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7392发布日期:2018-07-04 04:4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整体涉及电子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具有天线的无线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通常包括天线。例如,蜂窝电话、计算机和其他设备通常包含用于支持无线通信的天线。

形成具有期望属性的电子设备天线结构可具有挑战性。在一些无线设备中,导电外壳结构的存在可影响天线性能。如果外壳结构未正确配置并且干扰天线操作,则天线性能可能不令人满意。设备尺寸也可影响性能。在紧凑的设备中可难以实现期望的性能水平,特别是当紧凑的设备具有导电外壳结构时。

因此,希望能够为电子设备提供改善的无线电路。



技术实现要素:

电子设备可具有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可具有诸如显示器的部件被安装于其中的上部外壳和诸如键盘的部件被安装于其中的下部外壳。铰链可用于将上部外壳安装到下部外壳以用于围绕旋转轴线旋转。

平行于旋转轴线延伸的狭槽形开口可分离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具有接地迹线的柔性印刷电路可平分狭槽形开口以形成三个电隔离的狭槽,每个狭槽与相应的腔天线对准。

天线可具有由金属外壳的部分和其他导电结构形成的天线接地部。用于天线的谐振元件可由沿着下部外壳的后边缘的细长通风口结构支撑。

细长通风口可具有允许空气流入和流出下部外壳的通风口开口。风扇可用于使空气循环并且从而冷却电子设备中的部件。

通风口结构可由诸如塑料的电介质形成。天线谐振元件可由通风口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天线谐振元件结构中的一些天线谐振元件结构可在通风口开口之间延伸。其他天线谐振元件结构可穿透到通风口开口中。

通孔可将通风口开口的壁上的天线谐振元件迹线和通风口结构的其他部分耦接到诸如同轴电缆的传输线。金属托架、导电垫圈、具有弹簧指状物的金属片构件以及其它导电结构可用于将天线接地到电子设备外壳的金属部分。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计算机,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具有包含显示器的上部外壳部分并且具有下部外壳部分,其中所述上部外壳部分和所述下部外壳部分通过狭槽形开口分开;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二铰链位于所述狭槽形开口的相对端处并将所述上部外壳部分连接到所述下部外壳部分;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在沿着狭槽形开口的第一相应位置和第二相应位置处桥接所述狭槽形开口,其中所述狭槽形开口的第一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铰链和所述第一导电结构之间,所述狭槽形开口的第二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之间,并且所述狭槽形开口的第三部分形成在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铰链之间;和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所述第一天线通过所述第一狭槽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所述第二天线通过所述第二狭槽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所述第三天线通过所述第三狭槽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便携式计算机还包括通风口结构,所述通风口结构沿着所述下部外壳的边缘延伸并且具有用作气流通道的通风口开口。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中的至少一些由所述通风口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便携式计算机还包括穿过所述通风口结构的一部分的通孔。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金属迹线的延伸到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所述部分连接到所述通孔。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结构和所述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相应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上的金属迹线,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各自具有塑料结构上的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塑料结构具有空气通过的多个通风口开口,所述便携式计算机还包括在所述下部外壳部分内的风扇结构,所述风扇结构引导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口开口。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包括所述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并且其中所述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包括所述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并且其中所述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两个通风口开口之间延伸。

根据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塑料结构,所述塑料结构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风扇,所述风扇引导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口开口;和所述塑料结构上的天线谐振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天线谐振元件包括所述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并且其中所述金属迹线具有延伸到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部分。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通风口开口包括多个通风口开口中的一个通风口开口,并且其中所述金属迹线包括在所述通风口开口之间延伸的臂。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装置还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中的显示器;第二外壳,所述风扇和所述塑料结构安装在所述第二外壳中,其中所述第二外壳具有金属外壳壁;金属构件,所述金属构件具有将所述金属迹线短接到所述金属膝上型计算机外壳壁的指状物;和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的开口延伸,以在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之间形成第一狭槽形开口、第二狭槽形开口和第三狭槽形开口。

