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附式智能标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584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贴附式智能标签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标签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贴附式智能标签。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识别工作更无须人工干预。

智能卡(Smart Card)是内嵌有微芯片的塑料卡(通常是一张信用卡的大小)的通称,一般包括天线、RFID芯片及相应的等效电阻。因为智能卡包含一个RFID芯片,所以其不需要与读写器进行任何物理接触就能够识别持卡人。读写器向外发射一定频率并包含信息的射频信号,当RFID智能卡进入该磁场后,通过天线接收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获得足够的能量,RFID智能卡被激活,其内部电路根据读写器的具体指令返回存储在集成线路芯片中的相应信息。

申请号为201320055519.0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自发光RFID智能卡,通过在智能卡上加装发光二极管以构成发光单元,使持卡人能够对自发光RFID智能卡的通讯状态进行识别。申请号为201520473437.7的中国专利申请中也公开了一种RFID智能卡,该智能卡包括塑料卡片和内嵌于该塑料卡片中的RFID芯片以及天线,并且还公开了在RFID芯片承载层和所述天线承载层的外层分别灌胶连结有防水塑料层。上述专利申请中公开的智能卡均为手持式的智能卡,不利于对于使用者的身份进行快速的识别;同时,上述现有技术中仅对智能卡进行了简单的防水处理,使RFID芯片和天线容易受到空气、水、汽油及其它化学产品的腐蚀、氧化,造成RFID芯片和天线迅速老化、损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可贴附于汽车玻璃或其它物品上的便携性的贴附式智能标签,并且通过叠加多个膜层使RFID芯片和天线受到良好的保护,延长了RFID智能标签的使用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贴附式智能标签,所述智能标签为包括由柔性塑料纸构成的防护层、RFID芯片层、由柔性塑料纸构成的支撑层、由有基材双面胶薄膜构成的粘贴层以及离型膜层的条形薄片;所述有基材双面胶的基材选自棉纸、PET、PVC膜、无纺布、泡棉、亚克力泡棉中的一种,在基材表面均匀的涂有弹性体型的压敏胶、树脂型的压敏胶或丙烯酸类压敏胶等胶粘剂;所述支撑层和防护层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乙烯(PE)膜片、聚丙烯(PP)膜片、聚苯乙烯(PS)膜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膜片、聚氯乙烯(PVC)膜片、尼龙(Nylon)膜片、聚碳酸酯(PC)膜片、聚氯酯(PU)膜片、聚四氟乙烯(特富龙,PTFE)膜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片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膜片中的一种,也可以选自具有类似性能的其它柔性塑料纸。

在所述RFID芯片层两侧分别贴合防护层和支撑层,所述粘贴层的一面覆盖有离型膜层,另一面贴合在防护层或支撑层背向所述RFID芯片层的一面上;

