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4378阅读:30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自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具大的风险控制压力,截至201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29%,达到近一段时间以来的高点。在这种形势下,贷后检查作为贷款发放后风险控制的第一环节,其对于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情况是,常年的银行关系型营销使很多基于传统工具处理的贷后检查流于形式,过于粗放的贷后检查管理模式很难适应银行业风险把控的需要。根据行业经验,一个好的贷后检查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严谨高效的就用于贷后检查的信息系统的支撑,通过系统的规范化、强制性管理达到提升银行风险识别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通过搭建一个贷后管理平台系统,用来实现贷后日常工作的管理,贷后检查的执行,提高贷后管理的效率,增强贷后风险管理能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系统底层包括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其它源系统数据,通过ETL抽取数据形成数据基础层;在此之上根据客户主题、信贷主题、风险主题、财务主题形成数据模型层;然后通过页面引擎、规则引擎、流程引擎、报表分析引擎支撑平台,加工成客户管理、工作平台、任务分派、检查执行业务应用和配置;

贷后检查管理模块设计首先确定建设目标,对应课题研究的目标—提高客户贷后风险的识别、风险管理的效率;然后根据风险管理经验进行数据初级分类和初步的数据收集;第三建设贷后检查管理平台,边建设边完善;第四进行各模块及模型的研发,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最后是业务应用,形成智慧;

工作台分为四个窗口区域:所辖业务完成情况及资产质量统计、贷后管理及催收任务、工作提醒与预警信息和非公共信息;

贷后任务提醒,提醒贷后管理人员对已发放贷款的客户针对还款、资金到账等事项进行告知,同时贷后管理综合岗通过此功能够查询贷后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进度;

客户服务查询用于客户经理开展客户关系维护,了解行内最新执行利率、产品、合同文本内容信息,同时进行贷款测算、拭测算还款计划;

贷后检查管理,依据银行贷后管理办法每季末对存量贷款数据进行筛检,并由支行个贷业务负责人进行任务分派,贷后管理人员根据任务明细实施贷后检查;

担保管理,记载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担保或额度担保的有关信息及担保处理信息,用于反映不同担保方式的明细资料、与某笔贷款或某个客户额度的关联情况及相应的担保处理情况,包括登记抵押信息,质押信息,保险信息,保证信息,担保物相关人信息,贷款担保关联信息,额度担保关联信息,担保物领用信息、退回和变更保管信息,担保物退回信息,担保物变现处置信息,担保物处置费用信息和担保物灭失毁损信息;

统计报表由日统计表、定期报表、业绩报表、操作人员统计表四部分构成。

优选的,所述ETL指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

优选的,工作提醒包括贷后管理未分派任务、贷后管理任务、5日内还款金额不足账户、90天以内逾期贷款户数和短信发送不成功户数。

优选的,预警信息包括项目额度、担保额度和保证金额度。

优选的,贷后检查管理包括贷后检查参数设置、贷后检查分派、执行贷后检查、和贷后检查统计。

完成贷后检查参数设置,

贷后系统中重要参数配置遵循可调节的原则,针对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可设置项包括:机构特定参数设置、指标与表字段对照、季度检查参数设置、专项检查参数设置、贷后检查数据导入。

贷后检查分派,

贷后检查由系统指定人员设置规则参数后,可采用不同方式等进行贷后检查分派。贷后检查分派下设三个子菜单:个人贷款贷后检查、按揭项目贷后检查、合作机构贷后检查。

对每类检查对象进行贷后检查分派时可以指定检查人员范围、检查分派方案、检查征信方案。检查分派方案包含贷款自查、随机分派、交叉检查、指定检查等方式。

执行贷后检查,

用来执行个人客户的贷后检查,系统根据客户的贷款类型提供“贷后检查底稿”。

其中,贷后检查根据检查对象不同提供不同检查底稿,分为执行个人贷款贷后检查、按揭项目贷后检查、担保机构贷后检查,有效处理多种检查需求。

以个人贷款贷后检查为例,底稿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本次检查信息、借款人基本情况、检查内容、检查意见、检查评价等。

贷后检查统计,

针对贷后检查的情况出具统计报表。贷后检查对任务分派和抽样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贷后检查的内容实行抽样调查,有效提高贷后检查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的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数据积累进行风险识别,风险计量,并从管理视角升成风险主题报表,实现标准化的贷后风险管理程序;通过灵活的贷后检查方案配置及流程控制,实现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批量更新生成贷后检查工作,实现检查任务分派、检查执行、检查查询、检查审批、检查统计等全流程的贷后管理和控制,保证贷后检查的规范性,避免风险管理的遗漏;流程管理的实时监控,全行及时掌握贷后检查的进展及处理结果,对全行贷后检查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达到提升执行与管理效率的目的;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充分、及时识别并度量客户风险,加强贷后管理流程的风险管理控,促进银行资产质量的提升。

