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560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超级笔记本电脑等的主要人机交互手段。触控屏根据不同的触控原理可分为电阻触控屏、电容触控屏、红外触控屏和表面声波(SAW)触控屏等四种主要类型。目前的电容触控屏,主要用来感知屏体所在平面(X,Y轴二维空间)的触摸位置,难以感知垂直于屏体平面(Z轴)的触摸参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控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在所述保护盖板的下方,所述显示模组为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的阴极耦接并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压力感应层与所述阴极之间具有可压缩间隙,所述压力感应层位于所述显示模组一侧或者所述显示模组内。采用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阴极与压力感应层构成压力感应电容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

任选地,所述可压缩间隙由空气、所述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部件以及弹性膜材中的至少之一构成。由此,在实际使用中,压力感应层以及阴极的至少之一能够随垂直于屏体平面触控力度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通过检测触控前后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阴极之间电容值的变化,以感知在不同位置上触控压力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而上述材料或部件构成的可压缩间隙能够为压力感应层以及阴极提供足够的形变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效果。

任选地,所述压力感应层位于所述显示模组的下表面,所述可压缩间隙位于所述压力感应层与所述显示模组之间,所述可压缩间隙由所述弹性膜材构成,所述弹性膜材为泡棉胶、多孔硅胶或者多孔膜材。由此,可以在发生压力触控时,使压力感应层更好地随显示模组发生形变,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对压力感应的灵敏程度。

任选地,所述阴极接地,所述压力感应层包括驱动电极及发射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发射电极之间形成第一感应电容,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第二感应电容,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第三感应电容。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对压力感应的灵敏程度。

任选地,所述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为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模组或者被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由此,可以扩展该触控屏的应用范围。

任选地,所述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为硬屏结构或者软屏结构。由此,便于技术人员根据该触控屏的实际应用要求,对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选择。

任选地,该触控屏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层,所述触控感应层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以及所述显示模组之间,且能够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所述压力感应层设置在所述触控感应层的下表面上。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节省成本且有利于减小该触控屏的厚度。

任选地,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所述压力感应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由此,可以实现压力感应以及触摸控制的分时检测。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及用以支撑所述触控屏的中框,所述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位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的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及压力感应层,所述压力感应层位于所述中框上,并与所述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的阴极耦接并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所述压力感应层与所述阴极之间具有可压缩间隙。该电子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任选地,所述阴极接地,所述压力感应层包括驱动电极及发射电极,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发射电极之间形成第一感应电容,所述驱动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第二感应电容,所述发射电极与所述阴极之间形成第三感应电容。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电子设备对压力感应的灵敏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压力感应层、基板以及屏蔽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E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感应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A-图9C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感应电极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保护盖板

200:显示模组;210:基板;220:阳极;230:有机发光层;240:阴极;250:偏光片

310:压力感应层;

10:压力感应电极;20:屏蔽线;30:发射电极;

400:中框

500:可压缩间隙

600:触控感应层

700:屏蔽层

800:基板

1000:电子设备;1100:触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屏、电子设备、保护盖板等结构的“上表面”、“上方”等术语特指在实际使用中,触控屏等设备或结构朝向用户的一侧,即用户通过触摸或压力触控对触控屏或者电子设备实施操作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具体地,参考图1,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100、显示模组200以及压力感应层310。其中,保护盖板100位于显示模组200上方,显示模组200为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压力感应层310及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的阴极240耦接并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且压力感应层310与阴极240之间具有可压缩间隙500。采用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阴极240与压力感应层310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有利于节省成本,提高该触控屏的集成程度,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总的来说,该触控屏具有制备工艺简单、触控屏平整度好、感应灵敏等优点。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压力感应层310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关于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位置,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工作的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当触控屏受触摸按压时,压力感应层会随着保护盖板100和显示模组200等结构一起发生形变。也就是说,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接地层在触控屏被触摸按压时,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的压力感应电容会随着两层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根据式I所示的电容计算公式:

