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90008发布日期:2018-09-08 01:01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专题地图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表达和传递手段。专题地图(thematicmap),又称特种地图,是在地理底图上按照地图主题的要求,突出并完善地表示与主题相关的一种或几种要素,使地图内容专题化、表达形式各异、用途专门化的地图。

专题地图的内容由两部分构成:一是专题内容,即地图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会经济现象及其有关特征;二是地理基础,用以标明专题要素空间位置与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图内容,主要有经纬网、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规模与数量的不断增长,城市面临的灾害风险也日显严峻,尤其是洪水、地震、海洋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风险以及火灾、爆炸、毒物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各种人为和技术风险不断发生,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灾害专题地图属于专题地图的一种,在灾害应急的各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类灾害应急专题地图,可以直观地反映灾害位置、影响范围、人口与经济分布、重点目标与危险源分布、学校与医院分布、交通道路、行政区、灾区地形等相关信息,为救灾的指挥决策和应急救援行动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

现有技术生成的用于灾害应急与救援的专题地图,主要是灾害专题地图。灾害专题地图,主要反映灾害自身的特征,如位置、范围、地形及周边的建筑物分布等。目前,针对灾害的应急和救援,生成各类应急重大需求的专题地图是目前业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能生成应急重大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包括:

s1、对于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提取该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并结合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所述灾害应急需求数据包括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以及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

s2、根据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所述遥感影像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与预先建立所述地名查找表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相同;

s3、对于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根据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灾害应急信息的全部类型,将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的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上,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系统,包括:

数据提取模块,对于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提取该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并结合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所述灾害应急需求数据包括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以及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

底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所述遥感影像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与预先建立所述地名查找表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相同;

聚合模块,用于对于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根据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灾害应急信息的全部类型,将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的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上,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通过在相同大地坐标系下聚合灾区的vgi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能实现快速生成各类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从而直观反映灾区的应急救援需求,利于专家学者判读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救援方案,合理分配应急救援力量,有效缩短应急救援时间,挽救更多生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中救援方案模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系统实施例的功能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可以基于各种gi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平台实现,例如arcgis、geostar、arcmap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适用于发生灾害时,各类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既可适用于地震、泥石流、山体滑坡、山火、台风、海啸、洪水等各类自然灾害的应急,又可适用于火灾、爆炸、毒物泄露、建筑物倒塌等各种人为和技术灾害的应急。

在下面的各实施例中,均以地震的应急为例,说明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和系统。其他灾害的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与地震的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类似。

图1为本发明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一种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包括:步骤s1、对于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提取该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并结合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灾害应急需求数据包括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以及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步骤s2、根据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遥感影像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与预先建立地名查找表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相同;步骤s3、对于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根据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灾害应急信息的全部类型,将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的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上,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具体地,步骤s1,从计算机网络中获取社交媒体数据,并获取社交媒体数据中的灾害应急信息。

在地震等灾害发生时,网络用户会通过微博、贴吧、微信等社交媒体发布基于位置服务的地震等自然灾害的信息。大量关于灾害信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这类信息具有细节丰富、获取成本低、更新速度较快等特点。与这类信息隐含有大量灾情的信息,能为地震等灾害应急提供额外有效信息,与遥感影像聚合有助于对影像甄别的辅助判别,如果很好的加以利用可以有效缩短救援时间。

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可以通过爬虫程序从互联网上爬取一定时间段内关于该地震灾害的信息,并从全部关于该地震灾害的信息中获取该地震灾害应急信息。

灾害应急信息,是指与灾害的应急有关的信息。

例如,人员的伤亡信息、人员被困的信息、房屋受损的信息、医疗物资的信息、救援力量的信息等,都属于灾害应急信息。

根据灾害应急信息的内容,可以将灾害应急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可以包括:生命线工程类、次生灾害类、震情灾情类、医疗防疫类、抢险救灾类、寻求救援类等,但不限于此。

例如:“a省b市c县d村5人伤势较重,需及时救治”属于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a省b市c区d街道倒塌房屋10间,40无家可归”中“倒塌房屋10间”属于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40无家可归”属于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

每类灾害应急信息可以细分为若干个子类。

例如,寻求救援类可以分为伤亡求助、灾民受困、寻求安置、防疫需求等子类。

因此,获取灾害应急信息后,即可根据灾害应急信息的内容确定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

