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感应触摸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592阅读:2295来源:国知局
压力感应触摸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触摸屏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触摸屏,尤其涉及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带压力感应功能的手机的发布,压力感应触摸屏逐步成为手机的一种主流。现有的压力感应触摸屏主要采用双层互容式,其截面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该触摸屏从上往下依次层叠有保护玻璃10’、第一透明双面胶20’、上导电薄膜30’、第二透明双面胶40’、下导电薄膜50’和LCM显示屏60’,其中,压力感应线路70’贴设在LCM显示屏60’的下方,且在硬质的铝合金机壳80’的支撑下,压力感应线路70’和铝合金机壳80’之间存在一个空气隙90’,其间隙为A。通常,该触摸屏在受到外界压力的挤压时,间隙A变小,随之电容增加,由此,压力感应线路70’则可根据电容的变化来判断所受压力的发生位置和大小。

显然,因该触摸屏的各层结构如保护玻璃10’和LCM显示屏60’等属于硬质体,不具备柔性,从而致使触摸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压力(一般在250g以上)才能带动压力感应线路70’有微弱的形变量,换句话说,该触摸屏的反应灵敏度不够,用户的体验感不佳,不仅如此,还会致使该触摸屏只能适用于平面或固定曲面,也即,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用以解决现有的压力感应触摸屏在没有铝合金机壳的支撑下难以实现压力感应触控功能,以及因其不具备柔性,从而导致其触摸反应灵敏度不够和适用范围较窄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具有柔性的导电膜层、压力感应薄膜层和接地薄膜层,所述导电膜层、压力感应薄膜层和接地薄膜层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和所述接地薄膜层之间形成有气隙。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与接地薄膜层之间设有第一透明粘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粘胶层包围所述气隙以将所述气隙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粘胶层靠近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的边缘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粘胶层的两面分别直接与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和接地薄膜层触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膜层包括上导电薄膜层和下导电薄膜层,所述上导电薄膜层和所述下导电薄膜层之间通过第二透明粘胶层粘结,所述下导电薄膜层和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之间通过第三透明粘胶层粘结。

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23~0.125mm。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薄膜层的厚度范围为0.023~0.1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透明粘胶层的厚度范围为0.05~0.25mm。

进一步地,所述气隙的形变所需的压力小于100g。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压力感应触摸屏的有益效果在于:

1)去掉现有的保护玻璃,且在没有铝合金硬壳的支撑下,通过在压力感应薄膜层的下方粘结一层接地薄膜层,且让压力感应薄膜层和接地薄膜层之间形成一气隙,从而使得该触摸屏实现了压力感应触控的功能;

2)因该触摸屏采用的各种薄膜层均具有柔性,因而,该触摸屏还具有柔性,从而使得其不仅可应用于平面,还可应用于任意曲面上,也即,应用范围广。更重要的是,用户在使用该触摸屏时,采用小于100g的触控压力即可具有很好的触摸反应灵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压力感应触摸屏平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力感应触摸屏平面结构的截面图;

图3是图2中压力感应触摸屏在压力状态下的变形图。

附图中的标号如下:

10’保护玻璃、20’第一透明双面胶、30’上导电薄膜、40’第二透明双面胶、50’下导电薄膜、60’LCM显示屏、70’压力感应线路、80’铝合金机壳、90’空气隙;

100导电膜层、110上导电薄膜层、120下导电薄膜层、300压力感应薄膜层、400接地薄膜层、500第一透明粘胶层、600气隙、700第二透明粘胶层、800第三透明粘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2和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感应触摸屏。

如图2所示,该压力感应触摸屏,包括导电膜层100、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其中,导电膜层100、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均具有柔性,对应地,该触摸屏也具有柔性。这样,该触摸屏不仅能应用于平面上,还可应用于任意的曲面上。不仅如此,该触摸屏还可卷曲,且其卷曲半径可达到3mm以下。

再如图2所示,导电膜层100、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由上至下依次层叠设置。需说明的是,各薄膜层均通过具有柔性的粘结材料粘结在一起。为了使该触摸屏能实现压力感应功能,再如图2所示,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之间形成有气隙600,其中,该气隙600的间隙大小为B。还需说明的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气隙600为空气隙,当然,还可为其它气体的气隙。

实际应用过程中,如图3所示,用户可通过直接触压导电膜层100来完成触控,且在触控过程中,当用户施加一定压力时,压力感应薄膜层300会往下有一定的变形,使得气隙600的间隙B变小为C,此时,电容得到增加,从而实现了压力感应的功能。需说明的是,因需要形变的各薄膜层和粘结材料均具有柔性,因而实际所需的触控压力比较小,通常该压力小于100g的力即可获得比较大的变形,具体地,在实际应用中,该压力为大于50g,且小于100g,由此说明,该触摸屏还具有比较好的触摸反应灵敏度,用户的体验感较佳。

需说明的是,上述的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的厚度范围均为0.023~0.125mm,且为使两薄膜层均具备柔性,其通常选用纳米银,纳米碳管、石墨烯等柔性材料作为导电薄膜。

还需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的触摸屏并不具备显示功能,如若使其具有显示功能,还同时具备上述的触控功能,则可直接在上述的接地薄膜层400的下面或者压力感应薄膜层300的上面贴设一层柔性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为便于使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之间实现粘结,如图2所示,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之间设有第一透明粘胶层500,需说明的是,第一透明粘胶层500的厚度范围为0.05~0.25mm。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透明粘胶层500包围气隙600,以此来将气隙600密封,便于实现该触摸屏的触摸功能。且为使压力感应薄膜层300、第一透明粘胶层500和接地薄膜层400之间形成的气隙600的空间较大,也即为使用户的触控范围较大,第一透明粘胶层500位于压力感应薄膜层300的下方,且靠近压力感应薄膜层300的边缘设置。

另外,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明粘胶层500的两面分别直接与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触接,以实现压力感应薄膜层300和接地薄膜层400粘接,可以理解地,该第一透明粘胶层为双面胶层。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导电膜层100包括上导电膜层110和下导电膜层120,其中,上导电薄膜层110和下导电薄膜层120之间通过第二透明粘胶层700粘结,下导电薄膜层120和压力感应薄膜层300之间通过第三透明粘胶层800粘结。其中,需说明的是,第二透明粘胶层700和第三透明粘胶层800均具有柔性,且两胶层的厚度范围均为0.015~0.125mm。还需说明的是,上导电薄膜层110和下导电薄膜层120的厚度范围均为0.023~0.125mm,且为使两薄膜层均具备柔性,其通常选用纳米银,纳米碳管、石墨烯等柔性材料作为导电薄膜。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透明粘胶层和700和第三透明粘胶层800均为双面胶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