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47084阅读:575来源:国知局
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血液标本,更具体地说是指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一升血浆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质和20克的低分子物质,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8-9天。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细胞功能和血浆功能两部分,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四个功能。国内以及国外的血液中心或者血站,都会对血液进行采样,作为血液标本,以供特殊情况下研究或者急救所用。

但是,目前国内并没有设置一种管控方法用于专门管控血液标本,更没有智能化的整个过程的闭环管控,现阶段采用的都是人为手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大部分环节需要技术手段介入的环节无法管控;大部分管理环节停留在手工表单确认的管理方式,无法精细化和完整的闭环管控。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实现从血液标本的采集、运输、交接、存储、以及报废整个过程的质量管控,达到精细化和完整的闭环管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及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

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

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

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

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

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登录操作系统,记录操作信息,获取献血者信息,并核对献血者信息;

获取献血表信息以及血辫子信息;

核对若干个留样试管以及主血袋条码,获取核对结果;

判断核对结果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返回所述获取献血表信息以及血辫子信息的步骤;

若一致,则启动采血仪热敷模块进行血液采集,采集血液完毕后关闭采血仪热敷模块,将采集血液作为血液标本。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利用采血仪的采血针以及热合头对血液标本进行留样;

判断留样是否成功;

若不成功,则返回所述利用采血仪的采血针以及热合头对血液标本进行留样步骤;

若成功,则对采血针以及热合头进行对应处理;

判断留样量是否足够;

若足够,则进行热合;

若不足够,则进行操作补量后,再进行热合。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登录入库系统,获取微板信息列表,进行入库预登记,获取二维码以及入库报表,根据入库报表存储血液标本;

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并进行温度记录,判断所述温度是否正常;

若是,进入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的步骤;

若不是,则进行报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获取复检请求;

根据复检请求获取复检报告;

根据复检报告获取对应的血液标本;

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复检;

获取血液标本,针对血液标本进行重新入库储存。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选择可报废微板;

登录系统,获取报废提请报告;

针对根据报废提请报告获取对应的微板,对微板进行出库销毁处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获取移动终端的开机初始信息;

匹配预设起点位置;

判断预设的起点位置是否与实际起点相匹配;

若预设的起点位置与实际起点相匹配,则匹配预设起点位置,开始运输监控;

发送运输位置以及运输仓内温度;

判断发送的温度是否超出设定温度;

若发送的温度不超出设定温度,则判断是否已到达终端;

若未到达终端,则返回发送运输位置以及运输仓内温度的步骤;

若已到达终端,则进行交接,获取报表,并关闭移动终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判断预设的起点位置是否与实际起点相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不匹配,则判断运输所用时间是否超过预设运输时间;

若是,则发送短信进行报警。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判断发送的温度是否超出设定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超过设定温度,则发送短信进行报警。

本发明还提供了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系统,包括采血单元、留样单元、存储单元、复检单元、报废处理单元以及运输管控单元;

所述采血单元,用于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

所述留样单元,用于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

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

所述复检单元,用于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

所述报废处理单元,用于针对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

所述运输管控单元,用于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通过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的信息和标签核对,对血液标本留样采用采血仪自动留样,对血液标本的留样借助入库系统进行智能管控,血液标本存储后进行复检,对血液标本重新入库,严格把控血液标本的质量,还对血液标本的运输过程进行把控,从而实现血液中心和/或血站的血液标本从采集、运输、交接、存储、报废全程的智能化质量管控,提高整个过程的智能化程度,达到精细化和完整的闭环管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获取血液标本的具体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的具体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的具体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的具体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可以运用在国内血液中心或者血站,针对血液标本从采集、运输、交接、存储以及报废整个过程的质量管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

s2、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

s3、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

s4、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

s5、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

s6、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

对于上述的s1步骤,登录血液标本采集智能化采血系统,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1、登录操作系统,记录操作信息,获取献血者信息,并核对献血者信息;

s12、获取献血表信息以及血辫子信息;

s13、核对若干个留样试管以及主血袋条码,获取核对结果;

s14、判断核对结果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则返回所述获取献血表信息以及血辫子信息的步骤;

s15、若一致,则启动采血仪热敷模块进行血液采集,采集血液完毕后关闭采血仪热敷模块,将采集血液作为血液标本。

对于上述的s11步骤,登录的操作系统具体是为了登记基本信息,包括献血者姓名、血型、病史以及献血量等。

对于上述的s12步骤,献血表上会附带有唯一的识别码,血辫子上也附带有唯一的识别码,将两个唯一的识别码进行绑定和核对,便于识别血液标本。

对于上述的s13步骤,核对的留样试管个数为2至4个,献血表以及血辫子进行绑定为,作为留样试管内的血液标本的识别码,对留样试管以及主血袋条码进行核对,可以提高血液标本的留样准确度,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进行质量管控。

