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13797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学生能力测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高校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方法主要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分为两大类:知识评价以及非知识评价。其中,知识评价主要包括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基本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而非知识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过程及方法以及价值观进行评价。现有的评价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都是以简单的成绩为主,对于学生的评价通常是以计算所有课程的平均分为评价标准,这种计算方式忽略了学生在各个能力指标点上的具体情况,无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评价学生能力方法的不足,提供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试卷中各试题的第一分值,以及学生在各所述试题中得到的第一分数;步骤2,获取各所述试题对应的考查点,以及所述考查点的第一预设比重;步骤3,根据所述第一分值、所述第一分数和所述第一预设比重,计算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和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步骤4,获取所述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以及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步骤5,根据所述第二分值、所述第二分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比重,计算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通过根据学生在各试题中得到分值和分数计算各试题考查的考查点的分值和分数,并根据各考查点的分值和分数计算各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直观的反应学生的各项能力完成情况。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地,步骤3中,具体包括:步骤3.1,判断所述考查点是否在多个所述试题中都有分值,如果否,则执行步骤3.2,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3;步骤3.2,将所述试题的第一分值按所述第一预设比重分配给所述试题对应的考查点,得到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步骤3.3,将多个所述试题的第一分值分别按所述第一预设比重分配给各所述试题对应的考查点,并将相同考查点得到的多个分值相加,得到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步骤3.4,判断所述考查点是否在多个所述试题中都有分数,如果否,则执行步骤3.5,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6;步骤3.5,将所述试题的第一分数按所述第一预设比重分配给所述考查点,得到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步骤3.6,将多个所述试题的第一分数分别按所述第一预设比重分配给各所述试题对应的考查点,并将相同考查点得到的多个分数相加,得到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试题中的分值和分数按比重分配给各试题考查的考查点,能够直观的得到各考查点的分值和分数,能够客观的评价学生在各考查点的得分情况。进一步地,步骤5中,具体包括:步骤5.1,根据所述考查点中所有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计算任一能力指标在所述考查点的所有能力指标中所占的比例,得到第三预设比重;步骤5.2,判断所述能力指标是否在多个所述考查点中都有分值,如果否,则执行步骤5.3,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4;步骤5.3,将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按所述第三预设比重分配给所述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得到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三分值;步骤5.4,将多个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分别按所述第三预设比重分配给各所述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并将相同能力指标得到的多个分值相加,得到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三分值;步骤5.5,判断所述能力指标是否在多个所述考查点中都有分数,如果否,则执行步骤5.6,如果是,则执行步骤5.7;步骤5.6,将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按所述第三预设比重分配给所述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得到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三分数;步骤5.7,将多个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分别按所述第三预设比重分配给各所述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并将相同能力指标得到的多个分数相加,得到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三分数;步骤5.8,根据所述第三分值和所述第三分数,计算得到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个考查的分值和分数分配给能力指标,能够直观地得到学生的各个能力完成情况,对于学生的评价具体到能力层面,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更加客观。进一步地,步骤5.8中,将所述第三分数和所述第三分值的百分比作为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进一步地,所述评价方法还包括:步骤6,获取与所述能力指标对应的专业认证指标;步骤7,将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平均分配给所述专业认证指标。