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08922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招投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评标是招投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具体指按照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各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进行评价比较和分析,从中选出最佳投标人的过程。现有的评标管理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传统的评标采取线下的形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效率较低,评标过程无法规范,容易出现错误和遗漏,另一方面,现有的电子招投标系统中,在评标环节的电子化程度普遍较低,仍然存在大量人工参与的内容,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的评标方式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包括:

按照预设定的抽取规则从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

接收所述评标专家按照预设定的评标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后,获取的评标结果;

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大减少了评标过程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的投入,提高了评标环节的自动化程度、规范性和有序性,从而更好地保证了评标结果的公平合理。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在按照预设定的抽取规则从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后,还包括:

当确定抽取的专家人数少于预设人数时,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在接收所述评标专家按照预设定的评标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后,获取的评标结果后,还包括:

对评标结果进行汇总,生成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

进一步,所述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具体包括:

根据经过汇总的评标结果对评标人进行排名,并选择排名结果中预设名次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

进一步,在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后,还包括:

接收经过电子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和/或接收经过手动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的扫描件。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线评标管理系统,包括:

评标专家选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定的抽取规则从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

评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评标专家按照预设定的评标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后,获取的评标结果;

中标候选人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评标专家选取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抽取的专家人数少于预设人数时,生成提示信息。

进一步,还包括汇总模块,用于对评标结果进行汇总,并生成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

进一步,所述中标候选人选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经过汇总的评标结果对评标人进行排名,并选择排名结果中预设名次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

进一步,还包括签名模块,用于接收经过电子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或接收经过手动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的扫描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评标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评标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评标管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在线评标管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

101、按照预设定的抽取规则从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

具体的,在评标开始时,首先要抽取评标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专家的抽取采用了创新的自学习符合度最优算法,算法中包括空间、抽样、释放、学习四个基本算子,同时综合考虑项目需求、专业特征、抽取策略、屏蔽规则、回避条件和用户特点等多种因素,通过反复寻优随机抽取出需要的评标专家,并与多媒体自动通知集成,通过密封打印输出评标专家名单,保证评标专家抽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保密性。

评审专家抽取方式包括随机抽取、补充抽取以及特定抽取三种方式,由项目经理负责抽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项目经理点击抽取操作,系统自动按专业、地域等规则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

其中,系统可设定回避单位及专家,从而在抽取时自动进行回避,回避单位及专家包括投标人所在单位及其专家、招标人所在单位及其专家、招标代理机构所在单位及其专家、已经被抽取过的评审专家、被屏蔽的评审专家和项目经理自行设置的回避单位及专家。

2、抽取时,如果专家库中符合条件的评审专家人数少于项目经理预先设置的人数,则系统会生成提示信息,提醒项目经理人数不足。

3如果抽取出的评审专家不能参与评标,项目经理也可补充抽取评审专家,补充抽取时可修改抽取规则。补抽抽取的过程是:项目经理进入抽取页面,点击启动补充抽取,已选定评审专家的状态变为可修改模式后,选择废弃相关不能参与评标的评审专家并选择废弃原因,点击补充抽取后重新抽取评审专家。

102、接收所述评标专家按照预设定的评标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后,获取的评标结果;

具体的,所述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和最低评标价法,这是目前招投标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两种评标方法。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对评标结果进行汇总,生成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

具体的,对于网上评标项目,系统提供串行、并行和组合可选的方式来完成评标。串行评标方式即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评标节点逐个完成评审工作,当所有专家对一个评标节点的评审都提交,经项目经理汇总完成后,进而对下一个节点进行评审工作。并行评标方式即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各个评标节点均完成评审工作后,项目经理进行汇总,系统进行校验,若存在不符合项,由评标专家对存在不符合项的评标节点的重新进行评审,直到所有评标专家评审完成,并校验通过后,最终由项目经理进行评标汇总。

项目经理在评标汇总时,系统自动根据评标表格模板生成整个评标过程中的评标表格,系统自动生成的评标表格只可下载查看不可修改,系统还根据评标报告模板生成相应的评标报告内容。

