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96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有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卡片的卡片搬运机构的读卡器。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这样的读卡器:其具有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卡片的卡片搬运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读卡器中,卡片搬运机构具有:搬运卡片的搬运辊;马达;固定于马达的旋转轴的输入侧齿轮;固定于固定有搬运辊的旋转轴的输出侧齿轮;配置在输入侧齿轮与输出侧齿轮间的两个减速齿轮。减速齿轮具有:大齿轮部,其配置在从马达传递来的动力的输入侧;以及小齿轮部,其配置在从马达传递来的动力的输出侧且节圆直径比大齿轮部小,大齿轮部与小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并且,两个减速齿轮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3-244188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要将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读卡器小型化,只要使用小型的马达作为卡片搬运机构的马达即可。然而,如果使用小型的马达,则马达的转矩会变小,从而有可能导致卡片的搬运能力降低。如果即使马达的转矩变小,也能增大马达与搬运辊间的减速比,则能够抑制卡片的搬运能力降低。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读卡器中,要增大马达与搬运辊之间的减速比,就必须将多个减速齿轮排列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因此,在该读卡器中,如果增大马达与搬运辊之间的减速比,则读卡器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会大型化。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读卡器中,还能通过增大减速齿轮的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增大减速齿轮间的减速比,来增大马达与搬运辊之间的减速比,但在该情况下,由于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变大,因此有可能导致读卡器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大型化,且读卡器在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的卡片的厚度方向上也大型化。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这样的读卡器:即使增大构成卡片搬运机构的马达与卡片的搬运辊之间的减速比,也能够在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的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小型化。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读卡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供卡片搬运的卡片搬运路径;以及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卡片的卡片搬运机构,卡片搬运机构具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与卡片接触来搬运卡片的搬运辊;以及将马达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搬运辊的动力传递机构,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第一齿轮,其具有第一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一大齿轮部小且与第一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一小齿轮部;第二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一小齿轮部大且与第一小齿轮部啮合的第二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二大齿轮部小且与第二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二小齿轮部;第三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二小齿轮部大且与第二小齿轮部啮合的第三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三大齿轮部小且与第三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三小齿轮部;第四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三小齿轮部大且与第三小齿轮部啮合的第四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四大齿轮部小且与第四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四小齿轮部;第一支承轴,其将第一齿轮及第三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第二支承轴,其将第二齿轮及第四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如果将与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的卡片的厚度方向和卡片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则第一支承轴以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二支承轴以第二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以在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以在第二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本发明的读卡器中,如果将与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的卡片的厚度方向以及卡片的搬运方向正交的方向作为第一方向,则第一支承轴以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二支承轴以第二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以在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第一支承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以在第二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第二支承轴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减少在卡片的搬运方向排列的减速用齿轮的支承轴的数量,也能够将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用齿轮的数量至少设为四个。即,在本发明中,即使减少排列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减速用齿轮的支承轴的数量,也能够增加构成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用齿轮的数量。并且,在本发明中,由于能够增加减速用齿轮的数量,因此即使缩小第一大齿轮部、第二大齿轮部、第三大齿轮部及第四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也能够增大马达与搬运辊间的减速比。

