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49547发布日期:2018-08-10 20:51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电子证件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身份证等身份识别证件的发展,在二代身份证中增设了一个用于存储居民信息的芯片。该芯片的增设,不仅可以通过读卡器直接读取该芯片中存储的信息,还有利于有效打击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及利用伪造他人证件进行的犯罪活动。当然,这也对电子证件识别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的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均设置有信息采集装置,以对二代身份证的芯片内所存储的居民信息进行读取。然而,由于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的电路板等器件较多,导致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壳体内设置了较多的连接线,在装配结束通过螺丝封装壳体时,常常出现螺丝将连接线打断的问题,给装配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且,由于连接线的连接点较多,导致故障点增多,受到连接线自身使用寿命的影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使用寿命也随之降低。

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接线连接结构导致电子证件识别装置装配难、故障点多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及电子证件识别装置,能彻底解决接线连接结构中连接线容易被打断的问题,改善生产过程,减少故障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采集装置,其包括固定框架、电源装置、用于读取电子证件芯片信息的信息读取装置和用于处理所述信息读取装置传输的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所述信息读取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上,所述电源装置、所述信息读取装置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均通过电插接件彼此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读取装置包括芯片感应线框,所述信息处理装置包括读卡器控制板和解码器,所述电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件和第二插接件,所述芯片感应线框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连接,所述读卡器控制板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与所述解码器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信息读取装置还包括芯片感应线板,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护照信息读取板,所述电插接件还包括第三插接件、第四插接件和第五插接件,所述芯片感应线板通过所述第三插接件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连接,所述芯片感应线板通过所述第四插接件与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连接,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通过所述第五插接件与所述芯片感应线框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板和设置于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所述电插接件还包括第六插接件和第七插接件,所述电源板通过所述第六插接件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连接,所述电源板通过所述第七插接件与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框架由第一侧板、第一支撑板、第二侧板和第二支撑板依次围合而成,所述芯片感应线框为框式结构且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的顶部,所述芯片感应线板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顶部,所述读卡器控制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所述解码器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的外侧,所述电源板为长条板状结构,且所述电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可拆卸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解码器固定设置于解码器支撑板上,所述解码器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外侧,且所述解码器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解码器支撑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解码器支撑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抵件,所述第一顶抵件顶抵于所述第一侧板,且所述第一顶抵件通过第三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解码器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抵件,所述第二顶抵件顶抵于所述第二侧板,且所述第二顶抵件通过第四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板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的底部,且所述电源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均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其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机芯;所述机芯内匹配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

本申请的信息采集装置和电子证件识别装置,采用所述电插接件来传输电流或信号,代替了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彻底解决了连接线容易被打断的问题;使用所述点插接件,不仅改善了信息采集装置的生产过程,使其装配简单便捷,同时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由于不再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有效减少了信息采集装置内的故障点,延长了使用寿命;易于维修,若电子元部件出现失效,可以快速更换失效的电子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快速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信息采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立体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信息采集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芯片感应线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信息采集装置,1、固定框架,11、第一侧板,12、第一支撑板,121、第二固定件,13、第二侧板,131、第一限位凸起,14、第二支撑板,2、信息读取装置,21、芯片感应线框,22、芯片感应线板,3、信息处理装置,31、读卡器控制板,311、第一限位孔,32、解码器,321、解码器支撑板,322、第一顶抵件,323、第二顶抵件,33、护照信息读取板,331、第二限位孔,41、第一插接件,42、第二插接件, 43、第三插接件,44、第四插接件,45、第五插接件,46、第六插接件,47、第七插接件,51、电源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信息采集装置10,其包括固定框架、电源装置、用于读取电子证件芯片信息的信息读取装置和用于处理所述信息读取装置2传输的信息的信息处理装置3,所述信息读取装置2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3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1上,所述电源装置、所述信息读取装置2和所述信息处理装置3通过电插接件彼此连接。

