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69457发布日期:2019-10-28 23:4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技术,其利用电脑或其它智能计算设备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用户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用户如同身临其境一般。由于VR技术能够提供非常沉浸感的体验,其非常适合游戏、影视、交互等多种领域。而随着VR技术的发展和VR硬件的爆发式增长,VR应用越来越多,人们对VR的关注显著增加,对VR应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需求。

目前,用户在体验VR应用时经常需要浏览二维图像,例如,浏览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交互界面图像。而用户在使用VR应用浏览二维图像时,也希望体验到二维图像的立体空间层次感,从而进一步增强沉浸感。然而,二维图像本身不具有立体感,为了实现VR应用中二维图像的立体呈现,现有技术中,多采用3D(Three Dimensional,3维)引擎,例如:在Android或ios的VR应用程序中嵌入Unity 3D,通过Unity 3D编程来实现二维图像的立体空间层次感的呈现。

然而,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虽然能够满足用户通过VR应用观看图像空间层次感的需求,但嵌入3D引擎增加了编程软件与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过程,增加了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同时,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信息处理量变大,消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降低VR应用程序的复杂性,有效减少消耗,解决通过嵌入3D引擎实现二维图像的立体空间层次感的呈现时增加应用程序的复杂性以及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信息处理量变大,消耗增加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R显示方法,包括:

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其中,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图像;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可选的,所述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包括: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具体的,上述缩放处理为放大处理。

其中,可选的:

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有至少两张图像;

所述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包括: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或者,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可选的:

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获取第三视角视图;

根据所述第三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所述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包括:

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或者,

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获取第四视角视图;

根据所述第四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所述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包括:

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包括:

发送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以使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可选的,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包括:

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指令;

根据所述图像选择指令,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VR显示装置,包括:

图像选取单元,用于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其中,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图像;

双目视图获取单元,用于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显示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可选的,所述双目视图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可选的:

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有至少两张图像;

所述双目视图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或者,

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可选的: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缩放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获取第三视角视图;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所述双目视图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或者,

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缩放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获取第四视角视图;

所述显示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所述双目视图获取单元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可选的,所述显示单元具体用于:

发送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以使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可选的,所述图像选取单元具体用于:

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指令;

根据所述图像选择指令,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上所述的VR显示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VR显示方法。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使所述计算机执行如上所述的VR显示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通过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并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然后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能够实现VR显示中二维图像的立体显示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处理资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VR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c)是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VR显示方法中的视图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VR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一种V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一种V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立体成像的两点透视法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人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的空间位置,而不是像照片一样平面的感觉,原因在于人的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像并不相同,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被大脑识别后,能够产生远近的深度,从而产生立体感。

基于上述原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能够对由二维图像构成的视图进行处理,通过移动视图中的二维图像形成用于VR显示的左右眼视图(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进而利用VR显示设备进行VR显示,用户可以感受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感受到视图中的二维图像的立体层次效果,可以广泛应用于游戏、视频、交互、地图、阅读教育等领域。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游戏的整体画面拆分为场景和人设两种类型的二维图像,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上述二维图像进行处理,可以获得该画面的左眼视图图像和右眼视图图像,进而将其呈现在VR显示设备中即可使用户观看到具有空间立体层次感的游戏画面;或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人机交互时,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二维显示画面中的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使用户选中的图像“向前移动”,与其他未被选中的图像形成空间立体层次感。进一步地,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多次重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VR显示方法中的步骤,获得具有多种层次感的立体画面。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VR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1,该方法包括:

110、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原始视图”是指最初的视图,其包括至少一张图像,且所述图像为二维图像,将从这个视图中选中一张图像,本发明实施例的VR显示方式,即为了呈现原始视图中的二维图像从未选到被选中的过程,从而使用户感知到立体层次效果。

举例说明,“原始视图”可如图2(a)所示,包括A、B、C三张二维图像。例如,原始视图可以为一人机交互界面视图,其中包含有若干个(即至少一个)二维控件图像,用户可通过外设输入、头瞄等方式执行选择操作,下发选择指示,选择其中的一个二维控件,本步骤中将根据用户的选择操作确定出用户选择的图像,即处于选中态的图像。

