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47498发布日期:2019-03-05 19:4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触控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



背景技术:

触控屏是搭载在显示器件上,用来读取手指、触控笔等描述的指令、进行人机界面交换的工具。触控屏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上,它使人与电子产品之间的交换方式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通常,触控屏中的信号是通过柔性线路板传递至外部电子设备,而现有触控屏中的柔性线路板的线路存在交叉,给加工带来一定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制造的触控屏。

一种触控屏,包括触控感测层及柔性线路板,所述触控感测层具有一绑定区及与所述绑定区间隔设置的触控区,所述柔性线路板通过所述绑定区形成于所述触控感测层上,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线路通道、第三线路通道及第二线路通道,所述三个线路通道内的线路在投影方向不交叉;

所述触控感测层包括感应电极、连接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电极引线、驱动电极及驱动电极引线,所述感应电极及所述驱动电极位于所述触控区;所述感应电极引线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引线及第二感应电极引线,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与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自所述触控区两相对侧延伸至所述绑定区;所述驱动电极引线自所述驱动电极延伸至所述绑定区;

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路通道内的线路,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在投影方向交叉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三线路通道内的线路、所述驱动电极引线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通道内的线路。线路交叉位置由原本设计在柔性线路板改为设计在触控感测层,可降低制程成本同时降低了组装与加工难度。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在投影方向的交叉区域位于所述绑定区与所述触控区之间。交叉区域设置于此不影响触控感测层中走线所占空间即不会减小触控区的面积。

所述绑定区分为第一绑定区和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一线路通道及所述第三线路通道汇集到所述第一绑定区,所述第二线路通道汇集到所述第二绑定区,所述第一绑定区与所述第二绑定区之间用一间隔槽隔开。相对于习知设计减少了一个间隔槽,从而减小了绑定区在x方向的宽度,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所述感应电极引线的宽度小于等于0.1mm;所述驱动电极引线的宽度小于等于0.03mm。相对于柔性线路板在触控感测层上走线可以做到更细。

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的交叉面积小于等于0.003mm2。相对于习知设计在触控感测层上进行走线交叉具有更小的交叉面积,而且,性能上也会更优于在柔性线路板上走线交叉。

所述柔性线路板包括绑定部及与所述绑定部相连的可弯折部,所述第一线路通道、第二线路通道及第三线路通道内的线路自所述绑定部向所述可弯折部延伸。信号通过所述线路通道传递到外部电子元件进行处理。

位于所述可弯折部的所述第一线路通道、第二线路通道及第三线路通道内的线路为双层或部分双层结构。位于所述绑定部的第一线路通道、第二线路通道及第三线路通道内的线路为双层或部分双层结构。所述柔性线路板内走线均设置为双层或部分双层结构可以减小可弯折区在x方向的宽度,装整机时减小柔性线路板所用通孔,节约了整机空间。

所述绑定部和所述可弯折部共同构成t型或l型的结构。所述柔性线路板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可方便整机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习知方式的触控屏走线图。

图2为本发明的触控屏走线图。

图3为本发明的触控屏拆分图。

图4为习知方式的触控屏中柔性线路板的走线切面图。

图5为图3的触控屏中柔性线路板沿v-v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图4所示,为一习知的触控屏100包括一柔性线路板50和一触控感测层30,柔性线路板50与触控感测层30电连接。

所述触控感测层30包括感应电极31和驱动电极32。

所述柔性线路板50包括柔性基板51和线路通道52。其中,所述柔性基板51包括绑定部511及与绑定部511相连的可弯折部512;所述线路通道52位于所述柔性基板51上并自所述绑定部511延伸至所述可弯折部512。

所述线路通道52包括第一线路通道521、第二线路通道522及第三线路通道523。所述第一线路通道521及所述第三线路通道523内的线路用以连接所述感应电极31,所述第二线路通道522内的线路用以连接所述驱动电极32,所述第二线路通道522与所述第三线路通道523内的线路投影在所述绑定部511相互交叉。因此为了避免短路,所述第二线路通道522与所述第三通道523内的线路通常采用单层设计,这样,无疑增加了绑定部在y方向的宽度及可弯折部在y方向的宽度。装整机时需要更大的柔性线路板使用通孔,从而给触控屏安装带来不便。

如图2、图3、图5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触控屏100包括一柔性线路板60和一触控感测层80,所述柔性线路板60与所述触控感测层80电连接。

