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286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



背景技术:

随访是指医院对曾在医院就诊的病人以通讯或其他的方式,进行定期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指导患者康复的一种观察方法。通过随访可以提高医院医前及医后服务水平,同时方便医生对病人进行跟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以进行统计分析、积累经验,同时也有利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开展和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现有的多个技术分别公开了适用于家庭的通过远程医疗设备进行患者远程数据的获取:(1)申请号为CN201520254696.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和云计算的医疗健康系统,包括通过互联网连接的云服务器、用户持有的用户移动终端以及医生持有的医生客户端;所述用户移动终端用于采集用户个人健康数据;医生客户端用于发布医疗信息并通过用户移动终端为用户提供医疗服务;云服务器用于存储健康大数据,并根据医生客户端采集的医疗机构信息和用户移动终端采集的用户个人健康数据建立双向搜索机制匹配用户和医生;(2)申请号为CN201620793786.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大数据分析的健康监测与医理研究系统,包括云服务器、诊疗设备、用户终端和医疗机构终端,所述诊疗设备包括全息穴区诊断设备和脉搏诊断设备;所述诊疗设备与云服务器、用户终端通信,所述医疗机构终端与云服务器通信;所述云服务器设有用户数据储存单元、数据计算分析单元和大数据挖掘处理单元。

然而上述技术均具有以下问题:(1)当同一个家庭具有多个患者,需要购置多个诊疗设备/移动终端分别对多个患者的数据进行采集;(2)当对患者数据进行采集后进行上传,并不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比如为非患者尝试该装置,也会导致数据上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解决现有技术的病症采集装置不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就采集数据会造成数据误上传、以及现有技术需要购置多个病症采集装置才能对同一家庭的多个患者进行采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包括监测患者在家健康状态数据的病症采集装置、保存病人在医疗机构检查的病症数据的医疗机构终端和云服务器,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均连接有人体体征采集仪器,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和医疗机构终端均与云服务器通信;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包括人体体征采集仪器、第一通信模块、控制器、触摸显示屏、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触摸显示屏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包括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心率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体征采集鞋、体征采集腕带、体征采集手套和体征采集上衣。

优选地,所述的生物识别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面部识别模块或指静脉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云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医疗机构的用于采集患者生物信息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监测患者在家健康状态数据的病症采集装置上设置生物识别模块,通过生物识别后再进行数据的采集与上传,实现对同一个家庭的多个家庭成员分别采集以及分别上传,避免数据误上传的问题。

(2)采用云服务器分别对患者在家健康状态数据以及患者在医疗机构检查的数据进行保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为病症采集装置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于多家庭成员的远程医疗监测云系统,包括监测患者在家健康状态数据的病症采集装置、保存病人在医疗机构检查的病症数据的医疗机构终端和云服务器,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均连接有人体体征采集仪器,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和医疗机构终端均与云服务器通信;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

其中,生物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患者的生物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指纹、虹膜、面部和指静脉。因此对应地,需要在医疗机构设置采集对应生物特征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连接;同时,对应地,云服务器中设置有用于保存患者生物信息的数据库。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包括人体体征采集仪器、第一通信模块、控制器、生物识别模块、触摸显示屏、存储器和第二通信模块;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触摸显示屏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无线通信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份数据和历史的健康状态数据;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之前,首先需要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其中如果是第一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即存储器中未保存有患者的身份数据,病症采集装置会首先将用户的身份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身份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库中存在有对应的数据,云服务器将该数据下发至病症采集装置,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下次快速进行比对,否则认为该用户非采集过患者生物信息的用户;如果不是第一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即存储器中保存有患者的数据,则直接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用户未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就进行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的采集,则只对数据进行采集并不进行上传。

在身份信息确认之后,通过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其中人体体征采集仪器包括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心率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体征采集鞋、体征采集腕带、体征采集手套和体征采集上衣;采集完成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健康状态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打包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进行保存。

用户可以通过触摸显示屏查看本人的该次以及历史的健康状态数据(即也需要身份信息确认之后)。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云服务器还会获取患者在医疗机构检查的病症数据,方便后期医生/患者进行查看与比较。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只用于存储在该病症采集装置采集的历史健康状态数据;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之前,也需要先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其中,当生物识别模块获取到患者的生物信息后,将生物信息上传。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来用于判断病症采集装置的网络是否连接正常,二来也实现了生物识别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