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智能寄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20960发布日期:2018-07-25 00:41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



背景技术:

现在的信件寄送,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快递员上门收件,另一种为客户送到门店,然后和包裹一起送到分拣中心,由分拣中心分拣完毕后,再发送到各个分部,进而分部再进行分拣,安排快递员送件。该由客户送到门店,进而由门店进行信件分发的方式,是统一将信件和包裹送到分拣中心一起分拣,由于很多包裹外形包装不规则也不规范,同时信件通常非常轻薄,则使得信件在于包裹的共同分拣中容易出现破损或被夹带。此外,无论是通过就快递员上门收件还是由客户到门店寄件,以及后续进行信件的同一分发,都较为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通过将现有的大的分拣中心拆分成多个移动的小的分拣中心,利用信件在运输路途的时间完成信件分拣,提升效率,压缩无效时间,进而缩短信件寄取和送达的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多辆大区中转车、多辆小区流转车以及多个智能终端机,每个大区中转车和每个小区流转车上均设置有一个分拣设备;所述系统用于在城市中进行信件交互,所述城市划分为多个投递大区,每个投递大区配备一辆大区中转车,每个投递大区设置有多个投递小区,每个所述投递小区对应设置有一个小区流转车,每个投递小区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所述智能终端机用于接收用户需寄出的信件,并对所述信件设置标识信息后存储入设置于所述智能终端机内的收件箱中;所述小区流转车按照第一预定线路行驶并采集由随车的快递员取走的所述第一预定线路上设置的多个智能终端机内的收件箱;所述小区流转车还通过设置于所述小区流转车内的分拣设备根据所述标识信息对所述收件箱内存储的信件进行分类,进而将分拣后已分类的信件转交给所述大区中转车以将信件分发至对应的目的智能终端机。所述目的智能终端机响应用户的取件操作弹出相应的信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该系统包括多辆大区中转车、多辆小区流转车以及多个智能终端机,每个大区中转车和每个小区流转车上均设置有一个分拣设备。该系统用于在城市中进行信件交互,将一个城市划分为多个投递大区,每个投递大区配备一辆大区中转车,每个投递大区划分为多个投递小区,每个投递小区配备一辆小区流转车,同时每个投递小区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

该智能终端机用于接收用户需寄出的信件,并对信件设置标识信息后存储入该智能终端机内部设置的收件箱中。该小区流转车按照第一预定线路行驶并采集由随车的快递员取走的第一预定线路上设置的多个智能终端机内的收件箱,进而该小区流转车通过车内设置的分拣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对收件箱内存储的信件进行分类,进而将分拣后已分类的信件转交给大区中转车以将信件分发至目的智能终端机,用户即可在目的智能终端机上取走属于自己的信件。

在本方案中,对城市划分为多个投递大区,每个投递大区包括多个投递小区,每个投递小区又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进而用户可在就近的智能终端机上进行寄件,同时快递员取走负责的片区的信件后,将在小区流转车中对寄往各个地方的信件进行设备操作自动分类,进而由小区流转车完成与大区中转车之间的信件交互。由此可见,在本方案中,在小区流转车内对信件进行分类,通过小区流转车和大区中转车对信件进行交互,利用信件在途时间对信件进行分发,缩短了信件的交互时间。此外,用户可就近选择智能终端机进行寄件或取件,极大地便捷了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段码和二维码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模式下信件分发的耗时情况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信件智能寄取系统的耗时情况示意图。

