在展开状态下,可以当作一个全屏,并还可以进行显示。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中的至少一个为柔性屏。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可包含如下几种状态: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其中,展示状态可如图1a或图1b所示,折叠状态可如图1c及图1d所示,其中,图1c中,可折叠柔性屏处于完全折叠状态,因而,可便于携带,如图1d为另一折叠状态的正视图,因此,只看到可折叠柔性屏的一个分屏。

其中,上述该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可为可见光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双摄像头等等。

可选地,如图1e-图1f所示,其作为上述移动终端的一种变型结构,图1e及图1f中所示的移动终端,第一分屏可设置有第一陀螺仪,第二分屏可设置有第二陀螺仪。图1e为展开状态下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图1f为折叠状态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折叠柔性屏在折叠之后,第一陀螺仪可有一个第一陀螺仪方向,第二陀螺仪也可有一个第二陀螺仪方向,第一陀螺仪方向和第二陀螺仪之间可形成一定的夹角。因而,可根据该夹角判断移动终端是否处于折叠状态。进一步地,可检测第一陀螺仪与第二陀螺仪之间的夹角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确认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其中,第一预设范围可由用户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具体实现中,可规定第一陀螺仪的原始方向,及第二陀螺仪的原始方向,如此,在某一分屏进行折叠的过程中,可通过陀螺仪检测该分屏的陀螺仪的方向。按照图1f所示的方向,可提供一种第一预设范围,例如,第一预设范围不等于180度,若第一预设范围处于180则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若第一预设范围不处于180则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当然,第一预设范围也可以为其他范围,例如,0~175度、0~160度,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还可以在第一分屏设置距离传感器,如此,可检测第二分屏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在检测到第二分屏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最短距离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时,可确定该可折叠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可由系统默认或者用户自行设置,当然,第一预设阈值的大小还与其设置在第一分屏上的位置有关,或者,与移动终端的尺寸也有一定的关系。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选地,上述移动终端的第一分屏可设置有第一磁片,第二分屏可设置有第二磁片,当然,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可呈现相对设置,如此,检测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当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的距离越近,则两者之间的作用力越大,如此,可检测第一分屏与第二分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其中,第二预设阈值可由用户设置或者系统默认。上述作用力可为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基于图1a-图1f所描述的移动终端,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1、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其中,基于上述图1a-图1f所描述的移动终端的结构,可以看出,可以通过上述三种方式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第一种方式,在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陀螺仪和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陀螺仪时,检测第一陀螺仪与第二陀螺仪之间的夹角是否处于上述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确认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第二种方式,在第一分屏设置有距离传感器时,检测第二分屏与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否小于上述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第三种方式,在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磁片,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磁片时,检测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大于上述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当然,步骤201还可以结合上述三种方式中的至少两种方式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202、若是,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其中,在移动终端的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下,可启动该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并利用该摄像头获取预览图像,并对该预览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203、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可选地,上述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可包括如下步骤:

31)、确定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目标距离;

32)、按照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一缩放系数;

33)、获取所述用户的视力参数;

33)、根据所述视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一缩放系数,得到第二缩放系数;

34)、根据所述第二缩放系数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

其中,可利用距离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传感器检测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目标距离。上述步骤32中,可预先设置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缩放系数主要用于对显示屏显示的字体、图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例如,调节后的效果可为:用户离得移动终端越近,字体大小越小,用户离得移动终端越远,则字体大小越大,如此,可得到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当然,通常情况下,该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主要针对视力正常的人而言,因此,可获取用户的视力参数,该视力参数用于表示用户的视力,如此,可利用该视力参数调整第一缩放系数,例如,用户若眼睛近视了,则可调节第一缩放系数,从而,柔性屏显示的字体可进一步放大,如此,更加符合用户的视觉体验。步骤33中,通过视力参数对第一缩放系数进行调整之后,可得到第二缩放系数,通过该第二缩放系数可对第一分屏的文字或者图片进行放大或者缩小处理,如此,显示效果更佳宜于人眼观察。

204、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可选地,在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可认为用户不是对着第一分屏,很有可能对着第二分屏,因而,可利用第二分屏进行显示,第一分屏则处于灭屏状态,如此,在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下,只利用一个分屏进行显示,可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例如,当用户躺着使用带有可折叠柔性屏的移动终端时,在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下时,可利用摄像头检测到人脸,然后利用第一分屏或者在未检测到人脸的情况下,利用第二分屏进行显示,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更加贴近于用户生活。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该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若是,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若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若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从而,可折叠柔性屏可在折叠状态下,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控制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如此,显示效果更佳贴近用户习惯,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上述一致地,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显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01、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302、若是,检测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303、若是,启动摄像头。