像这样在本发明中,即使减少排列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减速用齿轮的支承轴的数量且缩小第一大齿轮部、第二大齿轮部、第三大齿轮部及第四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也能够增大马达与搬运辊间的减速比。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增大马达与搬运辊间的减速比,也能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将读卡器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形成为相同形状。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为通用的零件,因此能降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制造成本,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及第四齿轮的零件管理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卡片搬运机构具有固定于马达的输出轴的输入侧齿轮,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第一空转齿轮,其与输入侧齿轮啮合且与第一大齿轮部啮合。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利用第一空转齿轮调整马达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提高马达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中,优选卡片搬运机构具有:第二搬运辊,其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以与搬运辊隔着间隔的状态配置且与卡片接触来搬运卡片;以及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其将马达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第二搬运辊,马达的输出轴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与第二动力传递机构之间。如果这样构成,则即使卡片搬运机构除具有搬运辊及动力传递机构之外还具有第二搬运辊及第二动力传递机构,也能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将读卡器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具有:第五齿轮,其具有第五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五大齿轮部小且与第五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五小齿轮部;第六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五小齿轮部大且与第五小齿轮部啮合的第六大齿轮部以及节圆直径比第六大齿轮部小且与第六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六小齿轮部;第七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六小齿轮部大且与第六小齿轮部啮合的第七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七大齿轮部小且与第七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七小齿轮部;第八齿轮,其具有节圆直径比第七小齿轮部大且与第七小齿轮部啮合的第八大齿轮部和节圆直径比第八大齿轮部小且与第八大齿轮部配置在同一轴线上的第八小齿轮部;第三支承轴,其将第五齿轮及第七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以及第四支承轴,其将第六齿轮及第八齿轮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三支承轴以第三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四支承轴以第四支承轴的轴向与第一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五齿轮与第七齿轮以在第三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第六齿轮与第八齿轮以在第四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

如果这样构成,则即使减少排列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减速用齿轮的支承轴的数量,也能将构成第二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用齿轮的数量至少设置四个。也就是说,即使减少排列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减速用齿轮的支承轴的数量,也能够增加构成第二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用齿轮的数量。并且,由于能够增加构成第二动力传递机构的减速用齿轮的数量,因此即使缩小第五大齿轮部、第六大齿轮部、第七大齿轮部及第八大齿轮部的节圆直径,也能增大马达与第二搬运辊间的减速比。因此,即使增大马达与第二搬运辊间的减速比,也能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将读卡器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形成为相同形状。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为通用的零件,因此能降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的制造成本,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及第八齿轮的零件管理变得容易。

在本发明中,优选卡片搬运机构具有固定于马达的输出轴的输入侧齿轮,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与输入侧齿轮啮合且与第一大齿轮部啮合的第一空转齿轮,第二动力传递机构具有:与输入侧齿轮啮合的第二空转齿轮;以及与第二空转齿轮啮合且与第五大齿轮部啮合的第三空转齿轮。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能够利用第一空转齿轮、第二空转齿轮及第三空转齿轮调整马达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提高马达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并且,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利用通用的马达使搬运辊、第二搬运辊朝向相同方向旋转。

在本发明中,优选读卡器具有ic触点模块,其具有与形成于卡片的ic芯片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ic触点弹簧,搬运辊配置在读卡器的、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一端侧部分,第二搬运辊与ic触点模块配置在读卡器的、卡片的搬运方向上的另一端侧部分,第二搬运辊与ic触点模块在第一方向上配置在彼此错开的位置。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以ic触点模块与第二搬运辊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不重叠的方式配置ic触点模块及第二搬运辊。因此能够在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将读卡器小型化。

在本发明中,优选读卡器具有磁头,其实施读取存储于卡片的磁数据以及向卡片存储磁数据中的至少一方,磁头配置在比读卡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比读卡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并且,在本发明中,优选读卡器具有ic触点模块,其具有与形成于卡片的ic芯片的外部连接端子接触的多个ic触点弹簧,由多个ic触点弹簧构成的ic触点弹簧组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配置在比读卡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方向的一侧的位置,动力传递机构配置在比读卡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

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在用于配置动力传递机构的、比读卡器的第一方向上的中心靠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位置确保设置动力传递机构的大的设置空间。因此,即使第一齿轮与第三齿轮以在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第一支承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第二齿轮与第四齿轮以在第二支承轴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第二支承轴支承为能够旋转,也能够确保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以及第四齿轮的设置空间。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即使增大构成卡片搬运机构的马达与卡片的搬运辊间的减速比,也能在利用卡片搬运路径搬运的卡片的搬运方向上将读卡器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读卡器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卡片的俯视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立体图。

图5为从支承轴取下图3所示的减速用齿轮后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7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读卡器的概略结构)

图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读卡器1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卡片2的俯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1的俯视图。