C=εS/4πkd 式I

电容C与组成该电容的两个极板(即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以及极板之间的距离d有关(k为与真空电容率相关的常数)。当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式I中的d值)时,上述两层之间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也发生变化,而上述距离的变化与施加在触控屏上的压力有关。因此,可以建立压力感应结构的电容变化信息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由此,可以实现对垂直于屏体平面的触摸参数(即触摸压力)进行感知。在具体的信号检测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得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如通过自容或者双层互容的检测方法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或通过单层互容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对于单层互容检测方法,也可以建立检测电容信号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从而实现触摸压力感知。

下面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屏的各个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以及图5,在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具有可压缩间隙500。可压缩间隙500可以在对触控屏进行按压触控时,为压力感应结构提供形变的空间。该可压缩间隙可以由空气、弹性膜材以及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的部件的至少之一构成。由此,可以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在本申请中,术语“弹性膜材”指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在该触控屏受到按压时,随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200等结构一起发生形变,且在形变中,该弹性膜材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能够在按压时发生变化的可成膜材料。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上述原则选择适当的弹性膜材,构成可压缩间隙500。具体地,该弹性膜材可以为泡棉胶、多孔硅胶或者多孔膜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可压缩间隙500中填充泡沫、凝胶、泡棉胶或者其它具有上述符合弹性膜材特征的多孔材料,构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压缩间隙500。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考图4,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直接通过泡棉胶、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硅胶等弹性胶贴合于显示模组200的下表面。也即是说,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200的下表面,且在压力感应层310以及显示模组200之间具有由上述弹性膜材构成的可压缩间隙500。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图中可压缩间隙500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可压缩间隙500只要位于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压缩间隙500的厚度可以在0.05-0.5毫米之间,同一产品各不同位置之间的可压缩间隙500的厚度差异可以保持在0.02-0.2毫米之间,由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均一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盖板100设置在触控屏的最上方,以便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其他部件提供保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盖板100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构成保护盖板100的材料进行选择。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保护盖板100可以为玻璃、蓝宝石、以及透明有机膜(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有机膜)构成的。上述材料来源广泛、容易获得,能够为该触控屏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的保护,且透光性能良好,不会影响该触控屏的显示功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显示模组200中还具有其他用于实现显示功能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显示模组200可以具有基板210、阳极220、有机发光层230、阴极240以及偏光片250。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所示出的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具体结构仅仅为示例性的,在实际应用中,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具有其他结构或部件,显示模组200中的结构或部件还可以具有其他的位置关系。例如,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具有控制发光显示开关的TFT薄膜晶体管控制电路,图中未标出。在一些显示模组200中,可以不包含偏光片250。在一些显示模组200中,还可以包含彩色滤光片。在有一些显示模组200中,阳极220还可以位于有机发光层230的上方(即靠近用户一侧),阴极240可以位于有机发光层230的下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模组200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该触控屏的实际要求,对显示模组200的具体类型进行选择。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模组200含有的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可以为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又称为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模组(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即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包括薄膜晶体管(TFT),并利用多种有机化合物实现独立像素点的红、绿、蓝发光,采用TFT控制上述像素点的电压。由此,可以实现较好的色彩显示效果,且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厚度较薄。或者,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也可以为被动式有机发光显示模组(Passive matrix OLED,PMOLED),即PMOLED中包括阳极以及阴极,利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电压差控制各个像素点的发光。由此,有利于简化该触控屏的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可以为硬屏结构,也可以为软屏结构。即在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有机化合物封装结构以及构成TFT的基板可以为玻璃(即硬屏结构),也可以为柔性膜材(即软屏结构)。由此,便于技术人员根据该触控屏的实际应用要求,对该有机发光显示模组的结构进行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组成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材料以及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结构也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由ITO、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丝导电膜、镀有金属的石墨烯层(如Cu、Ag镀层,或者是金属有机浆料,如银浆、铜浆等)形成。