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5055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领域,具体地涉及触控屏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因具有易操作性、直观性和灵活性等优点,已成为个人移动通信设备和综合信息终端如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超级笔记本电脑等的主要人机交互手段。触摸屏根据不同的触控原理可分为电阻触摸屏、电容触摸屏、红外触摸屏和表面声波(SAW)触摸屏等四种主要类型。其中电容触摸屏具有多点触控的功能,反应时间快、使用寿命长和光透过率较高,用户使用体验优越,同时随着工艺的逐步成熟,良品率得到显著提高,电容屏价格日益降低,目前已成为中小尺寸信息终端触控交互采用的主要技术。目前的电容触摸屏,不仅能感知屏体所在平面(X,Y轴二维空间)的触摸位置,对于垂直于屏体平面(Z轴)的触摸参数,也能够进行感知,即能够对电容触摸屏的触摸压力进行感应。

然而,为提高压力感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目前的触控屏的结构仍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维多点式触控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设置于所述保护盖板下方;以及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电连接,所述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不大于IC检测电容值上限的50%。通过对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距离以及面积的设计,使其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与IC检测电容值的上限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防止进行压力感应时,由于按压之后压力感应电容变大,造成按压后的压力感应电容超过IC检测上限而发生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与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压力感应层能够随垂直于屏体平面触控力度的不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从而使得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的电容随两层之间距离的改变而改变,进而该触控屏可以感知在不同位置上触控压力的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力感应功能。

任选地,所述可压缩空间的高度为0.1~0.4mm。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具有多个第一压力感应电极,任选地,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具有多个第二压力感应电极。由此,可以增强该电子设备对压力的敏感程度。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滤光片,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滤光片上,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5~80mm2。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压力感应层上的电极总面积,使压力感应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背光单元,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背光单元的反射片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背光单元的铁框,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1~80mm2。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压力感应层上的电极总面积,使压力感应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滤光片以及背光单元,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滤光片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背光单元的铁框,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1~40mm2。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压力感应层上的电极总面积,使压力感应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背光单元,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背光单元的反射片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背光单元的铁框,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的距离为0.1~0.4mm。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滤光片,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滤光片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背光单元的铁框,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的距离为0.6~1.3cm。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的距离为0.6~1.3cm。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显示模组具有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为所述公共电极,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1~500mm2。由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压力感应层上的电极总面积,使压力感应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任选地,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包括感应电路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感应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之间的距离为0.04~0.15mm。此时第一压力感应层可以通过单层自容的方式输出与压力相关的感应电容,第二压力感应层可作为接地层。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的感应电路以及驱动电路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按压后第一压力感应层输出的电容适于IC检测,避免按压后形成的电容值过小而降低检测的灵敏程度。

任选地,所述感应电路以及所述驱动电路耦合形成互容电容,所述互容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不小于IC检测电容值上限的80%。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的感应电路以及驱动电路之间形成的互容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之内,从而可以使按压后第一压力感应层输出的互容电容适于IC检测,避免按压后形成的电容值过小而降低检测的灵敏程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前面所述的触控屏以及用于支撑所述触控屏的中框,所述中框构成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采用中框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由于无需额外设置第二压力感应层,有利于减少该电子设备的厚度,降低生产成本。

任选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滤光片上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5~80mm2;当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反射片上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为1~80mm2。当中框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时,与第一压力感应层电连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根据第一压力感应层的具体位置以及第一压力感应层与中框之间的距离,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中的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从而可以使按压后输出的电容适于IC检测。

任选地,当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滤光片上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的距离为0.6~1.3cm;当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所述背光单元的反射片上时,所述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所述第二压力感应层的距离为0.1~0.4mm。当中框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时,与第一压力感应层电连接形成压力感应电容,根据第一压力感应层的具体位置,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与中框之间的距离,从而可以使按压后输出的电容适于IC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A-图7F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压力感应层的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8A-图8C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力感应电极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9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保护盖板;

200:显示模组;