用户通过手机等终端上的社交媒体发布信息时,由于手机等终端带有gps等定位模块,社交媒体具有地理位置服务功能,社交媒体发布的信息会携带地理信息。此类信息属于自发地理信息。

自发地理信息(volunteeredgeographicinformation,缩写vgi,也称为志愿者地理信息),是指用户通过在线协作的方式,以普通手持gps终端、开放获取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以及个人空间认知的地理知识为基础参考,创建、编辑、管理、维护的地理信息。自发地理信息的概念由m.f.goodchild于2007年提出。m.f.goodchild指出传统的单向地理信息服务模式将逐渐向交互式的协同模式转变,用户既是地理信息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提供者。

获取地震灾害应急信息后,提取每一地震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

地物(culture),是指的是地面上各种有形物(如山川、森林、建筑物等)和无形物(如省、县界等)的总称。泛指地球表面上相对固定的物体。

例如,用户发布的信息为“e省f市g县h工厂36名人员被困”,其中的地物为h工厂。

由于地物在地球表面上相对固定,其地理位置是确定的,其所述的行政区也是确定的。因此,可以在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中保存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

从地震灾害应急信息中提取地物后,根据地物的名称查询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的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

根据遥感机理模型,会通过输入参数的范围,模型的计算需要遍历所有的参数组合得到每一个参数组合下的结果,并以表格的形式表达。基于代价函数找到合适的参数的过程是遥感模型的反演过程。

建立的地名查找表中包含了不同地区逐级的经纬度信息,经过地物的名称进行有限定的检索,返回的是一条数据,与检索的地名一致且包含经纬度坐标。

地名查找表可以预先通过gis平台中的工具建立。例如,通过arcgis中的arccatalog,建立地名查找表。

地名查找表中包含地理坐标信息。由于在不同的大地坐标系下,同一地物的地理坐标存在差异,因此,建立地名查找表需要使用一个已有的大地坐标系。

大地坐标系是大地测量中以参考椭球面为基准面建立起来的坐标系。地面点的位置用大地经度、大地纬度和大地高度表示。大地坐标系的确立包括选择一个椭球、对椭球进行定位和确定大地起算数据。

一个形状、大小和定位、定向都已确定的地球椭球叫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一旦确定,则标志着大地坐标系已经建立。

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包括三种类型:参心坐标系、地心坐标系和地方独立坐标系。我国常用的大地坐标系包括:wgs-84坐标系、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和新1954北京坐标系。

优选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地名查找表在wgs-84坐标系下建立。

wgs-84坐标系,称为1984年世界大地坐标系统,是一个全球统一的地心坐标系。

地名查找表为多级地名查找表。

例如,以省级行政区为第一级、地级行政区为第二级、县级行政区为第三级,直至最小的行政区。一般地,城市中的最小的行政区为街道,农村中的最小的行政区为村。

地名查找表中,可以在最小的行政区下,保存该行政区内的全部地物的相关信息。

由于平面地图中地物表现为一定的平面形状,一般将地物的形状抽象为三种形状类别:点状地物、线状地物和面状地物。

随着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的变化,相同地物表现出平面形状是可变的。建立地名查找表时,可以将一特定的空间分辨率下的形状类别作为地物的形状类别,也可以预先对地物的形状类别进行规定,但不限于此。

对于不同的形状类别,地名查找表中保存的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不同。

当地物的形状类别为点状地物时,该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为该地物所在的点的经纬度;

当地物的形状类别为线状地物时,该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包括该地物所在的线段上的若干个点的经纬度;若干个点包括线段的两个端点,以及以预设的经纬度间隔在线段上选取的点;

当地物的形状类别为面状地物时,该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为该地物的最小外接矩形的中心和四个顶点的经纬度。

例如,省道为线状地物,该条道路延伸较长,穿过多个地区,可以结合灾情发生地区识别省道中的有效路段,通过查询地名查找表获取该省道位于受灾地区最小行政区内路段的地理坐标信息。