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平均分配给所述专业认证指标,可以确保通过转换得到的专业认证指标达成度的总体上限不会超过100%,实现了评价结果在能力指标与专业认证指标这两套不同标准的指标之间的灵活转化。进一步地,所述考查点为任一课程中课程大纲规定的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所述能力指标为学院对于学生毕业时要求达到的能力,所述专业认证指标为国家对于学院进行的学科评估认证的数值。进一步地,任一试题对应的全部考查点的第一预设比重之和为1。进一步地,全部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之和为1。进一步地,任一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的第三预设比重之和为1。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另一种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试卷中各试题的第一分值,以及学生在各所述试题中得到的第一分数;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所述试题对应的考查点,以及所述考查点的第一预设比重;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分值、所述第一分数和所述第一预设比重,计算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值和所述考查点的第二分数;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以及所述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分值、所述第二分数和所述第二预设比重,计算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进一步地,所述评价系统还包括: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能力指标对应的专业认证指标;第三计算模块,用于将所述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平均分配给所述专业认证指标。本发明附加的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s101,获取试卷中各试题的第一分值,以及学生在各试题中得到的第一分数;s102,获取各试题对应的考查点,以及考查点的第一预设比重;s103,根据第一分值、第一分数和第一预设比重,计算考查点的第二分值和考查点的第二分数;s104,获取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以及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s105,根据第二分值、第二分数和第二预设比重,计算能力指标的完成度。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通过根据学生在各试题中得到分值和分数计算各试题考查的考查点的分值和分数,并根据各考查点的分值和分数计算各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能够更加准确更加客观的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够直观的反应学生的各项能力完成情况。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方法的流程图,以学生a在某门课程的考试结果为例,对学生a的综合能力进行分析,其中,考查点为任一课程中课程大纲规定的用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如,考查点可以为了解存储系统的基本架构与工作原理,能力指标为学院对于学生毕业时要求达到的能力,例如,能力可以为实践能力或推理能力等,下面对这个评价方法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得到学生a在该门课程的考试中,所有试题的编号、分值和该学生的得分,为便于说明,这里假设试题共有两道,编号分别为1和2,分值每道题分别为50分,试卷总分为100分;s202,根据事先定义好的对应关系,得到试题1考查了考查点1.1和3.1,试题2考查了考查点1.1,在试题1中,考查点1.1和3.1的比重分别为50%,其中,每道试题中的考查点的比重之和总为1;s203,分别判断考查点1.1和3.1是否在多个试题中都有分值,经过判断,发现考查点1.1分别在试题1和试题2中有分值,考查点3.1只在试题1中有分值,那么对于考查点1.1,执行s204,对于考查点3.1,执行s205;s204,将试题1的分值按50%分配给考查点1.1,那么考查点1.1在试题1中的分值就是25分;由于试题2中只考查了考查点1.1,因此,试题2中的考查点1.1的比重为100%,将试题2的分值按100%分配给考查点1.1,那么考查点1.1在试题2中的分值就是50分,将50分与25分相加,得到考查点1.1的最终分值为75分;s205,将试题1的分值按50%分配给考查点3.1,那么考查点3.1在试题1中的分值就是25分;s206,按同样的方法,将分值换成该学生在各试题得到的分数,计算学生a在各考查点得到的分数;s207,根据事先定义好的对应关系,得到考查点1.1对应计算能力和推理能力,考查点3.1只对应推理能力,考查点1.1中对应的计算能力的比重为5%,推理能力的比重为15%,在考查点3.1中对应的推理能力的比重为5%,其中,全部能力的比重之和总为1;s208,根据s207的结果,计算在考查点中,每个能力的比重,在考查点1.1中,计算能力的比重为25%,推理能力的比重为75%,在考查点3.1中,只有推理能力,因此,推理能力的比重为100%,其中,每个考查点中的推理能力的比重之和总为1;s209,判断各能力指标是否在多个考查点中都有分值,可知计算能力只在考查点1.1中有分值,推理能力在考查点1.1和3.1中均有分值,那么对于计算能力,执行步骤s210,对于推理能力,执行步骤s211;s210,将考查点1.1的分值按25%分配给计算能力,得到计算能力的分值为75*25%=18.75分;s211,将考查点1.1的分值按75%分配给推理能力,得到在考查点1.1中,推理能力的分值为75*75%=56.25分,将考查点3.1的分值按100%分配给推理能力,得到在考查点1.1中,推理能力的分值为25*100%=25分,那么推理能力总的分值就是25+56.25=81.25分;s212,按同样的方法,将分值换成各考查点的分数,计算各能力的分数;s213,将各能力分数和分值的百分比作为能力指标的完成度,例如,当计算能力的分数为10分时,那么计算能力的完成度就是10÷18.75*100%≈53.34%,当推理能力的分数为70分时,那么推理能力的完成度就是70÷81.25*100%≈86.15%,说明学生a在推理能力上完成的较好,在计算能力上完成的一般。优选地,还可以根据学生各能力的指标完成度,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级评价,例如,当完成度达到90%以上时,学生在该能力的评价为优秀,当完成度为70%至90%之间时,学生在该能力的评价为良好,当完成度为60%至70%之间时,学生在该能力的评价为及格,当完成度为30%至60%之间时,学生在该能力的评价为不及格,当完成度小于30%时,学生在该能力的评价为极差。