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2770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项目效果评价方法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公司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网生产技术改造,其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是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线路覆冰舞动是输电线路覆冰后常见的事故类型,在特定的气象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发生,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是指为消除线路覆冰舞动事故而开展的线路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国内外有关电网生产技改项目后评价的有关文献中,有关于生产技改项目实施效果指标的研究,但是针对的对象是增容改造等其他类型项目,并不适用于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并且较少采用全寿命周期的理念构造效益评价指标。在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投资决策缺少量化的评价标准,立项决策时对于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投入产出效果没有明确的要求,项目实施后也缺少量化指标来确切衡量项目投入产出效果,无法判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投入是否产生经济效益。因此,现在亟需开展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研究,研究构建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指标,量化项目投资效果,为提高和完善投资决策水平提供支撑。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和系统,基于线路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技术特性,紧密结合防舞动治理实际工作,逐项梳理线路覆冰舞动相关的各项成本费用,在此基础上构造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效益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反应防覆冰舞动治理带来经济效益水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2)根据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确定目标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年数;3)将目标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划分为三个统计区间:建成投运至发生舞动年之前的历年、舞动年10月至次年9月、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10月至次年9月;分别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4)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分别计算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5)根据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6)根据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评价标准,给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7)综合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效益。所述步骤1)中的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包括四种: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加装相间间隔棒,紧凑型线路改常规线路,以及更改线路路径;根据所采用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的不同,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归为三类:第一类项目,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二类项目,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三类项目,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另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所述步骤2)中根据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确定目标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年数的具体方法为:第一类项目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相同,均由线路实际运行年限与线路剩余运行年限相加得到,其中,线路实际运行年限指从线路建成投运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线路剩余运行年限为线路实际剩余运行年限和防舞设备运行年限中较小的那一个;第二、三类项目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不同,其中,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即线路寿命周期30年,治理方案寿命周期是线路实际运行年限加上新建线路寿命周期30年。所述步骤3)中的基础数据包括非成本类基础数据和成本类基础数据;其中,非成本类基础数据包括:线路建成投产年,是指整条线路建成投产的年份;发生舞动年,是指舞动或舞动造成的故障发生的年份;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以后线路恢复正常运行的某一年;气象调整系数,气象调整系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舞动日数/舞动年舞动日数;成本类基础数据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无关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部分投入;故障抢修成本,是指用于舞动抢修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日常运维检修成本,是指用于发生舞动段线路日常运维检修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缺陷处理成本,是指用于舞动引发的缺陷处理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故障停运成本,是指故障停运期间损失电量对应的输电收益;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其他间接损失成本,是指其他间接损失;故障停运成本=(故障损失电量+舞动损失电量)×线路输电价故障损失电量=停运小时数×总输送电量/(5110-故障停运小时数-计划检修小时数-舞动小时数)舞动损失电量=舞动小时数×总输送电量/(5110-故障停运小时数-计划检修小时数-舞动小时数)×50%线路输电价=(电网平均售电价-电网平均购电价)×项目所属电压等级电网固定资产原值/全网固定资产原值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损失送出电量×电价差电价差=地区平均购电价-该电厂上网电价。所述步骤4)中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的计算方法为:①第一类项目:全寿命周期年费用不治理=LCC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1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治理=LCC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2LCC不治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的运维检修费用+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气象调整系数)LCC治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其中:全寿命周期年数1=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线路建成投产年+剩余计算年数,全寿命周期年数2=全寿命周期年数1,剩余计算年数取15年和剩余运行年限中较小的一个,剩余运行年限=线路建成投产年+30-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舞动年,舞动年度运行成本=故障抢修成本舞动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舞动年+缺陷处理成本舞动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舞动年+故障停运成本舞动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舞动年,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成本/(发生舞动年-线路建成投产年),历史运维检修费用=故障抢修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缺陷处理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故障停运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的运维检修费用=舞动年度运行成本×气象调整系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故障抢修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缺陷处理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故障停运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气象调整系数;②第二类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公式和第一类相同,不同的是剩余计算年数和全寿命周期年数的取值方法:不治理方案剩余计算年数=线路建成投产年+30-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治理方案剩余计算年数=30,全寿命周期年数1=30,全寿命周期年数2=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线路建成投产年+30;+第三类项目采用混合治理方案,分为A段和B段,其中,将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的线路段称为A段线路;将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的线路段称为B段线路;A段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采用第一类项目的计算方法,B段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采用第二类项目的计算方法。