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检测自连接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4486阅读:9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自动检测连接错误的电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c型通用串行总线(usbtype-c),又称为usb-c,是一种新型的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的传输接口。usb-c是可以支持电源、视频和数据传输的单一形式连接埠解决方案。当两个电子装置通过usb-c相互连接时,这两个电子装置的其中一个可以经由usb-c供电给这两个电子装置的另外一个。

然而,在电子装置具有多个usb-c连接埠的情况下,使用者可能会将同一条usb-c缆线的两端分别插入同一台电子装置的不同usb-c连接埠,亦即同一台电子装置可能会发生自连接(self-connect)。当电子装置的不同usb-c连接埠发生自连接时,在usb电力传输(usbpowerdelivery,usbpd)的路径上,电子装置经由一个usb-c连接埠所输出的电力会经由外部usb-c电缆而被送回相同电子装置的另一个usb-c连接埠,亦即形成供应端与受电端的回路(source-sinkloop)。电子装置所输出的电力经由外部usb-c电缆而供电给相同电子装置自身,不但会造成没有意义的电力损失,而且会因为电力损失所造成的温度提升而衍生出安全性问题。因此,期望避免相同电子装置的电源供应端与受电端的回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以及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用以检测自连接。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埠以及控制电路。连接埠具有配置信道引脚以及电源引脚。控制电路耦接至连接埠用以检测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来判断连接埠是否连接外接装置。当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表示连接埠连接外接装置时,控制电路提供电子装置的第一验证码,以及通过连接埠接收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控制电路比较第一验证码与第二验证码以决定是否停止电源引脚的传输。

本发明的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连接埠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来判断连接埠是否连接外接装置;提供电子装置的第一验证码;当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表示连接埠连接到外接装置时,通过连接埠接收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以及比较第一验证码与第二验证码以决定是否停止连接埠的电源引脚的传输。

基于上述,本发明诸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装置与控制方法,其控制电路可以提供该电子装置的第一验证码。当电子装置的连接埠连接外接装置时,控制电路可以通过连接埠接收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控制电路可以比较第一验证码与第二验证码,藉此自动检测是否发生自连接的状况。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circuitblock)示意图。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电子装置发生自连接(self-connect)的情境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的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绘示的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电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案说明书全文(包括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耦接(或连接)”一词可指任何直接或间接的连接手段。举例而言,若文中描述第一装置耦接(或连接)于第二装置,则应该被解释成该第一装置可以直接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者该第一装置可以通过其他装置或某种连接手段而间接地连接至该第二装置。另外,凡可能之处,在图式及实施方式中使用相同标号的组件/构件/步骤代表相同或类似部分。不同实施例中使用相同标号或使用相同用语的组件/构件/步骤可以相互参照相关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所绘示的一种电子装置100的电路方块(circuitblock)示意图。依照设计需求,电子装置100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平板计算机、移动电话、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集线器(hub)、行动电源、充电器或是其他具有电力传输(powerdelivery)功能的电子装置。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连接埠(例如图1所示连接埠110_1与110_2)以及控制电路120。依照设计需求,控制电路120可以包含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signalprocessor,dsp)、可编程控制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设备(programmablelogicdevice,pld)或其他类似装置,或是这些装置的组合。控制电路120可以提供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控制电路120耦接于连接埠110_1与连接埠110_2。依照设计需求,连接埠110_1与/或连接埠110_2可以是usb连接埠或是其他具有电力传输功能的连接埠。连接埠110_1与/或连接埠110_2各具有配置信道引脚与电源引脚。依照设计需求,连接埠110_1与/或连接埠110_2可能还被配置了其他引脚。

图5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说明一种电子装置100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所示控制方法可适用于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但不限于此。请参照图1与图5,在步骤s410中,控制电路120可以检测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来判断连接埠110_1是否连接外接装置(例如图1所示外接装置6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装置600的功能与操作可以参照电子装置100的相关说明来类推。在步骤s420中,控制电路120可以提供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

当外接装置600连接至连接埠110_1时,电子装置100可以经由配置信道引脚来和外接装置600相互交换组态信息,依照组态信息,电子装置100和外接装置600可以自动进行协议,而决定谁扮演电力传输的供应端,而谁扮演电力传输的受电端。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以扮演电力传输的供应端,而外接装置600可以扮演电力传输的受电端,亦即电子装置100可以供电给外接装置6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接装置600可以扮演电力传输的供应端,而电子装置100可以扮演电力传输的受电端,亦即外接装置600可以供电给电子装置100。

以此类推,控制电路120可以判断连接埠110_2是否连接外接装置(例如图1所示外接装置500)。在一些实施例中,外接装置500的功能与操作可以参照电子装置100的相关说明来类推。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连接埠110_2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组态信息,电子装置100可以供电给外接装置50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外接装置500可以供电给电子装置100。

除此之外,在步骤s430中,当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表示连接埠110_1已经连接了外接装置600时,控制电路120可以通过连接埠110_1接收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

在步骤s440中,控制电路120可以比较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与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以决定是否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传输。控制电路120对连接埠110_2的操作可以参照连接埠110_1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

