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34442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应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设备越来越普及,我们每天沉浸在智能设备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不及时的发现问题并及时的调整,我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为及时的提醒用户,预防可能的健康问题,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生成模块,用于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耦接到所述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指令,当所述指令由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下操作: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并根据该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当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的提醒用户,以便用户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20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20的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20的另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20的又一种详细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30的详细流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中步骤S331的详细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120与用户终端110进行交互的示意图。所述服务器120通过网络与一个或多个用户终端110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通信或交互。所述服务器120可以是网络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所述用户终端110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车载设备、穿戴设备等。

如图2所示,是电子设备200的方框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200可以是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10或是服务器120。所述电子设备200包括存储器201、处理器202以及网络模块203。

存储器201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2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20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存储器201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进一步地,上述存储器201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还可包括:操作系统221以及服务模块222。其中操作系统221,例如可为LINUX、UNIX、WINDOWS,其可包括各种用于管理系统任务(例如内存管理、存储设备控制、电源管理等)的软件组件和/或驱动,并可与各种硬件或软件组件相互通讯,从而提供其他软件组件的运行环境。服务模块222运行在操作系统221的基础上,并通过操作系统221的网络服务监听来自网络的请求,根据请求完成相应的数据处理,并返回处理结果给客户端。也就是说,服务模块222用于向客户端提供网络服务。

网络模块203用于接收以及发送网络信号。上述网络信号可包括无线信号或者有线信号。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所述电子设备2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运行于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10或是服务器120中。该方法通过将获取到的用户终端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获得该用户终端的用户状态,并根据用户状态的情况,来生成对应的提醒信息。下面对该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请参阅图3,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0,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

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和/或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

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的实施方式有多种。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获取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第一次打开的第一时刻,及在该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终端最后一次锁屏或关机的第二时刻,将所述第二时刻减去所述第一时刻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例如,将用户终端当日最后一次锁屏或关机的第二时刻减去当日第一次打开的第一时刻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当日的使用时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获取所述用户终端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最后一次锁屏或关机的第二时刻、及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次打开的第三时刻,将所述第三时刻减去所述第二时刻减去的差值,作为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例如,将用户终端次日第一次打开的第三时刻减去当日最后一次锁屏或关机的第二时刻的差值,作为该用户终端当日的未使用时长。

其中,获取在第一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第一次打开的第一时刻、在该预设时间段内用户终端最后一次锁屏或关机的第二时刻、或在第二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次打开的第三时刻的实施方式也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来获取,也可以在该用户终端注册系统广播,该系统广播会定时反馈上述第一时刻,第二时刻,或第三时刻。

进一步的,若该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在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10中实施,则可以通过上述方式来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若该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在图1所示的服务器120中实施,则可以通过用户终端110采用上述方式来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并发送到服务器120,以使服务器120获取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

步骤S320,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

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可以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用户在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变化情况。

其中,所述第一状态可以为用来表示用户处于健康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可以用来表示用户处于非健康状态,所述用户在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变化情况可以是用户从健康状态变为非健康状态,用户从非健康状态变为健康状态,也可以是用户长时间处于非健康状态等。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步骤S320可以包括:

步骤S321,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获得使用时间变化值。

该第一时间段及第二时间段可以根据需要预先设置,例如,第一时间段为一周,第二时间段为一日。当然,也可以根据设置为半个月,一个月或者其它时间周期。

进一步的,若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可以是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第二时间段可以是本周中某一天,将此时该使用时间变化值,则是本周中某一天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相对于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的变化值。

步骤S322,根据所述使用时间变化值、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及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

由于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和/或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因此,计算使用时间信息的变化值的实施方式有多种。因此,进一步的,步骤S322的实施方式也有多种。

具体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时,请参阅图5,步骤S320可以包括:

步骤S411,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及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获得第一变化值。

若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为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为本周中某一天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则可以计算出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每日使用时长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与所述本周中某一天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的差值作为第一变化值。

步骤S412,判断第一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

该第一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预先设置。

若是,执行步骤S413;否则,执行步骤S416。

步骤S413,判断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变化值大于第一阈值时,表示在第二时间段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该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的变化较大。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判断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同理,该第二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预先设置。

若是,执行步骤S414;否则,执行步骤S415。

步骤S414,确定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也较长,则认为用户状态从健康状态变为非健康状态。

步骤S415,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小,则认为用户在上周内每日的使用时长较长,而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短,因此,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非健康状态变为健康状态。

步骤S416,若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大于第二阈值,确定用户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该第三时间段为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之和。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不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长,则认为用户在上周内每日的使用时长较长,而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也较长,因此,确定用户状态从上周到当日这个时间段内都处于非健康状态。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当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时,请参阅图6,步骤S320可以包括:

步骤S421,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及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获得第二变化值。

同理,若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为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为本周中某一天内该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则可以计算出上一周内该用户终端的每日未使用时长的平均值,将所述平均值与所述本周中某一天内该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的差值作为第二变化值。

步骤S422,判断第二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该第三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预先设置。

若是,执行步骤S423;否则,执行步骤S426。

步骤S423,判断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是否小于第四阈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变化值大于第四阈值时,表示在第二时间段内该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相对于在第一时间段内该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的变化较大。因此,可以进一步的判断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是否小于第四阈值。同理,该第四阈值,可以根据经验预先设置。

若是,执行步骤S424;否则,执行步骤S425。

步骤S424,确定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本周某日未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较短),则认为用户状态从健康状态变为非健康状态。