210:滤光片;220:液晶显示单元230:背光单元;240:铁框;250:反射片;260:公共电极

300:压力感应结构;310:第一压力感应层;320:第二压力感应层;10:压力感应电极;20:屏蔽线;30:感应电极;40:驱动电极

400:可压缩空间

500:中框

1000:电子设备;1100:触控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触控屏、电子设备、保护盖板或者第一压力感应层、第二压力感应层等结构的“上表面”、“上方”等术语特指在实际使用中,触控屏等设备或结构朝向用户的一侧,即用户通过触摸或压力触控对触控屏或者电子设备实施操作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触控屏。具体地,参考图1,该触控屏包括:保护盖板100、显示模组200、以及压力感应结构300,压力感应结构300包括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其中,显示模组200设置在保护盖板100下表面,压力感应结构300的至少一层设置于显示模组200内部,或者压力感应结构均设置于显示模组之外(图中未示出),压力感应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不大于IC检测电容值上限的50%。当对该触控屏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至少之一会由于触控压力而发生变形,从而导致触控点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电容随触控压力发生变化,从而可以实现压力感应。通过对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距离、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中电极面积的设计,使其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与IC检测电容值的上限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从而防止进行压力感应时,由于按压之后压力感应电容变大或者变小,造成按压后的压力感应电容超过IC检测上限而发生信号溢出,或者压力感应电容在按压之后变得过小导致检测灵敏度差。

为了方便理解,下面首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工作的原理进行简要说明:当触控屏受触摸按压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至少之一会随着保护盖板100和显示模组200等结构一起发生形变,根据式I所示的电容计算公式:

C=εS/4πkd 式I

电容C与组成该电容的两个极板(即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介质的介电常数ε、极板面积S以及极板之间的距离d有关(k为与真空电容率相关的常数)。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距离发生变化(即式I中的d值)时,上述两层之间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也发生变化,而上述距离的变化与施加在触控屏上的压力有关。例如,当该触控屏受到压力按压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距离变小,压力感应电容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以建立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变化信息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由此,可以实现对垂直于屏体平面的触摸参数(即触摸压力)进行感知。在具体的信号检测过程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得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如通过自容或者双层互容的检测方法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或通过单层互容的检测方法间接测得前述的压力感应电容。对于单层互容检测方法,也可以建立检测电容信号与触控屏的受力信息的相互关系数据库,从而实现触摸压力感知。