本实施方式的读卡器1为用于实施读取存储于卡片2的数据、向卡片2存储数据的装置,并装设于atm(automatedtellermachine)等规定的上位装置使用。在读卡器1形成有:供卡片2插入的卡片插入口3;以及搬运插入到卡片插入口3的卡片2的卡片搬运路径4。卡片搬运路径4以与卡片插入口3相连的方式形成。

卡片2为0.7至0.8mm左右的氯乙烯制的卡片,且形成为大致长方形。在卡片2上内置有ic芯片,如图2所示,在卡片2的正面形成有ic芯片的外部连接端子2a。在卡片2的背面形成有存储磁数据的磁条2b。

在卡片搬运路径4上,卡片2被沿图1等的x方向搬运。即,x方向为卡片2的搬运方向。并且,与x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z方向为利用卡片搬运路径4搬运的卡片2的厚度方向,与x方向和z方向正交的图1等的y方向为利用卡片搬运路径4搬运的卡片2的宽度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以x方向为“前后方向”,以y方向为“左右方向”,以z方向为“上下方向”。并且,以x1方向侧为“前面(前)”侧,以x2方向侧为“后面(后)”侧,以y1方向侧为“右”侧,以y2方向侧为“左”侧,以z1方向侧为“上”侧,以z2方向侧为“下”侧。本实施方式的左右方向(y方向)为第一方向。

读卡器1具有:磁头6,其实施读取存储于卡片2的磁数据以及向卡片2存储磁数据中的至少一方;ic触点模块8,其具有与卡片2的外部连接端子2a接触的多个ic触点弹簧7;卡片搬运机构9,其利用卡片搬运路径4搬运卡片2;以及本体框架10,其安装有磁头6、ic触点模块8及卡片搬运机构9。本体框架10具有:构成本体框架10的上侧部分的上框架11;以及构成本体框架10的下侧部分的下框架12。上框架11以及下框架12由树脂形成。

磁头6从下侧与卡片搬运路径4面对配置。该磁头6被省略图示的施力机构朝向上侧施力。并且,磁头6配置在读卡器1的前端侧部分。而且,磁头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卡片2的磁条所通过的位置。具体地说,磁头6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在磁头6的上侧配置有与磁头6相向的相向辊(省略图示)。另外,图3的点划线cl1为从上侧观察时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

ic触点模块8具有保持多个ic触点弹簧7的弹簧保持架13。本实施方式的ic触点模块8具有六个ic触点弹簧7,并在弹簧保持架13保持六个ic触点弹簧7。六个ic触点弹簧7以三个ic触点弹簧7在左右方向上邻接且在左右方向上邻接的三个ic触点弹簧7在前后方向上排列成两列的方式被弹簧保持架13保持。由六个ic触点弹簧7构成的ic触点弹簧组的左右方向的中心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另外,ic触点模块8所具有的ic触点弹簧7的数量也可是八个。并且,图3的点划线cl2为从上侧观察时ic触点弹簧组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线。

ic触点模块8从上侧与卡片搬运路径4面对地配置。并且,ic触点模块8配置在读卡器1的后端侧部分。该ic触点模块8被省略图示的平行连杆机构保持且被省略图示的弹簧部件的作用力朝向前上侧施力。并且,在弹簧保持架13的后端侧部分形成有朝向下侧突出的止挡部(省略图示)。

ic触点模块8能够在待机位置与接触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待机位置,ic触点弹簧7从配置于卡片搬运路径4的卡片2向上方离开,在所述接触位置,配置于卡片搬运路径4的卡片2的外部连接端子2a与ic触点弹簧7接触,如果利用卡片搬运路径4朝向后侧搬运的卡片2的后端在与弹簧保持架13的止挡部接触的状态下被进一步朝向后侧搬运,则ic触点模块8被平行连杆机构引导,一边朝向后方向滑动一边下降。

(卡片搬运机构的结构)