根据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中的电子部件;塑料通风口结构,所述塑料通风口结构具有多个通风口开口;所述金属外壳中的风扇,所述风扇引导空气通过所述通风口开口;和天线谐振元件,所述天线谐振元件由所述塑料通风口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金属迹线的一部分延伸到所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穿过所述塑料通风口结构的一部分并且耦接到所述金属迹线的金属填充的通孔。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在所述金属外壳和所述金属迹线之间延伸的导电衬垫。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金属迹线形成用于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谐振元件,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在所述通风口结构上形成用于相应的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第二天线谐振元件和第三天线谐振元件的附加金属迹线。

根据另一实施例,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天线和所述第二天线之间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在所述第二天线和所述第三天线之间的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和显示器,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所述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包括信号线,并且其中所述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线承载用于所述显示器的信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电子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的透视图。

图2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无线电路的示例性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倒F形天线的图示。

图4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出桥接图1所示类型的膝上型计算机中的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之间的间隙的铰链和柔性印刷电路结构的图示。

图5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通风系统的下部膝上型计算机外壳的后视图。

图6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用于将天线接地到金属外壳壁的具有弹簧指状物的金属片构件的示例性天线结构的透视图。

图7是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天线结构的一部分的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如何使用焊料环将金属片接地结构耦接到塑料载体上的金属迹线。

图8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可用作电子设备的天线载体的示例性通气口结构的透视图。

图9为根据实施方案的膝上型计算机中的示例性下部外壳的后视图,其具有用作天线载体的通风口结构。

图10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下部膝上型计算机外壳的后部的横截面侧视图,示出了托架可如何用于将天线结构接地到外壳。

图11为根据实施方案的示例性通风口结构的透视图,该示例性通风口结构具有至少部分地穿透到通风口开口中的天线谐振元件迹线。

图12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支撑在通风口结构上的天线的示例性膝上型计算机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3为根据实施方案的具有安装在通风口结构上的天线结构的膝上型计算机的下部外壳的示例性后部的横截面侧视图。

图14为根据实施方案的支撑天线谐振元件的通风口结构的侧视图。

图15为根据实施方案的支撑天线谐振元件的通风口结构的横截面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电子设备诸如图1的电子设备10可包含无线电路。例如,电子设备10可包含在远程通信频带诸如蜂窝电话频带中操作的无线通信电路和在短程通信频带诸如2.4GHz频带和2.4GHz以及5GHz无线局域网频带(有时被称为IEEE 802.11频带或者无线局域网通信频带)中操作的无线电路。设备10还可以包含用于实现近场通信、60GHz通信、基于光的无线通信、卫星导航系统通信或其他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

设备10可为诸如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游戏设备或其它设备的手持式电子设备,可为膝上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或其它便携式计算机,可为台式计算机,可为计算机显示器,可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显示器,可为电视机或机顶盒,或者可为其他电子设备。在本文中有时描述了其中设备10具有如在便携式计算机中的可旋转盖的配置作为示例。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性的。设备10可为任何合适的电子设备。

如图1中的示例所示,设备10可具有外壳诸如外壳12。外壳12可由塑料、金属(例如,铝)、纤维复合材料诸如碳纤维、玻璃、陶瓷、其他材料以及这些材料的组合形成。外壳12或外壳12的部分可使用一体式构造形成,其中外壳结构由一体的材料件形成。也可使用多部件外壳结构,其中外壳12或外壳12的部分由框架结构、外壳壁和使用紧固件、粘合剂和其他附接机构附接到彼此的其他部件形成。

外壳12中的一些结构可为导电的。例如,外壳12的金属部件诸如金属外壳壁可为导电的。外壳12的其他部分可由诸如塑料、玻璃、陶瓷、非导电复合材料等的介电材料形成。为了确保设备10中的天线结构正常工作,当相对于外壳12的导电部分放置天线结构时应当小心。如果需要,外壳12的部分可形成设备10的天线结构的部分。例如,导电外壳壁可形成天线接地部的全部或部分。天线接地部可包括平面部分和/或形成背腔天线的一个或多个腔的部分。除了外壳12的部分之外,背腔天线中的腔可由金属托架、金属片构件以及其他内部金属结构和/或设备10中的介电结构(例如,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可使用模制互连设备技术(例如,用于将金属迹线选择性地电镀到包含具有不同的金属亲和力的多个塑料注射的塑料部件的区域上的技术)、使用激光直接成型技术(例如,其中激光暴露被用于激活塑料结构的选择性部分以用于随后的电镀金属沉积操作的技术)或者使用其他金属迹线沉积和图案化技术来在电介质结构上形成金属迹线。