304、检测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

其中,第二预设范围可由用户设置或者系统默认。在当前环境亮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则说明当前环境亮度不需要对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即可直接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在当前环境亮度不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则说明当前环境亮度不够或者亮度较亮,需要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一定程度的图像增强处理,如此,图像增强后的图像质量更好,因此,可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图像增强的主要算法可包括但不仅限于:直方图均衡化、小波去噪、有梯度法、高通滤波、掩模匹配法、统计差值法、去雾算法、中值滤波、导向滤波、双边滤波、图像卷积运算、平滑、锐化、K-L变换、K-T变换、插值运算、比值运算、分形算法等等。当然,图像增强也可以采用上述列表的多种算法中的组合算法(例如,直方图均衡化与去雾算法结合)。

可选地,步骤304可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可利用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

可选地,步骤304可按照如下方式实施:

可利用摄像头拍摄预览图像,计算该预览图像的平均亮度,将该平均亮度作为当前环境亮度,并判断该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

305、若否,对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

其中,在当前环境亮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则可能因为当前环境过暗或者过亮,则很大程度上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质量较差,因而,可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

可选地,若当前环境亮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则直接对该预览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306、对所述图像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307、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308、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其中,上述步骤301-303以及步骤306-308可参照图2所描述的显示控制方法的相应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看出,上述在人脸识别之前,可对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则在用户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预设阈值时,才启动摄像头,并可根据环境光亮度对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因而,提高了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在识别到人脸的情况下,可利用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未识别到人脸的情况下,可利用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下,如此,显示效果更佳贴近用户习惯,提升了用户体验,同时,由于只采用一个分屏进行显示,可降低移动终端的功耗。

与上述一致地,以下为实施上述显示控制方法的装置,具体如下:

请参阅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包括:检测单元401、识别单元402和控制单元403,具体如下:

检测单元401,用于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识别单元402,用于若所述检测单元401的检测结果为是,利用所述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控制单元403,用于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所述控制单元403还用于:

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陀螺仪;

所述检测单元4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陀螺仪与所述第二陀螺仪之间的夹角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确认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距离传感器;

所述检测单元4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二分屏与所述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磁片,所述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磁片;

所述检测单元401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如图4b,图4a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的识别单元402可包括:检测模块4021、启动模块4022、图像增强模块4023和识别模块4024,具体如下:

检测模块4021,用于检测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启动模块4022,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4021的检测结果为是,启动所述摄像头;

所述检测模块4021,还具体用于:

检测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

图像增强模块4023,用于若所述检测模块4021的检测结果为否,对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

识别模块4024,用于对所述图像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403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的具体方式为:

确定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目标距离;按照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一缩放系数;获取所述用户的视力参数;根据所述视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一缩放系数,得到第二缩放系数;根据所述第二缩放系数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

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可包含可折叠柔性屏,其包含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该第一分屏设置摄像头,可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若是,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若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若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从而,可折叠柔性屏可在折叠状态下,根据人脸识别的结果控制第一分屏和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如此,显示效果更佳贴近用户习惯,提升了用户体验。

与上述一致地,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移动终端,包括:至少一个输入设备1000;至少一个输出设备2000;至少一个处理器3000,例如CPU;和存储器4000,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处理器3000和存储器4000通过总线5000连接。

其中,上述输入设备1000具体可为触控面板、物理按键或者鼠标。

上述输出设备2000具体可为显示屏。

上述存储器4000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为非易失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磁盘存储器。上述存储器4000用于存储一组程序代码,上述输入设备1000、输出设备2000和处理器3000用于调用存储器4000中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操作:

上述处理器3000,用于:

检测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

若是,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若所述摄像头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二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若所述摄像头未识别到人脸,控制所述第二分屏进行显示,并保持所述第一分屏处于灭屏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陀螺仪和所述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陀螺仪;上述处理器3000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陀螺仪与所述第二陀螺仪之间的夹角是否处于第一预设范围,若是,则确认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距离传感器;上述处理器3000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二分屏与所述距离传感器之间的最短距离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一分屏设置有第一磁片,所述第二分屏设置有第二磁片;上述处理器3000检测所述可折叠柔性屏是否处于折叠状态,包括:

检测所述第一磁片与第二磁片之间的作用力是否大于第二预设阈值,若是,则确定所述可折叠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

可选地,上述处理器3000利用所述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包括:

检测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第三预设阈值;

若是,启动所述摄像头;

检测当前环境亮度是否处于第二预设范围;

若否,对所述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进行图像增强;

对所述图像增强后的图像进行人脸识别。

上述处理器3000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包括:

确定用户与所述移动终端之间的目标距离;

按照预设的距离与缩放系数之间的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距离对应的第一缩放系数;

获取所述用户的视力参数;

根据所述视力参数调整所述第一缩放系数,得到第二缩放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缩放系数控制所述第一分屏进行显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中,该计算机存储介质可存储有程序,该程序执行时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显示控制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所述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所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存储/分布在合适的介质中,与其它硬件一起提供或作为硬件的一部分,也可以采用其他分布形式,如通过Internet或其它有线或无线电信系统。

本发明是参照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发明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发明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