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需要设置压力感应层310的位置镀导电层,然后通过蚀刻等方式形成具有预定电极图案的压力感应层310,也可以直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压力感应层3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压力感应层310可以形成在柔性基材(如PET、PC等透明有机薄膜材料等),也可以在柔性基材上形成凹槽,将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凹槽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压力传感效果,参考图8A-图8D,压力感应层310的表面可以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构成电极阵列。利用电极阵列对该触控屏的不同位置的触控压力进行独立检测,可以提高压力检测的灵敏程度。具体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均独立地与阴极240之间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以便反应该触控屏表面不同位点的电容值。例如,参考图8A,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由多个规则排列的压力感应电极10构成。通过调节每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可以调节每一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原始电容值(即触控屏表面未受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值)。利用上述多个规则排列的电极覆盖需要进行压力传感的区域,可以实现触控屏监测区域的检测点均匀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具体形状、排列方式以及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该触控屏对于压力传感的敏感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参考图8B,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10A以及10B)的面积可以不全部相等。由于压力感应层310不同位置在受到垂直于触控屏的触控压力时产生的形变程度不同,因此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不全部相等有利于利用电极面积调节不同位置的初始电容,从而有利于增强该触控屏上各个位置的压力感应灵敏程度。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于触控屏中央位置在受到压力触控时的形变较触控屏边缘处更大,位于触控屏中央位置的压力感应电极10B的面积可以小于位于触控屏边缘的压力感应电极10A的面积。参考图8C,压力感应电极10还可以为具有镂空形状的条状电极,并通过多个镂空电极(如图中10A-10D的排列方式)的规则排列,形成电极阵列,且每一个压力感应电极10均独立地与阴极240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压力传感的敏感度以及准确度。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触控感应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屏蔽线20。具体地,参考图8D,屏蔽线20可以环绕压力感应电极10设置。由此,可以利用该屏蔽线屏蔽相邻的压力感应电极之间的信号以防止互相干扰,从而可以提高压力感应层310对于压力感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8E,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上的压力感应电极还可以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并分别作为驱动电极(即图8E中所示出压力感应电极10)以及发射电极30。此时,驱动电极与发射电极30之间耦合形成第一压力感应电容,驱动电极与阴极240(图中未示出)之间形成第二感应电容,发射电极30与阴极240(图中未示出)之间形成第三感应电容,阴极240接地。当该触控屏受到外力按压触控时,压力感应层310由于发生形变,驱动电极以及发射电极30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耦合形成的互电容(即第一感应电容)将随压力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之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驱动电极与阴极240之间的第二感应电容、发射电极30与阴极240之间的第三电容均随压力发生变化。阴极240接地,因此可以作为参考,通过计算统计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感应电容在按压前后的变化,综合计算该触控屏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准确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该触控屏中,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为多边形电极、无规则电极块或者镂空电极。例如,压力感应电极可以为正方形等规则多边形,也可以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电极。具体地,参考图9A以及图9B,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为菱形,也可以对压力感应电极10进行镂空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图9B中所示出的镂空图案仅为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镂空电极10的镂空区域的个数可以不为1个,镂空区域的形状除可以为正方形以外,还可以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具有图9C中所示的镂空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触控屏表面对于压力触控敏感程度的要求,对压力感应层310表面的压力感应电极图案进行设计,由此,便于调控该压力感应电极的初始电容值,且有利于形成规则排列的阵列电极,进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参考图6,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压力感应的敏感程度以及准确性,该触控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屏蔽层700以及基板800。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屏蔽层700以及压力感应层310可以分别设置于基板800的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为压力感应层310提供有力的电磁屏蔽,从而可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基板800可以由PET、玻璃、PMMA、COP、COC、PC等光学透明材质形成,屏蔽层700可以为在基板800需要设置屏蔽层700的一面上设置整面ITO,也可以在基板800的相应位置设置多条ITO线,相连两条ITO线的间距可以为不大于1mm;或者,可以利用金属网格、纳米银丝导电膜以及金属镀层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屏蔽层70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了简化制备工艺,可以利用同一种导电材料在基板800的上下两侧表面制备屏蔽层700以及压力感应层310。例如,可以选用双面镀ITO的薄膜材料(即Double ITO膜),在薄膜材料的一面进行电极图案制作处理做为压力感应层310,另一面不需额外处理,用整面ITO做为屏蔽层700即可。由此,可以进一步简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200一侧或者设置在显示模组200内部。也即是说,压力感应层310可以位于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200之间、显示模组200下方或者显示模组200内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位置进行选择。

