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266279发布日期:2018-12-14 21:5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可回收瓶(回收再使用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包装用瓶的领域中,已知有例如一升瓶或啤酒瓶、牛奶瓶所代表的那样、将使用后的空瓶回收并清洗、再次填充内容物而反复使用的可回收瓶。该可回收瓶与仅1次就被废弃处理的一次性瓶相比,从废弃物的排出量抑制、涉及原料及制造的资源能量的节俭、以及co2排出量等环境负荷的降低的观点来看,作为对地球更友好的容器而受到关注。近年来,提出了提高瓶主体的强度而使得不易发生裂纹或损伤,或者通过将瓶体的表面进行树脂覆层而保护瓶体,提高其再使用的效率(参照专利文献1)。

关于可回收瓶的上述优越性,再使用次数、即瓶被循环几次成为重要的问题。通常认为,没有循环3次的可回收瓶与1次性的轻量一次性瓶相比环境负荷量更差(关于啤酒小瓶,日本平成20年环境省:玻璃瓶再循环促进协会“日本的可回收瓶的现状”资料)。此外,可回收瓶通常在约8年间被再使用20次以上(日本玻璃瓶协会hp“可回收瓶”),被20次再使用的可回收瓶与一次性瓶相比,被认为在地球温暖化co2、大气污染、能量消耗量及固体废弃物的各项目中从环境负荷量大(级别5)改善为环境负荷量小(级别1~2)(“物料量分析容器间相对比较”,玻璃瓶再循环促进协会“可回收瓶指南”资料)。

这样,关于可回收瓶,其再使用次数不仅在上述环境负荷方面,对于瓶的制造厂商及内容物厂商而言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另一方面,还不能完全掌握其使用次数是现状。此外,不仅是使用次数,瓶体的再使用的可否也应考虑该瓶的耐久性,但以往依赖于目视等的外观状态的趋向较强,判断实际的耐久性并不容易。此外,在以往的瓶体的点检检查中,有从外观不能掌握的内部劣化等的检查基准不明确之嫌。

所以,本发明发现,将可回收瓶个别管理而将其个别使用状态建立关联来进行再使用管理,由此,能够科学地进行准确的再使用管理,从外观不能掌握的内部劣化等的检查也能够效率良好地实施。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5214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基于这样的认识,提供一种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其通过将可回收瓶个别地管理,将其个别使用状态特别是涉及该瓶体的输送的个别状态数据建立关联而进行再使用管理,能够科学而准确、容易且效率良好地进行能够再使用的瓶的区分,同时还能够效率良好地实施从外观不能掌握的内部劣化等的检查。此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其通过效率良好地促进可回收瓶的再利用而降低涉及再利用的成本,能量的节约等环境上的优越性良好。

即,技术方案1的发明涉及一种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新制造可回收瓶体时,在瓶体表面上形成个体识别显示部,该个体识别显示部刻设有作为该瓶体的个体识别数据的识别码;将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读取,将涉及该瓶体的输送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与该瓶体的前述个体识别数据一起建立关联而写入储存到存储介质中;基于储存在前述存储介质中的前述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判定该瓶体的继续再使用的可否。

技术方案2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前述个别输送状态数据是涉及移动距离的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满足既定的距离,判定继续再使用的可否。

技术方案3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将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内容物的填充场所(a)和该瓶体的填充后的销售据点(b)推算。

技术方案4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将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内容物的填充场所(a)、该瓶体的填充后的销售据点(b)和该瓶体的使用后的回收场所(c)推算。

技术方案5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所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制造瓶体的热端工艺时,通过激光加工在瓶体表面上形成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

