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165发布日期:2018-09-18 22:12阅读:165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办公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手托。



背景技术:

在电脑化办公的时代,人们不得不长时间操作键盘和鼠标来处理日常和工作事务,时间长了手臂就容易因为长时间悬空操作键盘和鼠标而产生酸痛感,所以人们一般会使用键盘手托和鼠标手托来缓解手腕压力。为了能支撑起手部,普通的键盘手托和鼠标手托为实心结构或硬质材料,或是使用复杂结构的手托,整体成本较高,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手托成本高、舒适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舒适且成本低的手托。

一种手托,包括底板部和弹性承托部;所述弹性承托部的两侧和所述底板部的两侧对应连接,所述弹性承托部的顶面呈拱起状,且所述弹性承托部的底面与所述底板部的顶面之间形成中空的下压腔。

上述手托,使用时,通过底板部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手部放置在弹性承托部的拱起顶面上,弹性承托部跟随手部动作向下压腔下压或回弹,进而能弹性地支撑起手部,有效缓解手部压力,使用户在使用时能获得有柔软的舒适感;同时,中空下压腔的设置能大大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因此,上述手托具有使用舒适且成本低的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承托部与所述底板部相接处的厚度大于所述弹性承托部的中部厚度。这样的厚度设计可以避免弹性承托部在手部的按压下被完全压塌,进而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部为平板状结构,所述弹性承托部为弧形板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部的顶面和所述弹性承托部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支撑部。进而增加支撑力,改善弹性承托部的支撑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支撑部包括逐层设置的第一弧形支撑部和第二弧形支撑部;所述第一弧形支撑部的两侧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部的两侧均与所述底板部连接,且所述第一弧形支撑部与所述弹性承托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一弧形支撑部和所述第二弧形支撑部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第二弧形支撑部和所述底板部之间设有间隙。弹性承托部与第一弧形支撑部之间的间隙、第一弧形支撑部与第二弧形支撑部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弧形支撑部与底板部之间的间隙起支撑缓冲的作用,增加手部支撑的舒适性,同时节省材料。当用户把手放置在弹性承托部上时,弹性承托部会下压到第一弧形支撑部上,层层相叠,逐渐增加支撑力。其中,外层的弹性承托部的支撑作用最小,用户在使用时,弹性承托部会比较容易压下去,让用户有一种柔软的舒适感。弹性承托部、第一弧形支撑部和第二弧形支撑部所组成的三层结构能适用不同用户手部的重量,重量小的用户可能只会压到第一弧形支撑部,重量大的用户则有可能压到第二弧形支撑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托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托为橡胶体或硅胶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手托的作键盘手托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所述手托的作鼠标手托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所述手托的作键盘手托使用的结构示意图。

100、底板部,200、弹性承托部,300、下压腔,400、弹性支撑部,410、第一弧形支撑部,420、第二弧形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手托,包括底板部100和弹性承托部200。弹性承托部200的两侧和底板部100的两侧对应连接,弹性承托部200的顶面呈拱起状,且弹性承托部200的底面与底板部100的顶面之间形成中空的下压腔300。

上述手托,使用时,通过底板部100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手部放置在弹性承托部200的拱起顶面上,弹性承托部200具有弹性,弹性承托部200会跟随手部动作向下压腔300下压或回弹,进而能弹性地支撑起手部,有效缓解手部压力,使用户在使用时能获得有柔软的舒适感;同时,中空下压腔300的设置能大大节省材料,从而降低成本。因此,上述手托具有使用舒适且成本低的效果。

其中,弹性承托部200的顶面指弹性承托部200的外侧面,也就是弹性承托部200的外侧面整体呈拱起状,这样更贴合人体手部形状。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承托部200与底板部100相接处的厚度大于弹性承托部200的中部厚度。这样的厚度设计可以避免弹性承托部200在手部的按压下被完全压塌,进而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底板部100为平板状结构,弹性承托部200为弧形板状结构。如此,手托通过底板部平稳地放置在桌面上,在手部上下起伏动作的作用下,弹性承托部200就不易出现应力集中,从而提高手托的耐用性。较佳地,弹性承托部200为椭圆弧板状结构。另外,为了使得弹性承托部200不被完全压塌,可相应提高弹性承托部200材质的硬度。

进一步地,手托一体成型。手托可以为橡胶体或硅胶体。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底板部100的顶面和弹性承托部200的底面之间设有弹性支撑部400。进而进一步改善弹性承托部200的支撑效果。

具体地,如图3所示,弹性支撑部400包括逐层设置的第一弧形支撑部410和第二弧形支撑部420。第一弧形支撑部410的两侧和第二弧形支撑部420的两侧均与底板部100连接。且第一弧形支撑部410与弹性承托部200之间设有间隙。第一弧形支撑部410和第二弧形支撑部420之间设有间隙。第二弧形支撑部420和底板部100之间设有间隙。弹性承托部200与第一弧形支撑部410之间的间隙、第一弧形支撑部410与第二弧形支撑部42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弧形支撑部420与底板部100之间的间隙起支撑缓冲的作用,增加手部支撑的舒适性,同时节省材料。当用户把手放置在弹性承托部200上时,弹性承托部200会下压到第一弧形支撑部410上,层层相叠,逐渐增加支撑力。其中,外层的弹性承托部200的支撑作用最小,用户在使用时,弹性承托部200会比较容易压下去,让用户有一种柔软的舒适感。弹性承托部200、第一弧形支撑部410和第二弧形支撑部420所组成的三层结构能适用不同用户手部的重量,重量小的用户可能只会压到第一弧形支撑部410,重量大的用户则有可能压到第二弧形支撑部420。

需要说明的时,实施例二的手托可适用厚款键盘(如图3所示)或厚款鼠标。实施例一的手托则可适用于薄款键盘(如图1所示)或薄款鼠标(如图2所示)。

手托的长度根据用途确定。若为键盘手托,手托的长度与键盘长度一致较佳。若为鼠标手托,手托的长度宽于单手宽度较佳。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