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和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2594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

分别获取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关系为y=Aln(x)-B;其中,

A和B分别为所述函数关系的系数,x为指定储层的厚度值,y为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

Rh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

Rh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i为第i指定储层的厚度值,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Hcj为第j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h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h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储层为砂体储层。

9.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一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0.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供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渗透率值的函数关系;

分别获取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厚度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基于所述函数关系,根据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每个指定储层的厚度值,计算该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函数关系为y=Aln(x)-B;其中,

A和B分别为所述函数关系的系数,x为指定储层的厚度值,y为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成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基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和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和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

Rl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m1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1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其中,

Rl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m2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Rwi为第i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

n2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包括:

根据公式计算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其中,Rlc(IP)为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Rlc(I)为注入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Rlc(P)为生产井指定储层的层数连通系数值;

根据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厚度连通系数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指定储层为砂体储层。

18.一种注入井和生产井间储层连通性评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注入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一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选取与生产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二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三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生产井的指定储层,作为第三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四指定储层集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选取与注入井具有连通关系的指定储层,作为第四指定储层集中的指定储层;

第二评价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所述第二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所述第三指定储层集中指定储层的数量、以及所述第四指定储层集中各指定储层的渗透率值,评价注入井和生产井间指定储层的连通性。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