图示:10-信件智能寄取系统;110-投递大区;120-投递小区;130-大区中转车;140-小区流转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请参照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10的应用环境示意图。该信件智能寄取系统10包括多辆大区中转车130、多辆小区流转车140以及多个智能终端机,且每个大区中转车130或每个小区流转车140内均设置有分拣设备。该智能终端机为设置于路边或室内的可智能操作的设备,该分拣设备用于对多个信件进行分类。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揭示的方案中,将城市分为多个投递大区110,每个投递大区110细分为多个投递小区120。一个投递小区120对应设置一辆小区流转车140,该小区流转车140将沿着第一预定线路在该投递小区120中行驶,一个投递大区110对应设置一辆大区中转车130,该大区中转车130沿着第二预定线路在该投递大区110中行驶。且该大区中转车130可与小区流转车140交汇,并可在交汇时转交信件,此外,小区流转车140之间可相互转交信件,大区中转车130之间也可相互转交信件。鉴于车厢容积考虑,在一个城市中最多设置24个投递大区110,每个投递大区110最多设置30个投递小区120,每个投递小区120最多设置24个智能终端机,容易理解的,每个城市具体设置多少数量的投递大区110、投递小区120、智能终端机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此外,投递大区110和投递小区120的地理覆盖范围划分可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由此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通过对城市进行三级分段,将面积大的城市细分为多个小的区域,进而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物流系统。此外,为了保证意外情况下物流的正常进行,该意外情况如城市突发性拥堵和运输车辆故障等,以每两个大区或三个大区为单元设置一个门店,该门店储备有电单车手。当意外情况发生时,该电单车手将信件取回,以快速地将该信件分发给下一个节点,避免因为拥堵耽搁送件时间。

每个投递小区120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用户可通过该智能终端机寄出信件,具体方式为:该智能终端机内设置有一个收件箱,当用户向智能终端机投入信件并点击智能终端机上设置的“寄件”按钮时,该智能终端机的屏幕上将会显示一个二维码。用户需使用手机或其他终端设备扫描该二维码输入基本信息,如收件人、收件人联系方式、收件人所能收件的智能终端机的编号、收件人所在地址等,进而用户输入的所有信息将由手机发送并存储至服务器中。该智能终端机将从服务器获取用户填入的信息,根据用户的基本信息生成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为三段码和二维码,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段码和二维码的示意图。其中,该三段码包括第一码段、第二码段和第三码段,该第一码段用于表征投递大区编码,该第二码段用于表征投递小区编码,该第三码段用于表征智能终端机编码,该二维码用于表征用户输入的其他信息,如信件信息。

进而,该智能终端机将打印出该生成的三段码和二维码,用户将该三段码和二维码粘贴在放置信件的信封的相应位置,然后用户将该信件投入智能终端机中并存储于该智能终端机的收件箱中,后续将依据该三段码确定信件发往的地方。由于是采用三段码的方式,其识别起来更加方便,相比将发往的地址放在二维码中,识别三段码所用的设备将更加简单。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一些具有合作关系的用户,可在获取用户输入的基本信息后,该智能终端机根据该基本信息生成大客户码,如图2中所示的“12345”,进而用户将该大客户码粘贴在信封的相应位置,则后续快递员对信件进行分发时,对于该部分具有大客户码的信件则直接送至大客户处,而不用按照正常的物流程序进行信件的分发,提高了大客户的体验。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用户可以提前在手机上输入基本信息,如收件人、收件人联系方式、收件人所能收件的智能终端机的编号、收件人所在地址等,进而根据该基本信息生成寄件二维码。当用户点击智能终端机上的“寄件”按钮时,用户可选择向智能终端机展示该寄件二维码并被智能终端机扫描,进而智能终端机根据该寄件二维码获取到用户的基本信息后,生成标识信息并打印出来。

该智能终端机内设置有一扫描器,该扫描器在用户投入信件时,对投入的信件进行扫描并计数,当该智能终端机内存储的信件数量超过一定阈值时,该智能终端机将向负责该投递小区120的快递员的手机发送信息,以告知该快递员需及时对该智能终端机内的信件进行派件。

进而,该小区流转车140行驶到该智能终端机处,由快递员取走该智能终端机内的收件箱,同时放进一个规格相同的空收件箱,以便于用户可继续朝这个智能终端机投递信件,容易理解的,快递员可同时取走该小区流转车140运行路线上的多个智能终端机的收件箱。同时,通过该小区流转车140上设置的分拣设备对收件箱内的信件进行分类,具体为:该分拣设备通过设置于该分拣设备上的扫码仪器扫描信件上的第一码段,识别出每个信件需投递的目标投递大区,并按照不同的目标投递大区对信件进行分类。

