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件放置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2897发布日期:2018-08-21 17:42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证件信息读取
技术领域
,具体地,是涉及一种证件放置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证件读取装置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证件上的信息,因此在移动执法、城市管理、酒店业、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网络实名认证等等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所,证件读取装置发展出多种类型,包括可应用于门禁系统的壁挂式、可应用于移动执法的手持式、以及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台式,等等。二代居民身份证作为我国公民重要的证件之一,频繁地应用于公民的各种工作、生活场景中。另一方面,随着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的提升、互联网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以及更快更高效的计算芯片的诞生,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人证核验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二代/三代身份证读卡器成为读取身份信息的必要装置。在大多数的人证核验应用中,系统主机需要不断轮询身份证读卡器以判断是否有身份证存在,这样做的缺点是当身份证内部的线路或芯片损坏的时候,身份证读卡器无法识别。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引入了高清摄像头,在身份证无法被读卡器读取的情况下,通过文字、图像提取技术来提取身份证上的信息。然而,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就是系统如何来区分没有放置身份证和放置了内部芯片、线路损坏的身份证,这就是证件放置检测的由来。通常人们通过红外线发射/接收、光线感应器等方法来实现身份证放置检测,但这种做法有明显的不足,一是在光线特别强或者特别暗的场景下容易被环境光干扰;二是红外或者可见光发射端经常受限于设备的外观设计,无法实现。技术实现要素:考虑到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基于电容感应式原理,不受环境光的干扰即可检测出证件放置情况,可适用于各种强光、暗光环境,同时设计方案简单,也易于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所述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其上设置有供证件平放的证件放置区;导电片,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的下方,且于所述证件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时,所述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在空间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以使所述证件内的芯片与所述导电片形成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与所述导电片相连接,感测所述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以及主板,与所述电容感应控制板相连接,所述主板上设置有根据所述电容值判断证件放置情况的控制芯片。示例性地,所述导电片包括第一导电片和第二导电片,所述第一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左侧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的第一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一平板电容器;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右侧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的第二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时,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二平板电容器。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为所述证件上相对的两个表面。例如,第一面为证件的正面,第二面为证件的反面;或第一面为证件的反面,第二面为证件的正面。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的左下角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第一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时,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一平板电容器;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的右下角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第二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时,所述第二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二平板电容器。示例性地,所述导电片还包括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所述第三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的左上角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第二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且所述证件第二面的文字倒立时,所述第三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三平板电容器;所述第四导电片位于所述证件放置区的右上角的下方,于所述证件第一面朝上放置在所述证件放置区上且所述证件第一面的文字倒立时,所述第四导电片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四平板电容器。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的面积;所述第二导电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的面积;所述第三导电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的面积;所述第四导电片的面积不小于所述证件内的芯片的面积。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第三导电片与所述第四导电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示例性地,所述第一导电片与所述第二导电片之间的距离为5±0.5cm;所述第三导电片与所述第四导电片之间的距离为5±0.5cm。示例性地,所述证件放置区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证件表面的面积。示例性地,所述承载板上设置有限位所述证件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承载板上紧邻所述证件放置区的两边缘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示例性地,在所述第一凸起的内侧上设有沿着平行所述承载板的方向贯穿式延伸的第一滑槽,在所述第二凸起的内侧上设有沿着平行所述承载板的方向贯穿式延伸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分别容纳所述证件的相对侧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基于电容感应式原理,不受环境光的干扰即可检测出证件放置情况,可适用于各种强光、暗光环境,同时设计方案简单,也易于实施。进一步地,通过合理布置导电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还可以检测证件放置方向和证件是否内部芯片、线路损。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或步骤。