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03856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盘,尤其涉及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上USB接口的数量日益增多,为满足交换数据的需要,有时用户需同时在一个系统下插入多个U盘,这时用户在识别U盘时就会遇到问题,无法准确的将插入的U盘与系统分配的盘符对应起来,在弹出U盘会感到困扰。例如用户一次在计算机上插入4个U盘,系统分配给这四个U盘E、F、G、H四个盘符,即便四个U盘都设置有卷标,仍然无法在物理上将盘符或卷标与U盘准确的联系起来。

U盘是基于USB接口、以闪存芯片为存储介质的无需驱动器的新一代存储设备,属于USB设备的一种。通过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实现即插即用,U盘连接到计算机的USB接口后,U盘的资料可与计算机交换。其结构基本上由五部分组成:USB端口、主控芯片、闪存芯片、PCB底板、外壳封装。日常中使用的U盘,从外观上可大致分成2部分:U盘本体和USB插头,其中,主控芯片、闪存芯片、PCB底板都构成U盘本体的电路板,通过壳体予以固定安装;USB插头,也即USB端口固定在壳体的一端,USB插头内含有一块单面带多路电触点的USB连接板,使用时,将USB插头插入计算机的USB口,通过USB连接板实现计算机与闪存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

通常USB连接板通常是固定在USB插头中的固定壳上,由于计算机上的USB口是固定的,因此在使用时,需要调整U盘的正、反方向,才能与计算机上的USB口适配,给使用带了不便,如果长期或者疏忽,有可能会导致USB口或者USB插头损坏。

如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510930676.5)公开了一种“U盘设备识别方法、装置及移动设备”,其中,U盘设备识别方法用于使用安卓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通过OTG与U盘设备连接,该方法包括:检测待识别的U盘设备各分区的文件系统格式;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所述U盘设备中是否有文件系统格式为FAT32格式的分区;在所述U盘设备中有文件系统格式为FAT32格式的分区的情况下,对所述U盘设备中的文件系统格式为FAT32格式的分区进行读写操作。该发明提高了使用Android系统的移动设备识别U盘设备的能力和对更多类型U盘设备的兼容能力,提升了移动设备的市场竞争力。但对于多个U盘的识别问题和U盘与USB口适配的问题,仍然未能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同时插设有多个U盘的情况下,无法在物理上将盘符或卷标与U盘一一对应,从而导致弹出U盘时误拔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包括U盘本体和USB插头,所述U盘本体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主控模块和存储芯片,所述主控模块信号输出端与用于实时显示U盘盘符的显示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显示模块挂设在壳体外或固定嵌设在壳体外侧面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所述主控模块为一微型单片机,所述显示模块为一显示屏,显示屏通过线缆与微型单片机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所述USB插头包括一端与壳体连接的固定壳,固定壳内设有带多路电触点的USB连接板,所述USB连接板内端伸入壳体内,USB连接板上的电触点为双面设置,所述电触点在USB连接部内端通过软数据线与主控模块电连接;所述USB连接板内端与壳体之间安装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竖向的调节杆,调节杆一端与USB连接板固定,其另一端穿过外壳上开设的通孔后伸至壳体外部,壳体内侧的通孔上安装固定筒,所述调节杆活动设置在固定筒内,调节杆外周设置有上、下两道环形凹槽,固定筒内设有与环形凹槽配合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垂直安装在固定筒内壁上的定位管,所述定位管内设有定位杆和套设在定位杆上的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固定筒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定位杆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杆一端设在固定筒壁上的水平透孔内,其另一端伸至调节杆的环形凹槽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所述定位装置在固定筒内侧对称设置有2套。

如上所述的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所述调节机构在USB连接板两侧设置有2套,所述调节杆由2根端部铰接在一起的短杆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通过将盘符直接显示到显示模块上,用户可准确识别U盘,因此,即使在系统中同时插设有多个U盘,U盘弹出后也可准确对待拔出的U盘操作,具体包括:

1.1在硬件方面: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控模块和存储芯片,主控模块信号输出端与用于实时显示U盘盘符的显示模块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显示模块可位于盘面上或以线缆方式连接到U盘本体,当U盘插入计算机后由主机供电驱动,主控模块用于在U盘插入计算机主机后,系统会自动给U盘分配盘符,主控模块侦测到系统给此U盘分配的盘符后,把盘符字符显示在显示模块上。

1.2软件方面:主机端由驱动程序控制,当驱动程序侦测到一USB端口插入U盘后且系统分配完盘符后,驱动程序就把给此U盘分配的盘符发送给U盘主控程序,U盘端的主控模块程序会在上电后一直等待主机驱动程序发送的信息,接收到此信息后,就解码信息,并U盘分到的盘符信息显示于显示模块上。