图4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1的立体图。图5为从支承轴38、39、52、53取下图3所示的齿轮32-35、43-46后的状态的俯视图。图6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为图1所示的读卡器1的一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卡片搬运机构9具有:作为驱动源的马达18;固定于马达18的输出轴的齿轮19;与卡片2接触来搬运卡片2的两个搬运辊20、21;将马达18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搬运辊20的动力传递机构22;将马达18的动力减速并传递到搬运辊21的动力传递机构23;与搬运辊20相向配置的垫辊24;以及与搬运辊21相向配置的垫辊25。该卡片搬运机构9被安装于上框架11。本实施方式的齿轮19为输入侧齿轮,搬运辊21为第二搬运辊,动力传递机构23为第二动力传递机构。

搬运辊20以及垫辊24配置在读卡器1的前端侧部分,搬运辊21及垫辊25配置在读卡器1的后端侧部分。即,搬运辊20及垫辊24与搬运辊21及垫辊25以在前后方向上隔着间隔的状态配置。搬运辊20及垫辊24与搬运辊21及垫辊25的前后方向的距离比卡片2的长度(长边方向的长度)短,且比存储于磁条2b的磁数据的读取保证范围长。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读卡器1中,能够将卡片2朝向读卡器1的后方排出,搬运辊21主要在将卡片2朝向读卡器1的后方排出时,利用卡片搬运路径4搬运卡片2。

搬运辊20为橡胶辊,且包括构成搬运辊20的外周侧部分的橡胶轮和构成搬运辊20的内周侧部分的芯棒。搬运辊20固定于旋转轴27。旋转轴27以旋转轴27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被上框架11支承为能够旋转。搬运辊20从上侧与卡片2接触地配置。并且,搬运辊20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读卡器1的大致中心位置,且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与磁头6大致相同的位置。即,搬运辊20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磁头6在左右方向上并排地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磁头6在前后方向上的中心与旋转轴27的中心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一致。

搬运辊21为形成为与搬运辊21相同形状的橡胶辊,且包括构成搬运辊21外周侧部分的橡胶轮、构成搬运辊21的内周侧部分的芯棒。搬运辊21固定于旋转轴28(参照图1)。旋转轴28以旋转轴28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被上框架11支承为能够旋转。搬运辊21从上侧与卡片2接触地配置。并且,搬运辊21配置在读卡器1的右端侧部分,且配置在比ic触点模块8靠右侧的位置。即,搬运辊21与ic触点模块8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彼此错开的位置。搬运辊21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比ic触点模块8稍靠后侧的位置。

垫辊24、25由聚甲醛等树脂形成。垫辊24以与搬运辊20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搬运辊20的下侧,垫辊25以与搬运辊21相向的方式配置在搬运辊21的下侧。并且,垫辊24被朝向搬运辊20施力,垫辊25被朝向搬运辊21施力。即,垫辊24、25被朝向上侧施力。

马达18以马达18的输出轴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马达18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读卡器1的大致中心部分。具体地说,马达18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搬运辊20与搬运辊21之间的大致中心位置。齿轮19固定于马达18的输出轴的左端侧,且齿轮19配置在比马达18的本体靠左侧的位置。该齿轮19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22与动力传递机构23之间。即,马达18的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22与动力传递机构23之间。

动力传递机构22具有:六个齿轮31-36;将齿轮3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37;将齿轮32、34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38;以及将齿轮33、3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39。该动力传递机构22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支承轴37-39以支承轴37-39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被安装于上框架11的左端侧部分。并且,支承轴37-39以从后侧向前侧按顺序且彼此隔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38与支承轴39形成为相同形状。

齿轮32-35为减速用的齿轮。齿轮32包括: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的大齿轮部32a;以及在外周面形成有多个齿且节圆直径比大齿轮部32a小的小齿轮部32b。大齿轮部32a与小齿轮部32b配置在同一轴线上。齿轮33-35与齿轮32形成为相同形状。即,齿轮33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33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33b,齿轮34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34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34b,齿轮35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35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35b。

