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61315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检测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制图的方法。
背景技术
::探地雷达是一种新兴的物探设备,具有高效、快捷、准确、可靠、无损等优势,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等领域的隧道工程质量检测,已成为隧道建设中质量把控和隧道贯通后质量验收的重要手段和必选项目。探地雷达在隧道检测中主要对二次衬砌的厚度、衬砌背后是否脱空或密实、钢筋和拱架的布设情况进行检测,其中二次衬砌厚度检测是把每个里程点的每个检测部位对应的衬砌厚度值提取出来,然后根据这些厚度值绘制衬砌厚度曲线图,可以直观地对隧道衬砌厚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判定。在探地雷达曲线图制图前,首先要完成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工作,对于由劳雷公司不同版本生成的层数据文件(.lay,.csv)的处理,通常是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的:步骤一:利用excel中的菜单栏下面的导入外部数据→导入数据…,弹出对话框,直接进入到“我的数据源”文件夹下;步骤二:调整文件夹路径,进入到待处理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选定待处理的文件;步骤三:进入到文本导入向导,利用该向导3个小步骤把层厚度信息导入到excel中;步骤四:删除已导入excel中层厚度信息中的多余信息;步骤五:利用mod函数对测点进行求余计算;步骤六:利用筛选功能,筛选出每个整里程测点对应的厚度值;步骤七:对厚度值进行单位转换;步骤八:选定这些厚度值,复制并粘贴到数据源区;整个处理过程费时、单调,在长时间的数据处理过程中易出现鼠标点击错误、输入错误等误操作,影响工作效率,而且每次只能处理一个层数据文件。在隧道工程质量检测中,探地雷达无损检测工作人员常需将每个里程段内拱顶、左拱腰、右拱腰、左边墙、右边墙等(一般情况下布置以上五个测线部位)各个检测部位所测的二次衬砌厚度值绘制成二次衬砌厚度曲线图。按一定的量值(如每100m里程段)将各个检测部位绘制成一组图表,每个检测部位的图表只是这组图表中的一个图表,每三个图表放在一个页面内,五或六个检测部位共需两个页面,七个检测部位则需三个页面。现有的制图方法是将某个隧道某个里程段的厚度数据信息(含里程及其各个检测部位对应的厚度值)转化为图表信息(即曲线图)。整个过程都是在excel中实现,具体步骤如下:步骤一: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一般是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等5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并将绘制的图表放在一起组成第一组组图;步骤二:将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粘贴,生成第二组组图,并在第二组组图上进行坐标轴范围修改,主要是x轴的起止位置,使其成为第二个100m对应的第二组组图;步骤三:后面的里程段落都按步骤二的操作方法,依次生成第三组组图、第四组组图……,直至完成数据源中所有数据的制图工作;现有的制图方法需要不断地复制粘贴、修改x轴的里程坐标值、图表中的表头信息等,是重复性非常高的工作,而且在长时间的制图过程中修改x轴坐标数值也容易出现输入错误,降低制图效率。对于这种单调、繁琐的工作,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思路或方法来改善传统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的处理与制图方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大幅降低重复性工作,极大幅度提高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具体按以下步骤进行:1)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中,完成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选取;2)通过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将步骤1)中选定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导入到excel办公软件中;3)在excel办公软件中对导入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多余数据的删除、整里程点数据的筛选、单位换算和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值复制,获取该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4)在步骤3)中已获得某一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后,自动识别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并将获取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自动存放在数据源区中相应的位置;5)利用文件搜索语句filesearch搜索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利用dir语句遍历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将指定文件夹下符合条件的文件作为一个批次,对其中每个符合条件的文件依次按步骤1)到步骤4)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6)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所绘成的所有图片组成第一组组图;然后,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在第一组组图中以“变量+文本”的形式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中的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的曲线图;7)在excel中生成的制作曲线图的数据源区自动读取检测里程段的长度,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该检测里程长度与图表数量呈正比关系;8)选定第一组组图,进行复制,然后在已有曲线图紧连的空白区粘贴第一组组图;接着,在选定的第一组组图上面进行修改,使曲线图以1组组图/100m的增量值递增完成从起始里程到终止里程的全部制图;9)将生成的曲线图存储在新的文件中,进行命名,形成成果形式的曲线图文件。本发明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制图方法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处理与曲线图绘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有效的实现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批处理功能,并将中间过程后台化操作,实现了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的有机结合,极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中间的误操作。