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49438发布日期:2018-09-04 23:0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乘用车设计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乘用车开发过程中,尤其是乘用车前期开发过程中,对于空间、操作性、可触及性的评估非常重要,这些关键产品特性由市场定位,竞品对比及高层决策作为导向,对于所开发的产品在所对应区间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针对这些产品关键特性在乘用车开发过程中的评估,有虚拟评估和实物评估两种方法。虚拟评估是通过针对数模中的sae标准假人的位置坐标分析、三维数模的位置布置,并结合三维虚拟环境进行分析,这种评估方法缺乏实际人体感官评价,无法给予直接、真实的操作或者行为体验。实物评估也分为两种,对于竞品车:是通过对市场上已有车型的实车进行实际操作评估并进行测量,从而获得直观的操作体验及评价;对于本公司开发中的车型,通过将数值转换为曲面或者数据输入,并经传统机加工方式及较复杂的制作工艺制造前期开发1:1实物模型,在模型上进行评估,无论前者还是后者这两种评估方法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经费,且效率不够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对于缩短乘用车开发周期并没有带来有利的方面。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对乘用车评估效率不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包括:

获取评估者的扫描数据采集,将所述扫描数据转换并生成各关节特征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待评估乘用车的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将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整合到所述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得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在由评估者佩戴的评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评估者被捕捉的行为动作,控制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执行所述行为动作;

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监测设备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根据评估显示屏所反映的信息所做出的感受信息作为评估感受信息;

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所述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包括所述评估感受信息和所述评估感知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者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所对应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

在由观测者观看的观测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观测者通过第三人称全局视角对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内的空间评估信息作为观测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乘用车评估的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评估者的扫描数据采集,将所述扫描数据转换并生成各关节特征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待评估乘用车的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将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整合到所述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得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在由评估者佩戴的评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评估者被捕捉的行为动作,控制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执行所述行为动作;

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监测设备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根据评估显示屏所反映的信息所做出的感受信息作为评估感受信息;

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所述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包括所述评估感受信息和所述评估感知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者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所对应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在由观测者观看的观测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

更进一步的,所述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观测者通过第三人称全局视角对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内的空间评估信息作为观测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如前所述的乘用车评估方法的所有步骤。

本发明通过获取评估者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并控制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乘用车数字模型中进行活动,从而得到相应的评估信息。因此,本发明能够在乘用车开发阶段,通过准确、高效、成本低,占用场地小的评估方法,帮助项目或者方案验证进行快速评估及决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的工作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乘用车评估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乘用车评估方法的工作流程图,包括:

步骤s101,获取评估者的扫描数据采集,将所述扫描数据转换并生成各关节特征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

步骤s102,获取待评估乘用车的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将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整合到所述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得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步骤s103,在由评估者佩戴的评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步骤s104,获取评估者被捕捉的行为动作,控制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执行所述行为动作;

步骤s105,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扫描或者拍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然后执行步骤s101,从扫描或者拍照设备中获取扫描数据。同时,以1:1的尺寸比例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并通过后台计算关节信息,生成各关节特征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其中的关节信息是指自然状态下扫描捕捉的人体关节特征,包括四肢及手指各关节之间的距离、方位、角度等。执行步骤s102,将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导入至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在步骤s103,评估显示屏优选使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由评估者佩戴可穿戴设备,通过可穿戴设备捕捉评估者的行为动作并执行步骤s104,将这些行为或者动作同步到与其对应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中,评估者在可穿戴设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数模的场景中,针对开发中的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在观测者的引导下对关键特性进行评估,其行为或者动作完全与其对应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同步。在步骤s105中,进行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的空间、触及性及上下车等行为的三维数据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同一基准下,可以将所评估对象进行任意切换,以此快速评估不同方案下相同评估者的不同状态。

本发明通过获取评估者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并控制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乘用车数字模型中进行活动,从而得到相应的评估信息。因此,本发明能够在乘用车开发阶段,通过准确、高效、成本低,占用场地小的评估方法,帮助项目或者方案验证进行快速评估及决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监测设备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根据评估显示屏所反映的信息所做出的感受信息作为评估感受信息;

