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装置及应用所述发声装置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5446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发声装置及应用所述发声装置的移动通信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发声装置及应用所述发声装置的移动通信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信息科技迅猛发展,尤其是无线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设备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及多功能媒体播放器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用品。随着这些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其功放性能日益成为了使用者关注的焦点。

相关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包括具通孔的外壳、发声装置以及夹设于外壳和发声装置之间的防尘部件,发声装置包括与通孔对应的出声孔,发声装置通过出声孔出声,防尘部件包括覆盖通孔的第一网膜、与第一网膜抵接的泡棉以及与泡棉粘接的第二网膜,第一网膜、泡棉以及第二网膜均覆盖出声孔,第一网膜和外壳之间通过一层背胶连接,泡棉和第二网膜之间通过又一层背胶连接,第二网膜和发声装置之间通过再一层背胶连接。

相关技术中的移动通信设备,在整机组装过程中,外壳会存在一个较大的剪切力,导致泡棉出线,以至于堵住出声孔,造成整机性能不良。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移动通信设备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增设限位部,以防止泡棉刮擦堵住出声孔的发声装置以及应用所述发声装置的移动通信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声装置,其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具有振膜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包括垂直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底面和平行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壳体侧壁,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出声孔,所述发声单体通过所述出声孔出声,所述壳体侧壁的表面贴设有覆盖所述出声孔的防尘部件,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发声装置的出声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防尘部件沿壳体侧壁的方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出声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出声孔的孔壁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壳体的底面平齐。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发声单体将所述壳体分割成前腔和与所述前腔相对的后腔,所述壳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发声单体和所述壳体侧壁之间的支撑筋、以及盖设于所述支撑筋的盖板,所述支撑筋、所述盖板和所述壳体的底面围成出音通道,所述前腔通过所述出音通道连接所述出声孔,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盖板平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移动通信设备,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包括外壳、装配于所述外壳的发声装置以及夹设于所述外壳和所述发声装置之间的防尘部件,所述外壳包括设有通孔的外壳侧壁,所述发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具有振膜的发声单体,所述壳体包括垂直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底面和平行于所述振膜振动方向的壳体侧壁,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出声孔,所述发声单体通过所述出声孔出声,所述通孔和所述出声孔相通,所述防尘部件覆盖所述通孔和所述出声孔,所述壳体侧壁上设有沿所述发声装置的出声方向延伸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限制所述防尘部件受所述外壳与所述发声装置装配时产生的剪切力而沿平行于所述壳体侧壁的方向上的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件包括覆盖所述通孔的网膜层以及与所述网膜层抵接的泡棉层。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泡棉层为环形矩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泡棉层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件还包括粘贴于所述网膜层表面的第一背胶层,所述外壳侧壁和所述网膜层通过所述第一背胶层粘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的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防尘部件还包括粘贴于所述泡棉层表面的第二背胶层,所述泡棉层和所述发声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背胶层粘接。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声装置及应用所述发声装置的移动通信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发声装置的壳体侧壁增设限位部,限制防尘部件沿平行于壳体侧壁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保证整机组装时,防尘部件不会因为外壳的侧面剪切力而刮擦出线堵住出声孔,进而保障移动通信设备的整机性能优良;

二、与相关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相比,减少了原有发声装置和泡棉之间的第二网膜和一层背胶,节省了生产成本,优化了工序,提高了移动通信设备的组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移动通信设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移动通信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通信设备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所述移动通信设备100包括外壳1、装配于所述外壳1的发声装置5以及夹设于所述外壳1和所述发声装置5之间的防尘部件3。

所述外壳1包括设有通孔13的外壳侧壁1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1可以为手机外壳。

所述防尘部件3包括覆盖所述通孔13的网膜层33以及与所述网膜层33抵接的泡棉层35。所述防尘部件3还包括粘贴于所述网膜层33表面的第一背胶层31和粘贴于所述泡棉层35表面的第二背胶层37,所述外壳侧壁11和所述网膜层33通过所述第一背胶层31粘接。所述泡棉层35和所述发声装置5通过所述第二背胶层37粘接。所述网膜层33为加密网膜,保证了所述发声装置5的发声效果。

