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7202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石油、天然气储量信息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渗透在从初期储量勘探阶段、进入油藏评价阶段、经过产能建设阶段、到油气开发生产直至最终油气枯竭对储量生命历程管理,用于掌握储量现状、变化规律。加强储量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及时开展储量管理分析,对于保持公司油气储量有效调整、持续稳定意义重大。

目前,地质储量级别分为控制储量、预测储量和探明储量,分属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产生。预测储量和控制储量属于勘探阶段,探明储量属油藏评价阶段;可采储量标定是探明储量在产能建设和油气生产过程中对其中部分可采储量进行重新标定。

各级储量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原来按专业各自开发了预测储量管理系统、控制储量管理系统、探明储量管理系统和报表形式管理的可采储量标定表。由于自成系统,相互独立,所以在实现石油、天然气的勘探、评价、产能建设和油气生产四个阶段储量的管理中,存在数据共享性差的问题,不利于掌握储量现状、变化规律。

因此,需要改变现有技术中孤岛式、仓储式、条块式管理管理现状,实现勘探、评价、产能建设和油气生产四个阶段储量的一体化管理,做到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

所述预测储量模块用于预测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控制储量模块用于控制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探明储量模块用于探明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之间两两数据连接,具体为:所述预测储量可分别升级为所述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所述控制储量可升级为探明储量或降级为预测储量,所述探明储量可分别降级为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

优选地,所述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中均设置有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和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

所述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获取变动前的数据和数据来源,还用于记录和显示数据的变化;

所述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更新计算单元和计算单元ID;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是所述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最小单元,所述计算单元ID是计算单元的编码,每个计算单元具有唯一的ID。

优选地,所述探明储量模块包括储量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分别用于储量复算、重算、核算、拆分和/或合并的变动,所述储量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中分别设置有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和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所述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获取变动前的数据和数据来源,还用于记录和显示数据的变化;

所述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更新计算单元和计算单元ID;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是所述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的最小单元,所述计算单元ID是计算单元的编码,每个计算单元具有唯一的ID。

优选地,还包括可采储量标定模块,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用于对已开发储量进行动态管理,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从所述探明储量模块中获取变动前的已开发储量,并对所述已开发储量进行标定后,将标定后的已开发储量发送至所述探明储量模块。

优选地,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包括新区标定子模块和老区标定子模块,所述新区标定子模块用于对当年新增加的开发储量进行标定,所述当年新增加的开发储量包括当年新增已开发储量和原有的未开发储量转已开发的储量;老区标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开发生产情况对已开发储量的可采储量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和所述探明储量模块分别设置有计算单元和开发单元,且ID一致的所述计算单元相互对应进行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ID一致的所述开发单元相互对应进行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

优选地,在所述探明储量模块中,所述开发单元ID与所述计算单元ID关联,变动后,如果开发单元ID不变,根据开发单元ID确定计算单元的变化情况,如果计算单元ID不变,根据计算单元ID确定开发单元的变化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各阶段的各级别的储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油气储量复杂变化历史的回溯,确保了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产生的控制、预测、探明及可采储量标定储量的一体化管理,为实现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地,该系统可同时满足国家、油公司、油田公司三个层面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能够有效管理全部储量数据、储量相关资料及其成果,为科研生产提供便利,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储量评估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国内油公司和国家储量管理提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级储量升级、降级变化关联图;

图2是探明储量内部变化关联图;

图3是探明储量与可采储量标定数据关联图;

图4是计算单元与开发单元的变化关系图;

图5是储量升级率的变化曲线;

图6是储量核减率的变化曲线;

图7是储量替换率的变化曲线;

图8是探明储量动用率的变化曲线;

图9是储量历史查询结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孤岛式、仓储式、条块式管理管理现状,实现勘探、评价、产能建设和油气生产四个阶段储量的一体化管理,需要弄清楚储量复杂的变化历史,对储量发展全过程进行管理,才能做到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

本发明实施例了提供了一种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包括: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

所述预测储量模块用于预测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控制储量模块用于控制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探明储量模块用于探明储量的存储和更新;

所述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之间两两数据连接,具体为:所述预测储量可分别升级为所述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所述控制储量可升级为探明储量或降级为预测储量,所述探明储量可分别降级为控制储量和预测储量。

上述系统中,各个模块的设计在形式上看似独立,但其所有数据都是在一个平台的同一底层数据库上的,且各模块之间两两进行数据连接,通过这些数据连接,则在系统中贯穿有一条关系线,搭建了与变动前的关系,因此可根据各类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起不同储量类别间的有机联系,起到相互调用、相互关联的作用。

其中,各类储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包括:控制储量、预测储量、探明储量间有升级、降级变化,而且变化前后数据有多对一、多对多的复杂关系;探明储量内部有不规律的储量复算、核算、核销、拆分、合并等变更,核销原有单元,产生新的单元,储量数据也相应变化;探明计算单元与开发单元之间有重新组合、拆分、合并的变更,探明储量数据与可采储量标定数据有数据传递与共享而搭建的关系等,所以,本系统通过记录这些复杂变化实现了多个模块之间的各级别的储量融合,进而实现了储量历史数据的回溯,储量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为了实现对控制储量、预测储量、探明储量间的数据变动的记录,进而实现各模块之间数据的融合,统一管理,本发明中,通过使用计算单元ID来获取数据来源,从而明确变动前的储量级别,实现各模块之间储量数据的互通互联。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预测储量模块、控制储量模块和探明储量模块中均设置有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和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

所述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获取变动前的数据和数据来源,还用于记录和显示数据的变化;