优选地,还可以根据工作要求的能力情况,根据学生各项能力的完成度,对各能力进行相应地加权,得到一个用于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评分,这样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学生的工作能力,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的了解,以判断学生是否适合此工作。例如,有一项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那么学生1的推理能力完成度为80%,实践能力完成度为50%,学生2的推理能力完成度为40%,实践能力完成度为70%,由于是时间能力要求很高的工作,因此给予实践能力很高的权重,假设权重为推理能力10%,实践能力90%,经过计算,得到学生1的得分g1=a*(80%*10%+50%*90%),学生2的得分g2=a*(40%*10%+70%*90%),其中,a为常量,可以根据需求取值,假设a为100,那么g1=53,g2=67,发现在此项工作的得分中,学生2的得分更高,虽然总体上看,学生1的每项能力完成度都要高一些,但是学生2实践能力更强,更符合工作要求,那么学生2更适合此项工作。需要说明的是,当遇到不同能力需求的工作时,其权重可以根据需求配置,上述说明只是确定权重的一种优选方式,并不对权重的确定和选取构成任何限定。优选地,上述评价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214,获取与能力指标对应的专业认证指标,专业认证指标为国家对于学院进行的学科评估认证的数值;s215,将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平均分配给专业认证指标,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可以确保转换所得的专业认证指标点达成度的总体上限不会超过100%。在另一实施中,结合学生在某一考试中的得分,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该实施例中,假设共有5道题,分别为a、b、c、d和e,这5道题的分值和该学生在这5道题中的得分如表1:表1这个试卷分别考查了考查点1、2、3和4,每道题对应的考查点如下:a题考查1、2b题考查1、3c题考查1、4d题考查2、3e题考查2、4分别将每道题的总分和得分平均分配给其所考查的考查点,即每个试题中的考查点比重都是50%,得到该考查点在该题上的总分和得分,具体地:a题中的考查点1、2均分a的总分和得分得到:1a(总)=20*50%=101a(得)=20*50%=102a(总)=20*50%=102a(得)=20*50%=10b题中的考查点1、3均分b的总分和得分得到:1b(总)=20*50%=101b(得)=10*50%=53b(总)=20*50%=103b(得)=10*50%=5c题中的考查点1、4均分c的总分和得分得到:1c(总)=20*50%=101c(得)=10*50%=54c(总)=20*50%=104c(得)=10*50%=5d题中的考查点2、3均分d的总分和得分得到:2d(总)=20*50%=102d(得)=10*50%=53d(总)=20*50%=103d(得)=10*50%=5e题中的考查点2、4均分e的总分和得分得到:2e(总)=20*50%=102e(得)=10*50%=54e(总)=20*50%=104e(得)=10*50%=5然后分别汇总各个考查点的得分和总分,具体地:1(总)=1a(总)+1b(总)+1c(总)=301(得)=1a(得)+1b(得)+1c(得)=202(总)=2a(总)+2d(总)+2e(总)=302(得)=2a(得)+2d(得)+2e(得)=203(总)=3b(总)+3d(总)=203(得)=3b(得)+3d(得)=104(总)=4c(总)+4e(总)=204(得)=4c(得)+4e(得)=10每个考查点的总分和得分如表2:考查点总分得分13020230203201042010表2然后确定每个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的编号以及该能力指标的比重,例如:考查点1对应:能力3.130%,能力7.110%考查点2对应:能力3.35%考查点3对应:能力11.220%,能力12.12.5%,能力12.22.5%考查点4对应:能力3.35%,能力5.110%,能力7.110%,能力12.12.5%,能力12.22.5%根据各考查点对应的能力指标,确定该能力指标在考查点中的比重,具体地:考查点1中:能力3.1:30%÷(30%+10%)=3/4能力7.1:10%÷(30%+10%)=1/4考查点2中:能力3.3:5%÷5%=1考查点3中:能力11.2:20%÷(20%+2.5%+2.5%)=4/5能力12.1:2.5%÷(20%+2.5%+2.5%)=1/10能力12.2:2.5%÷(20%+2.5%+2.5%)=1/10考查点4中:能力3.3:5%÷(5%+10%+10%+2.5%+2.5%)=1/6能力5.1:10%÷(5%+10%+10%+2.5%+2.5%)=1/3能力7.1:10%÷(5%+10%+10%+2.5%+2.5%)=1/3能力12.1:2.5%÷(5%+10%+10%+2.5%+2.5%)=1/12能力12.2:2.5%÷(5%+10%+10%+2.5%+2.5%)=1/12根据计算得到的各能力指标在各考查点中的比重,计算各能力指标的总分和得分,具体地:考查点1中:3.1(总)=3/4*30=22.53.1(得)=3/4*20=157.1(总)=1/4*30=7.57.1(得)=1/4*20=5考查点2中:3.3(总)=303.3(得)=20考查点3中:11.2(总)=4/5*20=1611.2(得)=4/5*10=812.1(总)=1/10*20=212.1(得)=1/10*10=112.2(总)=1/10*20=212.2(得)=1/10*10=1考查点4中:3.3(总)=1/6*20=10/33.3(得)1/6*10=5/35.1(总)=1/3*20=20/35.1(得)1/3*10=10/37.1(总)=1/3*20=20/37.1(得)1/3*10=10/312.1(总)=1/12*20=5/312.1(得)1/12*10=5/612.2(总)=1/12*20=5/312.2(得)1/12*10=5/6最后,根据各能力指标的总分和分数计算该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计算得到的各能力指标的总分、分数和达成度如表3:能力点总分得分达成度3.122.51566.7%3.330+10/320+5/364.2%5.120/310/350.0%7.17.5+20/35+10/350.0%11.216850.0%12.12+5/31+5/650.0%12.22+5/31+5/650.0%表3由此得到该学生各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在另一实施例中,给出了应用本发明进行学生综合能力评价的系统,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获取模块301,用于获取试卷中各试题的第一分值,以及学生在各试题中得到的第一分数;第二获取模块302,用于获取各试题对应的考查点,以及考查点的第一预设比重;第一计算模块303,用于根据第一分值、第一分数和第一预设比重,计算考查点的第二分值和考查点的第二分数;第三获取模块304,用于获取考查点对应的全部能力指标,以及能力指标的第二预设比重;第二计算模块305,用于根据第二分值、第二分数和第二预设比重,计算能力指标的完成度。进一步地,评价系统还包括:第四获取模块306,用于获取与能力指标对应的专业认证指标;第三计算模块307,用于将能力指标的完成度平均分配给专业认证指标。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