优选地,对于线状地物,预设的经纬度间隔为0.05秒。

已知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2公里(来源:百度百科),圆周长计算公式:s=2πr,其中,s表示赤道周长,r为赤道半径,π为圆周率;令圆周率π约等于3.14,则计算赤道周长约为40055.096公里。已知圆为360度,1度对应60分,1分对应60米,则每分对应空间变化范围约为30.9米,约为landsat影像一个像素的空间分辨率大小;赤道经度变化0.05秒的范围约对应约1.5-2米,与高空间分辨率影像一个像素的空间分辨率大小相对应。因此,故预设的经纬度间隔以对应使用的遥感影像像素的空间分辨率大小为基础,可以相应调整。

对于面状地物,可以依次保存该地物的最小外接矩形逆时针方向自北向南、自西向东的四个顶点以及中心的经纬度。

通过上述过程,对于灾害应急信息中的每一地物,都可以获取该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以及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作为该地物的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

步骤s2,建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

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可以包括两部分的信息:一部分是地物自身的信息,另一部分是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信息。

地物自身的信息,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获取。优选地,通过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

在地震等灾害发生后,地物自身的信息会发生变化。例如:房屋倒塌、道路塌方、形成堰塞湖等。因此,需要根据地震等灾害发生后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获取最新的地物自身的信息。

一般地,以一定的行政区为单位,获取灾区的遥感影像。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解译,将从遥感影像中获取的专题信息叠加在灾区的面图层上,获得与各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相关的专题信息的地图,作为底图。

具体地,对遥感影像的解译,从遥感影像中获取的专题信息,可以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识别遥感影像中的各种专题信息。

为了使地物自身的信息与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信息匹配,遥感影像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与预先建立地名查找表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相同。

例如,建立地名查找表使用的是wgs-84坐标系时,灾区的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也在wgs-84坐标系下采集。

通常根据受灾范围确定获取灾区的遥感影像的单位。可以将受灾的最小行政区的共同上一级行政区作为获取灾区的遥感影像的单位,但不限于此。例如,当受灾范围为一个县的多个乡时,可以将该县作为获取灾区的遥感影像的单位;当当受灾范围为一个县的一个乡时,可以将该县或该乡作为获取灾区的遥感影像的单位。

步骤s3,将地物自身的信息和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信息进行叠加,即将vgi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聚合,生成各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灾害应急需求可分为不同类型。例如: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和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等。

每类灾害应急需求与若干类灾害应急信息相对应。也就是说,若干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同一类灾害应急需求。

例如,“i省j市k县l村5人伤势较重,需及时救治”属于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了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a省b市c区d街道40无家可归”属于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了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

步骤s1中,可以将相同类型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进行归纳整理,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信息对应的点图层。可以通过gis平台,如arcmap,将每一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转换为点要素,从而将该地物添加到点图层上。每个点要素均包含属性表,属性表中包括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

优选地,点图层中,每个点表示一条灾害应急信息;点的图例显示点的类别,表示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图例的大小表示需求的轻重缓急;图例的颜色用于区分同一类别下的子类。

通过gis平台,将反映每一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灾害应急信息全部类型对应的点图层,叠加在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地图上,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不依赖特定的先后顺序,即执行步骤s2后执行步骤s1,执行步骤s1后执行步骤s2,或同时执行步骤s1和步骤s2,都可以实现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相同大地坐标系下聚合灾区的vgi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能实现快速生成各类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从而直观反映灾区的应急救援需求,利于专家学者判读并给出行之有效的救援方案,合理分配应急救援力量,有效缩短应急救援时间,挽救更多生命。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1进一步包括:步骤s11、对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提取每一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步骤s12、对于每一地物,通过查询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和所属的每级行政区;通过分类器对该地物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类,获取该地物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

具体地,步骤s11,可以通过相关程序,调用汉语分词系统,对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词处理,将汉语文本分割成词,通过判断每个词是否为地物的名称,提取每一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

优选地,通过c#编写的程序调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进行分词处理。

步骤s12,从地震灾害应急信息中提取地物后,根据地物的名称查询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的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

通过步骤s11提取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时,即可确定地物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通过预先训练好的分类器,对每一地物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类,确定该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从而获取该地物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11具体包括:对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词处理;根据预先获得的主题词库进行分词匹配,对灾害应急信息进行过滤,筛选出危急程度高的灾害应急信息;对于筛选出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提取该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

具体地,提取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可分为分词处理、信息过滤和地物提取三个步骤。