以图1所示情境为例,因为第二验证码idc2不同于第一验证码idc1(表示外接装置600与电子装置100不是同一个装置),因此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传输不会被停止。以此类推,当连接埠110_2已经连接了外接装置500时,控制电路120可以通过连接埠110_2接收外接装置500的验证码idc3。因为验证码idc1不同于验证码idc3(表示外接装置500与电子装置100不是同一个装置),因此控制电路120不会停止连接埠110_2的电源引脚的传输。

在其他应用情境中,外接装置600可能没有第二验证码idc2。当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判断外接装置600没有第二验证码idc2时,表示外接装置600与电子装置100不是同一个装置,因此控制电路120不会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可以被事先内建于控制电路120,而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亦可以被事先内建于外接装置600。第一验证码idc1是电子装置100的唯一标识符(uniquedeviceidentifier,udid),亦即其他装置(例如外接装置500与600)的验证码不会相同于电子装置100的验证码idc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可以被临时产生,而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亦可以被临时产生。举例来说,控制电路120可以配置一个拟随机数产生器(pseudorandomnumbergenerator),而且外接装置600亦可以配置一个拟随机数产生器。当外接装置600连接至连接埠110_1时,控制电路120的拟随机数产生器可以产生一个拟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一验证码idc1,而外接装置600的拟随机数产生器可以产生一个拟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二验证码idc2。理想上,第一验证码idc1(拟随机数)必定不同于第二验证码idc2(拟随机数)。所述拟随机数产生器可以是习知的拟随机数产生器或是其他拟随机数产生电路/组件。

图2是说明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self-connect)的情境示意图。图2所示情境是,假设使用者将同一条缆线(例如usb-c缆线10)的两端分别插入同一台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埠110_1与连接埠110_2,亦即同一台电子装置100发生了自连接的情况。为方便说明,在此假设在自连接的情况,连接埠110_1扮演下行数据连接埠(downstream-facingport,亦即电力传输的供应端),而连接埠110_2扮演上行数据连接埠(upstream-facingport,亦即电力传输的受电端)。

依照设计需求,电力传输的供应端的电子装置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以及/或者电力传输的受电端的电子装置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在此假设扮演电力传输的供应端的电子装置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请参照图2,当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的情况下,因为连接埠110_2是电力传输的受电端,因此控制电路120会经由连接埠110_2而将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提供给“第一外接装置”。因为连接埠110_1是电力传输的供应端,因此控制电路120会经由连接埠110_1取得“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因为“第一外接装置”、“第二外接装置”都是相同的控制电路120,因此“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当然相同于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因此,当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判断第一验证码idc1与来自于连接埠110_1的第二验证码(“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相同时,控制电路120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与“第二外接装置”是同一个电子装置。此时,控制电路12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传输,直到连接埠110_1断开“第二外接装置”(例如usb-c缆线10从连接埠110_1拔除,或者usb-c缆线10从连接埠110_2拔除)。

在此假设扮演电力传输的受电端的电子装置可以执行图5所示方法。请参照图2,当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的情况下,因为连接埠110_1是电力传输的供应端,因此控制电路120会经由连接埠110_1而将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提供给“第一外接装置”。因为连接埠110_2是电力传输的受电端,因此控制电路120会经由连接埠110_2取得“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因为“第一外接装置”、“第二外接装置”都是相同的控制电路120,因此“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当然相同于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因此,当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判断第一验证码idc1与来自于连接埠110_2的第二验证码(“第二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相同时,控制电路120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与“第二外接装置”是同一个电子装置。此时,控制电路12停止连接埠110_2的电源引脚的传输,直到连接埠110_2断开“第二外接装置”(例如usb-c缆线10从连接埠110_2拔除,或者usb-c缆线10从连接埠110_1拔除)。

依照设计需求,在传输/交换验证码之前,电子装置100可以进行其他通讯操作。举例来说,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图1所示外接装置600连接至电子装置100时,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还可通过连接埠110_1取得外接装置600的供货商标识符(vendordefinedmessage)。控制电路120可以判断外接装置600的供货商标识符与电子装置100本身的供货商标识符是否相同。如果外接装置600的供货商标识符与电子装置100本身的供货商标识符不相同,表示外接装置600可能不支持本实施例所述“传输/交换验证码”的相关功能,因此电子装置100不会进行图5所述相关操作。反之,如果外接装置600的供货商标识符与电子装置100本身的供货商标识符是相同的,表示外接装置600可以支持本实施例所述“传输/交换验证码”的相关功能,因此电子装置100可以对外接装置600进行图5所述相关操作,进而判断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埠110_1是否发生“自连接”。控制电路120对连接埠110_2的操作可以参照连接埠110_1的相关说明来类推,故不再赘述。