如图1所示,设备10可具有输入输出设备诸如触控板18和键盘16。设备10还可具有诸如相机、麦克风、扬声器、按钮、状态指示灯、蜂音器、传感器和其他输入输出设备。这些设备可用于收集设备10的输入并且可用于为设备10的用户提供输出。设备10中的连接器端口可接收配合连接器(例如,音频插头、与数据电缆相关联的连接器诸如通用串行总线电缆、处理视频和音频数据的数据电缆,诸如将设备10连接到计算机显示器、电视机或者其他监视器等的线缆。)

设备10可包括显示器,诸如显示器14。显示器14可为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体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电泳显示器或使用其他显示技术实现的显示器。触摸传感器可被并入显示器14(即,显示器14可为触摸屏显示器)中,或者显示器14可对触摸不敏感。用于显示器14的触摸传感器可为电阻式触摸传感器、电容式触摸传感器、声学触摸传感器、基于光的触摸传感器、力传感器或使用其他触摸技术实现的触摸传感器。

设备10可具有一体式外壳或者多件式外壳。如图1中所示,例如,电子设备10可为诸如便携式计算机或其他设备的设备,其具有由诸如上部外壳12A的上部外壳部分和诸如下部外壳12B的下部外壳部分形成的两部分外壳。上部外壳12A可包括显示器14并且有时可被称为显示器外壳或盖。下部外壳12B有时可被称为基座外壳或者主外壳。

外壳12A和外壳12B可使用沿着下部外壳12B的上边缘和上部外壳12A的下边缘定位的铰链结构连接到彼此。例如,外壳12A和外壳12B可通过铰链26A和铰链26B耦接,铰链26A和铰链26B位于外壳12沿着铰链轴线22的相对的左侧和右侧处。诸如开口30的狭槽形开口可形成在上部外壳12A和下部外壳12B之间,并且可通过铰链26A和铰链26B在任一端上毗邻。可由诸如金属结构的导电结构形成的铰链26可允许上部外壳12A相对于下部外壳12B围绕轴线22沿方向24旋转。狭槽30沿着外壳12B的后边缘平行于轴线22延伸。盖(上部外壳)12A的平面和下部外壳12B的平面可分开在0o(当盖闭合时)至90°、140°或者当盖完全打开时更大的角度之间变化的角度。

图2中示出了示出可用于设备10的示例性部件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设备10可包括存储和处理电路诸如控制电路30。电路30可包括存储装置,诸如硬盘驱动器存储装置、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被配置为形成固态驱动器的闪存存储器或其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或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等。电路30中的处理电路可被用于控制设备10的操作。该处理电路可基于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微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基带处理器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等。

电路30可用于运行设备10上的软件,诸如互联网浏览应用程序、互联网语音协议(VOIP)电话呼叫应用程序、电子邮件应用程序、媒体回放应用程序、操作系统功能等。为了支持与外部装置的交互,电路30可用于实现通信协议。可使用电路30实现的通信协议包括无线局域网协议(例如,IEEE 802.11协议——有时称为)、用于其他短程无线通信链路的协议诸如协议和其他无线通信协议。

设备10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32。输入输出设备32可用于允许将数据供应到设备10并且允许将数据从设备10提供到外部设备。输入输出设备32可包括用户接口设备、数据端口设备和其他输入输出部件。例如,输入输出设备可包括触摸屏、没有触摸传感器能力的显示器、按钮、操纵杆、滚轮、触摸板、小键盘、键盘、麦克风、相机、扬声器、状态指示器、光源、音频插孔和其他音频端口部件、数字数据端口设备、光传感器、加速计、接近传感器和其他传感器和输入输出部件。

设备10可包括允许设备10的控制电路30与外部设备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电路34。设备10与其无线通信的外部设备可为计算机、蜂窝电话、手表、路由器或者其他无线局域网设备、蜂窝电话网络中的无线基站、显示器或者其他电子设备。无线通信电路34可包括射频(RF)收发器电路90和一个或多个天线诸如天线40。其中设备10包含单个天线的配置可在本文中有时作为示例进行描述。

