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20345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信息营销决策者在做营销决策时可以使用各种手段,资料,信息来帮助他们做营销决策,例如,市场报告的形式、消费者调查报告机构的知识。市场报告通常是从专业从事关于市场数据的收集和传播的研究机构或从供应商购买。这样的信息报告包括竞争对手概述、产品的评论、价格比较和市场份额数据。消费者调查可以揭示更多的信息对消费者个人的好恶(此信息通常被迷失在市场报告,倾向于聚合结果)。工具,如联合分析,可以应用于消费者调查,模拟未来的市场状况,从而导致更好的决策。传统的联合分析,需要一个给定的市场和具有代表性的客户,一般要求对消费者进行调查。这样的消费者调查通常由专业的市场研究人员进行,并且常常是昂贵和耗时的。此外,这些研究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进入和操纵这些数据可能会很麻烦。因此一个市场仿真模拟器或优化器就成为了商业上的需要,它能够允许低成本和快速分析市场状况,帮助信息营销决策者做营销决策。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消费者调查昂贵耗时,营销决策者缺乏决策依据的缺陷,提供一种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包括:输入端口,用于输入市场的产品集,所述产品集包括焦点产品及在市场中与所述焦点产品具有竞争关系的竞争产品;竞争雷达,用于设定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以及计算所述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输出端口,用于输出用于表征所述焦点产品的第一坐标点和用于表征所述竞争产品的第二坐标点,所述第一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坐标点之间的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焦点产品与所述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本方案通过第一坐标点与第二坐标点之间的距离直观、有效地反映出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若所述第一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坐标点之间的距离越近,则表明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越激烈,若所述第一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坐标点之间的距离越远,则表明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越小。本方案中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能够为分析市场状况提供有力依据,帮助信息营销决策者做营销决策。较佳地,所述产品集包括:产品数组和wtp(支付意愿)矩阵,所述输入端口包括:产品数组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所述产品数组,所述产品数组包括市场中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在所述产品数组中的一个产品为焦点产品时,所述产品数组中的其余产品为竞争产品;wtp矩阵输入单元,用于输入所述wtp矩阵,所述wtp矩阵包括至少一虚拟客户对于所述产品的支付意愿值。较佳地,所述产品数组包括所述产品的名称,所述产品数组输入单元还用于从以下参数中选取一种或多种参数加入所述产品数组:所述产品的数量、所述产品所属的系列、所述产品所属的类别、所述产品所属的品牌、售卖所述产品的店铺或平台、所述店铺的位置、所述产品的输入和利润。较佳地,所述竞争雷达用于设定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为坐标原点,在直角坐标系中计算所述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并将计算出的坐标换算至极坐标系中。较佳地,所述竞争雷达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相对大小,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相对大小正比于所述焦点产品的数量与所述竞争产品的数量的相对多少。较佳地,所述输出端口包括:绘图单元,用于输出图表,所述图表中示出有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通过图表的形式,本方案能够清楚直观地反映出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较佳地,所述输出端口还包括: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和所述竞争产品的坐标;过滤单元,用于过滤所述图表中示出的参数,所述参数为所述产品数组包括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管理单元,用于为所述图表中示出的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分配颜色;所述绘图单元输出的所述图表中还示出有过滤后的参数,并且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颜色按照分配的颜色着色。本方案中,图表中的内容更为丰富,并且焦点产品和竞争产品的坐标点可以通过颜色进行区分,方便人们从图表中读取相关信息。较佳地,所述图表为二维笛卡尔图。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能够对焦点产品和竞争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准确、形象地反映焦点产品与竞争产品的竞争程度,低成本和快速分析市场状况,帮助营销决策者确定营销策略。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的系统框图。