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兼容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1831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接口兼容电路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接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接口兼容电路。



背景技术:

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硬盘接口技术)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硬盘接口技术)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mSATA接口(mini-SATA,迷你版本SATA接口)是SATA国际接口标准组织发布的一种新型的接口标准,带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在平板计算机、手机、机上盒以及打印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一个逻辑接口不能兼容识别处理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针对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分开设计,这样占用空间大,且占用系统资源,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一个逻辑接口不能兼容识别处理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分开设计,占用空间大,且占用系统资源,成本也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兼容识别处理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的接口兼容电路。

一种接口兼容电路,包括SATA连接器电路,mSATA连接器电路,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以及存储有主控电路逻辑接口的接入设备类型代码与相应的接入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表、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的主控电路,其中,接入设备类型包括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

SATA连接器电路和mSATA连接器电路分别与主控电路逻辑接口连接,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与主控电路连接;

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中,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缓存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随机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

上述接口兼容电路,包括SATA连接器电路,mSATA连接器电路,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以及存储有主控电路逻辑接口的接入设备类型代码与相应的接入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表、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的主控电路,其中,接入设备类型包括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SATA连接器电路和mSATA连接器电路分别与主控电路逻辑接口连接,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与主控电路连接;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中,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缓存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随机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该接口兼容电路可兼容识别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并根据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不同的接入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读写方式,无需分开独立设计用于识别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以及用于识别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的主控电路逻辑接口,这样占用空间小,且节省了系统资源,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兼容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兼容电路中的SATA连接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兼容电路中的mSATA连接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硬盘接口是硬盘与主机系统间的连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盘缓存和主机内存之间传输数据。从整体的角度上,硬盘接口分为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SATA(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行硬盘接口技术)、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光纤通道和SAS(Serial Attached SCSI,串行连接SCSI)五种。IDE接口硬盘多用于家用产品中,也部分应用于服务器;SCSI接口的硬盘则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市场,而光纤通道只在高端服务器上,价格昂贵;SATA是一种新生的硬盘接口类型,正处于市场普及阶段,在家用市场中有着广泛的前景。mSATA接口(mini-SATA,迷你版本SATA接口)是SATA国际接口标准组织发布的一种新型的接口标准,带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在平板计算机、手机、机上盒以及打印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机械硬盘即传统普通硬盘,主要包括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必须完全密封。机械硬盘中所有的盘片都装在一个旋转轴上,每张盘片之间是平行的,机械硬盘在每个盘片的存储面上有一个磁头,磁头与盘片之间的距离比头发丝的直径还小,所有的磁头连在一个磁头控制器上,由磁头控制器负责各个磁头的运动。

固态硬盘简称固盘,固态硬盘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而制成的硬盘,包括控制单元和存储单元(FLASH芯片和DRAM芯片)。SSD(Solid State Drives,固态硬盘)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发生碰撞和震荡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固态硬盘的存储介质分为两种,一种是采用闪存(FLASH芯片)作为存储介质,另外一种是采用DRAM作为存储介质。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是固态硬盘的主要类别,其内部构造十分简单,固态硬盘内主体其实就是一块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线路板)板,而这块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芯片、缓存芯片(部分低端硬盘无缓存芯片)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主控芯片是固态硬盘的大脑,其作用一是合理调配数据在各个闪存芯片上的负荷,二则是承担了整个数据中转,连接闪存芯片和外部SATA接口。不同的主控之间能力相差非常大,在数据处理能力、算法,对闪存芯片的读取写入控制上会有非常大的不同,直接会导致固态硬盘产品在性能上差距高达数十倍。