所述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更新计算单元和计算单元ID;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是所述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的最小单元,所述计算单元ID是计算单元的编码,每个计算单元具有唯一的ID。

上述结构的系统实现三级储量升级、降级的过程可参见图1所示。

上述结构的系统实际使用过程可以为:

预测储量如果升级到控制储量或探明储量,在控制或探明储量结构中设置“储量来源”为预测,“变动前ID”给出升级前的预测储量的计算单元ID,可以将预测升级前后关系连接起来。

控制储量升级探明储量时,探明储量结构“储量来源”定为控制,“变动前ID”给出的控制储量的计算单元ID,可以将控制升级前后关系连接起来。

探明储量降级到控制或预测时,通过控制或预测储量结构中的“储量来源”为探明,“变动前ID”给出的探明储量计算单元ID找到降级前的探明储量。

控制降级到预测储量时,也是通过预测储量的“储量来源”为控制,“变动前ID”给出的控制储量计算单元ID找到降级前的控制储量。

由于有了上述的关联,系统可以自动产生变动后的地质储量。通过关联可很快地统计出预测转控制,控制预测转探明的升级转化情况,改变过去三级储量各自孤立、数据“孤岛”、数据重复、无法统计分析等缺陷。

本实施例中,所述探明储量模块包括储量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分别用于储量复算、重算、核算、拆分和/或合并的变动,所述储量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中分别设置有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和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所述变动前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获取变动前的数据和数据来源,还用于记录和显示数据的变化;

所述变动后计算单元ID子模块用于更新计算单元和计算单元ID;

其中,所述计算单元是所述复算模块、重算模块、核算模块、拆分模块和/或合并模块的最小单元,所述计算单元ID是计算单元的编码,每个计算单元具有唯一的ID。

上述结构的探明储量模块内部发生变化的数据关联关系可参见图2所示。

上述结构的系统实际使用过程可以为:

在结构中设置了“储量类型”,填写规定:新增、复算、重算、核算、结算等酌情选填。同样用变动前ID关联变化前后计算单元,即储量每一步的变化,产生新计算单元ID同时,给出的变动前ID用于关联变动前数据。

在表结构中可以设置新增储量表和累计储量表,新增储量表是记录储量新增的原始数据,固定不变。累计储量表是记录储量的变化年度、变化原因、变动前单元ID,历史数据回溯就是通过累计储量表来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还可以包括可采储量标定模块,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用于对已开发储量进行动态管理,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从所述探明储量模块中获取变动前的已开发储量,并对所述已开发储量进行标定后,将标定后的已开发储量发送至所述探明储量模块。

本实施例中,探明储量库与可采储量标定库之间的关系是,探明储量库的已开发储量是静态的,它的动态变化是在可采储量标定库进行,并且最终变化结果返回到探明储量库替换变化前的数据。

其中,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包括新区标定子模块和老区标定子模块,所述新区标定子模块用于对当年新增加的开发储量进行标定,所述当年新增加的开发储量包括当年新增已开发储量和原有的未开发储量转已开发的储量;老区标定子模块用于根据开发生产情况对已开发储量的可采储量进行调整。

所述可采储量标定模块和所述探明储量模块分别设置有计算单元和开发单元,且ID一致的所述计算单元相互对应进行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ID一致的所述开发单元相互对应进行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

采用上述系统,可以保证探明库与可采储量标定库关联与数据一致性,实现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

其中,数据传递、共享与联动的实现过程可参见图3所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所述探明储量模块中,所述开发单元ID与所述计算单元ID关联,储量变动后,如果开发单元ID不变,根据开发单元ID确定计算单元的变化情况,如果计算单元ID不变,根据计算单元ID确定开发单元的变化情况。

探明储量计算单元与开发单元有多对一的关系,也就是一个开发单元中对应一个或多个计算单元,所以在系统结构中一个开发单元ID搭建着多个计算单元ID。这种关系不是永恒的,在储量开发过程中,开发单元也和计算单元一样都存在合并、拆分、重组的变化,关系就更加复杂。开发单元和计算单元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通过如下表和图4表示。

表1单元关系变化表

应用示例

1、统计分析查询

上述系统得到的数据可以用于一下储量关键指标的计算,从而为管理层提供储量规划、决策依据。

1)升级率:预测升级控制或探明储量比率,控制升级探明储量的比率,如图5所示;

2)核减率:系统分析新增石油控制储量在不同年度的核减量,如图6所示;

3)替换率:控制预测储量转换高一级储量的比率,如图7所示;

4)探明储量动用率:新增量历年投入开发的比率,如图8所示。

2、储量历史查询,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系统中关联了各阶段的储量,所以,可以用于查询储量变化历史。储量历史查询结果可参见图9。

通过采用本发明公开的上述技术方案,得到了如下有益的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石油、天然气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通过建立各阶段的各级别的储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实现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的油气储量复杂变化历史的回溯,确保了储量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实现了不同勘探开发阶段产生的控制、预测、探明及可采储量标定储量的一体化管理,为实现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地,该系统可同时满足国家、油公司、油田公司三个层面储量管理工作的需要,能够有效管理全部储量数据、储量相关资料及其成果,为科研生产提供便利,为领导层决策提供依据,提升储量评估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国内油公司和国家储量管理提供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领域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步骤的时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并发进行。

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设备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所述计算机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智能移动终端、智能家居设备、穿戴式智能设备、车载智能设备等;所述的存储介质,例如:RAM、ROM、磁碟、磁带、光盘、闪存、U盘、移动硬盘、存储卡、记忆棒、网络服务器存储、网络云存储等。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