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61033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CPU模组散热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虹吸,是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将液体充满一根倒U形的管状结构内后,将开口高的一端置于装满液体的容器中,容器内的液体会持续通过虹吸管从开口于更低的位置流出。

虹吸式CPU散热装置是每台电脑必备的设备,一般在购买电脑CPU模组时附设,或额外购买。CPU模组工作时发生高热导致CPU模组的工作受到较大限制,一旦过热则导致死机,因而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是CPU模组工作稳定性的关键。

但是,随着CPU模组功耗需求越来越高,CPU模组的安装密集度也越来越高,这就造成CPU模组的散热模块在有限空间内,越来越难达到散热规范;另一方面,现有虹吸式CPU散热装置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基于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其应用于服务器中,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

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或放置CPU模组的散热壳体。散热壳体由多块金属材质的板材焊接制成,散热壳体包括顶部、侧部和底部,散热壳体的侧部为中空结构并填充有冷却介质,散热壳体的侧部上方设置有出液管,该出液管将散热壳体侧部填充的冷却介质向外引出;出液管外连冷却结构,且出液管与散热壳体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液管与冷却结构的连接位置;散热壳体的侧部下方设置有连通散热壳体中空结构的进液管,进液管外连冷却介质。在安装布局时,可以根据实际空间大小,改变冷却结构与散热壳体的距离。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涉及散热壳体的顶部具有顶板,散热壳体的侧部具有内侧板和外侧板,散热壳体的底部具有底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平行放置,内侧板和外侧板向上焊接于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向下焊接于底板,且内侧板和外侧板在顶板和底板的作用下形成填充冷却介质的容腔。容腔内部具有隔板,隔板向上延伸并一体连接于顶板下表面,隔板向两侧反向延伸并一体连接于外侧板的内表面,以将上述容腔分割成两个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相对靠近散热壳体内部放置的CPU模组,上述出液管穿过外侧板和内侧板以连通第一容腔;第二容腔相对远离散热壳体内部放置的CPU模组,上述进液管穿过外侧板连通第二容腔,且进液管与外侧板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液管与内侧板的连接位置。

进一步,所涉及内侧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外侧板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内侧板和至少两个外侧板一一相对,相连内侧板焊接连接后的水平截面为开口多边形或弧形,相邻外侧板焊接连接后的水平截面也相对为开口多边形或弧形。

优选,进液管和出液管上下布置或对称布置于外侧板。

优选,隔板选用金属材质,隔板与顶板、外侧板一体焊接。

优选,冷却结构可以是热交换器或者冷却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通过一个基于虹吸原理的散热壳体,对CPU模组散发的热量热传导,实现了降低CPU模组温度的目的;整个工作过程简单便捷,节约资源和成本,可以根据实际场所改变尺寸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分别表示:

1、顶板,2、内侧板,3、外侧板,4、底板,5、出液管,6、进液管,

7、第一容腔,8、第二容腔,9、隔板,10、CPU模组,11、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服务器的虹吸式CPU散热装置,其结构包括用于安装或放置CPU模组的散热壳体。

散热壳体由多块金属材质的板材焊接制成,散热壳体的侧部为中空结构并填充有冷却介质,散热壳体的侧部上方设置有出液管,该出液管将散热壳体侧部填充的冷却介质向外引出并向下送入冷却器;散热壳体的侧部下方设置有连通散热壳体中空结构的进液管,这样比较方便吸收CPU模组散发的热量并降低散热壳体内部的温度。

具体的,散热壳体包括顶部、侧部和底部,散热壳体的顶部具有顶板,散热壳体的侧部具有内侧板和外侧板,散热壳体的底部具有底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平行放置,内侧板和外侧板向上焊接于顶板,内侧板和外侧板向下焊接于底板,且内侧板和外侧板在顶板和底板的作用下形成填充冷却介质的容腔。所涉及容腔内部具有隔板,当然了,隔板可以选用金属材质,隔板向上延伸并一体焊接于顶板下表面,隔板向两侧反向延伸并一体焊接于外侧板的内表面,以将上述容腔分割成两个连通的第一容腔和第二容腔;第一容腔相对靠近散热壳体内部放置的CPU模组,出液管穿过外侧板和内侧板以连通第一容腔,且出液管与内侧板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液管与冷却器的连接位置,出液管还外连冷却器;第二容腔相对远离散热壳体内部放置的CPU模组,进液管穿过外侧板连通第二容腔,且进液管与外侧板的连接位置高于出液管与内侧板的连接位置。进液管可以直接外连冷却介质也可以连接冷却器进行冷却后排出的冷却介质。

本实用新型用于放置CPU模组,CPU模组工作是产生热能,由于散热壳体内部的温度高于散热壳体外部的温度,散热壳体的内侧板温度变高,并传导至第一容腔的冷却介质,第一容腔的冷却介质温度升高后通过出液管传递至冷却器,冷却器对升温后的冷却介质进行降温,同时,进液管向第二容腔输送外部冷却介质或者冷却器降温后的冷却介质,以使第二容腔的冷却介质逐渐进入第一容腔,而第一容腔的冷却介质则继续通过出液管传递至冷却器,实现冷却介质的循环利用。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进液管和出液管可以对称布置在外侧板两侧,也可以上下布置。当然了,内侧板的数量可以选至少两个,外侧板的数量可以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内侧板和至少两个外侧板一一相对,相连内侧板焊接连接后的水平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相邻外侧板焊接连接后的水平截面也相对为多边形或圆形,冷却介质就填充于内侧板、外侧板、顶板、底板四者围成的容腔。

需要补充的一点是,在安装布局时,可以根据实际空间大小,改变冷却器与散热壳体的距离,以尽可能小的占用CPU模组的安装空间。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