项目经理在点击完成汇总时,系统需要检查评标结果数据的合理性,如合格投标人没有商务技术评分值或者没有价格得分等,发现不合理情况时需要提醒项目经理无法完成汇总。

下面以串行评标方式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启动评标后,评标专家开始对投标人进行初步评审,所有评标专家完成对投标人的初步评审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符合性检查汇总操作。未能通过符合性检查的投标人,不再进入后续评审。

符合性检查汇总结束后开始进行详细评审,详细评审分为商务、技术和价格三个部分。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商务评审、技术评审和价格评审可分为若干个评标因素,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需要针对这些评标因素逐个进行评议。

当采用综合评估法时,价格部分的评审方法包括比率法、插值法和比较法,各方法具体的计算规则如下:

1)比率法

当投标报价高于基准价时:

报价得分=s-[(投标报价-基准价)/基准价]*n*100%;

其中,s为价格评分满分值,n为正数;

当投标报价低于基准价时:

报价得分=s-[(基准价-投标报价)/基准价]*m*100%。

其中,s为价格评分满分值,m为正数;

基准价的计算规则包括以下几种:

a)当投标人数量大于等于预设数量时,去掉最高报价和最低报价后,再求剩余投标报价的平均值即为基准价;当投标人数量少于预设数量时,求所有投标报价的平均值即为基准价;

b)求所有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平均值即为基准价。

c)以最低报价为基准价。

2)插值法

报价得分=s-[(投标报价-最低报价)/(最高报价-最低报价)]*p;

其中,s为价格评分满分值,p为正数;

3)直接比较法

报价得分=(最低评标价格/投标报价)×s;

其中,s为报价评分满分值。

103、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具体包括:

根据经过汇总的评标结果对评标人进行排名,并选择排名结果中预设名次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

具体的,例如,对于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项目,评标表格中包括:“投标人名称”、“评标专家姓名”、“总得分”、“总排名”,其中,总得分=“价格得分”+“商务得分”+“技术得分”,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第一名。对于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的项目,评标表格中包括:“投标人名称”、“评标专家姓名”、“评标价格”、“总排名”,其中,评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名。

系统自动将综合排名前三位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采用综合评估法时,若综合排名分数相同,由项目经理根据评标办法的规定,手动修改排名,并填写原因。另外,如果在评标过程中,所有投标文件都被否决,则此包为流标状态。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在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后,还包括:

接收经过电子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或接收经过手动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的扫描件。

具体的,若采用电子签名方式,要求评标专家使用ca对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进行电子签名;若评标当天项目经理无法完成评标报告的编制工作,项目经理可下载并打印评标报告封面,让评标专家对其进行纸质签名,签名完成后需将签名后的评标报告封面扫描件上传到系统中。

若采用手动签名的方式,由项目经理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评标专家完成纸质签名,签名完成后将签名后的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的签字页扫描件上传到系统中。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在线评标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括:评标专家选取模块、评审模块和中标候选人选取模块。

评标专家选取模块,用于按照预设定的抽取规则从专家库中抽取评标专家;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评标专家选取模块,还用于当确定抽取的专家人数少于预设人数时,生成提示信息。

具体的,在评标开始时,首先要抽取评标专家组建评标委员会,评标专家的抽取采用了创新的自学习符合度最优算法,算法中包括空间、抽样、释放、学习四个基本算子,同时综合考虑项目需求、专业特征、抽取策略、屏蔽规则、回避条件和用户特点等多种因素,通过反复寻优随机抽取出需要的评标专家,并与多媒体自动通知集成,通过密封打印输出评标专家名单,保证评标专家抽取的科学性、公正性和保密性。

评审专家抽取方式包括随机抽取、补充抽取以及特定抽取三种方式,由项目经理负责抽取,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项目经理点击抽取操作,系统自动按专业、地域等规则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