所述触控感测层80包括感应电极81、驱动电极82、感应电极引线83及驱动电极引线84。一条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连接一条所述感应电极81,一条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连接一条所述驱动电极82。所述触控感测层80还具有一绑定区85、一触控区86及围绕触控区的遮蔽区87,所述绑定区85位于所述遮蔽区87内且与所述触控区86间隔设置。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位于所述遮蔽区87内。使用者在触控区进行操作时,所述感应电极81与所述驱动电极82之间的电容值发生变化,从而检测出触控的位置。

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包括第一感应电极引线831及第二感应电极引线832,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831及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832自所述触控区86的两相对侧延伸至所述绑定区85。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自所述驱动电极82向所述绑定区85延伸,并与第二感应电极引线832在投影方向交叉,所述交叉区位于所述绑定区85与所述触控区86之间。

所述柔性线路板60包括柔性基板61和线路通道62。其中,所述柔性基板61包括绑定部65及与绑定部65相连的可弯折部66,所述柔性基板61呈t型或l型;线路通道62位于柔性基板61上并自所述绑定部65延伸至所述可弯折部66。

所述绑定部65包括第一绑定部651,第二绑定部652。所述第一绑定部651和所述第二绑定部652之间用间隔槽67隔开。相对于习知设计减少了一个间隔槽67,从而减小了所述绑定部65的宽度,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所述线路通道62包括依次并排设置的第一线路通道621、第三线路通道623及第二线路通道622。所述第一电路通道621及所述第三线路通道623位于所述第一绑定部651,所述第二线路通道622位于所述第二绑定部652,且,三个线路通道的线路投影均不相互交叉。基于此,位于所述可弯折部66的每一条通道内的线路均可以设置为双层,故,所述可弯折部66内的线路所占用的通道宽度即为所述第一线路通道621、第三线路通道623和第二线路通道622内的线路总数量的一半所占用的通道宽度。相对于习知所采用的所述可弯部66单层走线设计,减小了所述可弯折部66在x方向的宽度。在安装整机时可减小所述弯折部66所用通孔,进而节约空间可使其他装配件尺寸更灵活设计。同时,所述线路通道62内的线路投影不相互交叉设计,在所述绑定部65中所述第一线路通道621、第三线路通道623和第二线路通道622内的线路均为双层排布,占据所述绑定部65在y方向的宽度由所述第一线路通道621、第三线路通道623和第二线路通道622内的线路总数量的一半在所述绑定部65均匀分布决定,相对于习知设计使所述绑定部65在y方向的高度降低,进而使所述柔性线路板60的弯折位置下移,相对的增加了所述可弯折部66在y方向的长度,进而可使安装更灵活操作。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位于所述绑定部65和所述可弯折部66的线路也可以根据需要部分采用双层结构,如此,在减小了所述柔性线路板60的尺寸的同时可以降低加工难度。

所述柔性线路板60与所述触控感测层80通过绑定的方式电连接,当进行绑定时,所述绑定部65与所述绑定区85重叠,所述第一感应电极引线831电连接所述第一线路通道621内的线路,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832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在投影方向交叉以使所述第二感应电极引线832电连接所述第三线路通道623内的线路、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电连接所述第二线路通道622内的线路。

所述柔性线路板60的基材为铜箔,里面的所述第一线路通道621、第三线路通道623和第二线路通道622内的线路相当于铜箔线路。现在业内制程能力常规铜箔走线的线宽线距为60/60mm,极限线宽线距为40/40mm。所述触控感测层80的基材为pet,里面的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与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一般为银胶走线,银胶走线加工工艺较多,可以用蚀刻工艺或感光银工艺,线宽线距可以做到30/30mm,甚至更细。

本实施例中每条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的宽度小于等于0.1mm;每条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的宽度小于等于0.03mm,因此,每条所述感应电极引线83与每条所述驱动电极引线84投影交叉面积小于等于0.1*0.03即两两交叉面积小于等于0.003mm2。所以在所述触控感测层80上进行走线交叉,交叉面积会更小于在所述柔性线路板60上进行走线交叉的交叉面积,而且,性能上也会更优于在所述柔性线路板60上走线交叉。另外,在触控感测层(尤其是双层结构的触控感测层)上,感应电极引线与驱动电极引线在投影上交叉的难度远远低于软性线路板上走线交叉,故,更容易进行加工。

上述触控屏100,相对于习知例,走线交叉位置由原本设计在所述柔性线路板60改为设计在所述触控感测层80,可使所述柔性线路板60具有更窄的可弯折部66、更小的绑定部65及更小的走线交叉面积,在保证性能的同时,弯折位置下移,使安装方便灵活,减小软板所用通孔,节约了整机空间节约制程成本,同时,降低了加工的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