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86114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越来越广泛的被消费者使用。然而,不同用户对这些移动终端设备的使用需求略有不同,如老年用户,由于视力下降等原因,需要移动终端设备显示的图像或字体较大;又如,当青少年使用移动终端时,需要根据其观看屏幕的距离来调整移动终端显示的图像或字体大小。现有技术中,大多移动终端都具有手动设置显示图像比例、手动设置显示字体大小以及手动设置播放音量大小的功能。但手动设置比较麻烦,易用性较差。如在个人使用的手机上,由于用户通常固定不变,无需频繁进行设置,手动设置较麻烦的问题还不突出,但如果是平板电脑,家庭成员或其他人群也使用,需要根据不同用户频繁进行设置,手动设置较麻烦的问题就比较突出了。如果有一种移动终端,可自动识别当前用户的状态,如当前用户的年龄,当前用户观看显示的距离,从而自动对移动终端的输出进行调整,将极大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易用性,提高用户对使用体验的满意度,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包括:

s1利用摄像头检测用户的当前使用状态,生成检测数据;

s2移动终端微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数据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s3移动终端输出模块接收所述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调整指令执行相应的输出操作。

本发明所提供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可自动识别当前用户的状态,如当前用户的年龄,当前用户观看显示的距离,从而自动对移动终端的输出进行调整,将极大提高该移动终端的易用性,提高用户对使用体验的满意度,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检测数据生成的步骤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确定当前用户脸部图像的额头区域的步骤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计算出所述额头区域内的纵向灰阶变化率的步骤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的步骤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生成检测数据的步骤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获得用户眼部与显示屏纵向中心位置之间的初始距离的步骤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的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所述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摄像头检测用户的当前使用状态,生成检测数据;

s2移动终端微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数据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s3移动终端输出模块接收所述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调整指令执行相应的输出操作。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摄像头是指与移动终端显示屏方向一致的摄像头,通常被称作前置摄像头。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当前状态是指当前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的年龄。以下是利用前置摄像头检测当前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年龄并生成检测数据所包括的步骤:

s11确定当前用户脸部图像的额头区域;

s12对所述额头区域进行横向边缘检测,从而计算出所述额头区域内的纵向灰阶变化率;本实施例一中将该纵向灰阶变化率成为当前灰阶变化率z,所述当前灰阶变化率z作为上述s1所述的检测数据。

如图3所示,所述s11确定当前用户脸部图像的额头区域,包括如下步骤:

s111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用户启动文本应用程序的外部指令时,移动终端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获得当前用户的脸部图像数据;

s112移动终端在所述脸部图像数据中标注出嘴角两端的位置像素坐标m1、m2及两瞳孔的位置像素坐标e1、e2;根据嘴角两端的位置像素坐标m1、m2计算出嘴中心位置像素坐标m,根据两瞳孔的位置像素坐标e1、e2计算出两瞳孔中心位置像素坐标e;通过嘴中心位置像素坐标m和两瞳孔中心位置像素坐标e计算两瞳孔中心与嘴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l;通过两瞳孔的位置像素坐标e1、e2计算出两瞳孔之间的距离n;

s113将两瞳孔的位置像素坐标e1、e2连线向上0.2l确定为额头区域下边界;将两瞳孔的位置像素坐标e1、e2连线向上l确定为额头区域上边界;将嘴中心位置像素坐标m与两瞳孔中心位置像素坐标e连线向左n确定为额头区域的左边界;将嘴中心位置像素坐标m与两瞳孔中心位置像素坐标e连线向右n确定为额头区域的右边界;这样,将上述上、下、左、右边界围城的区域确定为额头区域;

如图4所示,上述s12对所述额头区域进行横向边缘检测,从而计算出所述额头区域内的纵向灰阶变化率,包括如下步骤:

s121提取额头区域图像;

s122对提取出的额头区域图像进行横向边缘检测,从而计算出所述额头区域内的纵向灰阶变化率z,本实施例一中将该纵向灰阶变化率称为当前灰阶变化率。

所述额头区域的纵向灰阶变化率,通过一个横向的sobel算子进行计算。

横向的sobel算子:

通过sobel算子计算像素点p(i,j)处的灰度变化率:

