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背置式RFID读写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2560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背置式RFID读写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移动终端背置式RFID读写器属于射频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使移动终端具有RFID读写功能的应用模块。



背景技术:

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其应用市场也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而扩大。但是,RFID读写器作为专业的设备,一方面其体积一般较大,携带不方便;另一方面,市售RFID读写器一般被设计为一个整体,读写器中的某些小部件的损坏(如屏幕等)就会影响整个读写器的使用。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移动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多。若把RFID技术和移动终端结合起来,将RFID读写器做成便携的模块与移动终端配合使用,这样既拓展了移动终端的功能又使RFID技术更好地应用于普通家庭中,推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建设。

申请号为201110207900.X的“一种集成RFID功能的手机及其通信方法”发明专利,利用RFID读写器设备和手机两者在工作频率和硬件结构上相似的特点,通过复用手机内部的模块与接口,并配置复用手机的软件,使手机符合RFID通信要求,实现RFID通信功能。

申请号为201320414934.0的“具有RFID读写器功能的手机”实用新型,设计了一款可以读写RFID标签的手机,包括手机本体、RFID读写模块与RFID天线,RFID读写模块与手机本体的MCU相连,RFID读写模块的电源端与手机本体的电源电路输出端相连,由手机电源为RFID读写器供电。

上述两种方法都是基于对手机的硬件和软件改造,通过在手机内部嵌入控制器、复用手机内部模块等方式将普通手机改造为具有RFID功能的手机,使用者要想使普通手机具有RFID功能,须对手机进行较大规模的改造。这种方式实现成本较高,对于使用者来说,必须购买这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专用手机。

申请号为201220529873.8的“用于手机上的RFID读写器”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用于手机上的RFID读写器,包括RFID读写器芯片、用于传递射频信号的天线和微控制器,其中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接口与手机的微处理器进行通信。

申请号为201220314057.5的“手机外置式RFID读写器”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手机外置式RFID读写器,包括微处理器、RFID模组、天线以及手机专用数据接口。该方案利用手机专用数据接口与智能手机进行有线方式的连接。

上述两种外置式的RFID读写器方案中,读写器模块与手机之间均采用有线连接方式,存在以下不便之处:1)存在电源线或数据线,读写器模块的体积相对较大;2)模块与手机之间的有线连接带来操作不便;3)若模块也由手机电池供电,将增大手机电池的功耗,缩短供电时间,降低手机电池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一种置于移动终端背部的RFID读写器,该读写器与移动终端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方式。是一种便于携带、兼容大多数移动终端的背置式RFID读写器,普通移动终端(手机或平板电脑)附加此读写器后即具备了RFID专用读写器功能,而成本大大低于专用读写器。

该移动终端背置式RFID读写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RFID读写器包括RFID天线、RFID读写模块、CPU、无线接口模块和电池。所述RFID天线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相连,所述CPU分别与所述RFID读写模块、所述无线接口模块相连;所述CPU通过向所述RFID读写模块发送指令,经所述RFID天线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信息读取或写入;所述CPU通过所述无线接口模块与移动终端进行RFID电子标签信息与指令的交互;所述电池分别与所述CPU、所述RFID读写模块、所述无线接口模块相连并为三者供电。

所述RFID读写器采用超薄外形,附着于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可拆卸保护壳的背部,且所述RFID天线方向朝外。

所述无线接口模块为蓝牙或WIFI通信模块。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所述RFID读写器内含用于RFID读写操作及与移动终端通信的通信模块。

所述RFID读写器工作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首先建立移动终端与所述RFID读写器的蓝牙或WIFI连接,然后对所述RFID读写器进行控制操作。

本移动终端背置式RFID读写器,相比其它类型RFID读写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RFID读写器为独立模块化结构,外形超薄,体积小,重量轻;

2)本RFID读写器可通过不干胶、胶带、螺钉等方式附着于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保护外壳的背面,与移动终端组成整体,方便更换、持握与携带;

3)使用者直接通过移动终端的图形化用户触控界面对RFID读写器进行读写、设置等操作,方式简单,用户体验好;

4)普通智能手机或智能平板电脑与本RFID读写器配合使用后,可实现现有专用RFID读写器的全部功能,从而有效提升用户体验并降低采购与使用成本;

5)使用过程中无需对现有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任何硬件改造,产品的配套兼容性好;

6)本RFID读写器与移动终端之间没有电气线路连接,使用方便,易于更换,提升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与移动终端及其保护外壳结合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与移动终端结合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RFID读写器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所述RFID读写器的结构示意图。图1可见所述RFID读写器由RFID天线(100)、RFID读写模块(110)、CPU(120)、无线接口模块(130)以及电池(140)五部分构成。所述RFID天线(100)与RFID读写模块(110)用于接收及读写RFID标签信息;所述CPU(120)分别与RFID读写模块(110)以及无线接口模块(130)连接,处理由RFID标签端与移动终端处接收的信息并发出指令;所述无线接口模块(130)用于与移动终端数据交互,在RFID读写器与移动终端之间接收和发出信号;所述电源模块(140)分别与RFID读写模块(110)、CPU(120)、无线接口模块(130)相连,为三者提供电源。

所述RFID读写器采用超薄外形,附着于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可拆卸保护壳的背部,且所述RFID天线方向朝外,方便握持。

所述无线接口模块为蓝牙或WIFI通信模块。

所述移动终端采用手机或平板电脑。

所述RFID读写器内含RFID读写操作及与移动终端通信的通信模块。

所述RFID读写器工作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首先建立移动终端与所述RFID读写器的蓝牙或WIFI连接,然后对所述RFID读写器进行控制操作。

应用实例一。图2为RFID读写器与移动终端及其可拆卸保护外壳的结合方式示意图。在该实例中,智能手机(210)为市场上任意一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可为Android、iOS、Windows Phone等;智能手机外壳(220)可为市场上常见的硅胶、塑料等材质类型;RFID读写器(230)与智能手机外壳(220)之间采用不干胶、胶带或螺钉等方式结合,使RFID读写器(230)紧密附着于智能手机外壳(220)的背面。

实例运行步骤如下:

1)将RFID读写器附着于智能手机外壳背部,RFID天线一侧朝外;

2)打开RFID读写器与智能手机的蓝牙或WIFI开关,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移动终端通信模块选择蓝牙或WIFI连接方式,建立智能手机与RFID读写器之间的连接;

3)将RFID读写头天线对准所需扫描的RFID标签,通过智能手机内置的移动终端通信模块向RFID读写器发送控制指令,进行数据读写操作;

4)通过智能手机,对读取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

应用实例二。图3中所述RFID读写器(230)直接附着在智能手机(210)上。其运行步骤与实例一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