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接口的二维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9570发布日期:2018-08-10 20:52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扫描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接口的二维平台。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二维条码应用领域迅速增长。二维条码相对一维条码来说,其数据容量更大、容错能力更强、印刷面积更小、保密特性更好。随着二维条码市场的迅速发展,从物流跟踪溯源到仓储管理,从行业防伪方案、条码电子门票到手机二维条码应用等等,二维条码已经在很多领域被广泛使用。

现有的扫码方式要么借用专门的一些扫码设备如扫描枪,又或者借助一些传统的软件传统软件解码,但传统的软件解码由于没有专门的解码处理器,必须在手机或者电脑的 CPU内计算,这样就会使得调用的程序多,有点大材小用,不具有目的性的缺点,直接造成解码速度慢、识别二维码破损率低等问题。所芯片解码速度为软解码(500Mhz ARM CPU) 速度的10倍,识读率(抗污损)提高30~50倍,还有就是现在的扫码设备不存在通用性,不同的设备扫描效率不一样,而且很多带摄像的设备不具备扫描功能。所以就应该提供一种带扫描解码功能的二维平台,去实现通用统一扫码,这样可以加速扫码速度,还可以减小一些内置扫码设备的体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自主运算、即插即用和通用散热性能好的多接口的二维平台。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多接口的二维平台,包括二维解码芯片、信号灯、无线传输接收器、USB插口、数据线和壳体,所述二维解码芯片端部设置有USB插口,所述二维解码芯片内置壳体内,所述信号灯装设在壳体上且与所述二维解码芯片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接收器设置在壳体后端且与二维码解码芯片电路连接,所述壳体包括壳盖和壳体本体,所述壳盖后端内部设置第一环形凸缘,所述壳体本体前端外部设置有一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中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所述壳体本体设置有防滑槽,所述防滑槽末端开有矩形孔,所述信号灯设计在矩形孔内,所述矩形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带有空心腔体的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空腔与放置二维解码芯片的腔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解码芯片单独内置在具有影像采集功能的设备上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二维解码芯片集成在FPC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后端成半圆形,所述壳体后端的无线传输接收器外形与壳体后端外形相适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接插在电脑上使用,还可以接插到手机或者别的一些带有影像采集功能的设备上使用,可以实现即插即用,该壳体体积小,通用性好,壳体本体结构对内置的电气元件散热性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接口的二维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1中C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至图4所示,包括二维解码芯片1、信号灯2、无线传输接收器3、USB插口 5、数据线和壳体4,所述二维解码芯片1端部设置有USB插口5,所述二维解码芯片1 置于壳体4内,所述信号灯2装设在壳体上且与所述二维解码芯片1电连接,所述无线传输接收器3设置在壳体4后端且与二维码解码芯片1电路连接,可以方便布置,壳体4 包括壳盖41和壳体本体42,壳盖41后端内部设置第一环形凸缘411,壳体本体42前端外部设置有一环形凹槽421,环形凹槽421中间设置有第二环形凸缘422,壳体本体42 设置有防滑槽423,方便手拿拔出,防滑槽423末端开有矩形孔424,信号灯2设计在矩形孔424内,使得信号灯2日常使用时不易损坏,矩形孔424的孔壁上设置有多个带有空心腔体的散热翅片425,散热翅片425的空腔增大芯片的散热面积,使得芯片散发的热量能够及时散发,散热翅片425与放置二维解码芯片1的腔体连通,壳盖41插到壳体本体 42上时,第一环形凸缘411嵌入到第二环形凸缘422下方,环形凹槽421的端面抵住壳盖41前端,起限位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二维解码芯片单独内置在具有影像采集功能的设备上使用,如摄像机后者手机,因为其具有体积小,使得其容易实现推广;二维解码芯片集成在FPC板上,FPC 板不仅具有高度可靠性以及绝佳的可挠性,还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等特点, USB端口还可以为别的具有通用性的端口,以实现多接口的功能,壳体4后端成半圆形,所述壳体4后端的无线传输接收器3外形与壳体4后端外形相适应。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专利所有者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只要不超过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描述的保护范围,都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