本实施方式的齿轮32为第一齿轮,齿轮33为第二齿轮,齿轮34为第三齿轮,齿轮35为第四齿轮。并且,大齿轮部32a为第一大齿轮部,小齿轮部32b为第一小齿轮部,大齿轮部33a为第二大齿轮部,小齿轮部33b为第二小齿轮部,大齿轮部34a为第三大齿轮部,小齿轮部34b为第三小齿轮部,大齿轮部35a为第四大齿轮部,小齿轮部35b为第四小齿轮部。并且,支承轴38为第一支承轴,支承轴39为第二支承轴。

齿轮32与齿轮34以在支承轴38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即,齿轮32与齿轮34以在支承轴38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8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32配置在左侧,齿轮34配置在右侧。并且,齿轮32以大齿轮部32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32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38支承,齿轮34以大齿轮部34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34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38支承。

齿轮33与齿轮35以在支承轴39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即,齿轮33与齿轮35以在支承轴39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9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33配置在左侧,齿轮35配置在右侧。并且,齿轮33以大齿轮部33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33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39支承,齿轮35以大齿轮部35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35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39支承。

齿轮31与齿轮19啮合。并且,齿轮31与大齿轮部32a啮合。齿轮31作为用于调整齿轮19与齿轮32的芯间距的空转齿轮发挥作用。小齿轮部32b与大齿轮部33a啮合。并且,小齿轮部33b与大齿轮部34a啮合,小齿轮部34b与大齿轮部35a啮合。齿轮36固定在旋转轴27的左端侧部分。齿轮36与小齿轮部35b啮合。本实施方式的齿轮31为第一空转齿轮。另外,在齿轮36与小齿轮部35b之间没有减速。

动力传递机构23具有:九个齿轮41-49;将齿轮4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50;将齿轮4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51;将齿轮43、4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52;将齿轮44、4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支承轴53;以及固定有齿轮47、48的旋转轴54。该动力传递机构23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动力传递机构23的减速比与动力传递机构22的减速比相等。并且,动力传递机构22、23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搬运辊20与搬运辊21之间。

支承轴50-53以支承轴50-53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安装于上框架11的左端侧部分。并且,支承轴50-53以从前侧向后侧按顺序且彼此隔着规定的间隔的状态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50与支承轴51形成为相同形状。并且,支承轴50、51与支承轴37形成为相同形状。支承轴52与支承轴53形成为相同形状。并且,支承轴52、53与支承轴38、39形成为相同形状。旋转轴54以旋转轴54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被上框架11支承为能够旋转。该旋转轴54配置在旋转轴28的正上方。

齿轮43-46为减速用的齿轮。齿轮43-46与齿轮32形成为相同形状。即,齿轮43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43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43b,齿轮44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44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44b,齿轮45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45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45b,齿轮46包括:与大齿轮部32a相当的大齿轮部46a;以及与小齿轮部32b相当的小齿轮部46b。

本实施方式的齿轮43为第五齿轮,齿轮44为第六齿轮,齿轮45为第七齿轮,齿轮46为第八齿轮。并且,大齿轮部43a为第五大齿轮部,小齿轮部43b为第五小齿轮部,大齿轮部44a为第六大齿轮部,小齿轮部44b为第六小齿轮部,大齿轮部45a为第七大齿轮部,小齿轮部45b为第七小齿轮部,大齿轮部46a为第八大齿轮部,小齿轮部46b为第八小齿轮部。并且,支承轴52为第三支承轴,支承轴53为第四支承轴。

齿轮43与齿轮45以在支承轴52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即,齿轮43与齿轮45以在支承轴52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2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43配置在左侧,齿轮45配置在右侧。并且,齿轮43以大齿轮部43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43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52支承,齿轮45以大齿轮部45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45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52支承。

齿轮44与齿轮46以在支承轴53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配置。即,齿轮44与齿轮46以在支承轴53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3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44配置在左侧,齿轮46配置在右侧。并且,齿轮44以大齿轮部44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44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53支承,齿轮46以大齿轮部46a配置在左侧、小齿轮部46b配置在右侧的方式被支承轴53支承。