技术方案6的发明涉及技术方案1或5所述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由二维码显示。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新制造可回收瓶体时在瓶体表面上形成刻设有作为该瓶体的个体识别数据的识别码的个体识别显示部,将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读取,将涉及该瓶体的输送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与该瓶体的前述个体识别数据一起建立关联而写入储存到存储介质中,基于储存在前述存储介质中的前述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判定该瓶体的继续再使用的可否,所以通过个别地管理已回收的瓶在从被制造起被以怎样的输送状态使用,能够科学而准确、容易且效率良好地进行能够再使用的瓶的区分,同时还能够效率良好地实施根据外观不能掌握的内部劣化等的检查。进而,通过效率良好地促进可回收瓶的再利用,由此降低涉及再利用的成本,能量的节约等环境上的优越性良好。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前述个别输送状态数据是涉及移动距离的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满足既定的距离,判定继续再使用的可否,所以能够根据移动距离这样的数值科学而准确、容易且效率良好地进行能够再使用的瓶的区分。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中,将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内容物的填充场所(a)和该瓶体的填充后的销售据点(b)推算,因为在许多情形中做出以预先设定的填充场所(a)与销售据点(b)的距离作为瓶体的移动距离的判断的情况较多,所以通过输入这些,能够立即效率良好地推算出有变化的许多距离数据。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技术方案1或2的发明中,将前述移动距离数据根据该瓶体的内容物的填充场所(a)、该瓶体的填充后的销售据点(b)和该瓶体的使用后的回收场所(c)推算,因为根据情况,有做出除了预先设定的填充场所(a)和销售据点(b)以外还以与该瓶体的使用后的回收场所(c)的距离作为瓶体的移动距离的判断的情况,所以通过输入这些,能够立即效率良好地推算出更准确的距离数据。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在制造瓶体的热端工艺时,通过激光加工在瓶体表面上形成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所以不易在瓶体表面的个体识别显示部上发生细小的裂纹等。

根据涉及技术方案6的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在技术方案1或5的发明中,前述个体识别显示部由二维码显示,所以能够减小瓶体表面的个体识别显示部,外观设计性也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形成有个体识别显示部的瓶体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概要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瓶的再循环通过以下的循环系统进行:将从销售店或市镇村回收的瓶在瓶商或洗瓶工厂等处清洗,在装瓶工厂中向瓶中填充内容物,向销售店出货。此外,近年来由装瓶工厂(厂商)一起进行从清洗到填充的全部工序的情况也变多。本发明的管理方法是使在从清洗工序到填充工序之间进行的工序中的能够再使用的瓶的甄别变得容易的管理方法。

本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是管理在使用后被回收清洗、再次被填充内容物而再使用的可回收瓶的方法。如图1所示,在可回收瓶的瓶体10的表面11上形成有个体识别显示部20。个体显示部20为了防止因擦碰等而变得难以识别,优选的是形成在肩部等不易发生损伤的位置。该个体识别显示部20如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那样,在制造瓶体的热端工艺时借助激光加工形成。通过在热端工艺时加工,能够防止在该显示部处发生细小的裂纹等缺陷,瓶体10的强度不受损。此外,由于瓶体的温度变高,所以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精度也较好,是优选的。

并且,个体识别显示部20在瓶体上分别刻设能够识别个体的个体识别码而形成。个体识别码例如可以考虑将制造时间(yy年mm月dd日hh时mm分ss秒)或制造产线等代码化,只要是能够确定瓶的个体的数据就可以。并且,该个体识别显示部优选的是如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那样,由二维码显示。二维码与一维码(条码)相比,能够将更多的信息代码化,所以能够减小印字面积,所以不会损害瓶体的外观而外观设计性较好。

在存储介质中,与个体识别数据建立关联而记录有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基于该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判定瓶体的继续使用的可否。将分配给瓶体的识别数据与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建立联系,当将瓶体的个体识别显示部读取时,调出个别输送状态数据,由此判断是否是能够再使用的瓶而进行区分。此外,如在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那样,个别输送状态数据是涉及移动距离的移动距离数据,通过该瓶体的移动距离数据满足既定的距离,判断继续再使用的可否。

在瓶体表面上发生损伤等的理由之中,可以举出最多的是由输送中的箱内的箱壁面或瓶体彼此的擦碰带来的损伤。因此,可以想到被输送了一定以上的距离的瓶体在瓶体表面的呈最大径的部分或所谓的接触点处发生一定以上的损伤的可能性变高。由此,如果瓶体的移动距离比既定的距离大,则能够判断为瓶体不能再使用。