调用nlpir汉语分词系统,对灾害应急信息进行分词处理后,可以去除其中的停用词,对剩余的分词文本进行结构化表示,即构建向量空间模型(vsm)。

根据向量空间模型,依据正则表达式和预先获得的主题词库进行分词文本的匹配,将危急程度不高的信息进行筛序过滤,过滤掉噪音和冗余信息,降低了冗余信息,排出了虚假信息对灾害应急救援起到的干扰作用,筛选出危急程度高的灾害应急信息。

对于筛选出的危急程度高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依据权威中心获取受灾地区行政区划边界、受灾地区中心位置,依据先验知识对可能受灾范围划定多级缓冲区,依据历史数据提取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3还包括:以灾情中心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半径间距获得多个缓冲区;对每一个缓冲区中的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显示在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上。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s3中,还可以通过数学统计方法、目视解译方法等方法对灾害应急需求数据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显示在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上。

可以以灾情中心位置为圆心,预设的半径间距获得多个缓冲区。

预设的半径间距可以为0.5公里,从而获得以灾情中心位置为圆心,0.5公里、1公里、1.5公里、2公里等为半径的多个同心圆。每个同心圆代表一个缓冲区。

以缓冲区为单位,判断vgi数据的空间分布情况、受灾中心不同方位各类vgi数据聚集程度等,从而更方便、直观地反映各个区域的应急需求和总应急需求。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2具体包括:根据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生成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或次生灾害专题图作为底图;相应地,步骤s3包括:对于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将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和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底图上,生成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

具体地,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面向处在救援一线进行抢险救灾的救援人员、进行灾情研判和指挥调度的指挥员等。

为了生成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步骤s2中,根据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通过解译获得灾区遥感影像中的建筑物损坏和/或次生灾害的数据,生成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或次生灾害专题图,将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或次生灾害专题图作为底图。

建筑物损坏专题图,是反映震区房屋破坏现状的影像数据。

次生灾害专题图,是反映震区次生灾害分布的影像数据。

相应地,步骤s3中,由于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和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了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将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的点图层和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的点图层,叠加在底图上,生成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

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依据构建的应急指标体系又可划分为灾情现状类、受灾统计类、异常现象类等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

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可细分为生命求助类、灾民受困类、医疗和防疫求助类等源于震区的紧急求助类的信息。

图2为本发明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对以上两种类型的应急信息依据需求进行融合叠加,可以在地震发生初期依据建筑物毁坏程度和自媒体应急信息分布的范围、数量和类型对震情态势进行初步的研判(0-2小时内);同时可在应急救援阶段(>=2小时)通过爬取到的更详尽的灾害数据服务于重大人员伤亡的救援行动,即通过融合在影像数据上的多类型、多数量的应急信息进一步为应急救援和指挥调度提供来源于普通公众最迫切需求的信息。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2具体包括:根据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生成安全区专题图和道路状况专题图作为底图;相应地,步骤s3包括:对于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将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底图上,生成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

具体地,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面向处在救援一线的救援人员、应急指挥员和灾区的灾民等。

为了生成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步骤s2中,根据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通过解译获得灾区遥感影像中灾区周围地势开阔的安全区和道路状况的专题信息,生成安全区专题图和道路状况专题图,将安全区专题图和道路状况专题图作为底图。

安全区专题图,反映了灾区周围地势开阔的地区。灾区周围地势开阔的地区可以作为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的安全区。

道路状况专题图,反映了灾区的安全道路和损毁道路。

相应地,步骤s3中,由于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了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将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的点图层,叠加在底图上,生成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

图3为本发明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人员紧急疏散与安置需求分布图所包含的两部分内容,一是用于进行人员安置和人员疏散所需要的附近安全区域和安全道路等专题图信息;二是灾民或相关组织所集中发布的寻求住宿类、应急场所类、灾民安置点类和道路桥梁损毁类等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由两类信息融合生成的分布图可以依据社交媒体中所体现的具体需求信息,并结合专题图中安全的道路和最近的安全区,进行高效快速的人员疏散与安置。

基于上述实施例,步骤s2具体包括:根据重大医疗救援需求,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生成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医疗设施专题图作为底图;相应地,步骤s3包括:对于重大医疗需求,将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底图上,生成重大医疗救援题地图。

