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6699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计算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



背景技术:

鼠标是一种常用的电脑输入设备,它可以对当前屏幕上的游标进行定位,并通过按键和滚轮装置对游标所经过位置的屏幕元素进行操作。鼠标按其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机械鼠标和光电鼠标。

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采集光栅信号,光栅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光电鼠标是在纯机械式鼠标基础上进行改良,通过引入光学技术来提高鼠标的定位精度。与纯机械式鼠标一样,光电鼠标同样拥有一个胶质的小滚球,并连接着X、Y转轴,所不同的是光电鼠标不再有圆形的译码轮,代之的是两个带有栅缝的光栅码盘,并且增加了发光二极管和感光芯片。当鼠标在桌面上移动时,滚球会带动X、Y转轴的两只光栅码盘转动,而X、Y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便会照射在光栅码盘上,由于光栅码盘存在栅缝,在恰当时机二极管发射出的光便可透过栅缝直接照射在两颗感光芯片组成的检测头上。如果接收到光信号,感光芯片便会产生“1”信号,若无接收到光信号,则将之定为信号“0”。接下来,这些信号被送入专门的控制芯片内运算生成对应的坐标偏移量,确定光标在屏幕上的位置。

但是无论是机械鼠标还是光电鼠标,如图8所示,传统的鼠标均存在以下缺陷:

(1)其滚球13均是设计于鼠标上盖10上,位于左按键11和右按键12之间,操作时食指既要操作左按键11,又要操作滚球13,食指需要在左按键11与滚球13之间切换,存在操作滞带感,用户体验不够完美;

(2)人的手掌大小不一,而传统鼠标大多只有单一型号,用户使用时经常存在鼠标较大或是较小的情况,而若针对每款鼠标设计不同尺寸外壳,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

(3)由于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用户通常不希望他人通过鼠标随意操作自己的电脑,传统的鼠标还无法限制他人的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操作方式更符合人体工学,并能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用户,用户体验更好,且私密性、保密性和安全性获得极大地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包括鼠标壳,该鼠标壳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侧盖和底盖;所述上盖上设有与食指对应的左按键以及与中指对应的右按键,所述侧盖上设有与大拇指对应的滚轮;所述左按键上设有第一指纹感应器,所述右按键上设有第二指纹感应器;所述鼠标壳内集成有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第一指纹感应器、第二指纹感应器和存储器均与处理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滚轮设计在侧盖上,滚轮由大拇指操作,左按键和右按键分别由食指和中指操作,更符合人体工学,用户体验更好。

由第一指纹感应器和第二指纹感应器分别采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根据采集和预存的指纹信息处理器判断此次操作是否为用户本人,若是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至电脑,使鼠标具有智能识别的作用,防止他人随意操作自己的电脑,私密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更好。

具体地,其原理如下:

存储器中预存有用户的食指指纹信息和中指指纹信息,当食指操作左按键时,左按键上的第一指纹感应器实时采集操作者的食指指纹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预存的食指指纹信息与采集的食指指纹信息对比,若二者匹配,则处理器判断此次操作有效,将对应的操作信号发送给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给电脑;同样地,当中指操作右按键时,右按键上的第二指纹感应器实时采集操作者的中指指纹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预存的中指指纹信息与采集的中指指纹信息对比,若二者匹配,则处理器判断此次操作有效,将对应的操作信号发送给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给电脑;

优选地,所述上盖上设有与手掌对应的掌托。

进一步地,所述掌托包括掌托外壳、弹性支撑片和外壳曲面调整组件;所诉掌托外壳包括与手掌相适应的弹性支撑壳以及与所述鼠标壳的上盖相适应的底壳;所述弹性支撑片设于掌托外壳内,并与所述弹性支撑壳相对应;所述外壳曲面调整组件的一端与底壳相连,外壳曲面调整组件的另一端与弹性支撑片相连。

可通过外壳曲面调整组件调整弹性支撑片的曲面弧度,进而调整掌托外壳的曲面弧度,进而适应不同手掌尺寸。

更进一步地,所述外壳曲面调整组件包括弹簧、伸缩杆、拨动环以及支撑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底壳相连,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片相连;所述伸缩杆的一端固定于弹簧上,所述拨动环固定于伸缩杆的另一端,且伸缩杆与弹簧垂直;所述支撑块固定于底壳与弹性支撑片之间,支撑块上设有引导伸缩杆滑动的导轨以及多个与拨动环相匹配的凹槽,伸缩杆的连接拨动环的一端活动设于导轨上。