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1,当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之间时,压力感应层310能够更加靠近盖板100上方的触控位点,从而有利于提高压力感应结构的敏感程度。且当压力感应层310设置在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之间时,可以简单地在盖板100的下表面贴附压力感应层310来实现,或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于显示模组中上玻璃基板的上表面上。由此,有利于简化该触控屏的制备工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还可以设置在显示模组200内部。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在偏光片250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上,或者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显示模组中上玻璃基板的下表面上。在一些具有彩色滤光片的显示模组200中,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于彩色滤光片的表面。由此,可以利用平整度较好的偏光片或彩色滤光片,提高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从而有利于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敏感程度以及准确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在实际应用中,在该触控屏的下方,通常可以设置用于支撑该触控屏的中框400。中框400位于显示单元200下方,还可以为该触控屏的相关结构提供收纳空间。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于中框400上方。由此,可以简便地通过将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中框400上来完成压力感应层310的设置,且可以提高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保证压力感应层310以及阴极240(位于显示模组内部)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来完成形变,避免由于电容溢出而导致的压力感应不敏感或感应失效。需要说明的是,如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中框上方,由于结构设计需要,中框400的部分区域需要挖孔,因此此时需要根据中框400的挖孔区域对压力感应层310进行相关调整,以防止挖孔处的压力感应电容值异常。在该实施例中,图中未标示用于检测触摸动作的触控单元,该触控单元可以位于保护盖板100和显示模组200之间,也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00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3,该触控屏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触控感应层60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触控感应层600可以设置于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200之间,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在触控感应层600下表面上。由此,可以实现触控感应以及压力感应,有利于降低该触控屏的厚度,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具体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触控感应层可以与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形成触摸电容。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可以为用户的手指或者触控笔等物体,即能够对触控屏进行操作的物体。该物体作为电容的一极,触控感应层600作为电容的另一极,当上述施加触摸操作的物体对该触控屏进行触控时,触控屏上的触控位点处能够形成触摸电容,从而可以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此时,可以通过分时检测,即在触控检测时段,通过检测触摸电容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在压力检测时段,通过检测压力感应电容变化确定触控压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触控感应层的具体位置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触控感应层600可以位于显示模组200内部,如触控感应层600可以位于显示模组的偏光片250和上玻璃基板(图中未标示)之间;或者触控感应层600可以位于显示模组的下表面。即触控屏可以为On-cell或In-cell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7,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触控屏1100以及用于支撑该触控屏1100的中框(图中未示出)。具体地,该触控屏1100可以包括保护盖板、位于保护盖板下方的有机发光显示模组及压力感应层,压力感应层可以位于中框上,并与有机发光显示模组中的阴极耦接并形成压力感应电容,压力感应层与阴极之间具有可压缩间隙(图中未示出)。该电子设备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以及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阴极接地,压力感应层可以包括驱动电极及发射电极,驱动电极与发射电极之间形成第一感应电容,驱动电极与阴极之间形成第二感应电容,发射电极与阴极之间形成第三感应电容。当该触控屏受到外力按压触控时,压力感应层由于发生形变,驱动电极以及发射电极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耦合形成的互电容(即第一感应电容)将随压力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压力感应层以及阴极之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驱动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第二感应电容、发射电极与阴极之间的第三电容均随压力发生变化。阴极接地,因此可以作为参考,通过计算统计第一、第二以及第三感应电容在按压前后的变化,综合计算该触控屏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准确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触控屏还可以具有前面描述的触控屏的相关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总的来说,上述电子设备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成本低廉、触控感应以及压力感应灵敏等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