如果需要,设备10可提供有电池诸如电池50。控制电路30、输入输出设备32、无线电路34和与电池50相关联的功率管理器电路可在操作期间产生热量。为了确保这些部件令人满意地冷却,设备10可设置有冷却系统诸如冷却系统52。有时可被称为通风系统的冷却系统5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风扇和用于从设备10的部件移除热量的其他设备。冷却系统52可包括形成气流口(例如,沿着狭槽30或设备10的其他部分定位的通风口结构中的开口,冷空气可以通过该开口被一个或多个冷却风扇吸入,并且已经被内部部件产生的热量加热的空气可通过该开口被排出)的结构。有时可被称为冷却口、通风口、排气口和入口等的气流口可由塑料通风口结构或与冷却系统52相关联的其他结构中的开口阵列形成。

射频收发器电路90和一个或多个天线40可用于处理一个或多个射频通信频带。例如,电路90可包括可处理用于和/或通信的2.4GHz频带的无线局域网收发器电路,并且如果需要,可包括5GHz收发器电路(例如,用于)。如果需要,电路90和一个或多个天线40可处理其他频带(例如,蜂窝电话频带、近场通信频带、在毫米波频率下的频带等)中的通信。

无线通信电路34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40可使用任何合适类型的天线形成。例如,用于设备10的天线可包括由环形天线结构、贴片天线结构、倒F形天线结构、缝隙天线结构、平面倒F形天线结构、螺旋天线结构、这些结构的混合等形成的谐振元件。如果需要,设备10可包括背腔式天线。电路30、输入输出设备32、无线电路34和设备10的其他部件可安装在设备外壳12中。

如图2所示,无线电路34中的收发器电路90可使用路径诸如传输线路径92耦接到天线诸如天线40。设备10中的传输线路径(诸如传输线92)可包括同轴电缆路径、微带传输线、带状线传输线、边缘耦合微带传输线、边缘耦合带状线传输线、由这些类型的传输线的组合形成的传输线等。传输线92可耦接到天线馈电部112。例如,图2的天线40可形成平面倒F形天线、缝隙天线、混合倒F形缝隙天线或具有天线馈电部的其他天线,天线馈电部诸如具有正天线馈电端子(诸如端子98)和接地天线馈电端子(诸如接地天线馈电端子100)的馈电部112。正传输线导体94可耦接到正天线馈电端子98,并且接地传输线导体96可耦接到接地天线馈电端子92。如果需要,可使用其他类型的天线馈电布置,并且可在设备10中设置多个天线40。图2的示例性馈电配置仅是示例性的。

如果需要,滤波器电路、开关电路、阻抗匹配电路和其他电路可插置在传输线92或无线电路34的其他部分内。控制电路30可耦接到收发器电路90和输入输出设备32。在操作期间,输入输出设备32可从设备10提供输出并且可接收来自设备10外部的源的输入。控制电路30可使用无线电路34来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图3为设备10的示例性天线的示意图。在图3的示例中,天线40为具有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106和天线接地部104的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106可具有主谐振元件臂,诸如臂108。如果需要,元件106可具有多个分支(例如,由臂108形成的第一分支,由臂108’形成的第二分支等)。可选择元件106的每个分支的长度以支持在期望频率下的通信频带谐振(例如,可使用较短的分支来支持高频带谐振,并且可使用较长的分支来支持低频带谐振)。天线谐振也可由谐振元件谐波和/或从使用寄生天线谐振元件产生。

如图3中所示,天线谐振元件106(例如,臂108)可通过返回路径110耦接到接地部。天线馈电部112可耦接在天线谐振元件臂108和接地部104之间与返回路径110并联。天线馈电部112可由天线馈电端子98和100形成。天线馈电端子100可耦接到天线接地部104。接地部104可由外壳12的金属部分(例如,外壳12B的部分)、印刷电路或其他载体上的金属迹线、内部金属托架构件、金属片构件和设备10中的其他导电结构形成。