齿轮41与齿轮19啮合。并且,齿轮41与齿轮42啮合。齿轮42与大齿轮部43a啮合。齿轮41、42作为用于调整齿轮19与齿轮43的芯间距且调整齿轮43的旋转方向的空转齿轮发挥作用。小齿轮部43b与大齿轮部44a啮合。并且,小齿轮部44b与大齿轮部45a啮合,小齿轮部45b与大齿轮部46a啮合。齿轮47固定于旋转轴54的左端侧部分。齿轮47与小齿轮部46b啮合。齿轮48固定于旋转轴54的右端侧部分。齿轮49固定于旋转轴28的右端侧部分。该齿轮49配置在比搬运辊21靠右侧的位置。齿轮48与齿轮49啮合。本实施方式的齿轮41为第二空转齿轮,齿轮42为第三空转齿轮。另外,在齿轮49与小齿轮部46b之间没有减速。

如上所述,支承轴37-39、50-53安装于上框架11的左端侧部分。支承轴37-39、50-53为支承轴37-39、50-53的右端部的直径比支承轴37-39、50-53的其他部分的直径小的阶梯轴。即,支承轴37-39、50-53为这样的阶梯轴,其具有:配置在支承轴37-39、50-53的右端侧的小径部37a、38a、39a、50a、51a、52a、53a;以及外径比小径部37a-39a、50a-53a大的大径部37b、38b、39b、50b、51b、52b、53b。

支承轴37-39、50-53的左端侧被构成上框架11的左侧面的左侧面部11a支承。支承轴37-39、50-53的右端侧被形成于上框架11的轴支承部11b支承。在左侧面部11a形成有贯通孔11c,在所述贯通孔11c中配置有支承轴37、38、50-53的左端侧部分(即大径部37b、38b、50b-53b的左端侧部分)(参照图7)。在轴支承部11b形成有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中配置有小径部37a-39a、50a-53a。该贯通孔的内径比大径部37b-39b、50b-53b的外径小。

支承轴37-39、50-53的小径部37a-39a、50a-53a及大径部37b-39b、50b-53b间的台阶面与轴支承部11b的左侧面相向。因此,通过该台阶面来防止支承轴37-39、50-53向右方向脱落。在左侧面部11a固定有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的防脱部件56。防脱部件56为金属制的薄板。防脱部件56以覆盖支承轴37、38、50-53的左端面的方式配置,支承轴37、38、50-53的左端面与防脱部件56的右侧面相向。

在左侧面部11a的左侧面形成有供防脱部件56配置的凹部11d。凹部11d的凹陷量与防脱部件56的厚度大致相等。因此,防脱部件56没有从左侧面部11a的左侧面向左侧突出。并且,在配置并固定防脱部件56之前的凹部11d,如图7所示,形成有朝向左方向突出的多个突起11e。在防脱部件56形成有供突起11e贯穿插入的多个贯通孔56a。贯通孔56a的内径与突起11e的外径大致相等。

在组装读卡器1时,支承轴37、38、50-53被从左侧面部11a的左侧插入到贯通孔11c中。然后,防脱部件56以多个突起11e分别贯穿插入到多个贯通孔56a的各自当中的方式配置在凹部11d。如果多个突起11e分别被插入到多个贯通孔56a的各自当中,则防脱部件56被定位。接下来,通过给突起11e加热使突起11e融化而将防脱部件56固定于左侧面部11a。即,防脱部件56通过熔敷固定于左侧面部11a,在固定于左侧面部11a后的防脱部件56的侧面,如图6所示形成有多个熔敷痕迹57。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结合左侧面部11a的形状、空间等情况,通过安装于支承轴39的左端侧的e型止挡环(省略图示)来防止支承轴39向左方向脱落。但是,也可通过防脱部件56来防止支承轴39向左方向脱落。并且,防脱部件56既可通过粘结固定于左侧面部11a,也可通过螺钉或搭扣配合固定于左侧面部11a。并且,防脱部件56还可由树脂形成。但是,由于还可能存在支承轴37、38、50-53随齿轮31、32、34、41-46一起旋转的情况,因此考虑到耐久性,优选防脱部件56由金属形成。并且,如果在轴支承部11b形成防止支承轴37-39、50-53向右方向脱落的防脱部,则支承轴37-39、50-53也可不是阶梯轴。

