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3012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安装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IT行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内部组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功耗及发热量也不断提升,如何有效地为计算机内部各组件降温便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各式各样的散热器竞相面世,广泛的应用于各种计算机设备中。

目前,板卡上芯片的散热器固定方式主要有两种,螺丝固定和销钉固定。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螺丝固定散热器,安装牢靠,且散热器拆卸时不需要从计算机中拆下主板,但需要使用工具操作。销钉固定散热器,不需要使用工具,直接将销钉卡入板卡上的孔内即可,操作方便,但由于销钉上的倒钩卡在板卡背面,拆卸散热器需要从板卡背面操作,通常需要先将板卡从设备中拆卸下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技术发展的需求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其结构包括散热片和安装结构,安装结构包括限位把手和固定螺柱,限位把手能够沿着固定螺柱上下滑动,并且限位把手能够绕固定螺柱转动;固定螺柱内部安装弹性元件,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把手能够压紧固定螺柱;散热片通过限位把手、固定螺柱配合固定于板卡上。

优选的,限位把手包括两个关键结构,限位凸台和导向曲面,限位凸台用于固定散热片,导向曲面用于散热片安装时的导向。

优选的,散热片上设置了限位槽和安装孔,限位槽与限位凸台配合,限制限位把手的转动;安装孔与导向曲面配合,固定散热片时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固定螺柱底部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将安装装置固定在板卡或根据需要固定于特定部件上。

优选的,固定结构底部开孔,配合螺钉进行固定;或者固定结构底部设置螺杆,与螺母配合进行固定。

优选的,弹性元件采用压缩弹簧。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该安装装置克服了现有散热器固定方式所存在的缺陷,实现了散热器的免工具拆装,且不需要将板卡从设备中拆除即可完成,并且其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轻松将散热片固定于板卡上,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及易维护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所述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2为所述安装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3为所述散热片的示意图;

附图4为散热器免工具安装的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散热片;2、限位把手;3、固定螺柱;4、限位凸台;5、导向曲面;6、限位槽;7、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针对现有散热器固定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如附图1所示,其结构主要包括散热片1和安装结构,安装结构主要包括限位把手2和固定螺柱3,限位把手2能够沿着固定螺柱3上下滑动,并且限位把手能够绕固定螺柱转动;固定螺柱内部安装了弹性元件(图中未显示),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把手能够压紧固定螺柱;1散热片通过限位把手2、固定螺柱3配合固定于板卡上。

当提拉限位把手时,将限位把手拉起一定距离后松开,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限位把手能够自动压紧固定螺柱,确保给散热片固定提供相应的预压力。

如附图2所示,限位把手包括两个关键结构,限位凸台4和导向曲面5,限位凸台用于固定散热片,导向曲面用于散热片安装时的导向。

如附图3所示,散热片1上设置了限位槽6和安装孔7,限位槽与限位凸台配合,限制限位把手的转动,可以避免系统在震动或冲击环境中引起限位把手转动,导致散热片脱落。安装孔与导向曲面配合,固定散热片时起到导向作用。

固定螺柱底部设置有固定结构,用于将安装装置固定在板卡或根据需要固定于特定部件上。固定结构底部开孔,配合螺钉进行固定;或者固定结构底部设置螺杆,与螺母配合进行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所述散热器免工具安装装置,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元件采用压缩弹簧,当提拉限位把手时,将限位把手拉起一定距离后松开,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限位把手能够自动压紧固定螺柱,确保给散热片固定提供相应的预压力。

采用本实施例所述安装装置进行固定散热器,如附图4所示,首先,01)将限位把手转动,使得导向曲面朝向散热片的安装孔,然后,将散热片从上至下顺利放下;此时,02)提拉限位把手,使得限位凸台表面高于散热片的表面;最后,03)旋转限位把手,使得限位凸台对应散热片的限位槽,并松开限位把手,在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得限位凸台卡入散热片的限位槽中,这样,散热片即可完成安装操作。

采用该安装装置固定散热器后,需要拆卸散热器时,将上述步骤逆向操作即可将散热器拆卸下来。

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个案,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且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替换,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