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2764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程项目效果评价方法和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电网公司每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电网生产技术改造,其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是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线路覆冰舞动是输电线路覆冰后常见的事故类型,在特定的气象条件和技术条件下发生,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是指为消除线路覆冰舞动事故而开展的线路生产技术改造项目。目前,国内外有关电网生产技改项目后评价的有关文献中,有关于生产技改项目实施效果指标的研究,但针对的对象是增容改造等其他类型项目,并不适用于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管理过程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投资决策缺少量化的评价标准,导致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据不够充分,项目实施后无法确切地度量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实施效果,无法判断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投入是否有效提升了线路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因此,现在亟需开展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研究,建立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安全可靠性效能评价指标体系,为提高和完善投资决策水平提供支撑。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和系统,基于线路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技术特性开展研究,能够有效反应防覆冰舞动治理带来的安全可靠性效能提升水平,为提高和完善投资决策水平提供支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2)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其中,统计区间一是指治理前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区间,指舞动年10月至次年4月;统计区间二是指治理后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区间,指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10月至次年4月;3)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气象条件调整系数;4)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以及气象条件调整系数,分别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包括可用系数提升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电网风险等级和缺陷件数下降率;5)根据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给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打分;6)综合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各项效能指标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提高安全可靠性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所述步骤1)中的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包括四种: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加装相间间隔棒,紧凑型线路改常规线路,以及更改线路路径;根据所采用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的不同,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归为三类:第一类项目,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二类项目,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三类项目,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另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所述步骤2)中的基础数据包括: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日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次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螺栓松动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引线损坏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以及目标输电线路由项目管理单位认定的项目风险等级级别和目标输电线路在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否再次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其中,舞动年是指舞动或舞动造成的故障发生的年份;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以后线路恢复正常运行的某一年;故障停运小时数是指从发生舞动故障线路停运到故障抢修开始之前的小时数;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是指故障停电抢修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是指带电作业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舞动小时数是指线路舞动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是指从调度批准的停电开始到恢复送电的小时数;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包括舞动治理和其他与防舞动相关的检修事项;舞动日数是指同时符合下列5个气象条件的天数:主导风向和线路的夹角大于40°、主导风向下日最大风速为4~15m/s、日平均相对湿度为70~100%、日最低温度为-5~3℃以及冻雨或雨夹雪天气;故障停运次数是指因线路舞动造成的故障停运次数;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的线路段长度;螺栓松动缺陷数量是指发生螺栓松动的塔基数。所述步骤3)中气象条件调整系数的计算公式为:气象条件调整系数=统计区间一舞动日数/统计区间二舞动日数。所述步骤4)中可用系数提升率的计算公式为:可用系数提升率=(治理后可用系数-治理前可用系数)/治理前可用系数×100%治理前可用系数=统计区间一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一小时数×100%统计区间一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一的统计区间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治理后可用系数=统计区间二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二小时数×100%统计区间二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二的统计区间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所述步骤4)中故障停运率下降率的计算公式为:故障停运率下降率=(治理前故障停运率-治理后故障停运率×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治理前故障停运率×100%治理前故障停运率=(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运次数×1200)/(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一月数)治理后故障停运率=(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次数×1200)/(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二月数)。