具体地,重大医疗救援专题地图,面向处在救援一线的救援人员、应急指挥员和医疗机构等。

为了生成重大医疗救援专题地图,步骤s2中,据重大医疗救援需求,通过解译获得灾区遥感影像中灾区建筑物损坏和医疗设施的专题信息,生成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医疗设施专题图,将建筑物损坏专题图和医疗设施作为底图。

医疗设施专题图,反映了灾区周边医院、疗养院等医疗机构分布。

相应地,步骤s3中,由于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和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反映了重大医疗救援需求,将震情灾情类灾害应急信息的点图层和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的点图层,叠加在底图上,生成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

图4为本发明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重大医疗救援需求分布图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用于查看灾区医疗设施的服务能力和分布现状的专题图,以及灾区建筑物受损程度等信息;二是来源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灾民求助、防疫需求类等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和各方提供的医疗队伍、医疗器材、药品、血库等服务于重大医疗救援的医疗类信息。通过已有的医疗设施分布和建筑物损毁现状的专题图信息,并叠加融合来源于社会公众的求助类信息而生成的重大医疗救援需求分布图,可以更直观明确的分析灾情发生后的医疗需求情况,以及可以对救援力量进行合理的分配提供数据支持。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在生成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时,还需要基于预先建立的救援方案模型,根据来源于社交媒体的寻求救援类灾害应急信息计算出重大医疗救援方案。

下面通过一个实例说明步骤s3的过程。

当建筑物损坏地区有生命求助类、灾民受困类、医疗求助类信息时,表示当地有民众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需要上级派出医疗小分队进行尽快搜救,根据vgi数据中提到的人数n结合专家先验知识,派出相应人力物力进行营救。图5为本发明重大医疗救援需求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实施例中救援方案模型的示意图。例如,一名伤员需要派出三人小组,一份救援物资进行营救,多名(n)伤员需要派出2+n人小组,n分救援物资进行营救,则救援方案建模如图5所示。通过重大人员伤亡救援需求分布图,在较短时间内对灾情震情态势进行初步的研判,以服务于重大人员伤亡的救援行动。

在遥感影像提取受灾地区的同时,提取地势开阔的安全区,用搭建帐篷,灾民提供应急安置场所。同时结合当地道路矢量图,结合当前受灾情况,绘制灾区安全通道。需派出相应医疗分队,对转移至安全区的灾民进行救治,并发放救灾物资,保证灾民的生命安全。如图5所示,当此生灾害易发生地区有灾民受困类等信息时,表示当地有民众生命安全有可能受到威胁,需要根据救援情况,按照事情的紧急度,派出营救人员将其转移至地势开阔的安全区,并发送救援物,进行高效快速的人员疏散撤离与安置工作。

将受灾地区的公共医疗设施分布图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图层叠加,与医疗求类信息所在地区进行最短距离匹配,为受灾居民救治自动分配最佳资源,使得灾民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救治。通过专题图,可以更直观明确的分析灾情发生后的医疗分布情况并及时合理分配救灾力量,实施资源优化。

图6为本发明应急专题地图的生成系统实施例的功能框图。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专题地图的生成系统包括:数据提取模块601,对于从社交媒体数据中获取的每一灾害应急信息,提取该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地物,并结合预先建立的地名查找表,获取该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灾害应急需求数据包括地物的名称、形状类别、地理坐标信息、所属的每级行政区、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以及所在的灾害应急信息的类型;底图生成模块602,用于根据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对灾区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遥感影像使用的大地坐标系与预先建立地名查找表使用的大地坐标系相同;聚合模块603,用于对于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根据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灾害应急信息的全部类型,将反映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每一类型的灾害应急信息中的全部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根据地物的地理坐标信息,叠加在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的底图上,生成该类型灾害应急需求的专题地图。

具体地,聚合模块603分别与数据提取模块601、底图生成模块602电连接,传输电信号。

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系统用于执行本发明提供的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系统包括的各模块实现相应功能的具体方法和流程详见上述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硬件处理器(hardwareprocessor)来实现相关功能模块。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被计算机执行时,计算机能够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灾害应急信息的获取方法、地物的提取方法、地名查找表的建立方法、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的获取方法等。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使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各方法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专题地图的生成方法、灾害应急信息的获取方法、地物的提取方法、地名查找表的建立方法、地物对应的灾害应急需求数据的获取方法等。

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