3、本实用新型将USB连接板设置成双面带有电触点的结构,在U盘本体上设置可带动USB连接板移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固定筒以及定位装置,调节杆一端与USB连接板固定,另一端露出U盘本体的壳体外部,因此通过调节杆的外端可以带动USB连接部在USB插头内移动,并利用定位装置和调节杆上开设的2道环形凹槽配合,对调节杆和USB连接板实现定位,由于USB连接板具有双面的电触点结构,因此,在与计算机上的USB口适配时,不需要调整U盘的正面或反面,如在正面不适配时,通过调节杆带动USB移动即可;同理,在U盘反面不适配时,通过调节杆带动USB移动即可实现U盘插入USB口,方便U盘的使用,避免导致USB口或者USB插头损坏。

4、为了提高定位装置对调节杆的夹持固定力,在固定筒内可对称设置有2套;而连接板两侧设置2套调节机构,可以更方便对USB连接板实现调节移动;将调节杆采用2个端部铰接的短杆构成,可进一步减小U盘的体积,在本U盘使用于笔记本计算机或空间较小的USB口时,能够通过短杆旋转将U盘一侧的条件杆变短,更方便的进行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种状态参考图,即相对于图1,通过调节杆带动USB连接板移动到USB插头的上侧。

图4是图2中所述调节机构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图4中I局部放大示意图,即所述定位装置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1-壳体,2-主控模块,3-固定壳,4-USB连接板,5-软数据线,6-调节杆,7-固定筒,8-环形凹槽,9-定位管,10-定位杆,11-弹簧,12-水平透孔,13-显示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易于识别的U盘,包括U盘本体和USB插头,U盘本体包括壳体1,壳体内设有主控模块2和存储芯片,主控模块2信号输出端与用于实时显示U盘盘符的显示模块13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显示模块13挂设在壳体1外或固定嵌设在壳体1外侧面上。主控模块为一微型单片机,所述显示模块为一显示屏,显示屏通过线缆与微型单片机连接。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通过将盘符直接显示到显示模块13上,用户可准确识别U盘,因此,即使在系统中同时插设有多个U盘,U盘弹出后也可准确对待拔出的U盘操作。在整体的硬件设置上,包括主控模块2和存储芯片,主控模块2信号输出端与用于实时显示U盘盘符的显示模块13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显示模块可位于盘面上或以线缆方式连接到U盘本体,当U盘插入计算机后由主机供电驱动,主控模块2用于在U盘插入计算机主机后,系统会自动给U盘分配盘符,主控模块2侦测到系统给此U盘分配的盘符后,把盘符字符显示在显示模块13上。在软件配合上,主机端由驱动程序控制,当驱动程序侦测到一USB端口插入U盘后且系统分配完盘符后,驱动程序就把给此U盘分配的盘符发送给U盘主控程序,U盘端的主控模块2程序会在上电后一直等待主机驱动程序发送的信息,接收到此信息后,就解码信息,并U盘分到的盘符信息显示于显示模块13上。

如图2-图5所示,本实施例

USB插头包括一端与壳体1连接的固定壳3,固定壳3内设有带多路电触点的USB连接板4,USB连接板4内端伸入壳体1内,USB连接板4上的电触点为双面设置,电触点在USB连接部内端通过软数据线5与主控模块2电连接;USB连接板4内端与壳体1之间安装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竖向的调节杆6,调节杆6一端与USB连接板4固定,其另一端穿过外壳上开设的通孔后伸至壳体1外部,壳体1内侧的通孔上安装固定筒7,调节杆6活动设置在固定筒7内,调节杆6外周设置有上、下两道环形凹槽8,固定筒7内设有与环形凹槽8配合的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垂直安装在固定筒7内壁上的定位管9,定位管9内设有定位杆10和套设在定位杆10上的弹簧11,弹簧11一端与固定筒7内壁固定,另一端与定位杆10固定连接,定位杆10一端设在固定筒7壁上的水平透孔12内,其另一端伸至调节杆6的环形凹槽8内。

通过将USB连接板4设置成双面带有电触点的结构,在U盘本体上设置可带动USB连接板4移动的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6、固定筒7以及定位装置,调节杆6一端与USB连接板4固定,另一端露出U盘本体的壳体1外部,因此通过调节杆6的外端可以带动USB连接部在USB插头内移动,并利用定位装置和调节杆6上开设的2道环形凹槽8配合,对调节杆6和USB连接板4实现定位,由于USB连接板4具有双面的电触点结构,因此,在与计算机上的USB口适配时,不需要调整U盘的正面或反面,方便U盘的使用,避免导致USB口或者USB插头损坏。使用时,将USB插头插入计算机上的USB口,如在正面不适配时,通过调节杆6带动USB移动,即可实现USB插头与USB口适配;同理,在U盘反面不适配时,通过调节杆6带动USB移动即可实现U盘插入USB口。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装置在固定筒7内侧对称设置有2套。对称设置有2套,可提高定位装置对调节杆6的夹持固定力。

如图2、图3所示,本实施例在USB连接板4两侧设置有2套调节机构。连接板两侧设置2套调节机构,可以更方便对USB连接板4实现调节移动。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调节杆6可由2根端部铰接在一起的短杆构成。可进一步减小U盘的体积,在本U盘使用于笔记本计算机或空间较小的USB口时,能够通过短杆旋转将U盘一侧的条件杆变短,更方便的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