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29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范围内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等管线及其附属设施,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管网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深埋于地下,且种类繁多,规模庞大,加之地下管线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多边形等特性,使得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和维护比较困难。

由于城市地下管线集中了包括供水、燃气、电力电信等多种管线及其附属设施,长期以来,各权属单位各自为政,管理混乱。在施工竣工时提交的为纸质档案,不仅保存不便,数据真实性也有待考证;各类型管线出现问题需要检修时,没有沟通,造成“拉链马路”现象反复出现,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严重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各权属部门之间自行管理档案资料,资源没有共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突发管线状况的检修应对能力。

三维可视化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再现三维世界中的物体,并能够表示三维物体的复杂信息,使其具有实时交互能力的一种可视化技术,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再现。而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地理空间数据库以及地理空间分析功能都能够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设施管理、环境仿真以及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支持,以便动态交互地处理多种地理数据。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来分析、显示、处理地下管线数据,实现对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在提高资源共享和再分配能力的同时为市政部门和相关权属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通过该管理体系,可以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和图形化展示,并实现对GIS的空间数据库以及地学空间分析的结合应用,进而可为管理部门提供设施管理、数据存储以及辅助决策支持,在提高资源共享和再分配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包括分别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的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管网监控平台和管网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包括云主机、数据库服务器和GIS服务器,所述云主机分别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所述GIS服务器,所述管网监控平台包括计算机和报警器,所述管网现场设备包括传感器。

优化的,还包括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的网络应用服务器。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网络应用服务器为APP服务器或Web服务器。

优化的,所述管网现场设备还包括RFID读写器和对应的RFID标签。

优化的,所述传感器包括布置在管网现场管道中的流量计、压力计和/或温度计。

优化的,所述报警器为声光报警器。

综上,采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该管理体系,可以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和图形化展示,并实现对GIS的空间数据库以及地学空间分析的结合应用,进而可为管理部门提供设施管理、数据存储以及辅助决策支持,在提高资源共享和再分配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2)可以将传统二维管线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真实再现,更加方便直观;(3)可以实现对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应用,将管网信息数据、历史数据以及实时运行数据录入到数据库服务器中,方便保存以及后续的查询分析;(4)可以方便实现对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故障点位置、影响范围及覆盖人数等进行分析,以便指出潜在隐患和危险,建立应急预案,进而在减少应急时间的同时提升实际应急响应水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本文中术语“/和”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实施例一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包括分别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的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管网监控平台和管网现场设备,其中,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包括云主机、数据库服务器和GIS服务器,所述云主机分别通信连接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和所述GIS服务器,所述管网监控平台包括计算机和报警器,所述管网现场设备包括传感器。

如图1所示,在所述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中,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通过第一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以便分别与所述管网监控平台和所述管网现场设备进行通信,进而实现对处于城市地下管廊中的各种管网进行综合数据存储、管理和访问响应等功能,其中,所述云主机用于在云平台侧完成对管网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及展现等云管理机制,其可以但不限于为现有的云主机设备,同时可以但不限于运行如下几个软件模块:管网数据管理模块、管网信息查询模块、管网浏览模块、管网预警模块和市政应急模块等(所述管网数据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图层控制、属性修改和统计输出等三个模块;所述管网信息查询模块则主要由条件查询、点选查询、区域查询和属性查询等几个部分组成;所述管网浏览模块则主要以三维交换浏览、地下模式浏览和地表透明浏览三种形式实现;所述管网预警模块是通过对已有的管网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分析,对可能出现的爆管、影响范围、设备设施陈旧造成的管网运维故障进行分析预警,指导各权属单位及时提早处理,防范于未然,提高管网的安全运行效率;所述市政应急模块主要包括应急空间查询、影响预估统计、应急预案、路径分析等几个部分组成);所述数据库服务器用于实现对各种管网数据进行综合存储,以便所述云主机进行数据读写;所述GIS服务器是一种用于实现基于GIS技术的应用服务器,其主要负责接收地图请求信息并动态地生成地图图片或地理信息,并返回给请求者,从而可以为所述云主机实现三维可视化技术动态交互地处理多种地理数据,以便在设施管理、环境仿真以及辅助决策等方面提供支持。

如图1所示,所述管网监控平台通过第二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以便与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进行通信,其为各个管网单位所持有的独立监控平台,某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所述计算机访问所述云主机,编辑或获取本单位的管网数据,或者进一步地在有限权限下(此时需要该单位负有数据保密责任)获取其它单位的管网数据,并进行GIS三维可视化展示。所述报警器用于接收所述云主机在判断权属单位的管网出现安全隐患时所发出的报警电信号,进而发出警报(声音警报或光警报)以提示该权属单位的管理人员,其可以但不限于为声光报警器。所述管网现场设备通过第三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以便与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进行通信,将在管网现场采集的数据传送至所述云主机,其中,所述传感器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布置在管网现场管道中的流量计、压力计和/或温度计等传感器设备。

所述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统一管理和资讯再分配的步骤,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如下:(1)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将管网数据真实再现,并且利用GIS技术将管网的空间位置以及属性信息详尽记录;(2)通过敷设在管网及其附属设施上的各种管网现场设备实时监控管网的工作状态,并且将各类型数据分别录入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综合管理;(3)市政单位和各权属单位能够根据自身实际需求,通过管网空间浏览和信息查询的形式查询得到自己想要的管网数据;(4)通过对各管网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并结合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材质、运行时间、发生故障次数及程度对管网可能产生的故障预警,给出预处理和紧急预警方案,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缩短响应时间;S105.市政单位通过分析管网故障点的类型、空间位置、影响范围、覆盖人数,将故障点信息和应急预案一键发送到相应权属单位,同时为应急救援设置最优路径,提升应急响应效率。由此,通过该管理体系,可以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和图形化展示,并实现对GIS的空间数据库以及地学空间分析的结合应用,进而可为管理部门提供设施管理、数据存储以及辅助决策支持,在提高资源共享和再分配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

优化的,还包括通过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的网络应用服务器。如图1所示,所述网络应用服务器通过第四路由器接入Internet有线网络,以便分别与所述管网监控平台和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进行通信,用于在网络侧实现与所述计算机的应用服务对接,并在用户侧与云平台侧之间中转信息,其可以但不限于为APP服务器或Web服务器。

优化的,所述管网现场设备还包括RFID读写器和对应的RFID标签。如图1所示,所述RFID标签用于附着在管网现场中的某条具体管线上,用于详细记录该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属性信息,包括敷设的平面位置、埋深、走向、规格、材质、输送介质、管径、施工单位、施工时间、权属单位等属性信息。所述RFID读写器利用RFID特有的无线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的特点,读取RFID标签发射出来的电磁波,从而自动辨识与追踪该RFID标签,然后再将获取的数据传递至所述管网数据云管理中心,以便进行综合管理。

综上,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该管理体系,可以对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进行三维可视化的数字化和图形化展示,并实现对GIS的空间数据库以及地学空间分析的结合应用,进而可为管理部门提供设施管理、数据存储以及辅助决策支持,在提高资源共享和再分配能力的同时实现对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2)可以将传统二维管线数据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真实再现,更加方便直观;(3)可以实现对计算机技术和GIS技术的结合应用,将管网信息数据、历史数据以及实时运行数据录入到数据库服务器中,方便保存以及后续的查询分析;(4)可以方便实现对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工作状态、故障点位置、影响范围及覆盖人数等进行分析,以便指出潜在隐患和危险,建立应急预案,进而在减少应急时间的同时提升实际应急响应水平。

如上所述,可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设计出不同形式的基于GIS三维可视化的地下综合管网信息管理体系并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整合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