所述步骤4)中电网风险等级的计算规则为:若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没有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指标值为项目管理单位认定的项目风险等级级别;若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指标值为0。所述步骤4)中缺陷件数下降率的计算公式为:缺陷件数下降率=(治理前缺陷件数-治理后缺陷件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治理前缺陷件数×100%治理前缺陷件数=螺栓松动缺陷数量+引线损坏缺陷数量+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治理后缺陷件数=螺栓松动缺陷数量+引线损坏缺陷数量+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所述步骤5)中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标准为:可用系数提升率评价标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0%及以下得70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0%-0.1%得75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0.1%-0.7%得80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0.7%-1%得85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1%-2%得90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2%-3%得95分,可用系数提升率为3%以上得100分;可用系数提升率得分85分以上项目可用系数提升率超过平均水平,认为该项目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效果好或改造必要性高;故障停运率下降率评价标准: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0%以下得0分,说明治理后故障次数较治理前更多,治理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0%得70分,说明治理前后发生故障停运次数一样,治理没有降低停运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DIV/0!得85分,说明治理前仅发生舞动未发生停运,因此计算值无效,舞动的情况危害较小;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0%-100%得90分,说明治理消除了部分故障停运现象,取得一定效果;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100%得100分,说明治理有效消除了故障停运现象;电网风险等级评价标准:发生故障造成4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线路,风险等级较高,若能通过治理避免舞动故障,说明治理效果较好,电网风险等级指标100分;发生故障造成5-8级电网事件的线路,风险等级依次降低,得分依次分别为90、80、75和70分;若治理后仍发生故障,未能有效规避电网事件风险,第二类治理方案投入较大仍未能规避电网事件风险,得分40分,第一类治理方案后期还有加强治理的空间,得分60分;缺陷件数下降率评价标准:缺陷件数下降率小于0%得0分,说明治理后缺陷数量次数比治理前还多;缺陷件数下降率为0%得70分,说明治理前后缺陷件数相同,治理后缺陷发生情况并没有得到控制;缺陷件数下降率为#DIV/0!得85分,说明治理前舞动未造成线路缺陷,因此计算值无效,舞动的情况危害较小,治理必要性不高;缺陷件数下降率为0%-100%得90分,说明治理后缺陷件数较治理前减少,取得一定效果;缺陷件数下降率为100%得100分,说明线路治理有效消除了因舞动引起的缺陷现象。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系统,基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类型确定模块,基础数据采集模块,气象条件调整系数计算模块,效能指标计算模块,效能指标打分模块,和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判定模块;其中,所述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类型确定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所述基础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所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计算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基础数据,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所述效能指标计算模块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和气象条件调整系数,分别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包括可用系数提升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电网风险等级和缺陷件数下降率;所述效能指标打分模块根据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给各项效能指标打分;所述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判定模块综合各项效能指标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提高安全可靠性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基于线路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技术特性开展研究,能够有效反应防覆冰舞动治理带来的安全可靠性效能提升水平,为提高和完善投资决策水平提供支撑,实用性较强。2、本发明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技改项目效果评价,将已实施的技改项目按照得分高低进行对比分析,区分成功的改造方案和有待改进的改造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借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为了进行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本发明构造了一系列能够反映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各维度各层次效能的评价指标,以体现项目安全可靠性和项目质量等技术性能,并根据大量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样本数据统计分析,制定每个效能指标的评分标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效能指标包括可靠性指标和质量指标,可靠性指标又包括可用系数提升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和电网风险等级,质量指标包括缺陷件数下降率。根据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基础数据计算得到每个效能指标的得分,按照得分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提高安全可靠性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将本发明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应用于技改项目效果评价,可以将已实施的技改项目按照得分高低进行对比分析,区分成功的改造方案和有待改进的改造方案,总结经验教训,为日后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借鉴。