在小区流转车140与大区中转车130交汇时,该小区流转车140将分类好的所有信件由快递员转交至大区中转车130,若小区流转车140不能直接与大区中转车130交汇,则小区流转车140可将信件交付于其他小区流转车140,以通过其他小区流转车140将信件转交给大区中转车130。

该大区中转车130接收到信件后,快递员将留下属于本投递大区110所有的信件,并将其他信件在于其他大区中转车130交汇时,转交给其他大区中转车130。同时,该大区中转车130将通过设置于车内的分拣设备扫描每份信件的三段码中的第二码段,识别出该信件需投递的目标投递小区,并按照不同的目标投递小区将多个信件进行分类。

进而,该大区中转车130在于小区流转车140交汇时,将对应于该小区流转车140的信件转交给该小区流转车140,若某部分小区流转车140不能直接与大区中转车130交汇以获取信件,则该大区中转车130可将该信件转交与目标投递小区邻近的投递小区120所属的小区流转车140,实现信件的间接转交。

该小区流转车140获取到信件后,该小区流转车140将通过设置于车内的分拣设备扫描每份信件上设置的三段码的第三码段,识别出每个信件需投递的目标智能终端机,并根据不同的目标智能终端机将不同的信件进行分类。进而,该快递员将对不同的智能终端机派发相应的信件,在智能终端机接收到快递员派发的信件时,将对信件进行扫描,并根据扫描得到的信息通知收件人取件,收件人通过输入取件码或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即可进行取件,在收件人未取件前,该信件存储于该智能终端机中。

由此可见,本方案通过用户自主地在智能终端机中进行寄件,并通过小区流转车140和大区中转车130传递信件,使得信件被送达目的智能终端机,其信件在运输路途中完成分拣,且小区流转车140和大区中转车130均按照各自设定的路线行驶,使得信件能以较短的时间完成分发。需要说明的是,在车与车之间信件传递时,是将信件放置于收件箱中,通过收件箱一起转交,保证了信件的完整性。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统模式下信件分发的耗时情况,该传统模式即为用户寄件、门店收件、分中心转发信件等流程,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信件智能寄取系统的耗时情况,对比图3和图4,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耗时更短,且具体实现过程相对于用户而言更加便捷。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件智能寄取系统,该系统包括多辆大区中转车、多辆小区流转车以及多个智能终端机,每个大区中转车和每个小区流转车上均设置有一个分拣设备。该系统用于在城市中进行信件交互,将一个城市划分为多个投递大区,每个投递大区配备一辆大区中转车,每个投递大区划分为多个投递小区,每个投递小区配备一辆小区流转车,同时每个投递小区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

该智能终端机用于接收用户需寄出的信件,并对信件设置标识信息后存储入该智能终端机内部设置的收件箱中。该小区流转车按照第一预定线路行驶并采集由随车的快递员取走的第一预定线路上设置的多个智能终端机内的收件箱,进而该小区流转车通过车内设置的分拣设备根据标识信息对收件箱内存储的信件进行分类,进而将分类的信件转交给大区中转车以将信件分发至目的智能终端机,用户即可在目的智能终端机上取走属于自己的信件。

在本方案中,对城市划分为多个投递大区,每个投递大区包括多个投递小区,每个投递小区又设置有多个智能终端机,进而用户可在就近的智能终端机上进行寄件,同时快递员取走负责的片区的信件后,将在小区流转车中对寄往各个地方的信件进行分类,进而由小区流转车完成与大区中转车之间的信件交互。由此可见,在本方案中,在小区流转车内对信件进行分类,通过小区流转车和大区中转车对信件进行交互,利用信件在途时间对信件进行分发,缩短了信件的交互时间。此外,用户可就近选择智能终端机进行寄件或取件,极大地便捷了用户,提高了用户体验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