步骤S425,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长,则认为用户在上周内每日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较短,即处于非健康状态),而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长(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较长,即处于健康状态),因此,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非健康状态变为健康状态。

步骤S426,若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小于第四阈值,确定用户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

其中,该第三时间段为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之和。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不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则认为用户在上周内每日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较短,即处于非健康状态),而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也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较短,即处于非健康状态),因此,确定用户状态从上周到当日这个时间段内都处于非健康状态。

作为又一种实施方式,当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包括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和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时,请参阅图7,步骤S320可以包括:

步骤S431,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及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获得第一变化值。

实施方式同步骤S41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32,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及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获得第二变化值。

实施方式同步骤S421,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33,判断第一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一阈值,且第二变化值是否大于第三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S434;否则,执行步骤S437。

步骤S434,判断第二时间段内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是否大于第二阈值,且未使用时长是否小于第四阈值。

若是,执行步骤S435;否则,执行步骤S436。

步骤S435,确定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用户本周某日未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长(可认为是用户的工作时间大于第二阈值),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小于第四阈值),则认为用户状态从健康状态变为非健康状态。

步骤S436,若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用户本周某日未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较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工作时间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长(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大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确定用户状态第一次从非健康状态变为健康状态。

步骤S437,若所述第一变化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大于第二阈值,且所述第二变化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小于第四阈值,则确定用户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第三时间段为所述第一时间段及所述第二时间段的和。

具体的,该第一状态为健康状态,该第二状态为非健康状态。也就是说,当用户本周某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使用时长变化不大,且当用户本周某日未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相对于上周的未使用时长变化不大,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较长(可认为是用户的工作时间大于第二阈值),且当日使用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较短(可认为是用户的休息时长小于第四阈值),因此,确定用户状态从上周到当日这个时间段内都处于非健康状态。

步骤S330,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第一次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即当用户状态为上述三种状态中的任意一种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状态只在第一次恢复为第一状态时进行提醒,后续用户状态一直处于第一状态则不再提醒,这样可以提高用户体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时,可以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当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其中,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可以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及使用时长时。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8,步骤S330可以包括:

步骤S331,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及使用时长,获得第二时间段内各个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请参阅图9,步骤S331包括:

步骤S3311,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分别判断各个所述客户端所属类别。

所述类别可以包括游戏类,资讯类,娱乐类,购物类,阅读类等,当然,并不局限于此。

可以根据各个客户端的名称,判断出各个客户端所属的类别。例如,可以“淘宝”属于购物类。

步骤S3312,将每个类别中所包含的所有所述客户端的使用时长相加,获得该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

步骤S332,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各个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及各个类别的预设权重,生成与所述预设权重对应等级的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可以将不同的类别设置不同的预设权重,例如,可将游戏类及娱乐类的权重设置较高,资讯类次之,购物类及阅读类最低。当然,权重的设置方法并不局限于此。

例如,若此时游戏类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及阅读类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相同,则由于游戏类的预设权重更高,则生成与游戏类的预设权重对应等级的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可以分别为各个预设权重设置对应等级的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预设权重越大,其对应等级的提醒信息越直接越及时。

具体的,所述提醒信息包括提醒内容及提醒样式,所述提醒样式包括视觉类提醒或语音类提醒。进一步的,所述视觉类提醒可以包括通知类提醒,对话框提醒等。例如,游戏类对应等级的提醒信息,可以采用语音提醒等更直接更及时的提醒方式,对于阅读类的对应等级的提醒信息,则可以采用通知类提醒等较为缓和的提醒方式。

若该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在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110中实施,则用户终端110直接根据所述提醒信息进行提醒即可;若该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在图1所示的服务器120中实施,则服务器120将生成的提醒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110,以使用户终端110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提醒信息进行提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方法,通过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并根据该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当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的提醒用户,以便用户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请参阅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装置500的功能模块示意图。所述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装置500包括获取模块510,处理模块520,以及生成模块530。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长和/或所述用户终端的未使用时长。

处理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使用时间信息以及预设的判定规则,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

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包括第一状态、第二状态、及用户在所述第一状态及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变化情况。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处理模块520,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及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获得使用时间变化值;根据所述使用时间变化值、所述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及所述第二时间段内所述用户终端的使用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用户终端对应的用户状态。

生成模块530,用于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第一次从第二状态变为第一状态。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用户状态从第一状态变为第二状态或用户状态在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所述获取模块510,还用于获取所述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所述生成模块530,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根据所述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生成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具体的,所述用户终端中客户端的使用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及使用时长,所述生成模块5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及使用时长,获得第二时间段内各个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各个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及各个类别的预设权重,生成与所述预设权重对应等级的用于提醒用户的提醒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生成模块530,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时间段内使用客户端的名称,分别判断各个所述客户端所属类别;将每个类别中所包含的所有所述客户端的使用时长相加,获得该类别的客户端的使用时长。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预设条件包括当用户状态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所述生成模块530,具体用于若所述用户状态满足预设条件,则根据用户状态在所述第三时间段内处于第二状态的时长,生成与所述处于第二状态的时长对应等级的提醒信息。

可选的,所述提醒信息包括提醒内容及提醒样式,所述提醒样式包括视觉类提醒或语音类提醒。

以上各模块可以是由软件代码实现,此时,上述的各模块可存储于电子设备200的存储器201内。以上各模块同样可以由硬件例如集成电路芯片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户终端使用数据处理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