图1是二代/三代身份证内部的芯片和线路布置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B-B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C-C剖视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于承载板上设置限位机构的结构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承载板11—第一凸起11a—第一滑槽12—第二凸起12a—第二滑槽2—第一导电片3—第二导电片4—电容感应控制板5—主板201—感应线圈202—芯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主要用于检测身份证放置方向和身份证是否内部芯片、线路损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诸如身份证之类的内置芯片的证件(如员工卡、门禁卡等)同样适用。以下就结合身份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介绍。如图1所示,二代/三代身份证内部的四周有一圈感应线圈201,身份证的右下角的位置有一块内置的芯片202,芯片202内存储了证件持有人的图像和身份信息,需说明的是,此处的“右”是相对身份证正面(国徽面)朝上且身份证正面文字正立放置而言的。当身份证反面(人像面)朝上且文字正立放置时,芯片位于身份证的左下角。参阅图2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包括承载板1、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电容感应控制板4以及主板5。承载板1上设置有供证件平放的证件放置区,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仅仅示出了承载板的证件放置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承载板1上除证件放置区外,还可以有别的区域,也就是说,证件放置区仅仅是承载板1表面上的一部分;当然,承载板1表面上也可以仅仅设置证件放置区,也就是说,整个承载板1的表面皆为证件放置区。第一导电片2设置在证件放置区1的下方,且于身份证放置在证件放置区时,第一导电片2与身份证内的芯片在空间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以使身份证内的芯片与第一导电片2形成平板电容器。示例地,由于身份证内的芯片是设置在身份证反面的左下角,为了能于身份证反面朝上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且反面上的文字正立时,第一导电片2与身份证内的芯片202形成第一平板电容器,第一导电片2位于证件放置区1的左下角的下方。第二导电片3设置在证件放置区1的下方,且于身份证放置在证件放置区时,第二导电片3与身份证内的芯片在空间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以使身份证内的芯片与第二导电片3形成平板电容器。示例地,由于身份证内的芯片是设置在身份证正面的右下角,为了能于身份证正面朝上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且正面上的文字为正立时,第二导电片3与身份证内的芯片202形成第二平板电容器,第二导电片3位于证件放置区1的右下角的下方。例如,第二导电片与第一导电片相对于证件放置区的垂直中轴线对称。电容感应控制板4与第一导电片2和第二导电片3相连接,用于感测第一平板电容器/第二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主板5与电容感应控制板4相连接,主板5上设置有根据电容值判断身份证放置情况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图中未示出),控制芯片可以是集成在主板5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2采用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如铜箔或者铝箔,第一导电片2的大小以在考虑组装公差的情况下能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重合为宜,可以稍大,也就是说,第一导电片2的面积不小于身份证内芯片202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电片3采用导电性金属材料制成,如铜箔或者铝箔,第二导电片3的大小以在考虑组装公差的情况下能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重合为宜,可以稍大,也就是说,第二导电片3的面积也不小于身份证内芯片202的面积。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2与第二导电片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电片2与第二导电片3之间的距离为5±0.5cm,此处的距离是指第一导电片2的中心与第二导电片3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一个实施例中,证件放置区表面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身份证表面的面积,以便很好地将身份证平放在承载板1上,具体来说,以证件放置区的长度尺寸略大于身份证的长度,证件放置区的宽度尺寸略大于身份证的宽度为宜。结合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承载板1上设置有限位身份证的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承载板1上紧邻证件放置区的两边缘的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第一凸起11与第二凸起12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身份证的长度,以便身份证平放承载板1上的证件放置区时定位身份证的相对侧边。例如,为了达到更好的定位效果,可以在第一凸起11的内侧上设有沿着平行承载板1的方向贯穿式延伸的第一滑槽11a,在第二凸起12的内侧上设有沿着平行承载板1的方向贯穿式延伸的第二滑槽12a,第一滑槽11a和第二滑槽12a能够分别容纳身份证的相对侧边。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图6示出的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分别紧邻证件放置区的相对两边缘,但在实际使用中,第一凸起11和第二凸起12还可以是分别紧邻证件放置区的相邻两边缘,如,第一凸起11紧邻证件放置区的左边缘,第二凸起12紧邻证件放置区的前边缘或后边缘;再如,第一凸起11紧邻证件放置区的右边缘,第二凸起12紧邻证件放置区的前边缘或后边缘。本实用新型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在使用时,当身份证正面(国徽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正面的文字为正立时,证件放置区右下角的第二导电片3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一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当身份证反面(人像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反面的文字为正立时,证件放置区左下角的第一导电片2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二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本实用新型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基于电容感应式原理,不受光线强度变化的影响,可工作在不同光照强度的环境。主板5上集成的控制芯片根据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对应的电容值,可以判断是否有身份证放置,以及身份证放置的方向。控制芯片的真值表可以如下:第一导电片第二导电片判断结果有有非身份证放置无有有身份证放置,且国徽面朝上有无有身份证放置,且人像面朝上无无无身份证放置需要说明的是,在于承载板1放置有身份证的情况下,判定结果仍是“无身份证放置”则意味着身份证内部芯片、线路损坏。还需要说明的是,以图2所示证件检测装置和身份证为例。若身份证放置在证件放置区时,身份证正面朝上且文字倒立,此时身份证内置芯片位于证件放置区的左上角,由于证件放置区左上角的下方未设置有导电片,则无法检测到身份证;类似地,若身份证放置在证件放置区时,身份证反面朝上且文字倒立,此时同样无法检测到该身份证。为了避免此类情况发生,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所示证件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扬声器或显示屏(图中未示出),证件检测装置可以通过扬声器或显示屏提示用户身份证的正确放置方式。