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836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戴式设备的日趋火热,已广泛的应用于大众生活中,通过穿戴式设备可以进行信息查看等众多常用功能。但是考虑到穿戴式设备的随身携带性,一般穿戴式设备的显示屏幕会比较小,因而在实际使用中,还存在一些缺陷,如因为屏幕比较小,操作起来比较不够便利和流畅,查看信息也不够清晰。

目前投影仪的技术发展日趋成熟,由于投影给使用者带来的直观、方便的查看效果,使得投影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如此将投影技术和穿戴式设备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可以扩展穿戴设备的显示至手掌,提高查阅和显示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包括智能穿戴设备和设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上的投影装置,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设有表壳、嵌设于表壳上的显示屏、设于表壳内的智能模块及连接于所述表壳两端的表带;所述智能模块与显示屏电性连接,显示屏用于显示智能模块信息,所述智能模块设有智能信息发生单元和与智能信息发生单元连接的感应控制器,所述投影装置设于所述表壳内的一侧并与智能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投影装置设有投影仪和控制单元,所述表壳一侧设有通孔,所述投影仪的镜头对准所述通孔,以便投影仪投射的光线从通孔射出至手掌,所述表壳的一侧设有红外感应器和重力感应器,分别用于感应在手掌上的操作信息和手腕上下的重力信息,所述感应控制器与红外感应器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重力感应器电性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显示屏为LCD显示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表壳为四周有倒角的矩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表带为弹性的伸缩带。

本实用新型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包括智能穿戴设备和投影装置,智能穿戴设备设有表壳、显示屏、智能模块及表带;智能模块与显示屏电性连接用于显示智能模块信息,智能模块设有智能信息发生单元和感应控制器,投影装置与智能模块电性连接,投影装置设有投影仪和控制单元,表壳一侧设有通孔,投影仪的镜头对准通孔以便将投射的光线从通孔射出至手掌,表壳的一侧设有红外感应器和重力感应器,感应控制器与红外感应器电性连接,控制单元与重力感应器电性连接,通过投影仪将智能穿戴设备上的信息投射至手掌,达到扩展显示的效果,提高操作查阅便利性;同时重力感应器感应手腕的上下移动,使控制单元控制投影仪的关闭或开启,另外,通过红外感应器感应在手掌上的操作,传递给感应控制器,使智能信息发生单元产生相应的信号显示在显示屏和手掌上,提高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组成示意图;

图2为图1部分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穿戴设备的显示虚拟扩展装置,包括智能穿戴设备1和设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1上的投影装置2。

其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1设有表壳11、嵌设于表壳11上的显示屏12、设于表壳11内的智能模块3及连接于所述表壳11两端的表带13;其中,所述显示屏12为LCD显示屏,表壳11为四周有倒角的矩形,且所述表带13为弹性的伸缩带,以适应戴设不同人的手腕上。

所述智能模块3与显示屏12电性连接,显示屏12用于显示智能模块3的信息,所述智能模块3设有智能信息发生单元31和与智能信息发生单元31连接的感应控制器32,感应控制器32用于根据感应到的操作信息控制智能信息发生单元31产生相应的信息。

所述投影装置2设于所述表壳11内的一侧并与智能模块3电性连接,所述投影装置2设有投影仪21和控制单元22,所述表壳11一侧设有通孔110,所述投影仪21的镜头对准所述通孔110,以便投影仪21投射的光线从通孔110射出至手掌,达到扩展显示的效果,提高操作查阅便利性。

所述表壳11的一侧设有红外感应器4和重力感应器5,分别用于感应在手掌上的操作信息和手腕上下的重力信息,所述感应控制器32与红外感应器电性4连接,所述控制单元22与重力感应器5电性连接。通过重力感应器5感应手腕的上下移动,使控制单元22控制投影仪2的关闭或开启,另外,通过红外感应器4感应在手掌上的操作,传递给感应控制器32,使智能信息发生单元31产生相应的信号显示在显示屏12和手掌上,提高使用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