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目标输电线路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采用治理措施的不同,确定待评价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类型;对于曾多次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的输电线路,以最后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时所采用的治理措施作为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的对象。不同治理方案的效能指标计算方法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将评价对象划分类型,设定特定的效能指标计算方法。常用的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包括四种: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加装相间间隔棒,紧凑型线路改常规线路,以及更改线路路径。根据所采用防覆冰舞动治理措施的不同,可将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归为三类:第一类项目,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二类项目,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第三类项目,采用综合治理措施,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另一部分线路段单纯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或者在将紧凑型线路改为常规线路或更改线路路径的线路上,同时加装线夹回转式间隔棒或相间间隔棒。2)采集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基础数据包括: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日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次数、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螺栓松动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引线损坏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统计区间一和统计区间二的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以及目标输电线路由项目管理单位认定的项目风险等级级别和目标输电线路在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否再次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其中,统计区间一是指治理前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区间,指舞动年10月至次年4月,统计区间一月数共7个月,统计区间一小时数为5110。统计区间二是指治理后的数据采集和计算区间,指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10月至次年4月,统计区间二月数共7个月,统计区间二小时数为5110。舞动年是指舞动或舞动造成的故障发生的年份,对于仅实施过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项目,就是线路发生覆冰舞动的那一年,对于实施过超过一次防覆冰舞动治理的项目,舞动年特指最后一次治理实施的年份,此前一次或多次治理统称为历史防覆冰舞动治理。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以后线路恢复正常运行的某一年。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最早可以选择治理后正常运行的第一年,也可以是后面某一年。若舞动年和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时间在同一年,如2012年11月发生舞动,2012年12月恢复运行,则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至少顺延到下一年,即2013年,也可以选择2014年及以后的某一年。故障停运小时数是指从发生舞动故障线路停运到故障抢修开始之前的小时数。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是指故障停电抢修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当故障停运小时数与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的时间段无法区分开时,只需采集一个即可。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是指带电作业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适用于舞动未造成故障停电,仅需带电作业的情况。舞动小时数是指线路舞动开始到结束的小时数。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是指从调度批准的停电开始到恢复送电的小时数;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包括舞动治理和其他与防舞动相关的检修事项。舞动日数是指同时符合下列5个气象条件的天数:主导风向和线路的夹角>40°;主导风向下日最大风速(m/s)4~15;日平均相对湿度(%)70~100;日最低温度(℃)-5~3;冻雨或雨夹雪天气。故障停运次数是指因线路舞动造成的故障停运次数,抢修停运不算故障停运次数。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是指实施防覆冰舞动治理的线路段长度。螺栓松动缺陷数量是指发生螺栓松动的塔基数。3)根据步骤2)得到的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舞动日数基础数据,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气象条件调整系数。由于治理前和治理后的气象条件往往不一样,线路发生覆冰舞动的概率不一样,所以各项效能指标无法直接比较,需要将气象条件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得治理前后线路舞动概率相同。气象条件调整系数计算公式如下:气象条件调整系数=统计区间一舞动日数/统计区间二舞动日数4)根据步骤2)得到的目标输电线路在实施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和步骤3)得到的气象条件调整系数,分别计算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包括可用系数提升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电网风险等级和缺陷件数下降率。①计算可用系数提升率。可用系数是指线路可用小时数和统计区间小时数的比值,可用系数越高说明设备可靠性越高。可用系数提升率越高,说明故障停运时间和计划检修时间缩短越多,可用小时数越多,治理效果越好。可用系数提升率=(治理后可用系数-治理前可用系数)/治理前可用系数×100%治理前可用系数=统计区间一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一小时数×100%统计区间一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一的统计区间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一的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治理后可用系数=统计区间二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二小时数×100%统计区间二的可用小时=统计区间二的统计区间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电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带电作业抢修小时数+统计区间二的因舞动引起的计划检修小时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②计算故障停运率下降率。故障停运率反应单位线路长度单位时长故障停运次数。