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098阅读:3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键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



背景技术:

键盘是常见的计算机输入设备,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上。操作者可以通过键盘向计算机输入各种指令、数据,指挥计算机的工作,可以说键盘是电脑设备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设备之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键盘具备更出色的性能,更好的舒适度以及越来越长的使用寿命。随着键盘的使用时长,键盘的上壳表面容易磨损变旧,且用久了也会给用户单一的感觉,但是若因此而更换键盘不仅造成极大的浪费,而且会增加用户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以克服键盘使用时间长了上壳表面磨损变旧以及给用户单一感受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包括键盘本体和面板,所述面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使得所述面板可随时拆卸出来以便于清洁,或当键盘使用时间长后面板受到磨损变旧时,直接更换新的面板,从而不用更换整个键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用户的成本,又或更换带有不同颜色或图案的面板,避免因同一颜色或图案的面板用久了给用户单一的感觉。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通过黏贴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以方便面板的拆卸更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通过卡扣卡合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通过螺钉固定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设置有按键镂孔,所述按键镂孔与键盘本体的按键对应匹配,使所述面板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时,能够通过所述按键镂孔避让所述键盘本体的按键,以使结构紧凑合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弯折的角度为15~60度,通过弯折的折边以符合人工学,避免用户使用键盘时,面板的边框磕到用户的手腕,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折边弯折的角度为20度,更符合人工学的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的改进,所述面板设置有指示灯孔,以避免安装面板后,面板对键盘主体的指示灯造成阻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包括键盘本体和面板,所述面板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的上壳表面,使得所述面板可随时拆卸出来以便于清洁,或当键盘使用时间长后面板受到磨损变旧时,直接更换新的面板,从而不用更换整个键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用户的成本,又或更换带有不同颜色或图案的面板,避免因同一颜色或图案的面板用久了给用户单一的感觉。

附图说明

图1为键盘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面板的结构之一的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结构之一的示意图。

图4为面板的结构之二的示意图。

图5为实用新型的结构之二的示意图。

其中,1.键盘本体,2.面板,21.按键镂孔,22.折边,23.指示灯孔,3.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到5所示,一种带可更换面板的键盘,包括键盘本体1和面板2,所述面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1的上壳表面。所述面板2与所述键盘本体1设置有对应的螺钉孔3,以使面板2通过螺钉固定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1的上壳表面,同样地,所述面板2也可以通过黏贴或卡扣卡合的方式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1的上壳表面。所述面板2设置有按键镂孔21、折边22和指示灯孔23,所述折边22弯折的角度为15~60度,优选为20度。所述按键镂孔21与键盘本体1的按键对应匹配,使所述面板2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1的上壳表面时,能够通过所述按键镂孔21避让所述键盘本体1的按键,以使结构紧凑合理。设置的弯折的折边22是为了符合人工学,避免用户使用键盘时,面板2的边框磕到用户的手腕,提高用户体验。而指示灯孔23的设置是为了避免安装面板后,面板对键盘主体的指示灯造成阻挡。

由于所述面板2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键盘本体1的上壳表面,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意愿拆卸面板2,使得所述面板2可随时拆卸出来以便于清洁,或当键盘使用时间长后面板2受到磨损变旧时,直接更换新的面板2,不用更换整个键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减少用户的成本,或更换带有不同颜色或图案的面板2,避免因同一颜色或图案的面板2用久了给用户单一的感觉。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