一个或多个柔性印刷电路上的金属迹线可对分狭槽30。例如,考虑在图4中示出的设备10的示例性配置。在图4的示例中,外壳12A通过空气填充的间隙(狭槽)30与外壳12B分开。铰链26A和铰链26B可沿着设备10的相应左边缘和右边缘耦接在外壳12A和外壳12B之间。柔性印刷电路120-1和120-2可沿着狭槽30的长度在两个不同位置(即,沿着轴线22的两个不同位置)处对分狭槽20,从而创建三个狭槽(即,狭槽30的三个独立的狭槽形部分),诸如狭槽30-1、30-2和30-3。

柔性印刷电路120-1和120-2可包括用于在上部外壳12A和下部外壳12B之间路由显示信号(即,与在显示器14上显示图像相关联的数据信号)和其他信号的信号线126。接地迹线122可设置在每个柔性印刷电路的外边缘上(即,在每个柔性印刷电路中,信号线126可在相对侧上通过接地迹线122侧接)。接地迹线122可由铜或其他金属形成,并且可具有任何合适的宽度(例如,1mm至3mm,小于1mm,大于1mm等)。接地迹线122可使用螺钉、其他紧固件、焊接、导电粘合剂、焊料或其他导电耦接机构(参见例如导电接地连接124)短接到金属外壳12A和12B。

利用这种类型的布置,狭槽(开口)30-1、30-2和30-3可被金属包围。例如,狭槽30-1、30-2和30-3可被外壳12A和12B在其顶部边缘和底部边缘上的金属部分围绕。铰链26A和26B和迹线122也可由金属形成,并且可帮助限定狭槽30-1、30-2和30-3的形状。如图4所示,狭槽30-1可具有由铰链26A形成的左边缘和由柔性印刷电路120-1上的接地迹线形成的相对的右边缘。狭槽30-2可具有由柔性印刷电路120-1形成的左边缘和由柔性印刷电路120-2形成的相对的右边缘。狭槽30-3可具有由柔性印刷电路120-2(例如,印刷电路120-2上的迹线122)形成的左边缘和由铰链26-B形成的右边缘。

在设备10的无线操作期间,狭槽30-1、30-2和30-3可用作设备10中的相应电隔离天线40的天线孔径。围绕这些狭槽的导电结构可形成用于每个天线40的腔结构(例如,形成图3的天线接地部104的腔形接地结构或其他接地结构)。通过在设备10中使用分开的狭槽形成天线40,天线可表现出彼此足够的电隔离,以用于形成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阵列(例如,在2.4GHz和/或5GHz和/或用于无线局域网通信的其他合适频率下等)。

设备10可具有沿外壳12B的后边缘或设备10中的其他地方安装的通风口结构。通风口结构可具有形成通风口的开口阵列。通风系统52(图2)中的风扇可用于通过开口将空气吸入外壳12B中,并且可用于通过开口排出已被外壳12B中的电路加热的空气。

在图5的外壳12B的后视图中示出了可沿外壳12B的后边缘形成的类型的示例性通气口结构。在图5的示例中,下部外壳12B具有上部金属外壳壁12B-1和下部金属外壳壁12B-2。通风口结构130沿着外壳12B的后边缘安装在上部金属外壳壁12B-1和下部金属外壳壁12B-2之间。

通风口结构130可具有通风口开口132。开口132可用于允许空气进入和退出外壳12B的内部。可存在与结构130中的每个气流入口位置和每个气流出口位置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开口132。如果需要,开口132可布置成阵列(例如,6-20个开口、多于4个开口、少于30个开口等的阵列)。开口132的每个阵列可形成设备10中的不同的相应通风口。例如,开口132的第一阵列可形成通气口134-1,开口132的第二阵列可形成通气口134-2,并且第三组开口132可形成通气口134-3。柔性印刷电路120-1和120-2可插置在形成口的一个或多个开口之间(例如,参见图5的示例性柔性印刷电路位置120')。

天线结构可由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电介质支撑结构支撑。例如,用于一个或多个天线40的金属迹线、金属箔、金属片结构或其他导电结构可被支撑在塑料结构或其他电介质结构上。在一种示例性布置(其在本文中有时可被描述为示例)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或多个天线40的导电结构中的一些或所有导电结构(例如,天线谐振元件106的部分和/或接地部104、馈电部和返回路径结构等)可形成在塑料结构上,诸如图5的通风口结构130,其还用于形成用于设备10的通风系统(例如,图2的系统52)中的一些或全部。