图2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输出的图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实施例一种竞争性市场模拟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输入端口1、竞争雷达2和输出端口3。所述输入端口1,用于输入市场的产品集,所述产品集包括焦点产品及在市场中与所述焦点产品具有竞争关系的竞争产品。具体地,所述产品集可以包括:产品数组和wtp矩阵,相应地,所述输入端口1包括:产品数组输入单元11和wtp矩阵输入单元12。产品数组输入单元11,用于输入所述产品数组,所述产品数组包括市场中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在所述产品数组中的一个产品为焦点产品时,所述产品数组中的其余产品为竞争产品。其中,产品数组中具有竞争关系的产品可以由业务人员根据市场调查、分析竞争对手等手段自由设定,以一个产品数组包括市场中具有竞争关系的p1、p2、p3三个产品为例,若选中p1为焦点产品,则p2、p3即为p1的竞争产品,又若选中p2为焦点产品,则p1、p3即为p2的竞争产品。所述产品数组包括的具体参数可以如表1所示:表1其中,产品的名称为所述产品数组必须包括的参数,产品所属的品牌和产品的数量为所述产品数组可选包括的参数,所述产品数组输入单元11还可以从以下参数中选取一种或多种参数加入所述产品数组:所述产品所属的系列、所述产品所属的类别、售卖所述产品的店铺或平台、所述店铺的位置、所述产品的输入和利润。wtp矩阵输入单元12,用于输入所述wtp矩阵,所述wtp矩阵包括至少一虚拟客户对于所述产品的支付意愿值(wtp)。所述wtp矩阵包括的具体参数可以如表2所示。表2idp1p2p31305230200229521020033002301804315235200…………10,000295205210其中,id为虚拟客户的编号,每一行表示一个虚拟客户对每个产品的wtp,如id为1的虚拟客户对p1的wtp为305,对p2的wtp为230,对p3的wtp为200。所述竞争雷达2,用于设定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以及计算所述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具体地,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可以设定为坐标原点(0,0),竞争雷达2先在直角坐标系中计算所述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x,y),其中,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竞争能力决定了竞争产品的坐标与坐标原点(0,0)的距离,竞争产品的x轴位置由其产品的重要性所决定,产品越重要,则x轴位置距离坐标原点(0,0)越近。而竞争产品的y轴位置则由其产品的销售量来决定,产品的销售量越大,则y轴位置距离坐标原点(0,0)越近。在计算出所述竞争产品相对于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x,y)之后,将计算出的坐标换算至极坐标系中,得到所述竞争产品的极坐标(r,φ)。其中,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即为用于表征所述焦点产品的第一坐标点的所在位置,所述竞争产品的坐标即为用于表征所述竞争产品的第二坐标点的所在位置。所述竞争雷达2还用于计算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相对大小,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相对大小正比于所述焦点产品的数量与所述竞争产品的数量的相对多少。即,所述焦点产品的数量与所述竞争产品的数量之比越大,则所述第一坐标点的直径与所述第二坐标点的直径之比越大。通过第一坐标点和第二坐标点的相对大小,用户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出所述焦点产品的数量与所述竞争产品的数量的相对多少。所述输出端口3,用于输出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所述第一坐标点与所述第二坐标点之间的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焦点产品与所述竞争产品之间的竞争程度。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是以图表的形式显示的,具体地,所述输出端口3包括:存储单元31,用于存储所述焦点产品的坐标和所述竞争产品的坐标。过滤单元32,用于过滤所述图表中示出的参数,所述参数为所述产品数组包括的参数中的一种或多种。颜色管理单元33,用于为所述图表中示出的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分配颜色。例如,将所述第一坐标点着色为红色,所述第二坐标点着色为黄色等,通过颜色的区分,所述图表可以清楚直观地反映出焦点产品和竞争产品所在的位置。所述绘图单元34,用于输出所述图表,所述图表中示出有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还示出有过滤后的参数,并且所述第一坐标点和所述第二坐标点的颜色按照分配的颜色着色。以所述图表可以为二维笛卡尔图为例,所述输出端口3输出的图表效果可以如图2所示。图中,焦点产品位于(0,0)处,竞争产品分布于焦点产品的周围,所有产品都位于以原点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内。位于距离焦点产品1.0距离处的圆周边缘的竞争产品与焦点产品完全不相关(相关性=0.0)。这意味着客户在圈子的边缘没有看到焦点产品和竞争产品之间的任何共性。位于焦点产品附近的竞争产品与焦点产品高度相关。例如,与焦点产品相比,距离为0.1的竞争产品的相关性为0.9。这意味着大多数客户将焦点产品和竞争产品视为紧密替代品。本实施例的竞争性雷达显示了多维现象的二维视角。当竞争产品彼此聚集在一起时,这表明这些竞争产品本身就是彼此紧密的替代品。例如,竞争品牌可以具有许多密集的产品。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