上述的s14步骤,在核对不一致的情况下,则重新进行核对,避免因为某一些小失误导致核对错误。

上述的s15步骤,具体是利用采血仪进行血液标本的热敷处理,在开始献血的时候,启动采血仪的热敷模块,当采血完毕是,则关闭热敷模块。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2步骤,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21、利用采血仪的采血针以及热合头对血液标本进行留样;

s22、判断留样是否成功;若不成功,则返回所述利用采血仪的采血针以及热合头对血液标本进行留样步骤;

s23、若成功,则对采血针以及热合头进行对应处理;

s24、判断留样量是否足够;

s25、若足够,则进行热合;

s26、若不足够,则进行操作补量后,再进行热合。

采血仪包括采血针、热合头、卡紧结构、卡扣以及传感结构,其中,采血针卡至传感结构时,卡紧结构卡紧采血针头,卡扣卡紧血辫子,热合头对血辫子进行自动夹紧。

上述的s21步骤,具体的,采血针卡至传感结构的感应位,卡紧结构卡紧采血针头,将血辫子卡入热合头,采血针自动插入留样试管内,热合头自动夹紧血辫子,松开血辫子上的卡扣,进行开始留样,留样完毕后,热合头松开血辫子。

上述的s22步骤,具体是从是否感应到血液进入留样试管以及卡扣是否正常工作。

上述的s23步骤,具体是热合头夹紧血辫子,采血针进行加盖。

上述的s24步骤至s26步骤,具体是对每次留样后的留样量进行判断,以获取足量的留样血液标本量。

更进一步的,对于上述的s3步骤,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31、登录入库系统,获取微板信息列表,进行入库预登记,获取二维码以及入库报表,根据入库报表存储血液标本;

s32、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并进行温度记录,判断所述温度是否正常;若是,进入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的步骤;

s33、若不是,则进行报警。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31步骤,具体是登录入库系统,获取微板信息列表(该列表可以手工录入微板信息),在入库系统上做入库预登记,打印二维码和入库报表,对报表进行核实,对留样试管进行贴二维码标识,根据入库报表放入存储柜内保存,并通过操作入库系统上的触摸屏进行二次确认入库,此过程中,还需要加样96孔微板以及盖板或封膜。

上述的s32步骤至s33步骤,具体是获取存储柜内的温度,对存储柜内的温度进行监控。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4步骤,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41、获取复检请求;

s42、根据复检请求获取复检报告;

s43、根据复检报告获取对应的血液标本;

s44、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复检;

s45、获取血液标本,针对血液标本进行重新入库储存。

对于上述的s41步骤,具体是外部给系统发送复检请求,需要复检时,则需要提前进行预登记,以便于获取复检请求。

对于上述的s42步骤至s45步骤,具体是从系统中导出复检报告,针对血液标本进行复检,提高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以及对血液标本进行质量把控。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5步骤,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51、选择可报废微板;

s52、登录系统,获取报废提请报告;

s53、针对根据报废提请报告获取对应的微板,对微板进行出库销毁处理。

具体的选择可报废微板,进行报废提请预登记,打印报废提请报告,审核通过后,根据报废提请报告找出微板,微板报废出口,触摸屏二次确认报废出库后进行出库销毁。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6步骤,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61、获取移动终端的开机初始信息;

s62、匹配预设起点位置;

s63、判断预设的起点位置是否与实际起点相匹配;

s64、若预设的起点位置与实际起点相匹配,则匹配预设起点位置,开始运输监控;

s65、发送运输位置以及运输仓内温度;

s66、判断发送的温度是否超出设定温度;

s67、若发送的温度不超出设定温度,则判断是否已到达终端;若未到达终端,则返回发送运输位置以及运输仓内温度的步骤;

s68、若已到达终端,则进行交接,获取报表,并关闭移动终端。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63步骤,判断预设的起点位置是否与实际起点相匹配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69、若不匹配,则判断运输所用时间是否超过预设运输时间;

若是,则s70、发送短信进行报警;若否,则进入结束步骤。

更进一步的,上述的s66步骤,所述判断发送的温度是否超出设定温度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超过设定温度,则s70、发送短信进行报警。

上述的s61步骤至s71步骤,具体是针对整个血液标本运输过程的管控。

上述的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方法,通过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的信息和标签核对,对血液标本留样采用采血仪自动留样,对血液标本的留样借助入库系统进行智能管控,血液标本存储后进行复检,对血液标本重新入库,严格把控血液标本的质量,还对血液标本的运输过程进行把控,从而实现血液中心和/或血站的血液标本从采集、运输、交接、存储、报废全程的智能化质量管控,提高整个过程的智能化程度,达到精细化和完整的闭环管控。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血液标本智能化管控系统,其包括采血单元1、留样单元2、存储单元3、复检单元4、报废处理单元5以及运输管控单元6。

采血单元1,用于核对献血者信息并进行血液采集,将采集的血液进行打标签留样并录入系统,获取血液标本。

留样单元2,用于针对所述血液标本进行留样处理。

存储单元3,用于将留样处理后的血液标本自动入库并存储,实时检测存储环境的温度。

复检单元4,用于针对存储的血液标本进行复检,获取血液标本信息。

报废处理单元5,用于针对到期的血液标本进行报废处理。

运输管控单元6,用于针对血液标本进行运输,并监控运输过程。

对于上述的留样单元2具体是采血仪,该采血仪包括采血针、热合头、卡紧结构、卡扣以及传感结构,其中,采血针卡至传感结构时,卡紧结构卡紧采血针头,卡扣卡紧血辫子,热合头对血辫子进行自动夹紧。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