本申请的信息采集装置10,采用所述电插接件来传输电流或信号,代替了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彻底解决了连接线容易被打断的问题;使用所述点插接件,不仅改善了信息采集装置10的生产过程,使其装配简单便捷,同时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由于不再使用连接线进行连接,有效减少了信息采集装置10内的故障点,延长了使用寿命;易于维修,若电子元部件出现失效,可以快速更换失效的电子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快速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信息读取装置2包括芯片感应线框21,所述信息处理装置3包括读卡器控制板31和解码器32,所述电插接件包括第一插接件41和第二插接件42,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通过所述第一插接件41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连接,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通过所述第二插接件42与所述解码32器连接,当二代身份证的芯片位于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的感应区后,所述解码器33对二代身份证的芯片信息进行解码并完成与二代身份证的芯片之间的信息交互,然后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提取二代身份证的芯片内所存储的居民信息并在转换为信号,传递给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完成信息读取。

为了便于带有芯片的护照的信息读取,所述信息读取装置2还包括芯片感应线板 22,所述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护照信息读取板33,所述电插接件还包括第三插接件 43、第四插接件44和第五插接件45,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通过所述第三插接件43 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连接,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通过所述第四插接件44与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连接,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通过所述第五插接件45与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连接。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和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通过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和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读取带有芯片的护照中的信息。

所述电源装置包括电源板51和设置于所述电源板上的电源,所述电插接件还包括第六插接件46和第七插接件47,所述电源板51通过所述第六插接件46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连接,所述电源板51通过所述第七插接件47与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 33连接,用以向所有的电子元件供电。

具体地,所述固定框架1由第一侧板11、第一支撑板12、第二侧板13和第二支撑板14依次围合而成,所述芯片感应线框21为框式结构且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1 的顶部,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的顶部,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13的外侧,所述解码器3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外侧,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侧,所述电源板51为长条板状结构,且所述电源板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可拆卸连接,所述电源板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3可拆卸连接。

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通过至少一个第一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一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固定连接,使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板14上。如图2所示,所述芯片感应线板22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支撑板14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13外的合适位置,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孔311,所述第二侧板13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限位凸起131,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1一一对应地匹配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孔311内。如图2所示,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孔311,所述第二侧板13的外侧匹配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限位凸起131。

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还通过至少一个第二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二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使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二侧板13上。如图2所示,所述读卡器控制板31通过一个所述第二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

由于所述解码器32不便于直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上,所述解码器32固定设置于解码器支撑板321上,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外侧,且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

在一个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顶抵件322,所述第一顶抵件322顶抵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且所述第一顶抵件322 通过第三连接螺丝(图中未示出)与所述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所述解码器支撑板 32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顶抵件323,所述第二顶抵件323顶抵于所述第二侧板13,且所述第二顶抵件323通过第四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四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以使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稳固地顶抵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且所述解码器支撑板321稳固地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

为了便于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外的合适位置,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孔331,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侧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限位凸起(图中未示出,可参看所述第二侧板13外侧的第一限位凸起 13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一一对应地匹配套设于所述第二限位孔331内。如图2所示,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孔331,所述第一侧板11的外侧对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二限位凸起。

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还通过至少一个第五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五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使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 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上。如图2所示,所述护照信息读取板33通过一个所述第五连接螺丝与所述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

所述电源板51设置于所述固定框架1的底部,且所述电源板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侧板11固定连接,所述电源板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13固定连接,使所述电源板51稳固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与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侧板11的底部通过第六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六连接螺丝)与所述电源板5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13的底部通过第七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七连接螺丝)与所述电源板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一端的底部向着所述电源板51延伸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图中未示出,可参看第二固定件121),所述第一固定件通过第八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八连接螺丝)与所述电源板51的一端固定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所述电源板51的稳固性,所述第一支撑板12的另一端的底部向着所述电源板51延伸设置有第二固定件121,所述第二固定件通过第九连接螺丝(图中仅示出螺丝孔,未示出所述第九连接螺丝)与所述电源板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均竖直设置且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1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14均倾斜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11和所述第二侧板13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二支撑板14包括由上至下一体成型的第一面板141和第二面板 142,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与所述第二面板142平行,且所述第一支撑板1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及所述第二面板14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均为45度。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相似,因此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所述信息采集装置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包括外壳和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机芯;所述机芯内匹配设置有如上所述的信息采集装置10。

通过采用上述的信息采集装置10,本申请的电子证件识别装置彻底解决了连接线容易被打断的问题;改善了生产过程,装配简单便捷,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有效减少了故障点,延长了使用寿命;易于维修,若电子元部件出现失效,可以快速更换失效的电子元部件;便于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可以快速用新的、更完善的元部件代替旧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申请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创新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