所述RFID芯片层由印刷或蚀刻在基材上的RFID天线和芯片组成。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撑层或防护层设置有具有图形和/或条码的涂层,所述支撑层或防护层设置具有图形和条码的涂层的一面朝向远离所述RFID芯片层的方向;所述条码为条形码和/或二维码。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具有图形和/或条码的涂层的表面覆盖有柔性塑料纸防护膜;所述柔性塑料纸防护膜选自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膜、聚苯乙烯(PS)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膜、聚氯乙烯(PVC)膜、尼龙(Nylon)膜、聚碳酸酯(PC)膜、聚氯酯(PU)膜、聚四氟乙烯(特富龙,PTFE)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膜片中的一种。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的形状为四边形、圆角四边形或椭圆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设置有防窃切口,所述防窃切口贯穿防护层、RFID芯片层和支撑层,所述防窃切口为分别由所述智能标签的四角和/或边缘向所述智能标签的中心延伸的切口,所述切口延伸的距离最长不触及所述RFID芯片层的天线和芯片结构。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防窃切口由设置在四角的斜切口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智能标签两个长侧边中部的切口,所述设置在智能标签两个长侧边中部的切口分别由两个斜切口和一个直切口形成两个“小”字形状。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为长80~150mm,宽15~40mm的矩形或圆角矩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为长90~110mm,宽18~26mm矩形或圆角矩形。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的四角和长边边缘设置有斜向延伸的长6.5mm的斜切口,所述斜切口贯穿防护层、RFID芯片层和支撑层。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智能标签的长边中央边缘设置有垂直于所述长边的长5mm直切口,所述直切口贯穿防护层、RFID芯片层和支撑层,所述直切口在长边上的起点与斜切口在长边上的起点之间的距离为11.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柔软、耐高温、防水,保护RFID芯片和天线不受空气、水、汽油及其它化学产品的腐蚀和氧化;并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通过有基材双面胶可贴附于汽车玻璃等物品上,防水、耐高温而且牢固,同时还设置有图案和条码,更加便于支付、会员管理,例如小区出入管理、俱乐部会员管理、停车场出入管理等场景。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使用离型膜覆盖双面胶层用于贴附的一面,以在使用前保护胶水的有效性。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虚刀线设置有防窃切口,防止他人将贴附于汽车玻璃或其它物品上的智能标签完整的揭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RFID智能标签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防窃切口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贴附式智能标签的实施方案,该智能标签为圆角矩形,由PET膜防护层101、RFID芯片层102、由PP膜或PVC膜构成的支撑层103、设置在支撑层103远离RFID芯片层102的一面的表面的PET膜防护膜104、由有基材双面胶薄膜构成的粘贴层105以及离型膜层106的条形薄片组成。所述RFID芯片层102由印刷或蚀刻在基材上的RFID天线和芯片组成。如图1所示的,在RFID芯片层102两侧分别贴合PET膜防护层101和支撑层103,所述粘贴层105的一面覆盖有离型膜层106,另一面贴合在支撑层103背向RFID芯片层102的一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支撑层103背向RFID芯片去102的表面上设置了PET防护膜104,因而,在此粘贴层105实质上是贴合在了PET防护膜104的表面。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支撑层103的表面设置图案和条码,条码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或其结合。在实施中,PET防护膜104也可以省略,但是,省略PET防护膜104后支撑层103上的图案和条码将易于褪色或脱落。如图1所示的,由于粘贴层105是设置在支撑层104上,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的RFID智能标签的使用方法为:首先撕掉离型膜层106,使粘贴层105的粘胶暴露出来,然后,将粘贴层105暴露出来的一面粘贴到汽车车窗或挡风玻璃的内侧,也可以是其它透明载体的一面,不仅在进出相关场所时可快速地通过电子设备或人工识别智能标签,还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贴附式智能标签的实施方案,该智能标签是由PET膜防护层201、RFID芯片层202、由PP膜或PVC膜构成的支撑层203、由有基材双面胶薄膜构成的粘贴层204、离型膜层205的条形薄片以及设置在支撑层203远离RFID芯片层202的一面的表面的PET防护膜206组成的圆角矩形柔性的条形卡。所述RFID芯片层202由印刷或蚀刻在基材上的RFID天线和芯片组成。如图2所示的,在RFID芯片层202两侧分别贴合PET膜防护层201和支撑层203,所述粘贴层204的一面覆盖有离型膜层205,另一面贴合在PET膜防护层201背向RFID芯片层202的一面上。在支撑层203的表面还可以设置图案和条码,条码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或其结合。在本实施例中,在支撑层203背向RFID芯片层202的表面上设置了PET防护膜206,在实施中,PET防护膜204也可以省略,但是,省略PET防护膜204后支撑层203上的图案和条码将易于褪色或脱落。如图2所示的,由于粘贴层204是设置在支撑层203上,因而,根据本实施例的RFID智能标签的使用方法为:首先撕掉离型膜层205,使粘贴层204的粘胶暴露出来,然后,将粘贴层204暴露出来的一面粘贴到汽车车窗、挡风玻璃或其它物品的外侧,不仅在进出相关场所时可通过电子设备或人工识别快速地智能标签,还可以起到美化的作用。

应当理解,虽然图1和图2中的智能标签形状均为圆角矩形,但是,智能标签也可以实施为其它的四边形、圆角四边形,甚至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贴附式智能标签的防窃切口的设置示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标签设置有防窃切口,所述防窃切口贯穿防护层、RFID芯片层和支撑层,所述防窃切口一般为分别由所述智能标签的四角和/或边缘向所述智能标签的中心延伸的多组切口构成。图3以圆角矩形的智能标签为例进行说明,智能标签上设置有多组切口,包括由智能标签的四角向中心延伸的切口,设置在智能标签长边边缘向智能标签中心延伸的斜切口302和直切口303,一般而言,在一条或两条长边上以斜切口302和直切口303成组设置形成“小”字形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长约100mm、宽25mm的圆角矩形智能标签上,斜切口302与直切口303位于长边上的起点之间的距离d为11.7mm,切口301和斜切口302的长度为6.5mm,直切口303的长度为5.0mm。在实施过程中,一般智能标签为长90~110mm,宽18~26mm矩形或圆角矩形,也可以是其它的四边形、圆角四边形,甚至椭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形状。但是,无论智能标签的形状大小如何,在设置防窃切口时均不能触及RFID芯片层的芯片和天线。

应当理解所述有基材双面胶的基材选自棉纸、PET、PVC膜、无纺布、泡棉、亚克力泡棉中的一种,在基材表面均匀的涂有弹性体型的压敏胶、树脂型的压敏胶或丙烯酸类压敏胶等胶粘剂。

应当理解,所述支撑层和防护层可以各自独立地选自聚乙烯(PE)膜片、聚丙烯(PP)膜片、聚苯乙烯(PS)膜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膜片、聚氯乙烯(PVC)膜片、尼龙(Nylon)膜片、聚碳酸酯(PC)膜片、聚氯酯(PU)膜片、聚四氟乙烯(特富龙,PTFE)膜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片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膜片中的一种,也可以选自具有类似性能的其它柔性塑料纸。

所述PET防护膜也可以是其它柔性塑料纸防护膜;柔性塑料纸防护膜选自聚乙烯(PE)膜、聚丙烯(PP)膜、聚苯乙烯(PS)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膜、聚氯乙烯(PVC)膜、尼龙(Nylon)膜、聚碳酸酯(PC)膜、聚氯酯(PU)膜、聚四氟乙烯(特富龙,PTFE)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和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膜中的一种。

应当理解,防窃切口并不限于上述方案,也可以设置成其它的方案。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