于图2所示情境中,当连接埠110_1经由usb-c缆线10连接到连接埠110_2时,控制电路120会认为连接埠110_1已经连接了一个“外接装置”,而控制电路120会认为连接埠110_2已经连接了另一个“外接装置”。此时,控制电路120尚没有发现这两个“外接装置”其实就是电子装置100自己。控制电路120可以经由连接埠110_1取得“外接装置”的供货商标识符,其实是经由连接埠110_1与usb-c缆线10取得电子装置100自己的供货商标识符。当“外接装置”的供货商标识符相同于电子装置100自己的供货商标识符时,控制电路120可以通过连接埠110_1接收“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其实是经由连接埠110_1与usb-c缆线10接收电子装置100自己的第一验证码idc1。当控制电路120判断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与“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相同时,控制电路120可以判断电子装置100与“外接装置”是同一个电子装置,因此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会进入断开等待状态(disconnect.waitstate),以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电力传输。因此,在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时,控制电路120可以实时地停止发生自连接的连接埠110_1的电力传输,以便降低无意义的电力消耗。上述断开等待状态非为现行usb-c标准所规范的操作状态,将在以下进行相关说明。

依照设计需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的状况时,控制电路120在所述断开等待状态中除了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电力传输外,控制电路120还可以停止连接埠110_1中的数据引脚(例如usb连接埠的d+引脚与d-引脚,tx+/-引脚,rx+/-引脚)的数据传输。

依照设计需求,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的状况时,控制电路120在所述断开等待状态中除了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电力传输外,控制电路120还可以停止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数据传输。

在其他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发生自连接的状况时,控制电路120在所述断开等待状态中除了停止连接埠110_1的电源引脚的电力传输外,控制电路120还可以停止连接埠110_1中数据引脚的数据传输外,以及停止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数据传输。

当电子装置100在所述断开等待状态下,控制电路120可以持续监视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连接状态,以获知连接埠110_1是否断开“外接装置”。当控制电路120依照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判断连接埠110_1与外接装置500断开时,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离开所述断开等待状态,并进入未装等待状态(unattached.waitstate)。所述未装等待状态可以是usb标准所规范的操作状态,故不再赘述。

图3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绘示了图1所示电子装置100的电路方块示意图。于图3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以是usb集线器。图3所示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埠110_3。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埠110_3可以是上行数据连接埠(upstream-facingport,ufp),用以连接至主机(host,未示出)。连接埠110_1与/或连接埠110_2可以是下行数据连接埠(downstream-facingport,dfp)。

在上述诸实施例中,第一验证码idc1可以被存放在任何类型的储存电路/组件中。举例来说,图4是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绘示的图1所示电子装置的电路方块示意图。于图4所示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可以是usb集线器。图4所示电子装置100还包括连接埠110_3与储存电路130。储存电路130可以储存第一验证码idc1。所述储存电路130可以是任何型态的挥发性内存或非挥发性内存,或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熟知的数据储存装置。

图4所示控制电路120包括拟随机数产生器121。所述拟随机数产生器121可以是习知的拟随机数产生器或是其他拟随机数产生电路/组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电子装置100被开机并进行初始化时,所述拟随机数产生器121可以产生一个拟随机数作为所述第一验证码idc1。控制电路120可以提供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并且将第一验证码idc1存入储存电路130。当电子装置100的连接埠110_1的配置信道引脚的状态表示出连接埠110_1连接到外接装置600时,控制电路120可以从储存电路130读取第一验证码idc1,以及通过连接埠110_1接收来自于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因此,控制电路120可以将外接装置600的第二验证码idc2与电子装置100本身的第一验证码idc1进行比较。

综上所述,当连接埠连接外接装置时,本发明诸实施例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藉由控制电路120提供电子装置100的第一验证码idc1,以及通过连接埠接收外接装置的第二验证码。控制电路120可以比较第一验证码idc1与第二验证码,藉此自动检测是否发生自连接的状况。当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判断第一验证码idc1与第二验证码相同时,电子装置100的控制电路120会进入断开等待状态,藉以停止此连接埠的电源引脚的传输。因此,本发明诸实施例所述电子装置100可以避免因自连接的回路所造成的无意义电力损失,以及避免因为自连接所引发温度提升而衍生出的安全性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同的应用情境中,控制电路120及/或拟随机数产生器121的相关功能可以利用一般的编程语言(programminglanguages,例如c或c++)、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descriptionlanguages,例如veriloghdl或vhdl)或其他合适的编程语言来实现为软件、固件或硬件。可执行所述相关功能的编程语言可以被布置为任何已知的计算器可存取介质(computer-accessiblemedias),例如磁带(magnetictapes)、半导体(semiconductors)内存、磁盘(magneticdisks)或光盘(compactdisks,例如cd-rom或dvd-rom),或者可通过互联网(internet)、有线通信(wiredcommunication)、无线通信(wirelesscommunication)或其它通信介质传送所述编程语言。所述编程语言可以被存放在计算器的可存取介质中,以便于由计算器的处理器来存取/执行所述软件(或固件)的编程码(programmingcodes)。对于硬件实现,在一或多个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特殊应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gatearray,fpga)及/或其他处理单元中的各种逻辑区块、模块和电路可以被用于实现或执行本文实施例所述功能。另外,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来实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附图标记列表

10usb-c缆线

100电子装置

110_1、110_2、110_3连接埠

120控制电路

121拟随机数产生器

130储存电路

500、600外接装置

idc1、idc2、idc3验证码

s410~s440步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