所述步骤5)中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计算方法为:第一、二类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LCC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1-LCC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2)/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第三类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计算公式为: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全寿命周期年费用A段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A段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B段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B段治理)]/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所述步骤6)中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评价标准分为以下7档,分别为: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03及以下得70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03-0得75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0.03得80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03-0.1得85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1-0.4得90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4-0.7得95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0.7以上得100分。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系统,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类型确定模块,全寿命周期年数确定模块,基础数据采集模块,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模块,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计算模块,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模块,和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判定模块;其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类型确定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全寿命周期年数确定模块根据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确定目标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年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分别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分别计算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计算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模块根据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评价标准,给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判定模块综合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效益。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基于线路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技术特性,紧密结合防舞动治理实际工作,逐项梳理线路覆冰舞动相关的各项成本费用,在此基础上构造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效益评价指标,能够有效反应防覆冰舞动治理带来经济效益水平,为提高和完善投资决策水平提供支撑,实用性较强。2、本发明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改项目效果评价,将已实施的技改项目按照得分高低进行对比分析,区分效益较高的改造方案和效益不高的改造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借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为了进行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本发明构造基于全寿命周期的效益指标,并根据大量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制定合理的效益指标评分标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指标是指项目对企业和国民经济所作出的贡献,包括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社会效益指标只能定性分析,若具备定量计算条件也可以定量分析,但不指定算法,不参与综合评分。经济效益指标可以定量测算,采用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比较的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的总体思路是:将进行防舞动治理和不进行防舞动治理视为两个方案,分别计算两个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若开展防覆冰舞动治理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有所下降,避免了线路覆冰舞动造成的比分经济损失,则下降的这部分成本即为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同的项目防覆冰舞动治理方案不同,总投资规模差异也相应较大,因此构造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指标来反映项目的单位投资经济效益,可以有效排除总投资规模差异的干扰,体现治理投资不同的项目之间的效益差异,便于不同方案项目之间的横向比较。通过比较两个方案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求两个方案年费用之差,再除以防覆冰舞动治理成本,求得单位投资减少损失的效益。根据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效益指标的得分,按照得分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经济效益方面取得的效果。将本发明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应用于技改项目效果评价,可以将已实施的技改项目按照得分高低进行对比分析,区分效益较高的改造方案和效益不高的改造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借鉴。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对于曾多次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的输电线路,以最后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时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作为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的对象。不同类型治理方案用于计算的寿命周期有所不同,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计算方法也不同。常用的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包括四种: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加装相间间隔棒,紧凑型线路改常规线路,以及更改线路路径。根据所采用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的不同,可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归为三类:第一类项目,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二类项目,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三类项目,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另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2)根据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确定目标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年数。