弹簧始终处于张紧状态,给拨动环一个力使伸缩杆收缩,拨动环脱离凹槽,伸缩杆即可沿导轨滑动,伸缩杆向A向滑动,即可使弹簧收缩,进而使弹性支撑片向A向收缩,最终使弹性支撑壳向A向收缩,即可适应小手掌用户;伸缩杆向B向滑动,即可使弹簧伸长,进而使弹性支撑片向B向突起,最终使弹性支撑壳向B向突起,即可适应大手掌用户。因而,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拨动环控制掌托表面的突起弧度,调整完成后将拨动环回拨至对应的凹槽内即可,进而可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且制造成本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掌托上设有掌静脉识别传感器,该掌静脉识别传感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

掌静脉识别传感器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掌,并由内部传感器感应手掌反射的光,其中的关键在于流到静脉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对波长760nm附近的近红外线会有吸收,导致静脉部分的反射较少,在影像上就会产生静脉图案,即利用反射近红外线的强弱来辨认静脉的位置,然后通过读取的静脉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手掌静脉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此次操作是否为用户本人;当只有判断为用户本人时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当未采集到操作者的静脉图案或是判断为不是用户本人时,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

掌静脉识别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在赘述;掌静脉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保密性比指纹识别更强,如可通过粘膜复制用户的指纹进而来操作用户的鼠标,但掌静脉识别则不存在这一弊端,可适用于保密性要求极高的一些商业应用环境,防止他人通过鼠标操作用户电脑窃取、篡改商业资料,应用价值极高。

更进一步地,为防止误操作和提升大拇指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还包括拇指支撑座,该拇指支撑座固定于所述侧盖上,且所述滚轮嵌设于拇指支撑座内。大拇指可以很舒适地放于拇指支撑座上,当需要操作滚轮时,大拇指稍微前移即可,同时也可避免大拇指直接放置于滚轮上造成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将滚轮设计在侧盖上,滚轮由大拇指操作,左按键和右按键分别由食指和中指操作,更符合人体工学,用户体验更好;

(2)第一指纹感应器和第二指纹感应器分别采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根据采集和预存的指纹信息处理器判断此次操作是否为用户本人,若是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至电脑,使鼠标具有智能识别的作用,防止他人随意操作自己的电脑,私密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拨动环控制掌托表面的突起弧度,调整完成后将拨动环回拨至对应的凹槽内即可,进而可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且制造成本低;

(4)掌静脉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保密性比指纹识别更强,如可通过粘膜复制用户的指纹进而来操作用户的鼠标,但掌静脉识别则不存在这一弊端,可适用于保密性要求极高的一些商业应用环境,防止他人通过鼠标操作用户电脑窃取、篡改商业资料,应用价值极高;

(5)通过在侧盖上设置拇指支撑座,使大拇指可以很舒适地放于拇指支撑座上,当需要操作滚轮时,大拇指稍微前移即可,同时也可避免大拇指直接放置于滚轮上造成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所述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另一实施例中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掌托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掌托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4中拨动环脱离凹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各元器件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7是又一实施例中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传统鼠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盖,11左按键,11a第一指纹感应器,12右按键,12a第二指纹感应器,13滚球,20侧盖,21滚轮,22拇指支撑座,31存储器,32处理器,40掌托,41掌托外壳,411弹性支撑壳,412底壳,42弹性支撑片,43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1弹簧,432伸缩杆,433拨动环,434支撑块,435导轨,436凹槽,44掌静脉识别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和图6所示,一种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包括鼠标壳,该鼠标壳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10、侧盖20和底盖;所述上盖10上设有与食指对应的左按键11以及与中指对应的右按键12,所述侧盖20上设有与大拇指对应的滚轮21;所述左按键11上设有第一指纹感应器11a,所述右按键12上设有第二指纹感应器12a;所述鼠标壳内集成有存储器31和处理器32,所述第一指纹感应器11a、第二指纹感应器12a和存储器31均与处理器32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将滚轮21设计在侧盖20上,滚轮21由大拇指操作,左按键11和右按键12分别由食指和中指操作,更符合人体工学,用户体验更好。

