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电子设备电能损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4838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降低电子设备电能损耗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尤其涉及降低电子设备电能损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产品不断普及,电子设备逐渐地取代传统机械锁。

然而电子设备都需要电力供给才能工作。电子设备则大部分都使用电池功能,由于电子设备的功耗大问题,导致电子设备不得不采用大量电池组合供电,然而即使采用大量电池组合供电,也无法满足电子设备超长时间工作,用户不得不在短时间内就要更换新电池。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电子设备电能损耗的方法,包括:

通过电源模块控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电源供给,只有当外部干预时才给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提供电源,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才开始上电工作。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自动切断自身电源进去断电状态。

或/和,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处于睡眠模式,只有中断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并唤醒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才进入工作模式。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自动进去睡眠模式。

本发明方法有效降低电子设备的电能损耗,大幅延长电子设备的电池供电时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方法的两个方案。

图2为本发明方法中方案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方法中方案二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7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9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六的流程图。

图10为本发明方法中实施例七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方法有两个方案,包括:

方案一,如图2,通过电源模块控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电源供给。在空闲时,所述电源模块切断电源供给,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由于没有电源供给而处于不工作状态。只有当外部使能时所述电源模块才给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提供电源,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才开始上电工作;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取消使能信号而自动切断自身电源供给,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也自动被切断,从而重新进入断电状态。

为了保证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在工作过程不会被停止供电,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锁定电源模块的使能信号,使电源模块一直处于供电,或/和所述电源模块持续供电t秒,并足以使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

方案二,如图3,在空闲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处于睡眠模式,只保留中断侦测模块工作,停止所有其他模块的工作。当中断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中断侦测模块侦测到中断信号,并马上唤醒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进入工作模式;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首先切断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然后重新进去睡眠模式。

实施例一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机械开关控制电源供给。

机械开关控制电源供给,当接通所述机械开关后,电子设备管理模块被接上电源而进入上电工作状态。

步骤二,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上电工作,并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三,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仍然处于工作状态,只有断开机械开关,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电源也被切断,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也自动被切断,从而重新进入断电状态。

实施例二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机械开关使能电源模块。

机械开关连接着电源模块,当按动所述机械开关时,所述机械开关产生一个信号并被传送到电源模块的使能脚。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脚的使能信号启动电源供给。

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信号后自动启动供电延时t秒(t大于0),就是说,使能信号消失后,电源模块继续供电t秒,待t秒超时后所述电源模块重新根据使能脚信号来供电。

步骤二,电子设备管理模块上电工作,并锁定电源模块的使能信号,此时电源模块t秒超时后由于所述锁定使能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一直处于供电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三,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自动释放锁定的使能信号而切断自身电源供给,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也被切断,从而重新进入断电状态。

实施例三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超低功耗触摸传感器处于永久供电状态。

由于所述触摸传感器功耗超低,永久供电并工作状态也只有非常小的功耗。当人体触摸所述传感器时,产生一个使能信号,所述信号延时t1秒(t1大于0)。

步骤二,超低功耗触摸传感器产生使能信号。

所述传感器连接着电源模块,当人体触摸所述传感器时,所述传感器产生一个使能信号并被传送到电源模块的使能脚。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脚的使能信号启动电源供给。

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信号后自动启动供电延时t2秒(t2大于0),就是说,使能信号消失后,电源模块继续供电t2秒,待t2秒超时后所述电源模块重新根据使能脚信号来供电。

步骤三,电子设备管理模块上电工作,并锁定电源模块的使能信号,此时电源模块t2秒超时后由于所述锁定使能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一直处于供电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四,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自动释放锁定的使能信号而切断自身电源供给,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也被切断,从而重新进入断电状态。

实施例四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超低功耗ble蓝牙模块处于永久供电状态,并且所述ble蓝牙模块在没有被外部眼泪设备连接时处于睡眠状态。

所述ble蓝牙模块处于睡眠状态时功耗超低。当所述ble蓝牙模块没有被连接时自动进入睡眠状态,只有当外部蓝牙设备成功连接所述ble蓝牙模块时所述ble蓝牙模块自动进入工作状态,并产生一个使能信号,所述信号延时t1秒(t1大于0)。

步骤二,ble蓝牙模块产生使能信号。

所述ble蓝牙模块连接着电源模块,当外部蓝牙设备成功连接所述ble蓝牙模块时产生一个使能信号并被传送到电源模块的使能脚。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脚的使能信号启动电源供给。

所述电源模块侦测到使能信号后自动启动供电延时t2秒(t2大于0),就是说,使能信号消失后,电源模块继续供电t2秒,待t2秒超时后所述电源模块重新根据使能脚信号来供电。

步骤三,电子设备管理模块上电工作,并锁定电源模块的使能信号,此时电源模块t2秒超时后由于所述锁定使能信号,所述电源模块一直处于供电状态。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四,在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自动释放锁定的使能信号而切断自身电源供给,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也被切断,从而重新进入断电状态。

实施例五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空闲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处于睡眠模式,只保留中断侦测模块工作,停止所有其他模块的工作。

步骤二,机械开关作为中断信号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中断侦测模块侦测到中断信号,并马上唤醒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步骤三,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四,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首先切断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然后重新进去睡眠模式。

实施例六

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空闲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处于睡眠模式,只保留中断侦测模块工作,停止所有其他模块的工作。

步骤二,电源不间断供电给超低功耗触摸传感器。所述触摸传感器作为中断信号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中断侦测模块侦测到中断信号,并唤醒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步骤三,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四,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首先切断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然后重新进去睡眠模式。

实施例七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流程图,方法步骤包括:

步骤一,在空闲时,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处于睡眠模式,只保留中断侦测模块工作,停止所有其他模块的工作。

步骤二,电源不间断供电给ble蓝牙模块。当外部蓝牙设备成功连接所述ble蓝牙模块时,所述ble蓝牙模块作为中断信号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的中断侦测模块侦测到中断信号,并唤醒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此时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进入工作模式;

步骤三,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根据业务逻辑启动其子功能模块。

步骤四,所述电子设备管理模块完成工作任务后首先切断其子功能模块的电源,然后重新进去睡眠模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元器件或者设备产生一个或者多个使能信号去使能电源模块,或者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元器件或者设备作为中断信号发生器产生中断信号,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