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是指原始视图中被终端系统或者用户选中的图像,相应地,没有被终端系统或者用户选中的图像,即未选中的图像,为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其中,当所述原始视图仅包括一张二维图像时,可以默认该二维图像即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或者,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也可以是该二维图像中的一部分,可通过抠图的方式使其与其他部分分离,例如:原始视图1为一张多人的合照,该原始视图1包括:背景X以及人物A、B、C和D,若系统需选中人物A,则可以将人物A标记为选中态,并将其进行抠图处理。在一些实施例中,原始视图可以包括N张二维图像,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其中,所述N张二维图像可以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的,也可以是乱序排列的,或者,该N张二维图像的大小不一样时还可以是重叠排列的。在该实施例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可以是N张二维图像中的一张或者n张,其中,n≤N。在该实施例中,仅对原始视图中的二维图像进行简单处理即可呈现出立体空间层次感,简单方便,减少应用程序运行终端对原始图像的处理量。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该选中态的图像可以通过系统按照预设的规则自动选取,比如:若系统需要选取原始视图1中的人物A:可以首先预设人物A、B、C和D在原始视图1中的位置坐标信息,输入人物A的位置坐标信息即可将人物A标记为选中态。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指令后,根据所述图像选择指令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比如:用户通过蓝牙手柄或者触摸操作向终端发送图像选择指令,终端根据该图像选择指令选择与之对应的一张或多张图像作为选中态的图像。其中,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指令,根据所述图像选择指令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的方式,能够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

120、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是对原始视图进行调整得到的一对双目视图,包括:用于向用户的左眼呈现的左眼视图和用于向用户的右眼呈现的右眼视图,在进行VR显示时,通常将在VR显示设备的左屏幕上显示左眼视图,在VR显示设备的右屏幕上显示右眼视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对原始视图调整后,得到左眼视图和所述右眼视图,通过分别向用户的左眼和右眼呈现所述左眼视图和所述右眼视图,可以在用户的大脑中形成与该原始视图对应的立体图像。

其中,所述“预定距离”是指预设好的将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分别在所述原始视图中向右或向左水平偏移的距离,该预定距离可以预先固定设置好,也可以根据预设的立体效果动态调整,例如,在预设的立体效果中选中态的图像和未选中的图像在空间上的距离差值越大,则,在本步骤中选中态的图像所需偏移的距离越大,而预设的立体效果可以由系统设定,也可以由用户自主选择。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始视图包括N张规则排列的二维图像,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为了在获得的观看效果中靠近人眼的图像不会遮挡到远离人眼的图像,可以根据所述N张二维图像之间的位置关系进一步调整该预定距离。

根据立体成像的两点透视法可知,场景对象通过不同的左右两眼透视投影到同一个屏幕上,在这一过程中,左眼视图中距离用户近的物体投影在屏幕上的像比距离用户远的物体偏右,而右眼视图中距离用户近的物体投影在屏幕上的像比距离用户远的物体偏左,原理可参见图7。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中,想要实现使用户感知被选中的图像距离用户近,即向用户靠近。因此,可将原始视图中被选中的图像在原来的位置基础上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左眼视图,可将原始视图中被选中的图像在原来的位置基础上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右眼视图,这样,在根据该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VR显示时,被选中的图像具有空间上向用户移动的感觉,即用户在浏览图像时在视觉上感觉到的选中态的图像比未选中态的图像离自己更近。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若想要达到被选中的图像在用户视觉上远离用户离用户更远,则反向移动,即可将原始视图中被选中的图像在原来的位置基础上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右眼视图,可将原始视图中被选中的图像在原来的位置基础上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得到左眼视图。

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固定原始视图中未选中的图像不动,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若希望在获得的观看效果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相较于未选中的图像离用户的眼睛更近,则,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作为左眼视图,将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作为右眼视图;反之,若希望在获得的观看效果中,选中态的图像相较于未选中的图像离用户的眼睛更远,则,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作为右眼视图,将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作为左眼视图。

