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工程施工定额测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9540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公路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施工定额的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施工定额测定由于测定人员本身的水平差异,因而多次测定出的原始数据偏差较大,而对于原始数据的处理一般采用平均值法,导致劳动定额和机械定额计算的准确性下降,无法准确获取本企业的施工定额,无法对企业施工生产和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的指导,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公路工程施工定额测定方法,可以快速实现企业定额原始数据采集,提高施工定额数据测定的准确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公路工程施工定额测定方法及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传统的公路施工定额测定方法做出改进,将现场技术测定法中的写实记录法和工作日写实法改进为写实法,对劳动定额的测定采用写实法、测时法+写实法、统计法(去除粗大误差)等三种方法,对机械台班定额的测定采用写实法、测试法+写实法、统计法(去除粗大误差)等三种方法,并对不同方法所需的定额数据的测定次数做出具体的规定;为确保所采用的原始数据有效,本文利用狄克逊准则、格拉布斯准则、3σ准则等检验准则对原始数据中的粗大误差进行剔除。

一种公路工程施工定额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对施工定额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具体做法是:对传统定额测定方法中的写实记录法和工作日写实法加以改进形成写实法;利用写实法,写实法+测时法,统计法(去除粗大误差)三种不同的方法测定和记录多个施工项目中各种工序的定额时间,包括: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准备与结束工作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以及各种损失时间;工序的完成工程量数据;

2)定额原始数据采集;采用写实观测记录表、写实+测时观测记录表、定额统计表对人工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原始数据进行采集;

3)定额原始数据汇总;对步骤1)、步骤2)所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具体做法是:劳动定额原始数据汇总采用如下方法:

a)利用写实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对劳动定额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定额时间合计、完成工程量、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调整系数、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各项目完成工程量、完成工程总量、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时间数据;

b)利用测时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写实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对劳动定额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项目名称、工作内容、观测编号、调整系数、定额数据调整后算术平均值、观测总次数、相同工序时间消耗、基本工作时间数据;

c)利用定额统计表对劳动定额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项目名称、时间消耗、工作量数据;

4)对汇总后数据的进行粗大误差处理,具体做法是:采用不同的检验准则对步骤2中的汇总数据进行粗大误差处理,采用测时法对定额数据进行测定时,原始观测数据个数≤30时,采用狄克逊准则对汇总数据进行处理;原始观测数据个数>30时,采用格拉布斯准则对汇总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写实法和统计法对定额数据进行测定时,采用3σ准则对汇总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到有效数据;

5)定额数据调整;具体做法是:引入调整系数对有效数据进行调整,公式为:

调整数据=有效数据×调整系数

6)随机误差处理;对测定项目的调整后数据进行随机误差处理,方法为计算项目调整后数据的算术平均值;

7)单位产品定额时间的计算,具体做法是:具体公式如下:

利用权利1的步骤2,对定额原始数据进行采集时,应用不同方法测定施工定额时,其要求的测定次数不同,采用测时法对劳动或机械台班定额进行测定时,测定次数为12-15次;采用写实法时对劳动或机械台班定额测定为3-5个工作日,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劳动或机械定额进行测定时要求至少7组以上数据。

采用步骤1)所述的写实法测定劳动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如下:

1)劳动定额原始采集数据汇总

将劳动定额原始数据通过劳动定额-写实法原始数据处理汇总表进行汇总;

2)粗大误差处理

粗大误差数据处理采用三倍标准差法(3σ准则),其识别与处理过程如下:

计算算术平均值:

计算标准差:

计算控制上限:

计算控制下限:

剔除大于上限,低于下限的数据;

式中:

xi--测定的数值;

n--测定数值的个数;

--测定数值平均值;

σ--测定数值标准差;

3)定额数据调整

进行粗大误差处理后的数据为有效数据,引入调整系数对有效数据进行调整,公式为:

调整后的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实测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调整系数

4)随机误差处理,对测定项目的调整后的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进行随机误差处理,公式为: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调整后的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的算术平均值;

5)计算项目完成工程量

公式为:项目完成工程量=σ项目有效数据对应完成工程量;

6)计算完成总工程量

公式为:总完成工程量=σ各项目完成工程量

7)计算单位产品定额时间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单位产品定额时间:

采用步骤1)所述的测时法+写实法测定劳动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如下:

1)劳动定额原始数据汇总,将劳动定额原始数据通过劳动定额-测时法原始数据处理汇总表进行汇总;

2)原始数据的处理,原始数据个数n≤30时,采用粗大误差的狄克逊准则进行处理,其中的d(α,n)中α=0.01,将粗大误差数据同步剔除;原始数据个数n>30时,采用粗大误差的狄克逊准则处理表,其中的d(α,n)中α=0.01,将粗大误差数据同步剔除;