在上述这样构成的卡片搬运机构9中,当马达18旋转时,马达18的动力借助动力传递机构22传递到搬运辊20,且借助动力传递机构23传递到搬运辊21。搬运辊20、21利用马达18的动力朝向相同方向且以相同的转速旋转。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上述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承轴38、39以支承轴38、39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并且,齿轮32、34以在支承轴38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8支承为能够旋转,齿轮33、35以在支承轴39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9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利用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两个支承轴38、39,配置四个减速用齿轮32-3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支承减速用齿轮32-35的支承轴38、39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增加减速用齿轮32-35的数量。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增加减速用齿轮32-35的数量,因此即使缩小大齿轮部32a-35a的节圆直径,也能够增大马达18与搬运辊20间的减速比。

相同地,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承轴52、53以支承轴52、53的轴向与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齿轮43、45以在支承轴52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2支承为能够旋转,齿轮44、46在支承轴53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3支承为能够旋转,因此即使支承减速用的齿轮43-46的支承轴52、53的数量为两个,也能够增加减速用齿轮43-46的数量。并且,即使缩小大齿轮部43a-46a的节圆直径,也能够增大马达18与搬运辊21间的减速比。

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即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支承轴38、39的数量为两个,且将大齿轮部32a-35a的节圆直径缩小,也能够增大马达18与搬运辊20间的减速比。并且,即使在前后方向上隔着规定的间隔配置的支承轴52、53的数量为两个,且缩小大齿轮部43a-46a的节圆直径,也能够增大马达18与搬运辊21间的减速比。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增大马达18与搬运辊20间的减速比以及马达18与搬运辊21间的减速比,也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将读卡器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马达18的输出轴在前后方向上配置在动力传递机构22与动力传递机构23之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卡片搬运机构9具有两个动力传递机构22、23,也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将读卡器1小型化。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搬运辊21与ic触点模块8左右方向上配置在彼此错开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搬运辊21与ic触点模块8不重叠。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搬运辊21与ic触点模块8在前后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将读卡器1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机构22、23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另一方面,磁头6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由六个ic触点弹簧7构成的ic触点弹簧组的左右方向的中心也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用于配置动力传递机构22、23的读卡器1的左端侧部分能够确保设置动力传递机构22、23的大的设置空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齿轮32、34以在支承轴38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8支承为能够旋转,齿轮33、35以在支承轴39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39支承为能够旋转,齿轮43、45以在支承轴52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2支承为能够旋转,齿轮44、46以在支承轴53的轴向上重叠的方式被支承轴53支承为能够旋转,也能够确保齿轮32-35、43-46的设置空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齿轮32-35及齿轮43-46形成为相同形状,齿轮32-35、43-46为通用零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降低齿轮32-35、43-46的制造成本,且齿轮32-35、43-46的零件管理变得容易。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动力传递机构22具有作为空转齿轮发挥作用的齿轮31,动力传递机构23具有作为空转齿轮发挥作用的齿轮41、42,因此能够使用齿轮31、41、42调整马达18在前后方向上的配置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提高马达18在前后方向上的配置位置的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形成为薄板状的防脱部件56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必在支承轴37、38、50-53的左端侧形成用于安装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的e型止挡环等的安装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降低支承轴37、38、50-53的加工成本。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不需要用于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的e型止挡环等的配置空间,因此能够将读卡器1小型化。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固定一枚防脱部件56就能防止六个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因此与分别在六个支承轴37、38、50-53安装e型止挡环等情况相比,读卡器1的组装操作变得容易。