诸如键盘16和触控板18的部件可通过上部金属外壳壁12B-1中的开口操作。可围绕下部外壳12B的周边接合到上壁12B-1的下部金属外壳壁12B-2可具有支脚或其他支撑结构,该支脚或其他支撑结构允许设备10在操作期间搁置在桌面或其他支撑结构上。当设备10以这种方式使用时,空气可流入和流出图5的通气端口结构130中的通气口开口。

用于设备10中的一个或多个天线40的天线结构可由导电结构诸如外壳12B的金属部分、诸如通风口结构130的塑料载体上的金属迹线、诸如托架和金属片构件的金属构件形成。例如,考虑图6的天线40。具有图6的天线40所示类型的构造的天线可安装在外壳12B内,与狭槽130-1和/或狭槽130-3对准(作为示例)。

如图6的分解透视图所示,天线40可具有金属迹线140和142。金属迹线140可被图案化以形成天线谐振元件臂(参见例如图3的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臂108)。金属迹线142可用于形成天线接地部104。在图6的示例中,金属迹线140形成在通风口结构130的一部分的表面上,并且金属迹线142形成在结构130的相对表面上。金属片构件144可被安装到金属迹线142。焊接接头146或其他导电附接结构可用于将金属片构件144电耦接到金属迹线142。金属片构件144可具有形成弹簧结构(多个弹簧)的指状物146。这些弹簧结构可抵靠外壳12B的内部部分以将金属构件144以及因此迹线142短接到外壳12B(例如,以形成天线接地部104)。

图6的天线40可使用在馈电部112处耦接到天线40的同轴电缆或其他传输线92被馈送。返回路径110可由沿着金属迹线140和142之间的结构130的表面延伸的金属迹线形成。用于馈电部112的馈电路径的部分和返回路径110的部分可使用穿过结构130的通孔形成(参见例如通孔112'和110')。如果需要,焊料146可形成为环形,这有助于将金属构件144的周边附接到支撑件130的表面上的金属迹线142,如图7的示例性横截面侧视图所示。

图8是通风口结构130的一部分的透视图,示出了如何在结构130中设置开口132以允许空气流入和流出设备10。在图8的示例中,开口132具有矩形轮廓。这仅是例示性的。任何合适的形状(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可用于形成开口132。

图9是外壳12B的后部的侧视图,示出了通风口结构130可如何沿着外壳12B的后边缘安装在下部外壳12B的壁12B-1和12B-2之间。金属迹线可在通风口结构上图案化以形成天线40的部分(例如,以形成天线结构诸如天线谐振元件臂108、馈电部112、返回路径110和天线接地部104中的一些或全部)。在图9的示例中,开口132形成具有行和列的阵列,并且开口132中的一个开口已经被省略以在通风口结构的外部表面上提供附加区域。天线40中的一些天线(例如,用于馈电部112的馈电路径112P和返回路径110)可延伸到否则将被省略的开口占据的区域中。天线40的其他部分(例如,臂108)可沿着通风端口结构130的壁部分延伸,其将相应的开口132彼此分开。

图10为诸如图9的天线40的天线的横截面端视图。如图10所示,诸如示例性开口132的开口可从内部通风口结构表面130-1穿过通风口结构130到达外部通风口结构表面130-2。用于天线谐振元件臂108和返回路径110的金属迹线可形成在表面130-2上。返回路径110可在结构130下方延伸并且可在端子100处接触同轴电缆或者其他传输线92中的接地路径。金属托架143可具有在平行于轴线22延伸的外壳壁12B-1中的沟槽145内平行于轴线22延伸的波状部分。如图10所示,波状托架部分141可压缩在外壳壁12B-1的沟槽145内,以将托架143短接到外壳12B-1。托架143的部分140B可通过导电材料147(例如焊料、焊接、导电粘合剂、导电紧固件、由导电泡沫形成的导电衬垫、固体导电弹性体材料和/或导电织物等)短接到外壳壁12B-2。外壳12B-1、外壳12B-2和金属托架143可用于形成天线接地部104。诸如图9和图10的天线40的天线可安装在设备10的与狭槽30-2相关联的部分中或者设备10的其他部分中。