第一类项目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相同,均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线路实际运行年限,指从线路建成投运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已经实际发生;二是线路剩余运行年限,需将线路实际剩余运行年限和相间间隔棒等防舞设备运行年限(15年)做比较,取其中较小的运行年限;两部分相加即为第一类项目的全寿命周期年数。第二、三类项目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不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年数即线路寿命周期30年;由于采用第三类项目治理措施使得原有线路提前完成折旧,新建线路重新投入运行,治理方案寿命周期是线路实际运行年限加上新建线路寿命周期30年。3)将目标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划分为三个统计区间,各项成本费用指标数据需按照三个时间段分别采集:建成投运至发生舞动年之前的历年;舞动年10月至次年9月;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10月至次年9月。分别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以及相关技术参数和一次性成本数据。基础数据包括:*非成本类基础数据线路建成投产年:是指整条线路建成投产的年份。发生舞动年:是指舞动或舞动造成的故障发生的年份,对于仅实施过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项目,就是线路发生覆冰舞动的那一年,对于实施过超过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项目,舞动年特指最后一次治理实施的年份,此前一次或多次治理统称为历史防覆冰舞动治理。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以后线路恢复正常运行的某一年。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最早可以选择治理后正常运行的第一年,也可以是后面某一年。若舞动年和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时间在同一年,如2012年11月发生舞动,2012年12月恢复运行,则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至少顺延到下一年,即2013年,也可以选择2014年及以后的某一年。舞动日数是指同时符合下列5个气象条件的天数:主导风向和线路的夹角>40°;主导风向下日最大风速(m/s)4~15;日平均相对湿度(%)70~100;日最低温度(℃)-5~3;冻雨或雨夹雪天气。气象调整系数: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是按治理前水平计算的,因此要乘调整系数,气象调整系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舞动日数/舞动年舞动日数*成本类基础数据结合线路覆冰舞动治理工作特点和线路建设和运行维护工作的具体内容,将全寿命周期成本(LCC,LifeCycleCost)划分如下:全寿命周期成本包括一次性成本和重复性成本,一次性成本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和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重复性成本包括故障抢修成本、日常运维检修成本、缺陷处理成本、故障停运成本、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以及其他间接损失成本。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会有所差异:不治理方案对应的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没有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和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两项;治理后若线路不再发生覆冰舞动,治理方案对应的故障抢修成本、缺陷处理成本、故障停运成本、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和其他间接损失成本可能均不产生。目标输电线路的各项成本计算或采集原则如下:①一次性成本。一次性成本均已实际发生并且不再重复发生,按照实际情况直接采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和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其中,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要注意扣除和防覆冰舞动治理无关的部分投资。防覆冰舞动治理建设成本=防覆冰舞动技改/大修工程动态投资-无关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部分投入。②重复性成本。故障抢修成本指用于舞动抢修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以实际工作量计算。日常运维检修成本是指用于发生舞动段线路日常运维检修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以实际工作量计算。缺陷处理成本是指用于舞动引发的缺陷处理的人、车、工器具、材料费用,以实际工作量计算。其他间接损失成本是指其他间接损失,如造成的用户停电损失等,需在备注中对成本构成进行说明。故障停运成本是指故障停运期间损失电量对应的输电收益。故障停运成本=(故障损失电量+舞动损失电量)×线路输电价其中:故障损失电量=停运小时数×线路单位时间平均输送电量=停运小时数×总输送电量/(5110-故障停运小时数-计划检修小时数-舞动小时数)舞动损失电量=舞动小时数×线路单位时间平均输送电量×50%=舞动小时数×总输送电量/(5110-故障停运小时数-计划检修小时数-舞动小时数)×50%线路输电价=项目所属电压等级电价=(电网平均售电价-电网平均购电价)×项目所属电压等级电网固定资产原值/全网固定资产原值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损失送出电量×电价差其中:电价差=地区平均购电价-该电厂上网电价。4)根据步骤3)得到的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分别计算或统计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各项参数和成本,然后计算得到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①第一类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全寿命周期年费用不治理=LCC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1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治理=LCC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2LCC不治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的运维检修费用+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气象调整系数)LCC治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动治理成本+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其中:全寿命周期年数1=已运行年数+剩余计算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线路建成投产年+剩余计算年数全寿命周期年数2=全寿命周期年数1剩余计算年数取15年和剩余运行年限中较小的一个,剩余运行年限=线路建成投产年+30-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舞动年舞动年度运行成本=故障抢修成本舞动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舞动年+缺陷处理成本舞动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舞动年+故障停运成本舞动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舞动年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成本/(发生舞动年-线路建成投产年)历史运维检修费用=故障抢修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缺陷处理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故障停运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建成投运~发生舞动年之前历年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的运维检修费用=舞动年度运行成本×气象调整系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故障抢修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日常运维检修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缺陷处理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其他间接损失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故障停运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电厂送出电量损失成本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气象调整系数②第二类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第二类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公式和第一类相同,不同的是剩余计算年数和全寿命周期年数的取值方法。不治理方案剩余计算年数=线路建成投产年+30-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治理方案剩余计算年数=30全寿命周期年数1=30全寿命周期年数2=已运行年数+30=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线路建成投产年+30③第三类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第三类项目采用混合治理方案,分为A段和B段,其中,将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的线路段称为A段线路;将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的线路段称为B段线路。