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4798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数据文件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移动终端中的文件均统一进行存储管理,也即将文件均存储在移动终端的存储空间中,最多不过将不同类型的文件分别存储在不同的文件夹中,例如,照片和视频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音乐文件存储在一个文件夹中。随着移动终端的使用时间越长,终端中的存储文件就越多,当移动终端或用户需要对某个文件进行处理(例如删除文件、迁移文件)时,首先需要在存储有大量文件的存储空间中查询到相应的文件,上述查询操作会降低移动终端处理文件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效率低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点在于,包括:

存储空间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组,每个所述存储组用于存储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包含与每个所述存储组一一对应的优先级,以及所述使用标识信息与所述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所述存储组的处理关系。

较佳地,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所述存储组的处理关系,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获取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一优先级为与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优先级;

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获取第一存储组;所述第一存储组为与所述第一优先级对应的所述存储组;

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组。

较佳地,所述使用标识信息包括数据已备份和数据未备份;

若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未备份;

则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组之后,还包括:

发出数据备份提醒;

在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将存储在第一存储组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备份;

修改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并将所述目标数据迁移至第二存储组;

所述第二存储组中存储的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

较佳地,在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所述存储组的处理关系之前,还包括:

确认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存储阈值;

所述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所述存储组的处理关系,具体包括:

获取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二优先级为所述数据处理策略中优先级排序最低的所述优先级;

将存储在第三存储组中的数据作为所述目标数据;所述第三存储组为与所述第二优先级对应的所述存储组;

删除所述目标数据。

较佳地,在所述删除所述目标数据之前,还包括:

判断存储空间的管理模式为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

当为所述手动模式时,所述删除所述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发出数据删除提醒;

在接收到删除指令时,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以扩大存储空间;

当为所述自动模式时,所述删除所述目标数据,具体包括:

自动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直至存储空间大于存储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数据处理系统,其特点在于,包括:

存储组划分模块,用于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将存储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组,每个所述存储组用于存储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包含与每个所述存储组一一对应的优先级,以及所述使用标识信息与所述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所述存储组的处理关系。

较佳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包括:

第一优先级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获取第一优先级,所述第一优先级为与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对应的所述优先级;

数据存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优先级获取第一存储组,并将所述目标数据存储至所述第一存储组;

所述第一存储组为与所述第一优先级对应的所述存储组。

较佳地,所述使用标识信息包括数据已备份和数据未备份;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

数据备份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未备份时,发出数据备份提醒;

所述数据备份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将存储在第一存储组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备份,并修改所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所述数据备份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目标数据迁移至第二存储组;

所述第二存储组中存储的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

较佳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和数据删除单元;

所述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

存储空间确认模块,用于在确认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存储阈值时调用所述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

所述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优先级,所述第二优先级为所述数据处理策略中优先级排序最低的所述优先级;

所述数据删除单元用于将存储在第三存储组中的数据作为所述目标数据,并删除所述目标数据;

所述第三存储组为与所述第二优先级对应的所述存储组。

较佳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管理模式判断单元和删除提醒单元;

所述管理模式判断单元用于在判断所述存储空间的管理模式为手动模式时,调用所述删除提醒单元;

所述删除提醒单元用于发出数据删除提醒,并在接收到删除指令时调用所述数据删除单元;

所述数据删除单元用于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以扩大存储空间;

所述管理模式判断单元还用于在判断所述存储空间的管理模式为自动模式时,调用所述数据删除单元;

所述数据删除单元用于自动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直至存储空间大于存储阈值。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移动终端处理目标数据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数据处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存储空间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组,每个存储组用于存储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

其中,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可根据实际需求自行设置,例如使用标识包括,数据已备份、数据未备份、数据浏览频率、数据加密和数据未加密等,当然数据也可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使用标识信息,例如数据未备份且数据加密,此时存储在一个存储组中的数据均为数据未备份且数据加密的数据。

步骤120、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

其中,数据处理策略包含与每个存储组一一对应的优先级,以及使用标识信息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用户可自行设置使用标识信息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例如,数据加密且数据未备份的优先级大于数据加密且数据已备份的优先级,数据浏览频率大的优先级大于数据浏览频率小的优先级。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的不同,使用标识信息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可以设置为相同,也可设置为不同。

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存储组中,并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移动终端处理目标数据的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步骤120中的处理关系为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存储关系,也即步骤120实现数据存储功能,此时待存储的数据即为目标数据,如图2所示,步骤120具体包括:

步骤120-1、根据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获取第一优先级,第一优先级为与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例如,用户需要对拍摄得到的图片进行存储,用户还对该图片进行了加密设置,此时图片数据即为目标数据,该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加密且数据未备份。若此时存储空间划分为四个存储组:a存储组用于存储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加密且数据未备份的数据,b存储组用于存储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加密且数据已备份的数据,c存储组用于存储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未加密且数据未备份的数据,d存储组用于存储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未加密且数据已备份的数据。用户设置了存储时存储组的优先级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a存储组、c存储组、b存储组和d存储组。也即第一优先级从高至低的顺序依次为:a存储组、c存储组、b存储组和d存储组。