图11中示出了用于从支撑结构130上的金属迹线形成天线40的另一示例性构造。在图11的构造的情况下,一些金属迹线诸如金属迹线150形成在一个或多个开口132的内壁表面上。如果需要,可通过结构130中的壁(例如,将迹线150耦接到天线40的其他部分)来形成诸如通孔152的通孔。诸如通孔152的通孔通常可用于将谐振元件106(例如,臂108)中的金属迹线、馈电部112中的金属迹线、返回路径110中的金属迹线、接地部104中的金属迹线或天线40的其他部分中的金属迹线耦接在一起。

在图11的示例中,谐振元件106具有沿开口132的行之间的结构130的表面延伸的主臂(臂108)。可提供诸如臂108的部分154的金属迹线来调谐天线40的性能(例如,以调整天线带宽、谐振频率等)。例如,可增加部分154的长度以增加臂108的长度和/或增加部分154的尖端和接地部(外壳壁12B-2)之间的电容耦合,从而降低天线40的谐振频率。如果需要,金属迹线诸如图11的迹线154可用于形成馈电结构、返回路径结构和/或天线接地结构。如果需要,金属迹线154可使用穿过结构130的一个或多个通孔耦接到天线40中的其他结构。

通过使用开口132的内表面上的金属迹线诸如迹线150,可增加用于天线谐振元件106的迹线的表面积而不省略任何开口132(例如,通过提供足够长度的天线谐振元件臂来调整天线性能,以增强天线带宽等)。还可使用其中金属天线迹线穿透开口132并且其中从结构130省略一个或多个开口132来为天线40提供附加区域的构造。图11中的配置仅是示例性的。

图12中示出了设备10在外壳12B的后边缘附近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12所示,风扇和其他冷却系统结构(通风系统结构52)可安装在下部外壳12B的内部内。上壁12B-1的部分12B'可使用导电结构162电耦接到下外壳壁12B-2。导电结构162可为由导电泡沫、导电织物、固体弹性体导电材料或其他导电材料形成的导电衬垫。开口132'可设置在部分12B'中以形成与通风口结构130中的开口132对准的空气通道(通风开口)。

诸如天线谐振元件106的天线结构可由通风口结构130的外表面上的金属迹线形成。通风口结构130可具有凹陷部分(例如,在口结构130的最外表面中产生向内弯曲的阶梯形凹陷),使得天线谐振元件106的部分106'相对远离相邻的金属结构诸如上部外壳12A的金属部分12’,从而增强天线带宽。当上部外壳12A处于关闭位置时,天线信号可通过狭槽130的下部狭槽部分30L传输和接收。当上部外壳12A处于打开位置(如图12所示)时,天线信号可通过上部狭槽部分30T和通过下部狭槽部分30L两者传输和接收。

图13示出了当盖(上部外壳)12A处于关闭位置时设备10的横截面侧视图。如图13所示,天线谐振元件106可在上部馈送位置诸如位置112T处被馈送(例如,使用诸如传输线92T的传输线),或者可在下部馈送位置诸如位置112L处被馈送(例如,使用诸如传输线92L的传输线)。可以选择天线40的馈电部的位置以帮助增强天线效率。在一些构造中,将天线40的馈电部放置在位置112L中可帮助增强通过外壳12A和12B之间的下部狭槽部分30T的天线信号传输和接收,并且可最小化沿着路径170的不期望的天线信号泄漏。然而,一般来讲,天线40的馈电部可被定位在天线40的任何合适的部分处。图13中的构造仅是示例性的。

图14是示例性构造中的天线40的侧视图,其中天线谐振元件106具有由金属迹线形成的臂108,该金属迹线由相应通风口开口132之间的通风口支撑件130的部分支撑。金属迹线150形成在开口132中的一个开口的内表面上并且耦接到通孔152。通孔152将迹线150(其在图14的示例中用作返回路径110)电连接到金属迹线174的金属迹线部分174'。金属迹线174用作天线接地部104的一部分,并且可形成在通风口结构130的表面172上。同轴电缆或其他传输线92可具有耦接到正天线馈电端子(例如,通过耦接到从臂108延伸的迹线的一部分的通孔)的正信号线,并且可具有耦接到迹线部分174'上的接地天线馈电端子100的接地信号线。