设点p(i,j)处的灰度为gij,则此处的灰度变化率δgij为

δgij=sy*a

在经过横向sobel算子处理后的图像上,对应点上的数值即表示此处的横向灰度变化率,具有较高绝对值的变化率表示此处的图像不平滑,反映在人脸上就是有皱纹。

通过设定一个阈值y,可以将横向变化率绝对值高于此阈值的区域,认为是存在皱纹。可将满足此条件的像素点进行计数。

即当|δgij|>y时,计数t自增,从而计算出所述额头区域的纵向灰阶变化率z。

如图5所示,所述s2移动终端微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数据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具体包括:

s21在移动终端中预存灰阶变化率阈值z0;

s22将当前纵向灰阶变化率z与灰阶变化率阈值z0进行比较,当所述当前纵向灰阶变化率z大于或者等于灰阶变化率阈值z0时,生成调整指令。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s3移动终端输出模块接收所述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调整指令执行相应的输出操作中所述的相应的输出操作可以是放大显示的字体大小或提高播放音量的大小。这样,就可以实现根据用户额头区域的灰阶变化率来确定其额头皱纹的数量,从而确定当前用户的年龄,进而将字体和音量调整到与该年龄的用户相适应的程度。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自动调整输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利用摄像头检测用户的当前使用状态,生成检测数据;

s2移动终端微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数据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

s3移动终端输出模块接收所述调整指令并根据所述调整指令执行相应的输出操作。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摄像头是指与移动终端显示屏方向一致的摄像头,通常被称作前置摄像头。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当前状态是指当前使用该移动终端的用户双眼与前置摄像头之间的距离。以下是所述s1利用摄像头检测用户的当前使用状态,生成检测数据的具体步骤,包括:

s11启动摄像头拍摄获得人脸图片后,根据人脸图片数据获得用户眼部与显示屏纵向中心位置之间的初始距离d3;

s12对所述初始距离d3进行补偿处理,从而获得补偿距离d3′,所述补偿距离d3′作为所述s1中所述的利用摄像头检测用户的当前使用状态所生成检测数据被发送给微处理控制器。

如图7所示,所述s11具体包括:

s111当移动终端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用户启动文本应用程序的外部指令时,移动终端启动摄像头进行拍摄,获得当前用户的脸部图像数据;

s112在所述脸部图像数据中,确定出双眼的像素坐标e1和e2,并算出双眼的间距(瞳距)de;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采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双眼的间距(瞳距)de:

s113根据双眼的间距de的平均值以及前置摄像头的对角线视角θ,计算出人眼与前置摄像头之间的垂直距离d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双眼的间距de的平均值为61mm;

s114根据双眼对摄像头的视角x以及前置摄像头的宽度像素数x和高度像素数y,计算出前置摄像头与显示屏纵向中线位置之间的距离d2;

d115根据上述前置摄像头与显示屏纵向中线位置之间的距离d2,以及人眼在前摄像头拍摄画面中所处的位置,计算出人眼到显示屏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d3;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采用如下方法计算出人眼到屏幕中心的距离d3:设用户眼部连线到前摄像头中线的像素距离为dh,如垂直距离的计算,可得用户眼部连线到前摄像头中线的距离h为:

则用户眼睛到屏幕中心的距离d3计算如下:

从而获得人眼到屏幕中心的距离d3。

如图8所示,s2移动终端微处理控制器接收所述检测数据生成对应的调整指令,具体包括:

s21在移动终端中预存第一阈值s1和第二阈值s2,且第一阈值s1小于第二阈值s2;

s22将当前计算获得的补偿距离d3′与所述第一阈值s1和第二阈值s2进行比较,当补偿距离d3′大于所述第二阈值s2时或当补偿距离d3′小于第一阈值s1时,生成调整指令;当补偿距离d3′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s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s2时,不进行操作;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调整指令为控制显示字体放大的指令,这样当上述补偿距离d3′大于所述第二阈值s2时,判定为此时用户双眼距离显示屏较远,此时自动放大显示的字体,便于用户查看;或者当上述补偿距离d3′小于第一阈值s1时,判定为此时用户双眼距离显示屏较近,此时认为用户视力不佳,需进行字体放大显示,此时自动放大显示的字体以便于使用户双眼与显示屏保持适当距离,保护视力不再进一步下降;而当补偿距离d3′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s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s2时,判定用户的双眼与与显示屏距离适当,因而不需要进行任何操作。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关于阈值的设定,对于屏幕像素密度为240dpi的设备,24像素的字体在屏幕上显示的高度为0.1英寸(2.54毫米),人眼查看字体,需保证字体在视角中大于20角分,才能较为轻松的阅读,因此可得公式:

即字体高度要大于阅读距离的

设当前设备的像素密度为mdpi,当前显示字体的像素高度为hp,则第一阈值s1可设定为:

第二阈值s2的设定可参考人眼结构,人眼对25cm以内的物体聚焦,长时间后会导致视疲劳,因此可将第二阈值s2设定为25cm。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