其中,系统可设定回避单位及专家,从而在抽取时自动进行回避,回避单位及专家包括投标人所在单位及其专家、招标人所在单位及其专家、招标代理机构所在单位及其专家、已经被抽取过的评审专家、被屏蔽的评审专家和项目经理自行设置的回避单位及专家。

2、抽取时,如果专家库中符合条件的评审专家人数少于项目经理预先设置的人数,则系统会生成提示信息,提醒项目经理人数不足。

3如果抽取出的评审专家不能参与评标,项目经理也可补充抽取评审专家,补充抽取时可修改抽取规则。补抽抽取的过程是:项目经理进入抽取页面,点击启动补充抽取,已选定评审专家的状态变为可修改模式后,选择废弃相关不能参与评标的评审专家并选择废弃原因,点击补充抽取后重新抽取评审专家。

评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评标专家按照预设定的评标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后,获取的评标结果;

具体的,所述评标方法包括综合评估法和最低评标价法,这是目前招投标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两种评标方法。

中标候选人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评标结果,选取中标候选人。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系统还包括汇总模块,用于对评标结果进行汇总,并生成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

具体的,对于网上评标项目,系统提供串行、并行和组合可选的方式来完成评标。串行评标方式即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评标节点逐个完成评审工作,当所有专家对一个评标节点的评审都提交,经项目经理汇总完成后,进而对下一个节点进行评审工作。并行评标方式即评标专家在评审过程中对各个评标节点均完成评审工作后,项目经理进行汇总,系统进行校验,若存在不符合项,由评标专家对存在不符合项的评标节点的重新进行评审,直到所有评标专家评审完成,并校验通过后,最终由项目经理进行评标汇总。

项目经理在评标汇总时,系统自动根据评标表格模板生成整个评标过程中的评标表格,系统自动生成的评标表格只可下载查看不可修改,系统还根据评标报告模板生成相应的评标报告内容。

项目经理在点击完成汇总时,系统需要检查评标结果数据的合理性,如合格投标人没有商务技术评分值或者没有价格得分等,发现不合理情况时需要提醒项目经理无法完成汇总。

下面以串行评标方式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启动评标后,评标专家开始对投标人进行初步评审,所有评标专家完成对投标人的初步评审后,由项目经理进行符合性检查汇总操作。未能通过符合性检查的投标人,不再进入后续评审。

符合性检查汇总结束后开始进行详细评审,详细评审分为商务、技术和价格三个部分。不同类型的招标项目商务评审、技术评审和价格评审可分为若干个评标因素,评标过程中评标专家需要针对这些评标因素逐个进行评议。

当采用综合评估法时,价格部分的评审方法包括比率法、插值法和比较法,各方法具体的计算规则同上。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所述中标候选人选取模块,具体用于根据经过汇总的评标结果对评标人进行排名,并选择排名结果中预设名次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

具体的,例如,对于采用综合评估法评标的项目,评标表格中包括:“投标人名称”、“评标专家姓名”、“总得分”、“总排名”,其中,总得分=“价格得分”+“商务得分”+“技术得分”,总得分最高的投标人为第一名。对于采用最低评标价法评标的项目,评标表格中包括:“投标人名称”、“评标专家姓名”、“评标价格”、“总排名”,其中,评标价格最低的投标人为第一名。

系统自动将综合排名前三位的投标人作为中标候选人。采用综合评估法时,若综合排名分数相同,由项目经理根据评标办法的规定,手动修改排名,并填写原因。另外,如果在评标过程中,所有投标文件都被否决,则此包为流标状态。

可选地,在该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该系统还包括签名模块,用于接收经过电子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和/或接收经过手动签名的评标表格和评标报告的扫描件。

具体的,若采用电子签名方式,要求评标专家使用ca对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进行电子签名;若评标当天项目经理无法完成评标报告的编制工作,项目经理可下载并打印评标报告封面,让评标专家对其进行纸质签名,签名完成后需将签名后的评标报告封面扫描件上传到系统中。

若采用手动签名的方式,由项目经理打印系统自动生成的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评标专家完成纸质签名,签名完成后将签名后的评标表格及评标报告的签字页扫描件上传到系统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