图15中示出了诸如沿着线176截取并且沿方向178观察的图14的天线40的天线的横截面图。在图15的示例性构造中,金属托架143B附接到外壳壁12B-1的部分12B',并且使用螺钉192短接到外壳壁12B-1。托架143B可在节点190处耦接到迹线174(例如,通过直接接触,使用诸如焊料或导电粘合剂的导电材料,使用焊接、紧固件或使用其他导电结构)。导电衬垫162可用于将金属迹线174短接到外壳壁12B-2的内表面。天线40可具有突出到一个或多个通风口开口132(参见例如天线谐振元件106的部分106P)中的金属迹线。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便携式计算机,所述便携式计算机包括具有包含显示器的上部外壳部分并且具有下部外壳部分的金属外壳,所述上部外壳部分和下部外壳部分通过狭槽形开口分开,位于狭槽形开口的相对端处将上部外壳部分连接到下部外壳部分的第一铰链和第二铰链,在沿狭槽形开口的第一相应位置和第二相应位置处桥接狭槽形开口的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通过狭槽形开口的第一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的第一天线、通过狭槽形开口的第二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的第二天线,以及通过狭槽形开口的第三部分发射和接收天线信号的第三天线,狭槽形开口的第一部分形成在第一铰链和第一导电结构之间,狭槽形开口的第二部分形成在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之间并且狭槽形开口的第三部分形成在第二导电结构和第二铰链之间。

根据另一实施方案,便携式设备包括通风口结构,该通风口结构沿着下部外壳的边缘延伸并且具有用作气流通道的通风口开口。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中的至少一些由通风口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便携式计算机包括穿过通风口结构的一部分的通孔。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金属迹线的延伸到通风口开口中的部分连接到通孔。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第一导电结构和第二导电结构包括相应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上的金属迹线,并且第一天线、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各自在塑料结构上具有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塑料结构具有空气穿过的多个通风口开口。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便携式设备包括引导空气通过通风口开口的下部外壳部分内的风扇结构。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包括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并且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延伸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倒F形天线谐振元件包括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并且金属迹线的至少一部分在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两个通风口开口之间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具有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的塑料结构、引导空气通过通风口开口的风扇和塑料机构上的天线谐振元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天线谐振元件包括塑料结构上的金属迹线。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金属迹线具有延伸到通风口开口中的部分。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口开口包括多个通风口开口中的一个通风口开口,并且金属迹线包括在通风口开口之间延伸的臂。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所述装置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中的显示器、风扇和塑料结构安装于其中的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具有金属外壳壁,具有将金属迹线短接到金属膝上型计算机外壳壁的指状物的金属构件,和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的开口延伸以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之间形成第一狭槽形开口、第二狭槽形开口和第三狭槽形开口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

根据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金属外壳、金属外壳中的电子部件、具有多个通风口开口的塑料通风口结构、金属外壳中引导空气穿过通风口开口的风扇以及由塑料通风口结构上的金属迹线形成的天线谐振元件。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金属迹线的一部分延伸到通风口开口中的至少一个通风口开口中。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金属填充的通孔,该金属填充的通孔通过塑料通风口结构的一部分并且耦接到金属迹线。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在金属外壳和金属迹线之间延伸的导电衬垫。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金属迹线形成用于第一天线的第一天线谐振元件,电子设备包括在通风口结构上形成用于相应的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的第二天线谐振元件和第三天线谐振元件的附加金属迹线。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天线和第二天线之间的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天线和第三天线之间的第二柔性印刷电路。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器,其中第一柔性印刷电路和第二柔性印刷电路包括信号线,并且信号线中的至少一个信号线承载用于显示器的信号。

以上内容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不脱离所述实施方案的范围和实质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上述实施方案可单独实施或可以任意组合实施。

本专利申请要求2016年1月27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5/008,139的优先权,该专利申请据此全文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