3)测时法观测次数的检验,施工定额可靠度为90%时,观测次数满足以下公式:

式中:

xi--测定的数值;

n–-必要观测次数,单位为次;

n0--实际观测次数,单位为次;

n1--剔除异常值后,实际观测次数,单位为次;

检验:

粗大误差处理后的实际观测次数≥计算的必要观测次数n,说明观测次数符合要求,不再补测;

粗大误差处理后的实际观测次数<计算的必要观测次数n,说明观测次数不符合要求,应补测;

4)定额数据的调整

已进行粗大误差处理后的数据为有效数据,引入调整系数对有效数据进行调整,公式为:

定额数据调整值=有效原始数据×调整系数

5)随机误差处理

计算该工序某项工作内容下定额数据调整值算术平均值;

6)计算同一项目每工序消耗时间

公式为:工序消耗时间=σ该工序下所有工作内容的消耗时间;

7)计算观测总次数

观测总次数=除去粗大误差后剩余有效数据总个数

8)基本工作时间的计算

根据下列公式计算基本工作时间;

9)计算定额单位产品基本工作时间消耗

公式为:定额单位产品基本工作时间消耗=基本工作时间/完成定额工程量

10)对写实法观测下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用3σ准则进行粗大误差处理;

11)对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进行定额数据调整,其中,

调整后定额单位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基本工作时间×调整系数

调整后定额单位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其他工作时间×调整系数

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调整系数

12)计算各项目完成工程量;

13)计算完成总工程量;

14)计算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方法一,直接用测时法基本工作时间代替写实法中基本工作时间公式为: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测时法计算的基本工作时间+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其他工作时间平均值;方法二,测时法与写实法基本工作时间平均值作为最终基本时间,公式为: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测时法计算的基本工作时间+写时法计算的基本工作时间)/2+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其他工作时间平均值

15)计算单位产品定额时间;

采用步骤1)所述的统计法测定劳动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如下:

1)汇总数据,利用劳动定额统计表对原始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公式为:

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时间消耗/定额工程量

2)粗大误差处理,利用3σ准则对原始数据进行粗大误差处理,得到有效数据;

3)计算定额平均先进值,采用公式如下:

——二次平均后的平均先进值

——全数的算数平均值

——小于全数平均值的各个数值的平均值

采用写实法测定机械台班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与3相同。

采用测时法+写实法测定机械台班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与4相同。

采用统计法测定机械台班定额时,数据分析整理的步骤与5相同。

所述的机械台班定额原始数据的采集采用如下方法:

a.利用写实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对机械台班定额原始数据汇总,包括:定额时间合计、完成工程量、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调整系数、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各项目完成工程量、完成工程总量、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单位产品定额时间数据;

b.利用测时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和写实法原始数据汇总表对机械台班定额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项目名称、工作内容、观测编号、调整系数、定额数据调整后算术平均值、观测总次数、相同工序时间消耗、基本工作时间数据;

c.利用统计表对机械台班定额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包括项目名称、时间消耗、工作量、劳动人数配置数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公路施工定额采集与测定的方法做出改进,将写实记录法和工作日写实法合并为写实法,对劳动定额的测定采用写实法、测时法+写实法、统计法(去除粗大误差)等三种方法,对机械台班定额的测定采用为写实法、测时法+写实法、统计法(去除粗大误差)等三种方法,对企业的劳动定额和机械台班定额进行测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劳动定额:

方法一、写实法测定劳动定额

人工挖运土方

表b.i-6-2写实法结果整理表(人工主导)

表b.ⅲ-1写实法原始数据处理汇总表

计算过程:

①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定额时间合计/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

②对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进行数据处理:

粗大误差识别与处理

计算算术平均值:

(148.08+154.06+159.58+150+150.33+152.9+159.1+146+148.94+158.35+139.81+150.11+155.48+147.29)/14=151.43

计算标准差:

σ=5.56

控制上限:

ucl=151.43+3*5.56=168.11

控制下限:

lcl=151.43-3*5.56=134.75

剔除表中大于上限168.11,低于下限134.75的数据,本定额没有粗大误差。

③对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进行调整,调整时结合数据大小与评分表结果来确定调整系数

④计算各项目完成工程量

将项目中有效数据对应的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相加

即:12+6.4+16.8+12.7=47.9

12.2+6.5+8.9+12.5+18.9=59

18.2+10.5+9+11.5+9.6=58.8

⑤计算完成工程总量

47.9+59+58.8=165.7

⑥计算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

(148.08+154.06+159.58+150)/4=152.93

(150.33+152.9+159.1+146+148.94)/5=151.454

(158.35+139.81+150.11+155.48+147.29)/5=150.208

⑦时间定额

151.439÷(60×8)=0.315台班。

方法二、写实法+测时法

表b.i-6-2写实法结果整理表(人工主导)