(其他实施方式)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但并不限定于此,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齿轮32、34被支承轴38支承,两个齿轮33、35被支承轴39支承,但被支承轴38、39支承的齿轮的数量也可是三个以上。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两个齿轮43、45被支承轴52支承,两个齿轮44、46被支承轴53支承,但被支承轴52、53支承的齿轮的数量也可是三个以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机构22具有: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32、34的支承轴38以及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33、35的支承轴39这两个支承轴38、39,但动力传递机构22也可具有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的三个以上的支承轴。同样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机构23具有: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43、45的支承轴52以及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44、46的支承轴53这两个支承轴52、53,但动力传递机构23也可具有支承多个减速用齿轮的三个以上的支承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齿轮32-35及齿轮43-46形成为相同形状。除此之外例如,如果齿轮32-35、43-46具有大齿轮部32a-35a、43a-46a及小齿轮部32b-35b、43b-46b,则齿轮32-35、43-46中也可存在形成为与其他齿轮不同形状的齿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齿轮19与齿轮32间设置了齿轮31,但也可使齿轮19与齿轮32的大齿轮部32a啮合。在该情况下,不需要齿轮41或齿轮42。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动力传递机构23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但动力传递机构23也可配置在比读卡器1的左右方向上的中心靠右侧的位置。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片搬运机构9具有搬运辊21,但卡片搬运机构9也可不具有搬运辊21。在该情况下,不需要动力传递机构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形成为薄板状的防脱部件56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但也可通过安装于支承轴37、38、50-53的左端侧的e型止挡环等来防止支承轴37、38、50-53向左方向脱落。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支承轴37-39、50-53的小径部37a-39a、50a-53a与大径部37b-39b、50b-53b间的台阶面来防止支承轴37-39、50-53向右方向脱落,但也可通过在支承轴37-39、50-53的右端侧安装的e型止挡环等来防止支承轴37-39、50-53向右方向脱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读卡器1具有磁头6,但读卡器1也可不具有磁头6。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读卡器1具有ic触点模块8,但读卡器1也可不具有ic触点模块8。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卡片2为0.7-0.8mm左右的氯乙烯制的卡片,但卡片2还可是厚度在0.18-0.36mm左右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卡片,也可是规定厚度的纸卡片等。

附图标记说明

1读卡器

2卡片

2a外部连接端子

4卡片搬运路径

6磁头

7ic触点弹簧

8ic触点模块

9卡片搬运机构

18马达

19齿轮(输入侧齿轮)

20搬运辊

21搬运辊(第二搬运辊)

22动力传递机构

23动力传递机构(第二动力传递机构)

31齿轮(第一空转齿轮)

32齿轮(第一齿轮)

32a大齿轮部(第一大齿轮部)

32b小齿轮部(第一小齿轮部)

33齿轮(第二齿轮)

33a大齿轮部(第二大齿轮部)

33b小齿轮部(第二小齿轮部)

34齿轮(第三齿轮)

34a大齿轮部(第三大齿轮部)

34b小齿轮部(第三小齿轮部)

35齿轮(第四齿轮)

35a大齿轮部(第四大齿轮部)

35b小齿轮部(第四小齿轮部)

38支承轴(第一支承轴)

39支承轴(第二支承轴)

41齿轮(第二空转齿轮)

42齿轮(第三空转齿轮)

43齿轮(第五齿轮)

43a大齿轮部(第五大齿轮部)

43b小齿轮部(第五小齿轮部)

44齿轮(第六齿轮)

44a大齿轮部(第六大齿轮部)

44b小齿轮部(第六小齿轮部)

45齿轮(第七齿轮)

45a大齿轮部(第七大齿轮部)

45b小齿轮部(第七小齿轮部)

46齿轮(第八齿轮)

46a大齿轮部(第八大齿轮部)

46b小齿轮部(第八小齿轮部)

52支承轴(第三支承轴)

53支承轴(第四支承轴)

x卡片的搬运方向

y第一方向

z卡片的厚度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