下面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触控屏的各个单元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2,在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具有可压缩空间400。可压缩空间400可以在对触控屏进行按压触控时,可以为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和/或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提供形变的空间。由此,可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图例中可压缩空间400的位置仅为示例性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可压缩空间400只要位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即可,可以为该触控屏中一个模组之内或者多个模组之间的间隙(即为空气),也可以设置在一个模组之内或者多个模组之间的空间,并填充有可变性的弹性材料,例如,可以在可压缩空间400中填充泡沫、凝胶或者多孔材料。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压缩空间400的高度(或称为可压缩空间400的厚度,该可压缩空间中沿触控屏上下方向上的距离,图中所示出的H)可以在0.1~0.4毫米之间,同一产品各不同位置之间的可压缩空间400的厚度差异可以保持在0.02-0.2毫米之间,由此,能够保证良好的均一性。将可压缩空间400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盖板100设置在触控屏的最上方,以便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触控屏的其他部件提供保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保护盖板100的具体材料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构成保护盖板100的材料进行选择。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保护盖板100可以为玻璃、蓝宝石、以及透明有机膜材(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有机膜)构成的。上述材料来源广泛、容易获得,能够为该触控屏提供具有足够强度的保护,且透光性能良好,不会影响该触控屏的显示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显示模组200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限制,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单元,如可以为IPS、TN、STN等方式的显示屏幕,也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单元,如可以为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单元(AMOLED)或者被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单元(PMOLED)。上述显示模组200中包括的各个部件的具体组成以及结构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实现显示功能即可。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第二压力感应层320设置的位置以及电极的尺寸、形状等参数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具有多个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也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压力感应电极。由此,可以增强该触控屏对压力的敏感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4,显示模组200具有滤光片210,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滤光片210上。例如,可以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滤光片210的下表面上。由此,可以简便通过较为平整的滤光片210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从而可以调高压力感应的准确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此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多个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可以为5~80mm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显示模组200中包含液晶显示单元220时,还需要包括背光单元230以实现显示功能。其中,背光单元230中可以包括铁框240。此时,铁框240可以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由此,可以简便通过较为平整的滤光片210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从而可以调高压力感应的准确性,利用铁框240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有利于精简该触控屏的结构,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此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可以为0.6~1.3cm,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上的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可以为1~40mm2。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保证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当该显示模组200中包含有机发光显示单元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适当减小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该距离可以为0.1~0.8cm。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保证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背光单元230还可以具有反射片250,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于背光单元230的反射片250上,例如,可以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反射片250上表面(图中未示出)或者下表面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可以为铁框240(图中未示出)。由此,可以简便通过较为平整的反射片250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平整程度,从而可以调高压力感应的准确性,且利用铁框240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有利于精简该触控屏的结构,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当采用铁框240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第一压力感应电极总面积可以为1~40mm2,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可以为0.1~0.4mm。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保证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6,显示模组200还可以具有公共电极260。可以采用公共电极260作为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对公共电极260施加2~6V的电压,使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与公共电极260形成双层互容型结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图中未示出)的位置不受特别限制,可以设置于保护盖板100以及显示模组200之间,集成于显示模组200之内,或者设置于显示模组200下方。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可以为0.6~1.3c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可以为1~500mm2。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内,从而可以使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7F,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还可以包括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作为接地参考电极,利用单层互容方式完成压力感应。此时,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耦合形成互容电容,此时,对该触控屏进行按压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发生形变,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之间的距离增大,按压后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之间的互容电容(C1)变小。同时,由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距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感应电极3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电容(C2)、驱动电极40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电容均随压力发生变化(C3)。此时,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可以作为参考,通过计算统计C1、C2以及C3在按压前后的变化,综合计算该触控屏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可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准确程度。