由第一指纹感应器11a和第二指纹感应器12a分别采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根据采集和预存的指纹信息,处理器32判断此次操作是否为用户本人,若是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至电脑,使鼠标具有智能识别的作用,防止他人通过鼠标随意操作自己的电脑,私密性、保密性以及安全性更好。

具体地,其原理如下:

存储器31中预存有用户的食指指纹信息和中指指纹信息,当食指操作左按键11时,左按键11上的第一指纹感应器11a实时采集操作者的食指指纹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32,处理器32调用存储器31中预存的食指指纹信息与采集的食指指纹信息对比,若二者匹配,则处理器32判断此次操作有效,将对应的操作信号发送给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给电脑;同样地,当中指操作右按键12时,右按键12上的第二指纹感应器12a实时采集操作者的中指指纹信息,并发送给处理器32,处理器32调用存储器31中预存的中指指纹信息与采集的中指指纹信息对比,若二者匹配,则处理器32判断此次操作有效,将对应的操作信号发送给电脑,否则无信号发送给电脑;

如图2-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0上设有与手掌对应的掌托40。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掌托40包括掌托外壳41、弹性支撑片42和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所诉掌托外壳41包括与手掌相适应的弹性支撑壳411以及与所述鼠标壳的上盖10相适应的底壳412;所述弹性支撑片42设于掌托外壳41内,并与所述弹性支撑壳411相对应;所述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的一端与底壳412相连,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的另一端与弹性支撑片42相连。

可通过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调整弹性支撑片的曲面弧度,进而调整掌托外壳41的曲面弧度,进而适应不同手掌尺寸。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曲面调整组件43包括弹簧431、伸缩杆432、拨动环433以及支撑块434;所述弹簧431的一端与所述底壳412相连,弹簧431的另一端与所述弹性支撑片42相连;所述伸缩杆432的一端固定于弹簧431上,所述拨动环433固定于伸缩杆432的另一端,且伸缩杆432与弹簧431垂直;所述支撑块434固定于底壳412与弹性支撑片42之间,支撑块434上设有引导伸缩杆432滑动的导轨435以及多个与拨动环433相匹配的凹槽436,伸缩杆432的连接拨动环的一端活动设于导轨435上。

弹簧431始终处于张紧状态,给拨动环433一个力使伸缩杆432收缩,拨动环433脱离凹槽436,伸缩杆432即可沿导轨435滑动,伸缩杆432向A向滑动,即可使弹簧431收缩,进而使弹性支撑片42向A向收缩,最终使弹性支撑壳411向A向收缩,即可适应小手掌用户;伸缩杆432向B向滑动,即可使弹簧431伸长,进而使弹性支撑片42向B向突起,最终使弹性支撑壳411向B向突起,即可适应大手掌用户。因而,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拨动环433控制掌托表面的突起弧度,调整完成后将拨动环433回拨至对应的凹槽436内即可,进而可适应不同大小手掌的用户,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且制造成本低。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掌托40上设有掌静脉识别传感器44,该掌静脉识别传感器44与所述处理器32通信连接。

掌静脉识别传感器44利用近红外线照射手掌,并由内部传感器感应手掌反射的光,其中的关键在于流到静脉红血球中的血红蛋白对波长760nm附近的近红外线会有吸收,导致静脉部分的反射较少,在影像上就会产生静脉图案,即利用反射近红外线的强弱来辨认静脉的位置,然后通过读取的静脉数据与预先存储的用户手掌静脉数据进行对比,即可判断此次操作是否为用户本人;当只有判断为用户本人时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当未采集到操作者的静脉图案或是判断为不是用户本人时,不发送操作信号至电脑。

掌静脉识别传感器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不在赘述;掌静脉识别具有不可替代性,保密性比指纹识别更强,如可通过粘膜复制用户的指纹进而来操作用户的鼠标,但掌静脉识别则不存在这一弊端,可适用于保密性要求极高的一些商业应用环境,防止他人通过鼠标操作用户电脑窃取、篡改商业资料,应用价值极高。

如图7所示,为防止误操作和提升大拇指的舒适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符合人体工学的安全鼠标还包括拇指支撑座22,该拇指支撑座22固定于所述侧盖20上,且所述滚轮21嵌设于拇指支撑座22内。大拇指可以很舒适地放于拇指支撑座22上,当需要操作滚轮21时,大拇指稍微前移即可,同时也可避免大拇指直接放置于滚轮21上造成误操作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