A段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采用第一类项目的计算方法,B段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采用第二类项目的计算方法。5)根据目标输电线路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计算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第一、二类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全寿命周期年费用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治理)/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LCC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1-LCC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2)/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第三类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计算公式如下: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全寿命周期年费用A段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A段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B段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费用B段治理)]/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6)根据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评价标准,给步骤5)得到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评价标准分为以下7档。表1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评价标准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得分-0.03及以下70分-0.03-075分0-0.0380分0.03-0.185分0.1-0.490分0.4-0.795分0.7以上100分7)综合步骤6)得到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效益。下面以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益评价方法。1)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类型为第二类。2)确定目标输电线路的全寿命周期。不治理方案,线路工程运行年限不发生改变,全寿命周期年数1=30年;治理方案,采用第二类治理措施,线路拆除重建,寿命周期为旧线路实际运行年限加上新建线路寿命周期30年,全寿命周期年数2=8+30=38。3)采集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前后三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各项基础数据由项目管理单位按要求报送,并从上报数据中提取出和计算下列参数,详细情况如下列各表所示:表2计算参数线路建成投产年2006发生舞动年2012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2014剩余运行年限22气象调整系数0.8初期建设成本33308.9防舞动治理建设成本2412.05历史防舞动治理总成本0历史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0表3故障停运成本参数项目舞动年治理后输送电量333065366441停运损失电量195.65204620舞动损失电量00输电价0.17680.1768总资产79333637933363所属电压等级资产10063371006337故障停运小时数30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00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00舞动小时数00计划检修小时数00表4运行成本参数4)分别计算或统计500kV锦忻Ⅰ线的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各项成本,然后求和得到500kV锦忻Ⅰ线治理方案和不治理方案的全寿命周期成本。I、LCC不治理LCC不治理=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治理成本+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前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的运维检修费用+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气象调整系数)按照时间节点将项目不治理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划分为三部分:舞动年以前历史成本费用、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运行年之间成本费用、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之后剩余运行年份成本费用。①舞动年以前历史成本费用舞动年以前历史成本费用包括“初期建设成本”、“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治理总成本”,由上报数据中直接提取即可:初期建设成本=33308.9万元(表2,在实际投资额基础上减去5%残值)历史运维检修费用=9万元(表4)历史防舞治理总成本=0万元(表2)此部分成本金额合计为33317.9万元。②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运行年之间成本费用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运行年之间成本费用计算基于一个前提假设: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之间每年成本费用和舞动年成本费用相同,由年数乘以舞动年成本费用得到。发生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舞动年=2年(表2)舞动年度运行成本=52.71万元(表4)历史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表2)=0万元此部分成本金额合计=2×52.71=105.42万元。③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之后剩余运行年份成本费用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之后剩余运行年份成本费用,首先需要计算剩余年数:按线路运行寿命30年,2006年投运,因此2014年后的剩余运行年限为22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是按治理前水平计算的,因此要乘调整系数,调整系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舞动日数/舞动年舞动日数=4/5=0.8正常运行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0×0.8=0万元正常运行年度不治理方案运维检修费用=42.17万元此部分成本金额合计=22×(42.17+0×0.8)=927.83万元。将上述三部分费用相加得到LCC不治理=33317.9+105.42+927.83=34351.15万元II、LCC治理LCC治理=初始投入+历史运维检修费用+历史防舞治理总成本+防舞治理成本+舞动年至治理前年数×(舞动年度运行成本+历年防舞动治理年均成本)+剩余计算年数×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同样的,项目治理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可按照时间节点划分为三部分:舞动年以前历史成本费用、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运行年之间成本费用、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之后剩余运行年份成本费用。“舞动年以前历史成本费用”、“舞动年至治理后恢复运行年之间成本费用”均和不治理方案相同。项目类型为第二类,将原有线路拆除重建,“剩余计算年数”为线路正常运行年限30年。“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运维检修费用”不同,为4万/年(表4),此外还增加了“防舞治理成本”2412.05万元(表2)。LCC治理=33317.9+105.42+2412.05+30×4=35955.39万元5)计算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基于上述计算结果:全寿命周期年费用不治理=LCC不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1=34351.15/30=1145.04万元;全寿命周期年费用治理=LCC治理/全寿命周期年数2=35955.39/38=946.19万元;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全寿命周期年费用不治理-全寿命周期治理)/防舞动治理成本=(1145.04-946.19)/2412.05=0.086)给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打分。根据该项指标评分标准,指标值位于0.03-0.1区段,得分85分。7)判定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从而判定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效益。该计算结果和得分表明,治理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年费用低于不治理方案年费用时,单位投资减少损失效益为正值,治理投入带来了经济效益,说明项目投入产出效果较好。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