并且,在判断瓶体的移动距离时,如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那样,移动距离数据可以根据瓶体的内容物的填充场所(a)及填充后的销售据点(b)推算。这是因为,如果该瓶体被从填充场所(a)向销售据点(b)输送,在使用后在填充场所被回收,则可以考虑该瓶体的移动距离至少是在ab间(d1)往复的距离(2×d1)左右。

此外,根据可回收瓶的再使用循环,有不是由作为填充场所(a)的装瓶工厂(厂商)等直接将瓶体回收、而作为回收场所的瓶商居于其间的情况,所以可以如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那样,移动距离数据根据上述填充场所(a)和上述销售据点(b)及该瓶体的使用后的回收场所(c)来推算。这是因为,可以考虑该瓶体的移动距离至少是在ab间(d1)、bc间(d2)和ca间(d3)移动的距离(d1+d2+d3)左右。

接着,与图2的流程图一起,结合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管理方法的概要。首先,对于回收后的瓶,借助清洗工序进行瓶体的清洗。这是为了借助清洗使个体识别显示部容易辨识。接着,在识别工序中,进行瓶体的个体识别显示部的个体识别数据的读取。该读取手段可以借助红外线或光学辨识、图像辨识等周知的方法进行。

在将多种瓶体一次处置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形状及颜色、尺寸等与个体识别数据建立关联而记录到存储介质中,在不进行图像辨识或重量测量等复杂的区分处理的情况下按照种类对瓶进行区分。

并且,将辨识出的个体识别数据与存储介质的个体识别数据对照,将该瓶体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调出。在可否判断工序中,在调出的作为个别输送状态数据的个别状态数据即移动距离(r)是既定的距离(m)以下(r≤m)的情况下,向下个检查工序前进,在比既定的距离大(r>m)的情况下,将该瓶体废弃。在检查工序中,进行瓶体的损伤、裂纹破裂等的检查。检查工序借助目视或图像辨识、光学辨识等,根据瓶体的损伤或裂纹、破裂等的有无,进行最终检查。

由可否判断工序基于该瓶体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科学地判断继续再使用的可否,并将一定数量的瓶体废弃,由此,在最终的检查工序中处理的瓶体的数量减少,由此能够实现瓶的再循环工序的效率化,能够实现成本的削减。此外,由于根据使用次数等科学性的数据判断再使用的可否,所以再使用的可否的基准变得明确,品质稳定。

被判断为能够再使用的瓶体在填充工序中被填充内容物而被出货。由于通常按照批次决定出货目的地(销售据点),所以关于属于该批次的瓶体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将该填充场所(a)和销售据点(b)记录到存储介质中。当使用后的瓶体的回收场所与填充场所(a)不同(经由瓶商等回收场所(c)的情况)时,关于该瓶体的个别输送状态数据,将回收场所(c)也记录到存储介质中。将各个数据向存储介质记录的时机没有被特别限定,是任意的。

另外,在该阶段,可以将上述输送状态数据以外的个别使用状态数据,例如涉及再使用的时间、场所、内容、使用次数及其他追加数据写入并储存,将这些追加数据与前述输送状态数据一起或个别地有效且有用地用于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可回收瓶的再使用管理方法,通过对瓶体分别分配个体识别数据而管理,能够以明确的基准科学地判定再使用的可否。由于能够实现瓶体的再循环工序的效率化,所以能够削减在瓶的再使用中花费的成本而促进瓶的再利用,节约伴随着瓶制造的能量,并且能够抑制co2的产生及垃圾的产生。此外,根据储存的个别状态数据,能够汇集由从瓶体被制造起的经过时间及移动距离、使用次数等带来的劣化的信息,所以能够促进可回收瓶的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实现环境负荷的降低。进而,通过知道输送距离,能够计算涉及瓶体的输送的co2的排出量,所以能够明确地掌握伴随着可回收瓶的使用的环境负荷,能够有利于环境负荷的降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