此时,可以通过控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电极的尺寸或者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之间的距离,使互容电容的初始电容值不小于IC检测电容值上限的80%。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之间形成的互容电容处于适当的数值范围之内,从而可以使按压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输出的互容电容适于IC检测,避免按压后形成的电容值过小而降低检测的灵敏程度。具体的,感应电路30以及驱动电路40之间的距离(图中所示出D)可以为0.04~0.15mm。由此,可以保证第一压力感应层的感应电路以及驱动电路之间具有适当的间距充当变形空间,从而可以使按压后第一压力感应层输出的电容适于IC检测,避免按压后形成的电容值过小而降低检测的灵敏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组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材料以及具体结构不受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由ITO、金属网格(metal mesh)、纳米银丝导电膜、镀有金属的石墨烯层(如Cu、Ag镀层,或者是金属有机浆料,如银浆、铜浆等)形成。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具体设置方式也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在需要设置第一压力感应层的位置镀导电层,然后通过蚀刻等方式形成具有预定电极图案的第一压力感应层,也可以直接通过丝网印刷形成第一压力感应层。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力感应层可以形成在柔性基材(如PET、PC等透明有机薄膜材料等),也可以在柔性基材上形成凹槽,将第一压力感应层设置于凹槽中。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为了提高压力传感效果,参考图7A以及图7B,第一压力感应层310的表面可以具有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构成电极阵列。利用电极阵列对该触控屏的不同位置的触控压力进行独立检测,可以提高电子设备压力检测的灵敏程度。具体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均独立地与第二压力感应层之间形成压力感应电容,以便反应该触控屏表面不同位点的电容值。例如,参考图7A,第一压力感应层可以由多个规则排列的电极10构成。通过调节每个镂空电极的面积,可以调节每一个电极的原始电容值(即触控屏表面未受触控操作时的电容值)。利用上述多个规则排列的镂空电极覆盖需要进行压力传感的区域,可以实现监测区域的检测点均匀分布。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上述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具体形状、排列方式以及数量不受特别限制,可以根据该触控屏对于压力传感的敏感度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例如,参考图7B,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可以不全部相等。由于该触控屏不同位置在受到垂直于触控屏的触控压力时产生的形变程度不同,因此多个压力感应电极10的面积不全部相等有利于利用电极面积调节不同位置的初始电容,从而有利于增强该触控屏上各个位置的压力感应灵敏程度。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由于触控屏中央位置在受到压力触控时的形变较触控屏边缘处更大,位于触控屏中央位置的压力感应电极10B的面积可以小于位于触控屏边缘的压力感应电极10A的面积。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触控屏的压力触控感应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还可以进一步具有屏蔽线20。具体地,参考图7C,屏蔽线20可以环绕压力感应电极10设置。由此,可以利用该屏蔽线屏蔽相邻的压力感应电极之间的信号以防止互相干扰,从而可以提高第一压力感应层对于压力感应的灵敏度以及准确程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当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形成互容型电容时,参考图7D,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具有多个条状镂空的电极图案的压力感应电极10(图中10A-10D),可以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作为感应层,而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则作为驱动层。参考图7E,第二压力感应层320可以具有与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压力感应电极10垂直设置的电极,作为驱动电极40,以便实现该触控屏的压力感应功能。需要说明的是,图7D以及图7E中所示出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或者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结构仅为示例性的,第一压力感应层310或者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中电极的数量、形状、排列方式以及连接方式不受特别限制,只要能够在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耦合形成互容型电容即可。例如,可以采用一对一的耦合方式,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1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感应电路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中的1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驱动电路)耦合,从而可以实现对该触控屏进行压力分区感应。或者,可以采用一对多的耦合方式,即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一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感应电极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中的多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驱动电路)耦合,或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多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感应电路与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中的一个压力感应电极(作为驱动电路)耦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在该触控屏中,压力感应电极10(包括第一压力感应电极以及第二压力感应电极)可以为多边形电极、无规则电极块或者镂空电极。例如,压力感应电极可以为正方形等规则多边形,也可以为具有不规则形状的电极。具体地,参考图8A以及图8B,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为菱形,也可以对压力感应电极10进行镂空处理。需要说明的是,图8B中所示出的镂空图案仅为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即镂空电极10的镂空区域的个数可以不为1个,镂空区域的形状除可以为正方形以外,还可以为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等,例如,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压力感应电极10可以具有图8C中所示的镂空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触控屏表面对于压力触控敏感程度的要求,对压力感应电极图案进行设计,由此,便于调控该压力感应电极的初始电容值,且有利于形成规则排列的阵列电极,进而可以简化制备工艺。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参考图9,该电子设备1000包括前面描述的触控屏1100以及用于支撑该触控屏1100的中框(图中未示出),其中,参考图3以及图5,中框500构成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由此,无需额外设置第二压力感应层320,有利于降低该电子设备的厚度。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设备中的触控屏1100具有前面描述的触控屏1100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设置于滤光片210上时,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可以为0.6~1.3cm,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中的多个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可以为5~80mm2。由此,有利于精简该电子设备的结构,简化制备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图5,背光单元230还可以具有反射片250,第一压力感应层310可以设置于背光单元230的反射片250上,例如,可以将第一压力感应层310贴附在反射片250上表面(图中未示出)或者下表面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第一压力感应层320中的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可以为1~80mm2,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的距离可以为0.1~0.4mm。由此,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压力感应层310以及第二压力感应层32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压力感应电极的总面积,保证形成的压力感应电容值适于IC检测,避免信号溢出。

需要说明的是,如第二压力感应层320由中框500构成,由于结构设计需要,中框500的部分区域需要挖孔,因此此时需要根据中框500的挖孔区域对第二压力感应层320进行相关调整,以防止挖孔处的压力感应电容值异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电子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触摸感应层。触摸感应层可以具有本领域常用的触控屏结构,例如可以为外挂式(包括但不限于OGS、GF、GFF、GF2等)、on-cell、in-cell等方式的触控屏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