统基于每笔贷款的业务类型和检查频次提供差异化的贷后检查模版指引,避免了完全依靠传统工具检查而导致的严谨性不足、全面性缺失等问题,较明显的提升了贷后检查的信息价值。此外,通过灵活的后台参数配置,实现对贷后检查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批量更新生成贷后检查工作,而不需检查人员付出过多时间进行检查整理,同时,系统平台满足PC端、移动 PAD检查等多个检查使用方式,从而简化了贷后检查人员复杂的检查工作,减低了对贷后检查人员的能力依赖,节省了时间成本,也大大增强了贷后检查业务处理的灵活性。

通过各环节及时的信息反馈掌握各个贷后管理岗位任务完成情况。全行及时掌握贷后检查的进展及处理结果,对全行贷后检查工作进行监督与指导,达到提升执行与管理效率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流程闭环模式下的贷后检查管理方法,系统底层包括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其它源系统数据,通过ETL抽取数据形成数据基础层,所述ETL指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在此之上根据客户主题、信贷主题、风险主题、财务主题形成数据模型层;然后通过页面引擎、规则引擎、流程引擎、报表分析引擎支撑平台,加工成客户管理、工作平台、任务分派、检查执行业务应用和配置;

贷后检查管理模块设计首先确定建设目标,对应课题研究的目标—提高客户贷后风险的识别、风险管理的效率;然后根据风险管理经验进行数据初级分类和初步的数据收集;第三建设贷后检查管理平台,边建设边完善;第四进行各模块及模型的研发,进行数据的加工处理;最后是业务应用,形成智慧;

工作台分为四个窗口区域:所辖业务完成情况及资产质量统计、贷后管理及催收任务、工作提醒与预警信息和非公共信息;

贷后任务提醒,提醒贷后管理人员对已发放贷款的客户针对还款、资金到账等事项进行告知,同时贷后管理综合岗通过此功能够查询贷后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进度;

客户服务查询用于客户经理开展客户关系维护,了解行内最新执行利率、产品、合同文本内容信息,同时进行贷款测算、拭测算还款计划;

贷后检查管理,依据银行贷后管理办法每季末对存量贷款数据进行筛检,并由支行个贷业务负责人进行任务分派,贷后管理人员根据任务明细实施贷后检查;

担保管理,记载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担保或额度担保的有关信息及担保处理信息,用于反映不同担保方式的明细资料、与某笔贷款或某个客户额度的关联情况及相应的担保处理情况,包括登记抵押信息,质押信息,保险信息,保证信息,担保物相关人信息,贷款担保关联信息,额度担保关联信息,担保物领用信息、退回和变更保管信息,担保物退回信息,担保物变现处置信息,担保物处置费用信息和担保物灭失毁损信息;

统计报表由日统计表、定期报表、业绩报表、操作人员统计表四部分构成。

工作提醒包括贷后管理未分派任务、贷后管理任务、5日内还款金额不足账户、90天以内逾期贷款户数和短信发送不成功户数。

预警信息包括项目额度、担保额度和保证金额度。

贷后检查管理包括贷后检查参数设置、贷后检查分派、执行贷后检查、和贷后检查统计。

完成贷后检查参数设置,

贷后系统中重要参数配置遵循可调节的原则,针对用户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可设置项包括:机构特定参数设置、指标与表字段对照、季度检查参数设置、专项检查参数设置、贷后检查数据导入。

贷后检查分派,

贷后检查由系统指定人员设置规则参数后,可采用不同方式等进行贷后检查分派。贷后检查分派下设三个子菜单:个人贷款贷后检查、按揭项目贷后检查、合作机构贷后检查。

对每类检查对象进行贷后检查分派时可以指定检查人员范围、检查分派方案、检查征信方案。检查分派方案包含贷款自查、随机分派、交叉检查、指定检查等方式。

执行贷后检查,

用来执行个人客户的贷后检查,系统根据客户的贷款类型提供“贷后检查底稿”。

其中,贷后检查根据检查对象不同提供不同检查底稿,分为执行个人贷款贷后检查、按揭项目贷后检查、担保机构贷后检查,有效处理多种检查需求。

以个人贷款贷后检查为例,底稿内容包括:客户基本信息、本次检查信息、借款人基本情况、检查内容、检查意见、检查评价等。

贷后检查统计,

针对贷后检查的情况出具统计报表。贷后检查对任务分派和抽样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对于贷后检查的内容实行抽样调查,有效提高贷后检查的工作效率。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