应理解,以上实施例以两个导电片设置在证件放置区左下角和右下角的下方为例描述了本公开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但本公开对此并不限定,可以根据待检测证件的内置芯片在该待检测证件中的位置来设置两个导电片的位置。例如,若待检测证件的内置芯片位于该证件水平中轴线上,则两个导电片可以设置在证件放置区的水平中轴线上的与该内置芯片相对的两个区域的下方,且这两个区域相对于证件放置区的垂直中轴线对称,这种情况下,该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能够用于检测证件是否放置以及证件是正面放置还是反面放置。以上仅仅给出了设置两个导电片的实施例,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仅仅设置一个导电片,检测对象也不局限于身份证,可以是任何内置芯片的证件。具体来说,一个导电片设置在证件放置区的下方,且于证件放置在证件放置区时,该导电片与证件内的芯片在空间的垂直方向上具有重叠区域,以使证件内的芯片与导电片形成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与导电片相连接,用于感测平板电容器的电容值。主板与电容感应控制板相连接,主板上设置有根据电容值判断证件放置情况的控制芯片,控制芯片根据导电片对应的电容值,可以判断出证件放置情况。控制芯片的真值表可以如下:导电片判定结果有有证件放置无无证件放置或证件内部芯片、线路损坏示例地,对于仅设置有一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该导电片设置在证件放置区的中心区域的下方,该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可以用于检测内置芯片位于证件中心位置的证件的放置状态。此时,无论证件以何种放置方式平放到证件放置区,如正面放置或反面放置、文字正立或文字倒立等放置方式,该证件放置检测装置都可以检测到该证件。示例地,对于仅设置有一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该导电片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设定区域的下方,当证件以正确的放置方式(如正面朝上且文字正立)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时,该导电片与证件的内置芯片形成平板电容器,此时该证件检测装置可以检测到该证件。若证件以其他放置方式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导电片与证件的内置芯片无法形成平板电容器,则该证件放置检测装置无法检测到该证件。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该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还可以包括扬声器或显示屏,可以通过扬声器或显示屏等提示用户证件的正确放置方式。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四个导电片,检测对象也不局限于身份证,可以是任何内置芯片的证件。以下仍以检测对象为身份证为例,对设置四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进行详细介绍。设置四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与设置两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结构大致类似,不同的是:还包括第三导电片和第四导电片,第三导电片位于证件放置区的左上角的下方,于证件正面朝上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且证件正面的文字倒立时,第三导电片与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三平板电容器;第四导电片位于证件放置区的右上角的下方,于证件反面朝上放置在证件放置区上且证件反面的文字倒立时,第四导电片与证件内的芯片形成第四平板电容器。设置四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在用于身份证放置检测时,当身份证正面(国徽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正面的文字为正立时,证件放置区右下角的下方第二导电片3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一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当身份证反面(人像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反面的文字为正立时,证件放置区左下角下方的第一导电片2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二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当身份证反面(人像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反面的文字为倒立时,证件放置区右上角下方的第四导电片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三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当身份证正面(国徽面)朝上放置且身份证正面的文字为倒立时,证件放置区左上角下方的第三导电片与身份证内部的芯片202会形成第四平板电容器,电容感应控制板4可以感知到这种电容的变化,并向上传送给主板5。主板5上集成的控制芯片根据第一导电片2、第二导电片3、第三导电片、第四导电片对应的电容值,可以判断是否有身份证放置,以及身份证放置的方向。本实施例具有四个导电片的证件放置检测装置能够检测到采用任意放置方式平放在证件放置区的证件,以及该证件的放置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证件放置检测装置中证件放置区的下方还可以设置三个导电片,以检测采用部分放置方式放置的证件,这里不再赘述。在本公开上述各实施例中,证件的放置方式包括正面且文字正立放置、正面且文字倒立放置、反面且文字正立放置或反面且文字倒立放置。尽管这里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示例实施例,应理解上述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图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于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其中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所有这些改变和修改意在被包括在所附权利要求所要求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实用新型并帮助理解各个实用新型方面中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在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本实用新型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相应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其实用新型点在于可以用少于某个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的特征来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单独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了特征之间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或者设备的所有过程或装置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单词“包含”不排除存在未列在权利要求中的元件或步骤。位于元件之前的单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存在至少两个这样的元件。本实用新型可以借助于包括有若干不同元件的硬件以及借助于适当编程的计算机来实现。在列举了若干装置的装置权利要求中,这些装置中的若干个可以是通过同一个硬件项来具体体现。单词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的使用不表示任何顺序。可将这些单词解释为名称。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或对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