该方法实现了仅需输入相关参数后即可实现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批处理并自动生成探地雷达厚度曲线图,且曲线图的测线部位可以自由选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处理和制图方式,工作效率提高了30倍以上,且数据量越大,工作效率越高。用该方法生成的探地雷达厚度曲线图简单直观,极易判定隧道衬砌厚度不足的部位,具有极高的实用性和普及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方法中一组组图中的一个图片,指一个测线部位。图2是本发明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方法中组图生成过程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处理与制图的方法,具体为:1)数据文件的自由选取:自由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所在的文件夹,且将在文件夹中的非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排除在外,即利用excel中的application.getopenfilename方法自由选取待处理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所在的文件夹,再通过变量filepath和变量filename把待处理层数据文件(.lay,.csv)的文件路径和文件名传递到excel的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查询表中每个对象表示从外部数据源返回的数据中生成一个工作表)中,完成待处理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的自由选取;2)外部数据的导入:通过activesheet.query-tables.-add()将步骤1)中选定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lay,.csv)导入到excel办公软件中;实现外部数据导入到excel中的功能;3)数据的中间处理:在excel办公软件中对导入的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内容进行多余数据(除里程值、扫描道数值及里程点对应的厚度值之外的数据)的删除、整里程点数据的筛选、单位换算和隧道二次衬砌的厚度值复制操作,获取该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4)厚度值位置的自动识别:在步骤3)中已获得某一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后,自动识别(由于数据源区属于二维坐标体系,只需确定横向坐标位置和纵向坐标位置即可以确定厚度数据值所在的区域位置,利用里程值确定纵向坐标位置,再利用文件名中的测线部位信息可以确定横坐标位置,于是某测线部位某里程段实测二次衬砌厚度值对应的数据源区位置即可确定,而且可以利用里程值和测线名称自动识别二次衬砌厚度值在数据源区中的位置)检测部位及对应的里程段,并将获取的隧道二次衬砌厚度值自动存放在数据源区中相应的位置(由检测里程点和测线部位自动识别确定);例如:西秦岭隧道dik419+508-dik419+730--右拱腰.lay,通过.lay识别文件的类型;通过“右拱腰”识别检测部位;通过探地雷达层厚度数据对应的里程值确定其数据源区中对应的里程位置。5)数据文件批处理:利用文件搜索语句filesearch搜索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或者利用dir语句遍历指定文件夹下的所有文件,将指定文件夹下符合条件的文件作为一个批次,对其中每个符合条件的文件依次按步骤1)到步骤4)的操作进行层数据文件处理;前4个步骤完成了一个层数据文件的处理工作,步骤5的功能是让一个文件夹下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文件(就是指探地雷达层数据文件)依次完成步骤1~步骤4的操作。6)利用excel中的制图工具把第一个100m里程段各个检测部位(一般是拱顶/左右拱腰/左右边墙等5个检测部位)分别绘制成图表,所绘成的5个图片组成第一组组图;但有些特殊情况下,有个别测线不需要检测,此时就需要自由选取测线进行组合,然后组成组图。常规情况下,拱顶、左拱腰、右拱腰、左边墙和右边墙5个厚度曲线图组成一组组图,特殊情况下,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任意几个测线组成新的测线组成。举例:正常检测时,拱顶、左拱腰、右拱腰、左边墙和右边墙组成一组组图,拱顶、左拱腰、右拱腰放在一页,左边墙、右边墙放在一页。特殊情况时,如左拱腰不检测时,便可以选择拱顶、右拱腰、左边墙和右边墙4条测线组成一组组图,拱顶、右拱腰、左边墙放在一页,右边墙放在一页。在确定好第一组组图后,即可针对检测对象的不同,在第一组组图中以“变量+文本”的形式更改组图中每张图片中的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使更改后的图片成为适用于新检测对象(其他隧道)的曲线图;“变量+文本”的形式为:组图的图表中,随检测对象改变而改变的采用变量形式,不随检测对象改变而改变的采用文本形式。通过“变量+文本”的形式即可通过参数区更改几个简单的参数即可完成组图中图表标题、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施工单位和检测日期等元素的更改工作。如图1中表头信息“两水隧道左拱腰二衬厚度剖面度”中,“两水隧道”为变量,可以通过从数据源中的参数区更改该变量值,而“左拱腰二衬厚度剖面图”为文本部分,利用语句selection.characters.text=worksheets("sheet1").range("j2")&"左拱腰二衬厚度剖面图"即可实现仅需在数据源旁边的参数区调整几个参数即可完成整个组图的更新工作,并使其适用于新的检测对象。7)在excel中生成的数据源区(制作曲线图的数据源区)自动读取检测里程段的长度,根据每组组图的里程长度计算出曲线图图表的数量;该检测里程长度与图表数量呈正比关系;8)选定第一组组图,利用复制功能进行复制,然后在已有曲线图紧连的空白区粘贴第一组组图;接着,在选定第一组组图上面进行修改,使曲线图(第一组组图模板在制图前已经做好,之后可无限次重复使用,不再需要在每次使用前制作新的模板)以1组组图/100m的增量值递增完成从起始里程到终止里程的全部制图工作,每执行一次复制、粘贴、修改功能便产生一组新的组图,如图2所示,对第一组组图进行第一次复制、粘贴、修改后,产生第二组组图,这时,第二组组图和第一组组图并存;再次对第一组组图进行第二次复制、粘贴、修改后,产生第三组组图,此时,第三组组图、第一组组图和第二组组图并存;再次对第一组组图进行第三次复制、粘贴、修改后,产生第四组组图,此时,第四组组图、第一组组图、第二组组图和第三组组图并存;接着,对第一组组图进行第四次复制、粘贴、修改后,产生第五组组图,此时,第五组组图、第一组组图、第二组组图、第三组组图和第四组组图并存;以此类推,直至完成全部复制、粘贴、修改循环后,将第一组组图再进行一次复制、粘贴,然后删除第一组组图,即可获得排列有序的全部曲线图(即可完成数据源区全部数据转化为曲线图的工作);每次复制粘贴的内容都不相同,每次都是在第一组组图上进行修改,修改后变成新增加的一组组图,并把它复制粘贴到曲线图紧接的位置上成为新增加的一组组图;9)将生成的曲线图存储在新的文件中,并进行命名,避免与已有曲线图文件相互干扰,利于曲线图的管理。命名时:首先判定是否有同名文件,如果有同名文件,则在该文件名后面+字符“1”,然后再次判定是否有同名文件,如果还有同名文件,继续在新生成的文件名后面+字符“1”,直至没有同名文件为止,并将此时的文件名赋给新生成的曲线图文件。实施例兰渝铁路西秦岭隧道某次检测,现场花费2天时间采集的探地雷达数据,共53个层厚度数据(.lay)文件,使用现有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制图工作需要180多分钟,使用本发明绘制方法仅需5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全部工作。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