此外,根据“近大远小”的视觉原理可知,若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放大处理,能够使用户在视觉上感受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距离自己更近;若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缩小处理,则能够使用户在视觉上感受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距离自己更远。因此,为了更好地建立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立体层次感,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偏移处理的同时,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对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即: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其中,所述缩放倍数包括放大倍数和缩小倍数,可以预先固定设置好,也可以根据预设的立体效果动态调整:在预设的立体效果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和未选中的图像在空间上的距离差值越大,则该缩放倍数的数值越大。另外,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缩放处理和偏移处理是相辅相成、相互协调的过程,其实施顺序可以是先放大后偏移,也可以是先偏移后放大,还可以是同时进行偏移和放大;而偏移的方向和缩放的模式均由预设的立体效果决定。例如:想要呈现出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距离用户的眼睛更近的视觉效果,就需要将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放大,并且,将分屏中对应左眼的屏幕视图(左眼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放大的图像在原来位置的基础上向右水平移动预定距离,将对应右眼的屏幕视图(右眼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放大的图像在原来位置的基础上向左水平移动预定距离,即,将在本步骤中获得的第一视角视图作为左眼视图,将第二视角视图作为右眼视图。由此,用户在浏览时能够在视觉上感觉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比未选中的图像离自己更近。

需要强调的是,为了突出空间上有运动的观感,上述缩放和偏移这两种处理无论谁先谁后,在VR显示时,显示也可与处理对应,即每进行一次处理都进行显示。比如,若首先对选中态的图像进行放大处理,得到放大处理后的视图,根据该视图进行VR显示,然后,对选中态的图像进行偏移处理得到第一和第二两张视图,根据这两张视图进行VR显示,从而使用户观看到被选中的图像有一个运动的感觉。

进一步地,当原始视图包括至少两张图像时,为了突出立体层次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进行与处于选中态的图像相反的缩放处理,即达到选中的图像和未选中的图像一个靠近用户运动,一个远离用户运动的效果,亦即: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或者,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130、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根据预期的VR显示效果确定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的左右眼视图类型:若在预期的VR显示效果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离人眼更近,则确定所述第一视角视图为左眼视图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为右眼视图,反之,若在预期的VR显示效果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离人眼更远,则确定所述第一视角视图为右眼视图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为左眼视图。然后,根据标记好左右眼视图类型的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从而呈现出图像的VR显示效果。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外部的VR显示设备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因此,在该实施例中,本步骤包括:发送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以使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其中,所述“接收端”是指能够对双目视图(即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处理并分别将对应的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呈现给用户的左眼和右眼观看的终端,如:VR眼镜。可以通过网络对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传输,也可以借助HDMI、SDI等物理连接进行传输。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确定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的左右眼视图类型后,将其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从左到右并列合成一张左右视图图像,然后将该左右视图图像发送给接收端。通过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按照既定的规则合并成一张左右视图图像后发送给接收端,能够方便接收端直接呈现所述原始视图的VR显示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并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然后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能够实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呈现出二维图像的空间层次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处理资源。此外,通过在对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偏移处理的同时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对其进行缩放处理,能够更好地建立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立体层次感,增强VR显示效果。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以用户使用VR应用浏览UI交互界面的二维图像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VR显示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达到的效果是使得被用户选中的二维图像在视觉感受上距离人眼更近。

图2(a)--(c)是本实施例中的VR显示过程中的视图示意图。参考图2(a)--(c)所示,本实施例的VR显示方法中,首先根据原始视图进行VR显示,即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均为原始视图。原始视图请参见图2(a),该原始视图20为用户浏览的UI交互界面视图,在该原始视图20中包括三张二维图像A、B和C。此时,若用户选中二维图像B,例如通过外设设备输入或者头瞄等方式选择图像B,则可以根据用户选择确认二维图像B即为该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接下来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对原始视图中的二维图像B进行放大处理,放大处理后得到的视图(第三视角视图23)如图2(b)所示,根据第三视角视图23进行VR显示,即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均为第三视角视图23;随后,如图2(c)所示,将第三视角视图23中放大的二维图像B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21,将放大的二维图像B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22;最后根据第一视角视图21和第二视角视图22进行VR显示:将第一视角视图21呈现给用户的左眼观看,将第二视角视图22呈现给用户的右眼观看,即可在用户的大脑中获得二维图像B相较于二维图像A和C距离人眼更近的立体层次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原始视图中的二维图像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实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呈现出二维视图的VR显示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处理资源。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基于近大远小的原理,若想要实现被用户选中的二维图像在视觉感受上距离人眼更近,一种替代方式是不对选中态的图像进行放大,而是对未选中态的图像进行缩小,即获取第四视角视图,然后在第四视角视图的基础上,对选中的图像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VR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阅图3,该方法包括:

310、接收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是原始视图的双目视图,包括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所述第一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所述第二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其中,该原始视图包括至少一张图像,且所述图像为二维视图;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是指原始视图中被终端系统或者用户选中的图像。根据预期的VR显示效果,可以确定该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的左右眼视图的类型。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可通过实施例一提供的VR显示方法获得,与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具有相同的技术特征,此处便不再详述。

320、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确认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的左右眼视图类型后,根据所述左眼视图和所述右眼视图进行VR显示,从而呈现出图像的空间立体层次。例如:确认第一视角视图为左眼视图,第二视角视图为右眼视图,则将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呈现给用户的左眼观看,将所述第二视角视图呈现给用户的右眼观看,从而实现VR显示,在用户的大脑中呈现出图像的空间立体层次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并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再在VR显示设备中呈现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能够实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呈现出二维视图的VR显示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处理资源。

实施例四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V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4,装置4包括:

图像选取单元41,用于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其中,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图像;其中,为了便于对原始视图进行处理以及减少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信息处理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始视图包括N张二维图像,所述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用于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以及,

显示单元4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图像选取单元41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其中,所述原始视图中包含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图像;然后利用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最后在显示单元43中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供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图像选取单元41具体用于:接收用户的图像选择指令;根据所述图像选择指令,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具体用于: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放倍数进行缩放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进一步地,当所述原始视图包括至少两张图像时,上述实施步骤包括: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或者,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且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并且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单元43具体用于:发送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以使接收端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缩放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按照预设的放大倍数进行放大处理,获取第三视角视图;

显示单元4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三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三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缩放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后,获取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之前,对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之外的图像按照预设的缩小倍数进行缩小处理,获取第四视角视图;

显示单元43还用于根据所述第四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具体用于:

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第四视角视图中所述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图像选取单元41确定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并利用双目视图获取单元42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一视角视图,将所述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第二视角视图,然后在显示单元43中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能够实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呈现出二维图像的立体层次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应用程序运行终端的处理资源。

实施例五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VR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5,装置5包括:

双目视图接收单元51,用于接收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其中,所述第一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所述第二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所述原始视图包括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视图;以及,

VR显示单元5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首先通过双目视图接收单元51接收构成VR显示图像的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其中,所述第一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右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所述第二视角视图通过将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向左水平偏移预定距离获得,所述原始视图包括至少一张图像,所述图像为二维视图;然后在VR显示单元52中根据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进行VR显示,从而呈现出图像的空间立体层次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双目视图接收单元51接收由对原始视图中处于选中态的图像进行偏移处理获得的第一视角视图和第二视角视图,并在VR显示单元52中呈现所述第一视角视图和所述第二视角视图构成的VR图像,能够实现二维图像之间的空间距离对比,进而呈现出二维图像的立体层次效果,在该过程中无需嵌入3D引擎编程,减少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和计算量,节约智能终端的处理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上述VR显示装置4和5分别与实施例一和三中的VR显示方法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因此,方法实施例一和三的相应内容同样适用于装置实施例四和五,此处不再详述。

实施例六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阅图6,该电子设备600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以及存储器620,图6中以一个处理器610为例。

处理器610和存储器620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6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620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VR显示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4所示的图像选取单元41、双目视图生成单元42和显示单元43)。处理器610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620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系统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VR显示方法。

存储器620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VR显示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620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610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VR显示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620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610执行时,可执行实施例一中描述的如图1所示的方法步骤110至步骤130,实现图4中的单元41-43的功能。

电子设备600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600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实施例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例如图6中的一个处理器610,可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可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中的VR显示方法,例如,执行以上描述的图1中的方法步骤110至步骤130,实现图4中的单元41-43的功能。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发明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