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4328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设计医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



背景技术: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申请号为CN201520945612.8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智慧医疗在线病情监测及交流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医患之间缺乏实时有效的跟踪的技术问题,智慧医疗在线病情监测及交流系统包括:服务器平台、数据库服务器、至少一个便携健康设备、至少一个医生终端和至少一个患者终端,其中,每个医生终端与所述服务器平台连接,服务器平台连接至数据库服务器,每个便携健康设备连接至服务器平台,每个患者终端连接至服务器平台;其中,便携健康设备采集健康状况数据,服务器平台监测便携健康设备,以将监测到的健康状况数据传输给数据库服务器和医生终端,服务器平台对患者终端推送与健康状况数据对应的医生用药提醒。从而对患者用户的连续健康状况监测和用药提醒。

然而上述专利具有以下缺点:(1)当同一个家庭具有多个患者,需要购置多个诊疗设备/移动终端分别对多个患者的数据进行采集;(2)当对患者数据进行采集后进行上传,并不对数据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比如为非患者尝试该装置,也会导致数据上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解决现有的医疗健康系统不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就采集数据会造成数据误上传、以及现有技术需要购置多个病症采集装置才能对同一家庭的多个患者进行采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病症采集装置、医生终端和患者终端;所述的医生终端、病症采集装置和患者终端均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采集患者在家的健康状态数据,并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推送至所述医生终端;所述云服务器还向患者终端推送与所述健康状态数据相关的用药提醒;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所述的生物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患者身份;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和患者身份数据一并发送至云服务器。

优选地,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包括人体体征采集仪器、第一通信模块、控制器、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第二通信模块和触摸显示屏;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触摸显示屏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无线通信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包括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心率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体征采集鞋、体征采集腕带、体征采集手套和体征采集上衣。

优选地,所述的生物识别模块包括指纹识别模块、虹膜识别模块、面部识别模块或指静脉识别模块。

优选地,所述的医疗健康系统还包括设置于医疗机构的用于采集患者生物信息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患者终端为PC机或者移动终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用于采集患者在家的健康状态数据的病症采集装置上设置生物识别模块,通过生物识别后再进行数据的采集与上传,实现对同一个家庭的多个家庭成员分别采集以及分别上传,避免数据误上传的问题;同时使得云服务器向患者终端推送的用药提醒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为病症采集装置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远程数据获取与分析的医疗健康系统,包括云服务器、病症采集装置、医生终端和患者终端;所述的医生终端、病症采集装置和患者终端均与云服务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采集患者在家的健康状态数据,并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发送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推送至所述医生终端;所述云服务器还向患者终端推送与所述健康状态数据相关的用药提醒;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设置有生物识别模块,所述的生物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患者身份;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将所述健康状态数据和患者身份数据一并发送至云服务器。

其中,生物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患者的生物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指纹、虹膜、面部和指静脉。因此对应地,需要在医疗机构设置采集对应生物特征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所述的生物信息采集装置通过网络与云服务器连接;同时,对应地,云服务器中设置有用于保存患者生物信息的数据库。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包括人体体征采集仪器、第一通信模块、控制器、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第二通信模块和触摸显示屏;所述的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控制器连接,生物识别模块、存储器、触摸显示屏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病症采集装置通过第二通信模块与云服务器通信。其中,所述的第一通信模块和第二通信模块均为无线通信模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用于存储患者的身份数据和历史的健康状态数据;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之前,首先需要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其中如果是第一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即存储器中未保存有患者的身份数据,病症采集装置会首先将用户的身份数据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将身份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如果数据库中存在有对应的数据,云服务器将该数据下发至病症采集装置,存储器对数据进行存储,方便下次快速进行比对,否则认为该用户非采集过患者生物信息的用户;如果不是第一次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识别,即存储器中保存有患者的数据,则直接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如果用户未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就进行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的采集,则只对数据进行采集并不进行上传。

在身份信息确认之后,通过人体体征采集仪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其中人体体征采集仪器包括体温计、血糖仪、血压计、心率检测仪、肺功能检测仪、体征采集鞋、体征采集腕带、体征采集手套和体征采集上衣;采集完成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将数据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将采集到的健康状态数据和身份识别数据打包上传至云服务器,云服务器进行保存。

之后,云服务器结合已有的相关病例样本数据,对获取到的健康状况数据进行分析,即查找匹配到与健康状况数据对应的医生用药提醒,如果找到匹配的,则直接推送给对应的患者终端,如果没有找到匹配的,就将健康状态数据发送给医生终端,然后医生通过医生终端用药提醒发送至服务器平台,并推送给该患者终端。

在本实施例中,同一个用药提醒可以推送给多个对应该患者的患者终端,比如通过移动终端APP推送、通过短信推送或者通过PC上的客户端进行推送。

而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存储器只用于存储在该病症采集装置采集的历史健康状态数据;在采集用户的健康状态数据之前,也需要先通过生物识别模块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其中,当生物识别模块获取到患者的生物信息后,将生物信息上传。采用这样的方式,一来用于判断病症采集装置的网络是否连接正常,二来也实现了生物识别的功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