与相关技术相比,原有的泡棉通过一层背胶和发声装置自带的第二网膜粘合连接,然后第二网膜通过另一层背胶和发声装置粘合连接,而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原有的发声装置自带的第二网膜和一层背胶,不仅节省了生产成本,优化了工序,也提高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所述泡棉层35为内部中空的环形矩状结构,其包括首尾依次相接设置的第一边351、第二边352、第三边353及第四边354,所述第一边351与所述第三边353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边352与所述第四边354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边351靠近所述第三边353的表面为所述第一边351的内表面,所述第三边353靠近所述第一边351的表面为所述第三边353的内表面,所述第三边353远离所述第一边351的表面为所述第三边353的外表面。

请同时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为图1所示移动通信设备的立体组装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移动通信设备沿A-A线的剖视图。所述发声装置5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51和收容于所述壳体51的收容空间内的发声单体53。所述发声单体53包括振膜531,将所述壳体51分割成前腔52和与所述前腔52相对的后腔54。

所述壳体51包括前盖511和与所述前盖511配合围成所述壳体51的收容空间的后盖513。

所述前盖511包括垂直于所述振膜531振动方向的底面5111、平行于所述振膜531振动方向的壳体侧壁5113、贯穿所述壳体侧壁5113设置的出声孔5115、连接所述出声孔5115和所述前腔52的出音通道5117、以及自所述壳体侧壁5113沿所述发声装置5的出声方向延伸的限位部5119。

所述前盖511还包括设于所述发声单体53和所述壳体侧壁5113之间的支撑筋5112、以及盖设于所述支撑筋5112的盖板5114,所述盖板5114一端与壳体侧壁5113相连,一端与发声单体53相抵接,所述支撑筋5112、所述盖板5114和所述底面5111围成所述出音通道511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5112的数量为两个,其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侧壁5113,另一端与所述发声单体53抵接。所述支撑筋5112、所述盖板5114与所述前盖511为一体化成型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筋5112与所述盖板5114可以为卡合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前盖511和所述发声单体53共同围成所述前腔52,所述前盖511、所述后盖513、所述发声单体53及所述盖板5114共同围成所述后腔54。

所述出声孔5115用于声音的输出,所述发声单体53通过所述出声孔5115出声,所述通孔13和所述出声孔5115对应设置,所述网膜层33覆盖所述通孔13,所述泡棉层35覆盖所述出声孔5115。

所述限位部5119限制所述防尘部件3受所述外壳1与所述发声装置5装配时产生的剪切力(即Y方向)而沿平行于所述壳体侧壁5113的方向上的移动。

所述限位部5119包括分别与所述底面5111平行的第一限位部51191和第二限位部51193,所述出声孔5115位于所述第一限位部5119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51193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51191设于所述出声孔5115靠近所述后盖513的一端,并与所述出声孔5115的孔壁及盖板5114平齐;所述第二限位部51193设于所述出声孔5115远离所述后盖513的一端,并与所述底面5111平齐。

整机组装时,所述限位部5119与所述泡棉层35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51191与所述第一边351的内表面抵接,所述第三边353的内表面与所述出声孔5113靠近所述底面5111的孔壁平齐,所述第三边353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部51193抵接。即使所述泡棉层35受到所述外壳1与所述发声装置5装配时产生的剪切力(即Y方向),也不会沿平行于所述壳体侧壁5113的方向上移动,即不会刮擦出线堵住所述出声孔5113。

相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发声装置5及所述移动通信设备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发声装置5的壳体侧壁5113增设所述限位部5119,限制所述防尘部件3沿平行于所述壳体侧壁5113的方向上的移动,从而保证整机组装时,所述防尘部件3不会因为所述外壳1的剪切力而刮擦出线堵住所述出声孔5115,进而保障所述移动通信设备100的整机性能优良;

二、与相关技术的移动通信设备相比,减少了原有发声装置和泡棉之间的第二网膜和一层背胶,节省了生产成本,优化了工序,提高了所述移动通信设备100的组装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