步骤120-2、根据第一优先级获取第一存储组;第一存储组为与第一优先级对应的存储组。

此时,第一存储组即为a存储组,也即用于存储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加密且数据未备份的数据。

步骤120-3、将目标数据存储至第一存储组。

也即将上述拍摄得到的图片数据存储在a存储组中。

从而,本实施例实现了根据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以及优先级进行分类存储,便于数据的有效管理。对数据进行其他操作(例如,删除、备份等)时,无需过多的查询操作,提高了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效率。

本实施例中,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还可为数据备份关系,步骤120-3之后,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发出数据备份提醒。

在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将存储在第一存储组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备份。

修改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并将目标数据迁移至第二存储组;第二存储组中存储的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

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a存储组和c存储组中的存储数据的使用标识均为数据未备份,此时a存储组和c存储组即为第一存储组,a存储组和c存储组中存储的数据即为目标数据。

第二存储组包括b存储组和d存储组,相应的,可将a存储组中存储的目标数据备份并修改使用标识信息(此时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为数据加密且数据已备份)后迁移至b存储组,将c存储组中存储的目标数据备份并修改使用标识信息(此时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为数据未加密且数据已备份)后迁移至d存储组。

需要说明的是,数据备份提醒方式、发出提醒前提(如未备份文件的大小与移动设备总容量的比例为30%),发出提醒频率等均可客制化。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如图3所示,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步骤120中的处理关系为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删除关系,也即步骤120实现数据删除功能,此时在步骤120之前,还包括:

步骤111、确认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存储阈值。

此时步骤120,具体包括:

步骤120-1’、获取第二优先级,第二优先级为数据处理策略中优先级排序最低的优先级;

步骤120-2’、将存储在第三存储组中的数据作为目标数据,第三存储组为与第二优先级对应的存储组;

步骤120-3’、删除目标数据。

还是以上述例子为例,假设第二优先级从低至高的顺序依次为:d存储组、b存储组、c存储组和a存储组。此时,第三存储组依次为d存储组、b存储组、c存储组和a存储组。也即按照第二优先级的顺序依次将d存储组、b存储组、c存储组和a存储组中的数据作为目标数据,并依次进行删除,直至存储空间大于存储阈值,则停止数据删除。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在步骤120-3’之前,还包括:

判断存储空间的管理模式为自动模式还是手动模式;

当为手动模式时,步骤120-3’具体包括:

发出数据删除提醒;

在接收到删除指令时,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以扩大存储空间;

当为自动模式时,步骤120-3’具体包括:

自动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直至存储空间大于存储阈值。

实施例4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存储组划分模块1和数据处理模块2。

存储组划分模块1用于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将存储空间划分为至少两个存储组,每个存储组用于存储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

其中,数据处理策略包含与每个所述存储组一一对应的优先级,以及使用标识信息与优先级的对应关系。

数据处理模块2用于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

本实施例中,具有相同使用标识信息的数据存储在一个存储组中,并根据数据处理策略,建立目标数据与存储组的处理关系,从而实现了对数据的有效管理,可提高移动终端处理目标数据的效率。

实施例5

在实施例4的基本上,如图5-6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处理模块包括:第一优先级获取单元21和数据存储单元22。

第一优先级获取单元21用于根据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获取第一优先级,第一优先级为与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对应的优先级。

数据存储单元22用于根据第一优先级获取第一存储组,并将目标数据存储至第一存储组;第一存储组为与第一优先级对应的存储组。

本实施例中,若使用标识信息包括数据已备份和数据未备份,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数据备份模块3。

数据备份模块3用于在检测到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未备份时,发出数据备份提醒,并在接收到备份指令时,将存储在第一存储组中的目标数据进行备份,数据备份模块还将已备份的目标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修改为数据已备份,并将目标数据迁移至第二存储组。第二存储组中存储的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为数据已备份。

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23和数据删除单元24。数据处理系统,还包括:存储空间确认模块4。

存储空间确认模块4用于在确认存储空间小于或等于存储阈值时调用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

第二优先级获取单元23用于获取第二优先级,第二优先级为数据处理策略中优先级排序最低的优先级。

数据删除单元24用于将存储在第三存储组中的数据作为目标数据,并删除所述目标数据;第三存储组为与第二优先级对应的存储组。

本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模块还包括:管理模式判断单元25和删除提醒单元26。

数据删除单元26删除目标数据前,管理模式判断单元25首先判断存储空间的管理模式为手动模式还是自动模式;若为手动模式,管理模式判断单元调用删除提醒单元,删除提醒单元发出数据删除提醒,并在接收到删除指令时调用数据删除单元,数据删除单元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以扩大存储空间;若为自动模式,管理模式判断单元直接调用数据删除单元,以自动删除至少一个目标数据,直至存储空间大于存储阈值。

本实施例中,实现了根据数据的使用标识信息以及优先级进行分类存储,便于数据的有效管理,从而对数据进行删除、备份等操作时,无需过多的查询操作,提高了移动终端处理数据的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