测时法测定基本工作时间

表b.ⅲ-3测时法原始数据处理汇总表

计算过程:

①粗大误差处理:

1、上表中n=24;选用狄克逊准则进行误差的识别

n=24;选用狄克逊准则进行误差的识别

χ1=748χ3=756χ22=810χ24=811

数据从小到大排序后可知,

d(α,n)=0.451

0.129<0.451则不存在粗大误差,无需进行处理。

2、按照上述方式,对所有数据进行数据粗大误差处理

②定额数据调整,调整时结合数据大小与评分表结果来确定调整系数(表中标红数字为调整系数),汉中与西安项目不调整。

定额数据调整值=原始数据*调整系数

③计算定额数据调整后算术平均值,例如:

定额数据处理后算术平均值=

(731+741+751+747+751+727+715+711+718+761+770+756+767+778+752+741+764+778+750+747+761+778+738+730)/24=748

其余按相同方式得到表中数据。

④计算观测总次数

观测总次数=除去粗大误差数据后剩余有效数据的总个数=24*5=120

⑤计算相同项目每工序时间消耗

每工序时间消耗=∑工序中各工作内容时间

例如:咸阳**中每工序时间消耗=748+362+50+9+23=1192

⑥计算基本工作时间

⑦计算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

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1216÷60÷0.16×1=126.67(分)

表b.ⅲ-1写实法原始数据处理汇总表

计算过程:

①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基本工作时间合计/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

定额单位产品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其他工作时间合计/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

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定额时间合计/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

②对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进行数据处理:

粗大误差识别与处理

计算算术平均值:

(134.33+139.69+145+135.43+135.33+137.54+143.15+132.8+135.4+145.11+125.52+134.33+141.39+134.17)/14=137.085

计算标准差:

σ=5.36

控制上限:

ucl=137.085+3*5.36=153.165

控制下限:

lcl=137.085-3*5.36=121.005

剔除表中大于上限153.165,低于下限121.005的数据,本定额没有粗大误差。

③对定额单位产品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进行数据处理:

粗大误差识别与处理

计算算术平均值:

(13.75+14.38+14.58+14.57+15+15.38+15.96+13.2+13.54+13.24+14.29+15.78+14.09+13.13)/14=14.349

计算标准差:

σ=0.935

控制上限:

ucl=14.349+3*0.935=17.154

控制下限:

lcl=14.349-3*0.935=11.544

剔除表中大于上限17.154,低于下限11.544的数据,本定额没有粗大误差。

④对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进行调整,调整时结合数据大小与评分表结果来确定调整系数

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的基本工作时间消耗*调整系数

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调整系数

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定额单位产品的时间消耗*调整系数

⑤计算各项目完成工程量

将项目中有效数据对应的完成定额单位工程量相加

即:12+6.4+16.8+12.7=47.9

12.2+6.5+8.9+12.5+18.9=59

18.2+10.5+9+11.5+9.6=58.8

⑥计算完成工程总量

47.9+59+58.8=165.7

⑦计算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

方法一、直接用测时法基本工作时间代替写实法

项目定额单位产品时间消耗=测时法得到基本工作时间+调整后定额单位产品的其他工作时间消耗的均值

126.67+(13.75+14.38+14.58+14.57)/4=140.99

126.67+(15+15.38+15.96+13.2+13.54)/5=141.286

126.67+(13.24+14.29+15.78+14.09+13.13)/5=140.776

方法二、测时法与写实法基本工作时间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基本工作时间

⑧时间定额

采用方法一计算:

141.02÷(60×8)=0.294台班

采用方法二计算

146.23÷(60×8)=0.305台班。

方法三、统计法

实施例3

表b.i-8劳动定额统计表

定额名称:人工夯实填土

工作内容:打碎土块并耙平,洒水或风干土壤,分层夯实

①数据粗大误差处理

算术平均值:(65+72+68+55+59+58+68+70+69+70+52+60)/12=63.83

计算标准差:σ=6.71

控制上限:ucl=63.83+6.71*3=83.96

控制下限:lcl=63.83-6.71*3=43.7

判断有无粗大误差,本例无粗大误差数据

②计算平均先进值

平均先进值即对数据进行第二次平均;

——二次平均后的平均先进值

——全数的算数平均值

——小于全数平均值的各个数值的平均值

③时间定额:60.32÷60÷8=0.126台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