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所述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包括所述评估感受信息和所述评估感知信息。

具体来说,评估感受信息可以是评估者对于车辆外观视觉主观及视野、可视性的评价,可以通过评估者口述,由系统进行语音记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者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所对应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动态感知评估获取评估感知信息,系统记录虚拟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虚拟乘用车三维模型的环境评估过程中所有的行为及其与车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动态测量数值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

在由观测者观看的观测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

本实施例增加观测者对整合三维数字模型进行观看,并反馈观测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观测者通过第三人称全局视角对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内的空间评估信息作为观测信息。

具体来说,观测信息可以是评估者在静态坐姿下,由观测者通过第三人称全局视角对评估者在虚拟车辆环境中的空间评估,在虚拟整合三维模型环境中系统将自动或由观测者手动测量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的环境间的几何关系,并根据需要显示或者隐藏。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系统结构图,包括:人体关节捕捉单元1,拍照扫描单元2,计算机单元3,可调节座椅单元4,动作追踪单元5,数据库6,用于评估过程监测的大屏幕高清显示器7,仿生模拟单元8,数据处理单元9,人机交互评估单元10(包括可穿戴设备),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库11。应用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系统逻辑及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评估者12到现场,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保持5秒左右的静止放松状态,由拍照扫描单元2,对评估者全身进行数据采集,录入数据库6,根据扫描结果,关节捕捉单元1自动识别并捕捉该人体模型中的关节信息,并形成与评估者对应的虚拟关节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此时人体三维数字模型的数据信息采集完毕。然后,评估者戴上人机交互评估单元10中可穿戴设备的关节信号发射器,坐上已经标定完高度的可调节座椅单元4,通过动作追踪单元5中的追踪器,捕捉评估者的动作行为,并由仿生模拟单元8自动匹配虚拟关节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评估者的动作行为一致性,完成动作同步;至此,评估准备工作完成。评估者戴上人机交互评估单元10中可穿戴设备的虚拟可视化头盔,将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导入与虚拟关节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统一坐标系下的人机交互评估单元,评估者在头盔中将看到与自身人体比例相同的1:1车辆模型,并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完成虚拟环境下整车乘员舱各项虚拟评估,该评估者在此项目中的评估过程会在大屏幕高清显示器中,其所有动作和行为将被记录在数据库中,项目观测者可以通过显示器中的画面实时且直观得获得评估者所对应的虚拟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对开发中车辆各评操作评估感受或者静态、动态感知的实时状态,且可对不同方案进行快速切换比对评估,帮助项目判断选择最优方案。至此,评估者评估结束,数据处理单元9,将所有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整理归类输出报告,自动发送给预设定人员,提供决策依据记录。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乘用车评估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301;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301通信连接的存储器302;其中,

所述存储器302存储有可被所述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

获取评估者的扫描数据采集,将所述扫描数据转换并生成各关节特征可动的人体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待评估乘用车的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将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整合到所述乘用车三维数字模型中,得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在由评估者佩戴的评估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

获取评估者被捕捉的行为动作,控制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中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执行所述行为动作;

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

图3中以一个处理器302为例。

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303和输出装置304。

处理器301、存储器302、输入装置303及显示装置3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3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乘用车评估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图1所示的方法流程。处理器3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3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乘用车评估方法。

存储器3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乘用车评估方法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3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3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3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执行乘用车评估方法的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303可接收输入的用户点击,以及产生与乘用车评估方法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信号输入。显示装置3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3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301运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乘用车评估方法。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监测设备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根据评估显示屏所反映的信息所做出的感受信息作为评估感受信息;

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所述评估者的评估信息包括所述评估感受信息和所述评估感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评估者在执行各种行为动作时,所对应的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与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的空间关系信息作为评估感知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还能够:

在由观测者观看的观测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整合三维数字模型,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观测者的观测信息,具体包括:

获取观测者通过第三人称全局视角对所述人体三维数字模型在所述乘用车数字模型内的空间评估信息作为观测信息。

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当计算机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用于执行如前所述的乘用车评估方法的所有步骤。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