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9160发布日期:2018-09-18 22:12阅读:12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鼠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



背景技术:

无线鼠标是指无线缆直接连接到主机的鼠标,采用无线技术与计算机通信,从而省却电线的束缚。通常采用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Wi-Fi(IEEE 802.11)、Infrared(IrDA)、ZigBee(IEEE 802.15.4)等多个无线技术标准。

现在无线鼠标已经非常普及了,特别是运用在笔记本电脑上,因为笔记本电脑本来就是便携式的,如果带着一个有线鼠标的话极其不便,而选择无线鼠标会更加方便,所以无线鼠标成为首选。

"Nano USBhz非联网解决方案"也就是我们俗称的Nano USB无线网络技术。它的优点是解决了27Mhz功率大、传输距离短、同类产品容易出现互相干扰等缺点而提出的。Nano USB无线技术的无线频段在全球大多数国家均属于免授权免费使用,这为产品的普及扫清了最大障碍。

随着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对手机等智能设备进行数据操作的需求也进一步得到确认,而手机等智能设备通常选用Type-C数据接口。

A.USB 3.1 Type-C为USB协会最新发布的USB标准协议,3.1标准在原来的USB 1.1 USB 2.0等老标准基础上进行提升,它能传输更大的功率与更高的传输速度,理论上:USB 3.1 Type C的传输速度能够达到10Gbps,能提供的功率能达到900MAH,而且能够双向供电,能通过该接口向设备充电,也能通过接口向外设备进行供电,这是科学的进步与创新!

B.更薄的机身需要更薄的端口,这也是USB-C横空出世的原因之一。老式USB端口已经显得过时。

C.USB-C端口正面和反面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无论你怎么插入这一端口都是正确的。用户不必担心传统USB端口所带来的正反问题。

因而,USB Type-C接口将会在未来得到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在智能设备的运用领域。

目前有的手机与其它智能设备为Micro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为USB 2.0标准接口,它所能提供的电源功率与传输速度相比TYPE C接口设备都低很多,这就给用户造成了许多不便,并且因需要配置多种接口的鼠标而耗资较大。

所以,为了适用目前设备的不同接口的需求,解决Type-C接口与Nano USB接口不相兼容给使用者带来的不便与高成本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既能使得鼠标与Type-C接口的设备通信,又能与带有Nano USB接口的设备通信的无线鼠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使得能在同一鼠标上,配有Type-C与Nano USB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并且既能够收纳Type-C接口的接收器,又能够收纳Nano USB接口的接收器,使得用户使用一款鼠标就可以既能够与Nano USB接口的设备通信,又能够与Type-C接口的设备通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无线鼠标配有Type-C与Nano USB两种数据传输模式,所述无线鼠标的底盖上相邻设有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和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各自设有内腔和开口。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之间有腔壁相隔。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相连通。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截面呈长方形。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底部开有槽型孔。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截面呈半圆长孔形。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内腔底部开有比所述内腔截面半圆长孔尺寸小的长孔。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分别为比各自收纳腔的内腔尺寸大、形状与各自收纳腔的内腔截面相仿的开孔。

上述的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上表面平齐,所述上表面为比所述无线鼠标的底盖外接触面稍低的平面;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旁边设有电池容纳腔,所述无线鼠标设有电池盖,当所述电池盖安装至所述电池容纳腔上时,所述电池盖的一部分覆盖住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使得能在同一鼠标上,配有Type-C与Nano USB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并且既能够收纳Type-C接口的接收器,又能够收纳Nano USB接口的接收器,使得用户使用一款鼠标就可以既能够与Nano USB接口的设备通信,又能够与Type-C接口的设备通信,因此兼容性强,方便易用且总体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底盖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底盖内装有接收器与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底盖上装有电池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加详细的说明,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以及各个方面的优点。然而,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仅是说明的目的,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大家都知道无线鼠标都是有一定的操作距离的,无线鼠标与接收器之间是对应的,以防临近的无线鼠标互相干扰,因而为了便于区分与携带,接收器一般都置于无线鼠标的外壳内。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无线鼠标与接收器要么是与Nano USB接口的设备匹配,要么是与Type-C接口的设备进行匹配,而没有一款鼠标兼适用Nano USB接口的设备与Type-C接口的设备,因而带来操作不便与购置成本高的问题,旨在设计一款鼠标兼适用两种接口的无线鼠标。

如图1所示,双接收器收纳的无线鼠标,所述无线鼠标配有Type-C与Nano USB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可选择与Type-C接口的设备通信,或选择与Nano USB接口的设备通信。为了便于接收器的收纳,在无线鼠标的底盖10上相邻设有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和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

具体的,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各自设有内腔和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的内腔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内腔之间有腔壁相隔。

进一步的,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开口设计为相连通。

为了与Nano USB接收器的外形相适应,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内腔截面呈长方形。

为了与相应形状的接收器相适应,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内腔底部开有槽型孔,以适应接收器接口形状的匹配。

进一步,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的内腔截面呈半圆长孔形。

更进一步,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的内腔底部开有比所述内腔截面半圆长孔尺寸小的长孔,以适应接收器接口的容纳。

为了使接收器的握手部分相抵在收纳腔的开口处且便于留出操作的空间,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分别为比各自收纳腔的内腔尺寸大、形状与各自收纳腔的内腔截面相仿的开孔。

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旁边设有电池容纳腔105。如图2所示,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内装有Type-C接收器20,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内装有Nano USB接收器30,电池容纳腔105内装有电池50。

如图2所示,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的开口上表面103平齐,所述上表面103为比所述无线鼠标的底盖外接触面104稍低的平面。

为了电池等的密封,如图3所示,所述无线鼠标设有电池盖50。

当所述电池盖50安装至所述电池容纳腔105上时,所述电池盖50的一部分覆盖住所述Type-C接收器的收纳腔101的开口与所述Nano USB接收器的收纳腔102的开口。

本申请的无线鼠标,在设计传输模式时,导入目前比较流行的免对码技术,如果我们使用的设备是智能手机等具有TYPE C接口设备时,可以直接用TYPE C接口接收器使用,如果我们所使用的设备无TYPE C接口时,我们可以使用Nano USB标准接收器来使用,且两种接收器之间的切换无需重新对码,上电就可以动作,即插即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使得能在同一鼠标上,配有Type-C与Nano USB两种数据传输模式,并且既能够收纳Type-C接口的接收器,又能够收纳Nano USB接口的接收器,使得用户使用一款鼠标就可以既能够与Nano USB接口的设备通信,又能够与Type-C接口的设备通信,因此兼容性强,方便易用且总体成本低。

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