故障停运率下降率=(治理前故障停运率-治理后故障停运率×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治理前故障停运率×100%治理前故障停运率=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运次数/(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100×统计区间一月数/12)=(统计区间一的故障停运次数×1200)/(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一月数)治理后故障停运率=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次数/(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100×统计区间二月数/12)=(统计区间二的故障停运次数×1200)/(舞动治理段线路长度×统计区间二月数)③计算电网风险等级。电网风险等级是指线路发生舞动或舞动故障点所在线路段所在的通道,在整个通道失去负荷的情况,对应造成几级电网事件。项目风险等级由调度部门按照“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安全事故调查规程》的通知(国家电网安监)〔2011〕2024号”文件评定,由调度部分出具的“评估报告/运行分析”材料作为支撑材料。电网风险等级的计算规则为:若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没有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指标值为项目管理单位认定的项目风险等级级别;若治理后恢复正常运行年发生过覆冰舞动故障,指标值为0。④计算缺陷件数下降率。缺陷件数是指由于覆冰舞动引起的线路设备缺陷数量,反映舞动造成的项目质量问题。缺陷件数下降率反映的是覆冰舞动危害线路质量程度的变化。缺陷件数下降率=(治理前缺陷件数-治理后缺陷件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治理前缺陷件数×100%治理前缺陷件数=螺栓松动缺陷数量+引线损坏缺陷数量+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治理后缺陷件数=螺栓松动缺陷数量+引线损坏缺陷数量+双串瓷瓶撞击破损缺陷数量+地线支架损坏缺陷数量+子导线间隔棒破损缺陷数量5)根据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给步骤4)得到的各项效能指标打分。可用系数提升率的值与得分呈正比,评价标准划分为以下7档,得分85分以上项目可用系数提升率超过平均水平,认为该项目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效果较好,或改造必要性较高。表1可用系数提升率评价标准可用系数提升率得分0%及以下70分0%-0.1%75分0.1%-0.7%80分0.7%-1%85分1%-2%90分2%-3%95分3%以上100分故障停运率下降率计算结果有几种可能: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负值,说明治理后故障次数较治理前更多,治理完全没有发挥作用;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0%,说明治理前后发生故障停运次数一样,治理没有降低停运率;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DIV/0!,说明治理前仅发生舞动未发生停运,因此计算值无效,舞动的情况危害较小;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介于0%-100%之间,消除了部分故障停运现象,取得一定效果;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100%,说明治理有效消除了故障停运现象。故障停运率下降率的评价标准划分为5档。表2故障停运率下降率评价标准故障停运率下降率得分0%以下0分0%70分#DIV/0!85分0%-100%90分100%100分电网风险等级指标的评价标准如下:发生故障造成4级及以上电网事件的线路,风险等级较高,若能通过治理避免舞动故障,说明治理效果较好,该项指标100分;发生故障造成5-8级电网事件的线路,风险等级依次降低,得分依次降低;若治理后仍发生故障,未能有效规避电网事件风险,第二类治理方案投入较大仍未能规避电网事件风险,得分最低,第一类治理方案后期还有加强治理的空间,得分次低。评价标准划分为以下7档。表3电网风险等级评价标准电网风险等级得分1-4100分590分680分775分870分0第一类项目60分0第二类项目40分缺陷件数下降率计算结果有几种可能:缺陷件数下降小于0%,说明治理后缺陷数量次数比治理前还多;缺陷件数下降为0%,说明治理前后缺陷件数相同,治理后缺陷发生情况并没有得到控制;缺陷件数下降为#DIV/0!,说明治理前舞动未造成线路缺陷,因此计算值无效,舞动的情况危害较小,治理必要性不高;缺陷件数下降率介于0%-100%之间,说明治理后缺陷件数较治理前减少,取得一定效果;缺陷件数下降率为100%,说明线路治理有效消除了因舞动引起的缺陷现象。缺陷件数下降率的评价标准划分为5档。表4缺陷件数下降率评价标准缺陷件数下降率得分0%以下0分0%70分#DIV/0!85分0%-100%90分100%100分6)综合步骤5)得到的各项效能指标的得分,判定目标输电线路的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在提高安全可靠性各个方面的表现,从而判定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下面以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为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一种防覆冰舞动技改项目效能评价方法。1)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类型为第二类。2)采集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详细情况参见下表:表5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3)计算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气象调整系数。气象条件调整系数=统计区间一舞动日数/统计区间二舞动日数=5/44)根据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前后两个统计区间的各项基础数据,分别计算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①可用系数提升率。治理前可用系数=(5110-(3+0+0+0))/5110×100%=5107/5110×100%=99.94%治理后可用系数=(5110-(0+0+0+0)×5/4)/5110×100%=5110/5110×100%=100%可用系数提升率=(100%-99.94%)/100%×100%=0.06%②故障停运率下降率。治理前故障停运率=1/(16/100×7)=10.71治理后故障停运率=0/(16/100×7)=0故障停运率下降率=(10.71-0×5/4)/10.71×100%=100%③电网风险等级。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电网风险等级指标值为5,意为有效规避了5级电网风险,对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贡献较大。④缺陷件数下降率。治理前缺陷件数=0+0+0+0+1=1治理后缺陷件数=0+0+0+0+0=0缺陷件数下降率=(1-0×5/4)/1×100%=100%5)根据各项效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分别给步骤4)计算得到的各项效能指标打分。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各项效能指标得分如下:可用系数提升率为0.06%,得分75分,低于平均水平,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效果不显著。故障停运率下降率为100%,得分100分,通过治理有效消除了故障停运现象。电网风险等级为5级,得分90分,对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贡献较大。缺陷件数下降率为100%,得分100分,通过治理有效消除了覆冰舞动对线路质量的影响。6)综合上述效能指标评价结论,500kV锦忻Ⅰ线防舞动改造项目的治理效果主要体现在:虽然提高线路运行可靠性效果不显著,但是通过治理有效消除了故障停运现象,有效规避了5级电网风险,对提升电网安全可靠性贡献较大,同时消除了覆冰舞动对线路质量的影响,具有实施的必要性,实现了安全可靠性效能提升的目标。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设置位置及其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