不少用户把混合硬盘看成是固态硬盘与一般的机械硬盘混合使用,其实混合硬盘并非是将固态硬盘与传统的机械硬盘混合使用的称呼。混合硬盘是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除了机械硬盘必备的碟片、马达、磁头等等,还内置了NAND闪存颗粒,该颗粒将用户经常访问的数据进行储存,可以达到如SSD固态硬盘效果的读取性能。SSHD(Solid State Hybrid Drive,固态混合硬盘)是把磁性硬盘和闪存集成到一起的一种硬盘,是处于磁性硬盘和固态硬盘中间的一种解决方案。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接口兼容电路,包括SATA连接器电路100,mSATA连接器电路200,主控电路逻辑接口300以及存储有主控电路逻辑接口300的接入设备类型代码与相应的接入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表、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的主控电路400,其中,接入设备类型包括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

SATA连接器电路100和mSATA连接器电路200分别与主控电路逻辑接口300连接,主控电路逻辑接口300与主控电路400连接;

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中,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缓存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随机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

具体的,主控电路预先存储有接入设备类型代码与相应的接入设备的对应关系表,比如说1代表接入设备类型为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2代表接入设备类型为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3代表接入设备类型为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4代表接入设备类型为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当主控电路收到信号参数为1时,说明当前的输入设备是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从接入设备的读写效率和使用寿命两方面综合考虑,结合不同类型的接入设备本身的特性,为使对接入设备的读写效率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中,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缓存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随机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

SATA连接器电路100,包括SATA连接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第一电容的一端连接SATA连接器的第一差分接收引脚,第一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一差分接收引脚;第二电容的一端连接SATA连接器的第二差分接收引脚,第二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差分接收引脚;第三电容的一端连接SATA连接器的第一差分发送引脚,第三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一差分发送引脚;第四电容的一端连接SATA连接器的第二差分发送引脚,第四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差分发送引脚。接口兼容电路还包括第一电路板,SATA连接器、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依次设置于第一电路板。具体的,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第三电容以及第四电容均为10nF的电容。更为具体的,图2为SATA连接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第一电容为C315,第二电容为C316,第三电容为C317,第四电容为C318。

mSATA连接器电路200,包括mSATA连接器、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八电容,第五电容的一端连接所述mSATA连接器的第一差分接收引脚,第五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一差分接收引脚;第六电容的一端连接mSATA连接器的第二差分接收引脚,第六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差分接收引脚;第七电容的一端连接mSATA连接器的第一差分发送引脚,第七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一差分发送引脚;第八电容的一端连接mSATA连接器的第二差分发送引脚,第八电容的另一端连接主控电路的第二差分发送引脚。接口兼容电路还包括第二电路板,mSATA连接器、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八电容依次设置于第二电路板。具体的,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容以及第八电容均为10nF的电容。更为具体的,图3为mSATA连接器的电路原理图,其中,第五电容为C323,第六电容为C325,第七电容为C326,第八电容为C327。

主控电路400包括GL830主控芯片,GL830是一个高相容性、低成本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2.0对SATA桥接控制器。

上述接口兼容电路,包括SATA连接器电路,mSATA连接器电路,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以及存储有主控电路逻辑接口的接入设备类型代码与相应的接入设备类型的对应关系表、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的主控电路,其中,接入设备类型包括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以及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SATA连接器电路和mSATA连接器电路分别与主控电路逻辑接口连接,主控电路逻辑接口与主控电路连接;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中,SATA接口的机械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缓存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机械固态混合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顺序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接入设备类型与随机读取、负载均衡写入的读写方式对应,该接口兼容电路可兼容识别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和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并根据接入设备类型与读写方式的对应关系表,不同的接入设备类型对应不同的读写方式,无需分开独立设计用于识别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以及用于识别mSATA接口的接入设备的主控电路逻辑接口,这样占用空间小,且节省了系统资源,降低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口兼容电路中,主控电路还包括当接入设备类型为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时,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或m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相邻两次读写数据的时间间隔为0的时间参数设置模块,基于固态硬盘无机械结构、读写次数有限的特性,以此提高接入设备的读写寿命。此外,接口兼容电路中的主控电路还包括获取主控电路逻辑接口的接入设备的容量和缓存值的接入设备信息获取模块,根据容量大小和缓存值的大小,确定读写操作频繁程度,容量大的,读写操作越频繁;缓存值越小,读写操作越频繁,以确保较高的读写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