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629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指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使用者通常是透过设定一组密码来控制电脑的存取、允许透过网络进行线上交易,或是通过住家及公司的门禁装置,然而,这些通行密码有可能遭到盗取,由于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利用指纹来进行各种加密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但是,随之指纹仿冒技术迅速发展,很多树脂、硅胶等材料制造的假指纹,一般的指纹感测器不易检测出。另外,对于非活体手指,一般的指纹感测器也不易检测出,给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通过红外线传和超声波技术,检测手指温度和血液流动情况、测量手指皮肤厚度,检测精度高,辨别指纹的真伪,防止盗用他人指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包括与手指接触的触板、设于触板下的检测装置、存储器、处理器,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手指皮肤厚度的和血液流动的超声波探头阵列、设于超声波探头阵列中间的检测手指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所述超声波探头阵列、红外线传感器和存储器分别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真伪识别装置还包括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装置,数据传输装置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GPRS无线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数据传输装置为网线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指纹真伪识别装置还包括报警器,报警器与处理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超声波探头阵列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手指皮肤温度,辨别是否活体手指;通过超声波探头阵列检测手指皮肤厚度,辨别指纹的真伪,防止盗用他人指模,并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也能识别是否非活体手指,通过多点检测,多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报警器,检测出仿冒指纹时,会发出报警;进一步也可以设有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无线传输,也可以是网线传输,在检测出仿冒指纹时,向上位机传输信号,通知监控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手指按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指纹真伪识别装置,包括与手指8接触的触板1、设于触板1下的检测装置、存储器6、处理器5,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手指8皮肤厚度的和血液流动的超声波探头阵列2、设于超声波探头阵列2中间的检测手指8温度的红外线传感器3,超声波探头阵列2、红外线传感器3和存储器6分别与处理器5连接;超声波探头阵列2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出超声波信号,接收器接收超声波信号,当发射器发射的超声波脉冲通过手指到达分界面时,接收器接收反射回的超声波脉冲,进而检测出手指8皮肤厚度,如果套用他人手指模,厚度会超出正常皮肤范围,而且手指模与手指之间会出现两个分界面,同一点,出现两种超声波脉冲,可以判断出是否本人活体手指操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有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传输装置4,数据传输装置4与处理器5连接;还可以设有报警器7,报警器7与处理器5连接,检测出仿冒指纹时,会发出报警。

实施例一

将上述指纹真伪识别装置用于取款机,数据传输装置4为网线接口,通过网线进行有线数据传输,传输至银行监控中心的电脑,如图3所示,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手指皮肤温度,辨别是否活体手指;通过超声波探头阵列检测手指皮肤厚度,辨别指纹的真伪,防止盗用他人指模,并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也能识别是否非活体手指;将检测信息存取到存储器中,如果检测到仿冒指纹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通过网线接口,将数据传输至银行监控中心的电脑。

实施例二

将上述指纹真伪识别装置用于家庭防盗门,数据传输装置4为GPRS无线模块,通过无线传输方式将信号传输至用户的手机,如图4所示,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手指皮肤温度,辨别是否活体手指;通过超声波探头阵列检测手指皮肤厚度,辨别指纹的真伪,防止盗用他人指模,并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也能识别是否非活体手指;将检测信息存取到存储器中,如果检测到仿冒指纹时,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同时,通过GPRS无线模块,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传输至用户的手机,提供用户安全问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红外线传感器检测手指皮肤温度,辨别是否活体手指;通过超声波探头阵列检测手指皮肤厚度,辨别指纹的真伪,防止盗用他人指模,并检测血液流动情况,也能识别是否非活体手指,通过多点检测,多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精度;本实用新型还设有报警器,检测出仿冒指纹时,会发出报警;进一步也可以设有数据传输装置,可以是无线传输,也可以是网线传输,在检测出仿冒指纹时,向上位机传输信号,通知监控人。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